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孫中山“三民主義”和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異”與“同”

2017-03-04 08:46秦德君章慧
人間 2016年33期
關鍵詞:三民主義異同林肯

秦德君+章慧

摘要:林肯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民主主義政治家,“民有、民治、民享”是林肯對美國的民主制度和政治理想做出的精準概括?!懊裼?、民治、民享”作為美國民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深刻地影響了美國民主的發展。孫中山是中國現代歷史的重要政治人物,他畢生追求的政治理想是實現國家進步、莊嚴、富強、安樂?!叭裰髁x”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派救國治國的方案,是孫中山的立國本質,它一方面蘊含了林肯思想的精髓,另一方面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對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具有延續性影響。

關鍵詞:孫中山;三民主義;林肯;民有民治民享;異同

中圖分類號:G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042-02

“蓋欲以此世界至大至優之民族,而造一世界至進步、至莊嚴、至富強、至安樂之國家,而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有者也?!边@是孫中山所視為自己畢生奮斗的理想。以三民主義做為立國之本質,將五權憲法視為制度之綱領,并配套實施民族、民權、民生主義的相關現代政策,歷史上的孫中山這樣逐漸構建著自己的政治藍圖。而在政治歷史的長河中,在試圖將中國從千年專制政治推向“民權政治”的漸進過程中,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主義思想更是占據了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

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生主義、民權主義?!凹Y古今中外之學說,順應世界之潮流”是該主義最可貴之所在。作為當時中國比較先進的政治思潮,三民主義從政治、經濟上都對民主提出了系統要求。而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派救國治國的方案,三民主義也反映出了孫中山本人對“民有民治民享”的追求。

“葛底斯堡演說”,作為林肯四分之一世紀的思想和表達的完美總結,其中“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的精辟結尾將林肯思想推向了高潮,也是對美國的民主制度和政治理想做出了精準的概括。1919年,孫文在《文言本三民主義》中寫道:“有美國共和,爾后始有政府為民而設之真理出現于世。林肯氏曰:‘為民而有,為民而治,為民而享者,斯乃人民之政府也。有如此之政府,而民者始真為一國之主也?!倍P于孫中山所稱謂的“民有民治民享”這六字的由來,孫文也曾于1921年在《三民主義之具體辦法》中這樣解釋,“這句話①的中文意思,沒有適當的譯文,兄弟就把它譯作:民有、民治、民享?!監f the people便是民有,by the people便是民治,for the people便是民享。

二、論三民主義與“民有民治民享”二者之“同”

1921年3月,孫中山在發表演說時提出:“三民主義,就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這三個主義,和美國大總統林肯所說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層意思,完全是相通的?!雹谠趯O中山看來,林肯所主張的民有、民治和民享主義,也便是自己所主張的民族、民權和民生主義了。

(一)論“三民主義”與“民有民治民享”一同:“政治思潮”。

政治學家徐大同先生認為:政治思潮,即“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共同政治傾向和較為廣泛影響的重大政治思想潮流”。[1]而作為一種社會層面的宏觀的、動態性,具有社會主導性的思想傾向,政治思潮又必然蘊含著某種價值取向和方法論的.意義。孫的“三民主義”和林的“民有民治民享”作為當時偉大的思想結晶,無疑都是所在時代中重大政治思潮。從具體內涵上,我們可以對二者進行分析:

1、強烈的價值取向。作為一種政治思潮,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深刻分析當時中國的基本國情,實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經濟生活和社會現狀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孫中山欲以革命手段來實現國家獨立、民主、富強的美好政治構想。在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看來,“三民主義”能夠實現,也便是有了平等自由。而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則表達了林肯對美國從獨立戰爭以來,對追求平等、自由的肯定。他希望如此平等、民主的政府能夠在世界上永不消失。因此說,二者都具有強烈的政治價值取向。

2、明確的實踐取向。不管是孫的“三民主義”,還是林的“民有民治民享”,都是在對當時國家政治問題進行診斷和治療之后,而重新開出的關于政治構建一劑藥方。如何使這一理論轉化為政治實踐,也是孫中山和林肯嘔心瀝血畢生所追求的。如此政治思潮的實踐取向則表現在它的重構性質上———直接推動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進而為中國的政治發展注入了充滿活力的理論資源。而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作為對美國民主真諦的詮釋,它的實踐取向則表現在從獨立戰爭到當時的南北內戰,始終為美國民主政治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

