?

新常態下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問題及對策

2017-02-27 18:11劉亞楠程書強許華
江蘇農業科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西部地區新常態農產品

劉亞楠+程書強+許華

摘要:經濟新常態帶來了物流業發展的新常態,農產品物流在經濟新常態的影響下矛盾凸顯,出現了農產品滯銷、質量事故等一系列問題。西部地區作為我國農產品主產區,其農產品物流業發展面臨重大的機遇與挑戰?;谛鲁B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特點,從優勢、劣勢、機遇、挑戰4個方面分析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狀況,在此基礎上提出其發展路徑。西部地區要充分利用區位及政策優勢,通過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及信息化建設、引進先進技術、建全農產品物流保障體系、加強人才培養、發展綠色物流等措施克服劣勢,同時推進互聯網+流通以應對新常態下農產品物流所面臨的挑戰,這對于促進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有效應對經濟新常態對農產品物流的新要求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常態;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

中圖分類號: F25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01-0276-03

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李娟認為,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同時受到經濟產業結構的影響[1]。經濟的新常態必將引起農產品物流業的新常態。西部地區是我國農產品主產區,對農產品物流的需求較大,然而由于經濟欠發達及物流瓶頸的存在,價格波動大、農產品滯銷等問題頻繁發生。尤其是我國農產品物流業進入新常態增長階段后,長期掩藏在快速增長下的諸多問題逐漸凸顯,迫使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以適應經濟新常態[2]。據統計,2015年西部地區主要農產品產量高達 28 504.4萬t,占全國的36.4%,而第一產業產值卻僅占全國的27.0%,造成產量與產值不同步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農產品服務業落后,其根本仍在于農產品物流問題?;诖?,本研究通過態勢分析法(SWOT法)從優勢、劣勢、機遇、挑戰4個方面分析經濟新常態下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現狀,并提出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戰略及對策,對解決上述問題、促進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有效應對經濟新常態對農產品物流的新要求具有重要意義。

1 經濟新常態下農產品物流的新特征

國內外關于農產品物流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初美國政府提出的農產品配送成本與因素問題,傳統的農產品物流在流通運行中被作為成本項目進行管理。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農產品物流的概念得到進一步完善?,F代物流理論認為,農產品物流是實現農產品價值增值中的重要環節,包括農產品產后的收購、裝卸、運輸、儲存、加工、包裝等一系列活動,它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科技、資源、創新的整合,實現農產品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銷售市場的流動,最終滿足農戶和消費者的需求[3]。

何黎明稱我國物流業正邁入“新常態”發展階段,經過了10余年高于20%的快速增長,我國物流業發展逐漸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擴大內需已成為物流高速發展的主要動力,物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4]。受物流新常態的影響,農產品物流的發展也逐漸具有中國特色,呈現出轉型期的階段性特征,具體表現為:農產品物流總額增速放緩;整合和創新助推產業升級;服務趨向專業化和特色化,資源配置更合理、更高效;提倡綠色生態,堅持可持續發展;政策進一步利好,產業更受重視;資源投入成本逐步提高等。

2 經濟新常態下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SWOT分析

2.1 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優勢

2.1.1 資源優勢 我國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主要表現在農產品產量及特色2個方面。在農產品產量方面,西部地區農產品產量較大且逐年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西部地區2014年農產品產量為:糧食16 157.6萬t、糖料10 956.1萬t、水果8 228.1萬t、牛奶1 543.6萬t、油料1 000.5萬t、肉類 2 631.4萬t、棉花380.2萬t、水產品650.3萬t、麻類10萬t、茶葉81.9萬t、煙葉179.6萬t、禽蛋416.2萬t??傮w上,西部地區農產品產量逐年升高,其中茶葉、水果產量增長較快,分別較上年增長10.5%、7.4%。從產量占比情況來看,棉花、煙葉、蠶繭、麻類、糖料、奶類產量均占全國的40%以上,尤其是糖料、棉花產量占比分別高達82%、62%。在特色農產品方面,西部地區擁有青稞、冬蟲夏草、牦牛等特色農產品。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及其流通將為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提供更大需求。

2.1.2 區位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而西部地區各省市貫穿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西部地區位于東亞與中亞的結合部,其中,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6個省區與中亞及西歐部分國家相毗鄰[5];因此,西部地區是連接中亞、歐洲國家與東亞地區的交通要道,在國際貿易溝通方面起著重要的樞紐作用。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及國家投資力度的加強,西部地區的12個省市中,西安市、成都市2個省會城市已被打造成為西北、西南地區重要的物流樞紐城市,物流發展規模逐年擴大,對西部地區農產品向中東部地區流通發揮了重要作用。

2.1.3 自然環境優勢 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工業經濟不及東中部地區發達,因此其工業污染物排放量少,生態環境保護較好,優良的空氣、土壤、水質等自然環境為農產品的綠色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部分地區晝夜溫差大的獨特氣候也為特色農產品的優質生產提供了保障。

