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城鎮化進程中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對策

2017-03-06 04:18林清陽
商情 2016年46期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農民工培訓

林清陽

【摘要】一直以來,農民是推動我國城鎮化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們為我國城鎮化進程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但是新型城鎮化的深入,也需要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中,對他們的職業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民工加強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的最重要途徑就是進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所以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也越來越受到政府和企業的重視。而本文的研究就是圍繞城鎮化進程中如何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而展開,通過分析職業技能培訓中的問題和原因,提出了一些對策,比如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等,這些建議將更好地的滿足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需要,真正地提升他們的技能能力,也為更好地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打下非常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 農民工 職業技能 培訓

自從改革開放后,我國加快了城鎮化進程,也形成了數量眾多的農民工群體,大量農村原有的多余勞動力離開農村來到了城鎮生活和工作。這些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對于加速城鎮化推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主要在建筑業、工業、服務業和制造業等領域工作。而隨著新型城鎮建設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社會、企業需要農民不斷強化其自身的職業素養和提高職業能力。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也先后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幫助農民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幫助很多農民工提升了職業技能水準和素養,但還是存在不少的問題,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的這些職業技能還有待提升,因此如何更好地解決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根本上促進農民工職業綜合素養的提升,是解決農民工結構性人力資源矛盾的有效途徑,也是本文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有關城鎮化概念和我國城鎮化進程

從人口角度來看,城鎮化的本質在于使部分農村人口“變成”城鎮人口。根據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城鎮化程度主要受到城市發展的影響,它對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城鎮化建設也對我國有非常多的好處,不單可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普及率,也可以更好地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準以及提高生活質量,有效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從這些層面來看,城鎮化建設將會增強社會治理效果。大量的農村人口匯集到城市中來,這種遷移的現象會給政府治理帶來不同層面的影響。城鎮化為政府和國民之間的溝通搭建了更好的平臺,方便公眾對政府行為進行監督。所以城鎮化進程有助于社會文明的發展,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推進社會公平發展,也能夠更好地縮小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距離。

我國雖然是歷史十分悠久的國家,但是我國的城鎮化進程發展十分短暫,究其歷史,也就只有五十來年。而且,我國在八十年代之前,中央政府將現代化目標的實現寄希望于工業的發展,因此實施的是工業化策略。所以使得我國現代城鎮化的進程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十分緩慢,甚至落后其他亞洲國家。但是從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飛速發展,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時間,但是從1978年的17.9%的城鎮化率快速發展到2015年56.10%,因此我國的城鎮化率提高了38.2%, 平均每年城鎮化率都幾乎要達到了一個百分點,所以中國的城市建設速度在過去已經邁出了十分巨大的一個步子,而城鎮化的加速也帶來了大量城鎮基礎設施的完善,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而這一切,與農民工付出的辛勞不可分開。農民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提高他們的就業技能,不但十分符合眾多農民工的群體利益,也深刻體現了我黨和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也是解決重大民生問題的重要工作。

二、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一)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比例較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2015年公開的數據,2014年我國農民工規模達到了2.74億,并呈現出繼續上升的態勢。其中有34.8%的農民工曾經或正在接受技能教育,32%的農民工接受的是和農業生產無關的技能教育,兩項比率均有所提升。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農民工并未接受職業技能教育,特別是對于經?!疤邸钡霓r民工,這一現象更為明顯。

(二)職業技能培訓的內容普遍滯后

在培訓內容方面,針對農民工設置的培訓課程的內容十分落后,沒法跟上現代社會建設的步伐,大部分農民工無法通過這樣的培訓學到想學的知識和技能。對于愿意接受技能培訓的農民工而言,他們不但希望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也想提升自己實際的操作能力。但是很多地方對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更多的只是理論培訓,而對實踐培訓比較輕視,從而打擊了農民工學習的熱情。針對這一人群提供的培訓教育服務的質量也決定了培訓效果如何,而如果培訓內容不佳,就會使得培訓難以收獲預期的成效,培訓內容針對性的缺乏,使其自身無法完全滿足受教育對象的需求。