3、鮮明的問題取向。通常說,政治思潮均是伴隨著嚴重的社會問題的惡化而出現,然后通過對這一社會問題的關注,反映出某一階級的價值傾向。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便是在中國面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順勢而出。盡管它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這也未影響到“三民主義”作為政治思潮的社會影響力。而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產生,溯源到美國獨立戰爭以來對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到直接導致林肯《葛底斯堡演說》的南北獨立戰爭,爭取黑奴解放,整個過程折射的都是對自由、平等、民主問題的關注。

(二)論“三民主義”與“民有民治民享”同二:階段特征。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彼此相通,從階段特征來看,更是可以直接進行一一對應分析:

民族主義,即為了達到民有。時值中國,狼群環伺,內有異種殘之,外有外邦逼之,可謂救國殆不可須臾緩。而為破除由滿洲貴族宰制于上的封建專制統治,避免中國陷入被瓜分與管制的厄運,在中山看來唯有革命可救之。民族主義便是通國政治革命的方式,實現民族獨立與解放,爭取各民主一律平等。因此說,民族主義實質是民有的實現。

而在政治革命取得成功后,惡劣政治之根本的封建專制統治已被推翻后,“救國”便轉向為“治國”。那如何才能建立“民治”的共和國?孫中山提出通過直接民權(四項民權)、五權憲法、權能分離,以構建“自由”和“權力”的平衡狀態,保證“主權在民”,真正實現人民對國家的治理。因此說,民權主義對應的正是民治。

民生主義,作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一種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也就是傳統儒家文化中大同主義。為此,孫提出了“土地國有”、“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等思想,以實現人民的普遍幸福、社會的繁榮昌盛。因此說,民生主義也就是“民有民治民享”這一漸進過程中的最后階段——“民享”??傊?,從階段特征上可分析得出,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與林肯的“民有”、“民治”和“民享”具有緊密聯系。

三、論三民主義與“民有民治民享”二者之“異”

民權主義作為孫中山三民主義的中心課題和主要思想,是孫中山對平等和自由追求的思想結晶。其中通過對直接民權、五權憲法,權能分離,地方自治等重要政治思想的細致闡述,最終勾勒出了一個集宏觀與微觀構建于一身的國家政治運作模式。且顯然區別于以林肯“民治”思想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治理理論與架構。

(一)“五權憲法”或“三權分立”。

當考察歐美各國政制后,1906年孫文曾明確表示“有文憲法是美國最好,無文憲法是英國”,但孫文深知,英國的憲法是中國不能學習的,而美國也是不必要的。所契合中華民國的憲法,必定是具有中國特性的“五權分立”,也就是發展到后來的“五權憲法”。于《中國國民黨關於國家建設計畫及政策之宣言》中,孫中山曾強調,“以三民主義為立國之本原,五權憲法為制度之綱領”,而將“五權憲法在建國方略中的重要地位凸現出來”

何為“五權憲法”,即在三權分立的基礎上,將考試權從行政權中獨立出來,避免行政權過大的諸多流弊。同理,將監察權從司法權中獨立出來。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察權、考試權等席列之,共屬于同一政府所有。也就是將國家的政權劃分為五個部分,而并非西方國家的三大權力,分而治之。作為民權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權憲法”正是孫中山關于民主立憲政體中權力制衡的獨創性見解。也只有實行“五權憲法”才可以補救西方議會政治中出現的流弊,從而建構一個新國家。

(二)“萬能政府”或“有限政府”。

孫中山曾言,“所謂三權分立,行政權、立法權、裁判權各不相統”。[2]“各不相統”又有何不好?權力分立,彼此制衡不正是防止專制獨裁、貪污腐敗,制衡權力的好辦法么?可孫中山對此卻是不贊同的。中國的積貧積弱,需要的是一個極強有力的政府來收拾這樣的爛攤子。毋庸置疑,“權力運行各不相統”絕不可能將“一團散沙”的中華民族充分團結和調動起來的。[3]