2.2 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劣勢

2.2.1 人才短缺 人力資本投入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對農產品物流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投入數量與質量方面。據調查,西部地區專門從事農產品物流業的人員較少,大多數是從事農產品產銷的農民、小商販等,他們的文化水平低,缺少專業的農產品物流知識,很難完成高質量的物流運作與管理。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西部地區物流企業從業人數中,農民工占比遠遠高于東部、中部地區,大專以上學歷的從業人數僅為總人數的10.9%(表1)??梢?,在農產品物流勞動力的投入方面,西部地區與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

2.2.2 現代化基礎設施及技術落后 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及相關技術包括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輸設備、批發市場建家加大了對西部地區交通運輸業的投入。2014年,西部地區公路里程達到1 793 877 km,較2013年增長3.4%,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極大促進了西部地區的商貿物流。然而,交通設施的改善主要用于城際交通,而西部地區偏遠農村的交通基礎設施仍然較差,農產品物流的“最初一公里”問題仍然存在,距離實現真正的村村通或延伸到田間地頭的公路交通網絡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據統計,截至2015年,中國前20家農產品批發市場中,西部地區僅占3家,且均集中在四川省和重慶市,而廣大的西北地區卻沒有規模較大的農產品交易市場。2014年底,西部地區農產品交易市場數量合計243個,僅占全國的14.45%,營業面積占全國的18.99%,總成交額也與東部、中部地區相差較大(表2)。

農產品物流技術方面,冷鏈物流、標準化與監測等技術在西部地區推廣程度仍不高。一方面,西部地區生鮮農產品大多未經冷藏與加工,而是以常溫物流和原始產品為主,造成了肉類、奶類等生鮮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損耗量大、附加值低等問題。據統計,我國生鮮農產品損耗率為25%~30%,而發達國家僅為5%,高損耗率致使我國農產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西部地區這一現象更為嚴重。此外,我國農產品加工前后的平均產值比僅為1 ∶1.8,而發達國家則達到1 ∶3.8。另一方面,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信息化程度與發達地區相比仍不高,尤其是偏遠地區農戶獲取的農產品供求信息有限,從而導致農戶盲目種植。

2.3 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機遇

2.3.1 政策機遇 2014年,《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和《關于進一步促進冷鏈運輸物流企業健康發展》的頒布為我國物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此外,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一步深化,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實施,現代農產品物流中所要求的信息技術、專業技術等已從發達國家及地區逐漸擴散到我國西部地區,從而為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2.3.2 發展潛力 西部大開發以來,東部與西部的經濟發展差距逐漸縮小,尤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提出,更是為西部各省份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西部12個省份的GDP從2013年的126 956.2億元增加至2014年的 138 099.8億元,增長率為8.78%,高于全國7.88%的增長率。

農產品物流總額逐年升高,發展態勢良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最新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第1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50.7萬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6.0%,增速提高0.4百分點,其中農產品物流總額增加2.9%。而2014年我國農產品物流總額達3.3萬億元,較2013年增長4.1%,較2010年增長高達18.3%,但農產品物流總額在社會物流總額中所占比例很?。ū?),僅為1.55%。同時,跨境電商的發展也進一步表明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2.4 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挑戰

2.4.1 國內外發達地區的競爭壓力 隨著現代物流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不斷發展自己的物流產業。目前,國外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農產品物流體系,而國內東中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的發展速度和水平也普遍高于西部地區,山東省、河南省等省份同樣擁有較多的農產品資源,且其經濟發展優于西部地區總體水平。另外,我國農產品物流業法律法規不完善。近年來雖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指導文件,但法律體系尚不健全,西部地區難免會遇到發達地區物流企業的不正當競爭。國外發達地區相對完善的農產品物流體系以及國內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將為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的高速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與挑戰。

2.4.2 經濟新常態對物流業發展的挑戰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農產品物流業發展的外部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西部地區由于發展落后,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1)投入要素成本逐漸提高。近年來,我國物流企業勞動力成本約以20%的速度上漲,汽油價格也在2009—2013年中上漲了1/3左右。同時,由于國家對污染物排放的限制,農產品物流環境成本也逐年提高[4]。(2)經濟增長動力由出口和政府投資逐漸轉變為國內消費和質量提升。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改善以往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助推產業升級,培育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與質量。(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關注農產品的安全性和保鮮性,這進一步增加了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業發展的難度。

3 新常態下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路徑

3.1 SWOT分析矩陣

采用SWOT分析法(圖1)對我國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后發現,其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優勢和機遇大于其劣勢,西部地區要充分利用區位及政策優勢,并最大程度克服劣勢,抓住機遇[6]。提出以下農產品物流發展策略,以應對新常態下農產品物流發展面臨的挑戰,實現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的快速與可持續發展。

