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泉窯玉壺春瓶賞析

2017-03-04 12:57周巧燕
人間 2016年33期
關鍵詞:龍泉窯玉壺官窯

周巧燕

摘要:本文賞析的是原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2015年10月已并入河南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南宋龍泉窯貼花鳳紋玉壺春瓶,此件玉壺春瓶被國家文物局專家評定為國家二級文物,是1983年10月在河南新鄉通過征集收購而來的,一直珍藏至今。

關鍵詞:龍泉窯玉壺春瓶;賞析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69-01

龍泉窯貼花鳳紋玉壺春瓶年代為南宋,質地為瓷器,器物通身色澤為青綠,用途為陳設品。尺寸:通高31.7厘米;口徑6.55厘米;底徑9.55厘米。這件玉壺春瓶瓶口為喇叭口,細長頸,溜肩,圓周垂腹,圈足著地。器形端莊挺拔,其造型厚重,內外均施釉并且多次上釉,可見其外部釉質乳光晶瑩,肥厚玉潤,通過高倍的放大鏡下可觀其內釉表面有較大的開片。瓶身宛如滴滴玉翠滿布,通體施青綠色釉,釉層肥厚,釉色青綠,介于粉青與梅子青之間,釉面肥潤沉靜,給人一種安靜、沉穩的感覺。

瓶的頸部飾凸弦紋三道,腹部紋飾為主題紋飾,采用將模制的泥片貼于胎體的方法進行裝飾,腹部貼飾雙鳳祥云,描繪的是兩只展翅飛翔的鳳凰,在數朵祥云之間追逐嬉戲,也可稱作雙鳳回盼,祥云飄逸,呈現出恍覺天空暮沉飛霞、猶如五彩浸化,交相輝映的效果,讓人心動不已,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下腹為卷云紋一周及弦紋二道。紋飾整體布局合理得體、豪放流暢,工藝精湛,在同類器中紋飾最為清晰,堪稱南宋龍泉窯的代表作。

圈足一周露胎,胎質發色為灰白,圈足露胎處為火石紅中的醬紅色,胎體渾厚凝重,胎體質地細膩,為典型南宋龍泉灰白胎質。

瓶口有一處傷殘,殘長3.5厘米,寬0.2厘米,從口沿殘破處可見胎骨緊致,呈灰白色。下部有一釉下胎裂紋,長4厘米,但不影響其美觀程度。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因其主要產區在龍泉山而得名。龍泉窯釉色蒼翠,北宋時多粉青色,南宋時呈蔥青色,有細小開片在器皿轉折處,往往露胎呈現胎色,瓷釉厚潤,裝飾上很少刻花、劃花,而流行用貼花、浮雕。例如本文中這件龍泉窯玉壺春瓶的腹部就是采用將模制的泥片貼于胎體的方法進行裝飾。

南宋時期龍泉窯的發展是跟當時大的社會背景分不開的。北宋南移后,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移,北方的汝窯、定窯等名窯又被戰火所破壞,其制瓷技術傳入到南方。這時的龍泉窯結合南技北藝,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進而形成一個較大的瓷窯體系。不僅胎釉配方、造型設計、上釉方法、裝飾藝術及裝窯燒成等有了重大的改變和提高,器形種類更是大大豐富。由于熟練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術以及燒成氣氛的控制,釉色純正,釉層加厚,在南宋晚期燒制成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達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頂峰,在我國瓷器史上譜寫下光輝的篇章。

南宋皇朝擁有修內司官窯與郊壇下官窯,為什么還要派遣技術人員和官員在龍泉等地監燒“供器”呢?筆者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杭州本地的瓷土資源并不太理想,而古代制瓷業對地理環境和資源的依賴性是很強的,從現在來看,南宋官窯器的胎質比較疏松,易破碎,還有開片,所謂“無片不成官”,開片是南宋官窯瓷器的一大特點。但無論是冰裂紋也好,梅花片也好,美則美矣,卻不實用,試想,將滿是開片的瓷器當作日常生活用瓷不免存在衛生問題。相比之下,龍泉窯青瓷的胎質比較縝密堅硬,尤其是白胎厚釉青瓷,釉面光潔不開片,既美觀又實用。