(三)職業技能培訓的形式較為單一

現行的培訓方式不夠豐富,相當一部分的培訓機構主要通過大講堂的形式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服務,比如固定在某個大會議場所或者某個培訓學校里,很多農民工由于不方便每次都要去距離較遠的固定課堂聽講,嚴重影響了農民工接受職業教育的主動性,這是目前農民工對此類培訓活動熱情不夠的主要原因。另外,課堂教學是如今針對農民工進行培訓的最主要的教育形式,雖然我們不否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之處。比如農民工的工作往往很繁忙,沒有固定的雙休,業余時間并不是固定的,可以上課的時間往往比較分散,所以時間十分固定的技能培訓,對他們來說,要想參加也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另外,從工作性質來看,很多農民工從事的都是技術崗位工作,操作性非常強,而這種技能培訓很難在課堂上傳授。

三、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一)不少農民工對職業技能培訓存在思想認識誤區

現在很多農民工自身對職業技能培訓存在一定的思想誤區,甚至政府和企業也不是十分重視,對培訓存在不小的誤區,導致了各方對農民工參與職業職能培訓不夠重視,從而使得農民工職業培訓活動得不到有力的資金支持。從政府角度來看,盡管國務院多份文件明確指出政府要為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 活動的開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不過大部分地方政府并沒有積極地響應這些號召,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并為認識到這將對他們自身的就業帶來多么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推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巨大的動力,所以無論是在培訓支持、,資金投入,還是監督協調方面,地方政府都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相當一部分企業認為在農民工員工培訓方面花費太多是不值得的。他們沒有意識到其中的重要意義,沒有意識到農民工如果提升其職業技能,其能夠為企業創造的價值也會因此而提升,這對企業發展來說是很有利的。而現狀卻是,企業唯一考慮到的就是培訓成本,因此不愿意對農民工員工進行培訓。

(二)政府沒有對農民職業技能培訓起到主導作用

當前我國農民工職業技術培訓應以地方政府作為主導,不過不少政府卻存在經費不足、培訓跟不上實際需求,起不到主導作用。地方政府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上雖然給予了相應培訓補助,但這些經費與實際的培訓費用相比往往還不夠,相關職能部門心有余而力不足,培訓工作難以切實開展。同時地方設定的培訓課程往往缺乏針對性、時效性,培訓時間、地點、內容等方面存在設計缺陷,在“不愿意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原因中”,58.6%的調查對象選擇“沒時間”,說明在職業技能培訓上,相關職能部門仍舊需要切實了解農民工個體狀況后再制訂合理的培訓計劃。

(三)城市職業技能培訓資源農民工很難享受

雖然改革開放以后,不少農民進城務工,他們和城市居民比起來,還是社會較底層的,他們要想和城市里的居民一樣享受培訓資源非常難,由于我國很多地方對農民工都是一種排他的政策,因為非常嚴厲的戶籍制度讓他們和城市居民成為了不同兩個階層的人,他們要想享受免費學習資源,免費的職能培訓資源非常困難,也很難去獲得某些技能培訓的證書??梢哉f,社會變成了經濟分層社會,讓農民工太難去共享城市職業技能培訓資源。

四、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對策

(一)對農民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宣傳和引導

讓農民工能夠改變自身對職業技能培訓存在的思想認識誤區,提高自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最佳的方式即政府加大宣傳力度和政策引導。首先,要求地方政府透過各類途徑正確引導職能部門強化對農民工職業技能的重視度和培訓力度。第二,各地政府要求能強化對農民工群體集中度較高的工廠與企業展開政策宣傳,讓相關負責人能意識到讓企業的農民工積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將會幫助企業大幅提升企業的農民工自身的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對企業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弊,能夠更好地認識到農民工職業培訓是幫助其儲備人才、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生產效益,達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途徑。因此,只有企業徹底轉變思維,將培育農民工當成是為企業創造收益的長遠投資,自覺得推動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政府應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起到主導作用

