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治理視角下的教育管理信息化頂層設計

2017-03-06 04:36彭南兵
商情 2016年46期
關鍵詞:頂層設計教育管理信息化

彭南兵

【摘要】隨著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體系從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在緊跟時代步伐的同時,打造出符合國家發展形式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十分必要。教育治理作為教育管理發展的基礎,促使教育管理走向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突破傳統教育管理體系中的制約因素,使教育管理系統加入信息技術之后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也使人們意識到它在教育改革中體現出的重要意義,加大力度開展頂層設計的建設工作。

【關鍵詞】教育管理 信息化 頂層設計

為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動深化教育改革進程,教育管理信息化應運而生。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可以共享與交流的管理信息資源。作為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破解我國教育體系難題的重要手段,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的突破口,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工作依然存在爭議。這是由于其頂層設計的定位不夠準確,所涉及的方面不夠全面,各部分與各環節之間有待完善所造成的。所以,本文將從以上涉及的幾點問題,闡釋一下對教育管理信息化頂層設計的理解。

一、教育管理信息化現狀

隨著全國各個教育機構的基礎數據庫的建立,教育管理信息化模式已經在各個教育機構中初見成效。其基本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流程也基本確立,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學校的管理,方便了學生和家長個性化需求。為老師的教學質量發揮出了更大的效能。一些動態數據的實現,也為一些畢業學生就業提供了就業機會。對教育監管資金流向等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為受眾群體起到了積極地影響,也為其今后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二、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問題

(一)協同性問題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一項綜合性工程。其中需要行政部門、教育部門、各類機構等一起協同工作與系統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效能。但是,目前仍有很多部門各自為政,不能夠積極參與到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筑中來[1]。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不健全,不能很好的劃分相關責任,所以導致自身部門所承擔的義務不夠明確。另外,在沒有制定出臺統一成型的文件明確規定下,由于很多部門需要協調的工作比較多元化,容易產生越位、缺位、錯位的感覺,所以,在沒有接到明確的指示或調動之前,往往沒有很高的積極性。

(二)數據定位不準確

由于部門之間協調性問題的存在,導致數據的來源渠道不能夠準確清晰的明確出處,很多時候會造成數據的重復采集,不同角度采集,繼而導致數據的權威性和一致性不夠準確。此外,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很多數據存在著相同類型,但是不同領域管理的情況。所以數據之間需要聯動性質的工作,來完成采集歸納。而在從前的數據管理系統中,每項數據基本都以獨立的形式,有單一部門進行統計和保管。但是這樣的數據以單一數據的形式采集到系統中時,不能以共享信息的形式作為系統數據隨意調閱,而需要經過分析、拆解,將一些個人的敏感隱私信息進行刪減,保留那些自身信息被調閱后能夠利于自身,同時又能夠服務于大眾的公開信息作為數據,采集到系統當中,當然,這樣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支撐數據的篩選。

(三)長效機制問題

從系統的運行工作和維護工作來看,利用管理信息化系統的機構,都應該配備專業的工作人員,對系統進行維護,確保系統的正常運作,同時更新系統的數據信息,讓系統時刻保持數據信息與人員信息相匹配,線上線下同步管理的雙軌道模式。但是,由于人員編制的缺乏以及技術人員的缺失,目前做到線上線下同步管理,管理信息即時化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在技術人員崗位方面,由于職業崗位的發展前景不夠明朗,導致很多從業人員害怕晉升困難,待遇不高等問題,繼而轉向其他行業。另外,由于目前經費的配置沒有明文規定,作為教育經費的一種,對建設的投入需要相關的出臺政策給予支撐,而目前的發展現狀顯示,由于地區的不同,作為投資的教育經費不能滿足加快發展的財務支持,而只能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一般性開銷。

三、頂層設計作為解決對策

(一)伴隨式收集

伴隨式收集是支撐和推動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基礎。其主要是通過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在使用的同時,收集使用者的相關數據。能夠很好的避免人工采集數據時層層上報的繁瑣流程。并且加固數據結構,讓數據更加直觀和原始的進入采集范圍,在加以分析后,自動歸檔歸類。這樣一來,還可以避免部門之間聯動性叫差的問題,不需要部門之間進行直接的數據交接,而數據會根據自身的種類性質,直接進入歸檔文件,并且上傳至系統服務器,覆蓋全部使用機構。

(二)服務目標明確

目標明確的將校園作為服務對象,有助于學校教學和管理改革的工作,能夠使校園的學習空間,管理空間等變得更加多元化,將學生和老師相結合,將教育和管理相結合,將個人空間與校園環境向結合,形成長效的多元化管理空間,為智能校園打造良好基礎,同時為加快管理信息化的發展積累實踐經驗。

(三)建立良性機制

建立良性機制是確保管理信息化高效運作及同步管理的重要基礎。建立評估評價機構,對技術型人才制定標準化規范體制,讓人才明確崗位發展前景,讓人才更好的服務于管理信息化的發展。同時,讓教育投資經費更加明朗化,不僅是對基礎建設的投資,而是加大發展力度的針對性投資,讓管理信息化更上一個臺階。

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頂層設計的建設,是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一條有效途徑。頂層設計的建設,不應該只停留在理論建設的基礎上,而應該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有效的轉化為實際行動。將注意力從規劃層面轉向實際建設方面,將理論設計付諸實施到實處,并加以實驗應用,這樣才能加快教育事業的發展,使發展成果惠及到每一個人。

參考文獻:

[1]張進寶,梁躍.教育治理現代化語境下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的重構[J].中國電化教育,2016.

[2]高原.市民社會:教育治理研究的新視角——基于我國當前研究現狀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

[3]任友群,盧蓓蓉.規劃之年看教育信息化的頂層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5.

猜你喜歡
頂層設計教育管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為官不為”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ERP系統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基于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建設的成本控制實踐探索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探析
論開拓創新贏得未來的市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