孫中山深知,建立一個“萬能政府”才是當務之急。除了要將監察權和考試權獨立出來外,還要將他們統一于政府一身,使政府有一定的“絕對權力”來治理國家各項事宜。事實上,關于“萬能政府”的構思,正是來自于孫中山對歐美政制現實和流弊的反思,并充分借鑒了香港管制架構劃分管治效率。而絕非拋開當時國家的實際情況,幻想得出的。把這“五權完全交到政府的機關之內,要政府有很大的力量,治理全國事務”[4]此后,國家的新政便按照“五權憲法”進行運行,設五院為治權機關,在五院之上又設立總統理治權”行使,從而形成中國民主政治體制的雛形??傊?,孫中山意圖通國“五權憲法”構建的是一個“萬能政府”,它集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監察權、考試權五權于一身,同時又掌控著軍權。大別于歐美國家(林肯“民治”下的政府)的“有限政府”——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三權分立、彼此制衡。僅從當時中國的實際國情上看,五項權力相互獨立、彼此制衡的集權模式,的確是對西方“三權分立”政治制度建制原則的一種超越和改進。

(三)“直接民權”或“間接民權”。

在孫中山看來,西方國家“代議政府”的存在諸多流弊,一旦代議士的政治陰謀(獲得所需要的代議資格)得逞后,“則悍然違背人民之意思以行事,而人民亦莫之如何”。最終,代議士成為大家所不齒的“豬仔議員”,污穢腐敗。而在當時的中國,若將西方代議政治挪用到中國,想必政治流弊會更加不堪吧。如何才能實現人民治國?為此,孫中山決定,將歐美國家的歷史來做材料,但決不步它們后塵;根據“民權主義”設想,努力把中國構建成一個“全民政治”的民國。為此,在“五權憲法”之外,孫中山同時又提出了“直接民權”和“權能分離”的政治設想,以最大程度上實現民意對公共權力的駕馭和糾正。

為保證人民真正掌握治理國家的權力,孫中山認為“于間接民權之外,復行直接民權”,直接民權包括選舉權、創制權、復制權和罷官權。也便是,在民主政治的第三個階段——憲政時期,充分實現民權:“人民對于本縣之政治有普通選舉權、創制權、復制權和罷官權”;“對于一國政治,除選舉權之外,其余之同等權,則托付國家(民)大會之代表行之”。只有當人民能夠實行四個民權,才能夠直接管理政府。[5]

(四)“權能分離”或“民治”。

林肯領導下的美國,主張“民治”。然而,歐美民權問題至今也未解決,在孫看來,究其原因正是權和能沒有分開。人民將政府視為洪水猛獸,堅決排斥,日日沖突。對于政治,人民更是還沒有辦法來管理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所以歐美“最多可造有大馬力機器的輪船,而不能造及強有力政府的國家”。[6]

孫中山提出,為避免重蹈美國覆轍,國家政治需實行權能分離。如孫中山所說的對于中國,若將民權視為一種新力量,政府是舊機器,當務之急便是制造出另一架機器出來,而新機器工作的原理,是權能分離。人民有權,機器有能。因此,孫中山提出著名的“權能分離”。人民擁有政權(權)來治理國家(政府),政府依據所擁有的治權(能)來為人民辦事,二者彼此區分,即權能分離。

關于“權能分離”,這一點顯然是與林肯所治理的美國政治相區別。借用孫中山本人所說,“近兩百年來,歐美的特長,大科學家對于本行的科學固然是有專長,對于其余的學問就像政治哲學等,未必就有兼長?!盵7]所以,中華民國的政治設計并不能仿效美國。在這里,人民是可以依選舉、罷免、創制、復議權來避免萬能的政府獨攬大權,流于專制。

注釋:

①指“葛底斯堡演說”中“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這句話。

②1921年3月6日,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本部特設辦事處發表演說—《三民主義之具體辦法》。

參考文獻

[1]徐大同.當代西方政治思潮[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6頁.

[2]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華書局,1986年,第323-331頁.

[3]孫中山.三民主義(典藏版)[M].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86頁.

[4]孫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華書局,1986年,第334-355頁.

[5]孫中山.三民主義[M].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158頁.

[6]孫中山.三民主義[M].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142頁.

[7]孫中山.三民主義[M].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152頁.

作者簡介:秦德君(1962-),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后、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教授。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特約研究員,東華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

章慧(1991—),女,安徽池州人,東華大學行政管理專業2014級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政治設計與體制改革研究。

猜你喜歡
三民主義異同林肯
林肯航海家Nautilus加州海岸限量版
三民主義說
三民主義說①
抗戰時期何干之對三民主義的研究
論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專業文化建設的校企文化融合
從中日民間故事窺探中日文化差異
大陸和港澳臺初中歷史課標在中國文化史方面的異同
簡論謝靈運與柳宗元山水詩思想內容之異同
林肯一季度在華銷量破五千
林肯名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