從13世紀開始,龍泉窯出現了兩大系列的精美產品: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黑胎厚釉青瓷的產品數量比較少,迄今只在龍泉大窯、溪口兩地近十處窯址中發現這類瓷器,而且都是與白胎青瓷同窯同燒的,其中溪口瓦窯垟窯以生產黑胎厚釉青瓷為主,其他瓷窯以燒白胎厚釉青瓷為主,兼燒一部分黑胎青瓷、黑胎青瓷的特點是薄胎厚釉,釉層開片,紫口鐵足,有些器物還采用支釘墊燒。這些在龍泉窯青瓷的內部發展脈絡中都找不到相應的發展軌跡,尤其裹足滿釉支燒的工藝對于龍泉窯來說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工藝風格上的驟變顯然是受到外界制瓷技術沖擊的結果,最有可能的就是朝廷的干預?,F在高科技測試也表明,龍泉窯的黑胎、開紋片青瓷、造型、紋片,以及化學組成和郊壇下官窯都有著諸多相似之處。此外,白胎厚釉青瓷的制作工藝也是承接南宋官窯的,但有創新,在胎釉配方上有些差異。與黑胎青瓷相比,白胎青瓷的釉層光滑細膩不開片,胎色潔白,釉色青翠猶如碧玉,勝似翡翠。并且這兩大系列瓷器還出現了一批仿南宋官窯器的器形,官窯器是不允許民間隨意仿造的,仿官窯的出現不能簡單地詮釋為“仿制”。另外考古發掘也證明,南宋龍泉窯青瓷在臨安京城皇宮遺址和紹興市攢宮宋六陵墓地都有大量出土?,F在的大窯龍泉窯遺址還保留著南宋古道,遍布南宋窯址。這一切都似乎在述說著當時的龍泉窯與宮廷那種千絲萬縷的聯系。

玉壺春瓶又叫玉壺賞瓶,其造型定型于北宋時期,在當時是一種裝酒的實用器具,后來逐漸演變為觀賞性的陳設瓷?;拘沃茷槠部?、細頸、垂腹、圈足。它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基本造型是由左右兩個對稱的“S”形構成,線條優美柔和。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斂或外撇。這種瓶的造型定于宋代,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成為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物。

元代玉壺春瓶承襲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體形瘦長。造型除圓形外,還有八方形。釉色、紋飾華麗豐富,已從宋代的實用酒器轉變為陳設器。

明代的玉壺春瓶和元代清秀瘦長的器形相比,器身有粗壯的趨勢,圓腹漸趨豐碩,瓶頸加長,重心下移。早期洪武時期的玉壺春瓶,還具有元末明初瓷器厚重粗笨的風格,外廓曲線與下腹曲線的轉折比較明顯,有些憨笨的感覺,比不上元代玉壺春造型的優美與舒朗。發展到明代中期以后,玉壺春瓶的造型趨于細膩圓潤,優美流暢。明代的玉壺春以青花品種最為常見。主題紋飾常常以云龍、梅、蘭、花鳥、纏枝蓮等為主要裝飾圖案。

這件宋代龍泉窯貼花鳳紋玉壺春瓶,不管從造型、釉色、胎質、紋飾等方面完全符合宋代龍泉窯玉壺春瓶的特征。整個器物造型規整,古樸典雅,工藝講究,技藝精湛,釉色純正,彰顯大氣,是宋代龍泉窯之佳作。該瓶征集后,即引起國內古陶瓷研究界的重視,先后經多位國家權威專家鑒定。1985年,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在鄭州召開年會時,不少古陶瓷研究者專程到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觀看這件玉壺春瓶。1992在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全國三級以上文物鑒定時,對其年代和窯口進行了鑒定,確認為南宋標準龍泉窯器。

猜你喜歡
龍泉窯玉壺官窯
地質視角看冮官窯陶瓷
石維文
張勇
“官窯驛站”尋蹤
此“官窯”非彼官窯
淺析江浙地區多管瓶演變及內涵
玉壺
安徽師范大學博物館藏佛道入物瓷塑
工藝獨特的明代龍泉窯青瓷罐
官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