為了更好地滿足城鎮化進程,讓農民工獲得更多的職業技能培訓是很重要的,所以地方政府一定要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才行。首先,各個地方政府要多方面來支持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支持,包括經費、教員和教學設施等,而且保證培訓有場所和資金支持,這樣才能更有保障和支持。其次,各地方政府也要在其中加大培訓的監督和統籌協調工作。比如建立系統的農民工培訓質量評估體系,農民工技能資格認證體系,與各培訓學校的加強溝通,安排相關領域的技能培訓,透過地方政府與企業及相關職能部門間的合作,有效發揮彼此優勢,開展良好的培訓工作,幫助農民工達到職業技能的提升。

(三)讓農民工享受更多的培訓資源

最后,就是通過優化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方式幫助共提升自身的職業技能,比如培訓前可以根據農民工自身的工作形式和特點,在實現課堂培訓的基礎上,有效地拓展培訓渠道,從而令培訓更合乎社會的進步和農民工工作的特色。比如專門建立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選擇更有耐心更有經驗的培訓教師,以及挑選一些技術水準高,競爭力強大的企業或廠家為農民工展開職業技能培訓的基地。同時選擇一些有技術特色的工地和車間作為培訓基地和場所,而針對農民工自身的學習特點,為不同的專業技能農民工和不同學習能力和不同職能素質的農民工分別制定不同的培訓方案,而且這些培訓方案應該非常詳細和有針對性,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實際效果。同時,各個地方政府也要給予這些培訓基地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減稅、補貼等。這樣才能更好的增加企業建設培訓基地的積極性。另外,也可以展開農民工職業技能網絡培訓,比如利用現有互聯網的優勢,利用互聯網+的機遇,可以建立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網絡平臺,這樣也可以解決農民工因為休息時間不多,不能準時來參加培訓的問題,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可以方便農民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進行學習。最后,可以多組織一些農民工職業技能比賽,有各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組織召開,這樣農民工也可以通過各種比賽來提高其職業素養和技能水準。

(四)進一步完善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包括有效優化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內容,技能水平是表現其工作能力的關鍵,也決定了他們的收入水平,所以應該是培訓的非常關鍵因素,因此首先要完善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比如加強對農民工綜合素質的培訓,在培訓體系中注重培育農民工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或者更多地向農民工普及相關的人文社科知識,達到全面提升農民工素質,學習理解能力及創新能力的目的,為有效提升其職業技能提供智力幫助。另外,據我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的數據,2015年,我國56.7%的農民工屬于40歲以下年輕農民工,他們的思想觀念與文化水平和原本的農民工相比都有所提升,因此針對他們這些新時代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也要充分考慮這些年輕的農民工的需要,更多從發展性培訓,創業培訓,學歷培訓等方面完善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滿足不同層次的農民工群體的真正需要。

五、小結

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技能的提升除了給農民工自身帶來極大的益處外,對整個國家的產業和國家的發展都非常重要,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需要各個地方政府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重視起來,起到一個主導作用,讓農民工可以因時制宜的享受到更多的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農民工的職業技能,才能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才是解決勞動力轉移困境的最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劉易斯.A.科瑟.社會學思想名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

[2]岳瑞鳳. 新常態助推新生代農民工職業發展新策略[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5,(3).

[3]張文秀,李潔. 企業、職業院校與農民工培訓三方對接新模式探討[J]..農業經濟,2014,(6).

[4]沙占華,柴素芳.論培訓中農民工的主體性缺失及其應對[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報,2015,(6).

猜你喜歡
新型城鎮化農民工培訓
會議·培訓
廣東省校外培訓風險防范提示
會議·培訓
我國2.8億農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耕地保護的困境與制度創新芻議
新型城鎮化是經典城市化的回歸和升級
以協調的發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
農村基層團建工作如何變革
教師培訓還需“精準滴灌”
公租房計劃中不能少了農民工等5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