3.2 對策與建議

3.2.1 加強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及物流硬件條件 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程度是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基礎,然而西部地區山區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加強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是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的關鍵。一方面,西部地區可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加大農產品物流園區建設的政策性扶持和資金投入,對農產品物流分撥中心、配送中心、配送網點進行科學規劃與布局,充分發揮成都市、西安市兩大物流樞紐城市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加大信息基礎建設投資力度,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努力消除偏遠地區信息閉塞難題,提高農戶獲取農產品供求信息的能力。

3.2.2 提高農產品物流科技水平 經濟新常態下,農產品物流科技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發展物流先進技術不僅可減少耗損,間接提高農產品產值,還可有效控制有害微生物孶生,保證農產品安全。西部地區的生鮮農產品主要有葡萄、哈密瓜、番茄、牛肉、羊肉等,要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積極引進冷鏈物流、包裝、深加工、監測等先進技術,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和附加值。

3.2.3 加強農產品物流人才培養 通過加強農產品物流人才培養,提高物流主體的專業化與規?;?。人才培養與引進可為農產品物流發展提供人才支持,然而由于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教育落后等原因,嚴重缺乏農產品物流的專業人才。西部地區要加強農產品物流的相關教育,鼓勵校企合作,培養農產品物流的高素質綜合人才。物流企業要重視員工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素質,并借鑒學習發達地區先進的物流企業管理方法。此外,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社、農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加快培育和發展農產品第三方物流,促進農產品物流規?;蛯I化,同時又更好地服務于農民,增加農民收入。

3.2.4 健全農產品物流保障體系及提升物流效率 建立完善的物流保障體系是西部地區農產品高速發展的基礎,新常態下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保障體系的構建可從發展物流金融、健全法律法規方面著手。首先,鼓勵發展物流金融,降低農產品物流風險。西部地區山區多,交通不便,貨運交通事故屢見不鮮,農產品物流事故的發生對農戶和物流企業均造成巨大損失,因此物流金融的發展將有利于降低物流風險。其次,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打造公平的農產品物流競爭市場。抓緊研究農產品物流方面的立法,對農產品的包裝、儲運、批發等環節建立相關法律,對農產品市場的管理及物流企業不正當行為的處理也應公布實施細則。同時要加強執法力度,維持規范有序的農產品物流市場秩序,營造健康的外部環境。

3.2.5 促進農產品物流可持續發展 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出現,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綠色物流已成為發展趨勢。由于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落后,廢棄物沒有得到有效處理,造成環境惡化,因此綠色物流對新常態下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農產品綠色物流分為安全物流、環保物流、循環物流,要實現農產品物流綠色化,必須從源頭抓起,推動農資供應、農產品種植、采摘、包裝、儲運等整個物流環節的綠色化,加強農產品物流過程中

的質量檢驗、廢棄物處理、多級利用等。積極發展新興“互聯網+回收”模式,利用互聯網促進各回收網點信息的溝通,從而促進農產品資源的再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3.2.6 推進《互聯網+流通》文件 互聯網為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巨大變化,2016年商務部制定《互聯網+流通》文件指出了信息化對于物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有利于物流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形成優勢互補的市場機制,同時也能促進農產品物流朝向一體化、精益化、敏捷化發展。推進《互聯網+流通》文件,關鍵在于加強農產品物流信息化與標準化。麻黎黎提出積極推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建立開放的協同平臺與農產品物流網絡、制定大數據配套政策及規范、完善物流標準體系等措施來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7]。西部地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整合各類物流資源,建立服務于農戶、農產品加工企業、消費者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促進農產品流通模式多元化,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農超對接等新型模式,將互聯網與實體物流相結合,并依據西部各省市特色農產品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流通模式,以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

參考文獻:

[1]李 娟. 農產品物流和農業經濟增長的互動性探討[J]. 農業經濟,2015(8):125-126.

[2]楊 光. 新常態經濟下流通產業發展趨勢研究[J]. 商業時代,2014(36):4-5.

[3]施先亮. 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趨勢與對策[J]. 中國流通經濟,2015(7):25-29.

[4]何黎明. “新常態”下我國物流與供應鏈發展趨勢與政策展望[J]. 中國流通經濟,2014(8):4-8.

[5]范曉林. 中國西部地區現代物流業發展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

[6]任 燕,黃 燕,楊怡莎. 關天經濟區文化旅游發展研究——基于SWOT-PEST分析[J].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4(1):45-50.

[7]麻黎黎. 大數據時代下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瓶頸與突破[J]. 農業經濟,2016(3):126-127.諸寧揚,丁生喜,葛麗亞. 基于人口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青海省重點開發區域新型城鎮化問題[J]. 江蘇農業科學,2017,45(1):279-285.

猜你喜歡
西部地區新常態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區環境保護實效
影響西部地區承接轉移產業的原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