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英語閱讀課程教學質量的保障

2017-03-06 04:41張茹
商情 2016年46期
關鍵詞:教學質量

張茹

【摘要】本文從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現狀和問題出發,提出改變課堂上教學的側重點,運用互動性的教學模式以及多樣化地布置和評估課外作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英語閱讀課程 教學質量 互動性的教學模式 課堂圖書館

一、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

英語專業的英語閱讀課程常被稱為泛讀課,是英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的核心課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實際教學中,英語閱讀課程尚存在一些問題,致使教學質量受影響,教學目標無法完全實現。

首先,受到精讀課的影響,教師為使學生更精確地理解文章,往往不自覺地就回到了傳統的英語教學套路中,逐字逐句地解釋,忽略了對文章大意和思想脈絡的理解和把握,也忽略了文章中非語言信息,如文化背景、社會信息、相關專業知識的輸入,結果導致學生在閱讀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閱讀速度慢,閱讀能力得不到提高。其次,由于閱讀材料的信息量大,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占主要地位。最后,有限的課時,加上學生對英語閱讀重要性認識不夠或是缺乏閱讀興趣等因素,學生的閱讀量沒有真正有效增加。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要保證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質量,必須調整控制好課內指導和課外實踐,抓好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課外作業三個環節。

二、教學內容的側重

學生的閱讀過程是一個對文字逐步解碼的過程。泛讀要求從宏觀的角度瀏覽材料,注重大意,因此,教師在有限的講解時間內應側重于分析作者的謀篇布局、段落的起承轉合,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提出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來回答,加強學生的語篇意識、全局意識。

美國學者Hirsch指出:“理解能力的高低大多取決于學生所具備的文化背景知識,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往往會降低理解的準確度”。認知心理學中的圖式理論也同樣驗證了這一觀點。所以,在泛讀教學中導入文化背景顯得非常必要,也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拓展知識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豐富文化導入內容,在文學歷史方面可做適當延伸。

當然,英語閱讀也不能完全脫離語言本身,詞匯量是衡量閱讀水平的一個標準,同時對閱讀速度和理解程度也有重要的影響。Nagy和Herman在對大量文獻進行研究后認為,在閱讀過程中不經意獲得的單詞也許是擴大詞匯量的一個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更多的詞匯。具體地說,在閱讀中可以根據上下文線索如隱含釋義、連詞和指示代詞的語法功能等猜詞,從而了解該詞的詞性和相近詞義。也可以根據構詞法拆詞,即通過單詞的詞根和前后綴來獲得詞性和意義。當這兩種方法都無法奏效時,學生再去查閱詞典獲取意義。

三、互動性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應用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才是主體,教師必須改變主宰者的地位,轉而成為一個引導者,實現由teacher-centered教學模式向learner-centered教學模式的轉變,使課堂成為師生間進行交往、對話、溝通的互動舞臺。筆者在此探索性地提出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適當采用互動性的教學模式,同時提出建立課堂圖書館的設想。

(一)互動性的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對話式和討論式的互動策略。課前先向學生提出開放式或啟發式的問題,讓學生搜集資料,查找信息。課上,讓學生展開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其中給予引導和補充。更進一步地,教師可選擇一些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部分內容甚至是整個主題單元讓學生課下進行自主閱讀,然后在課上輔以PPT的形式,口頭匯報閱讀成果和感受。此外,現在互聯網也為互動式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平臺,如QQ群、網絡論壇、博客等,教師和學生課下也能互動交流,一起分享學習材料和心得體會。

(二)建立課堂圖書館的設想

英語閱讀的課堂教學僅局限于教材是遠遠達不到教學目標的,只有進行大量的閱讀才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建立課堂圖書館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課堂圖書館指的是把一般意義上的圖書館的功能運用到教學中來,以方便學生參考閱讀。1981年,愛丁堡大學應用語言研究所創建了“愛丁堡泛讀項目”(Edinburgh Project on Extensive Reading),用于促進英語泛讀課的教學。目前,課堂圖書館在我國尚處在嘗試階段。一般的學校圖書館受到借閱手續繁鎖、借閱周期短、讀者群龐大等客觀因素的限制,使用率并不高。相比之下,小而靈活的課堂圖書館可以建在各個班級,書籍是根據學生的興趣、年齡、知識水平和教學目標要求分類收集,學生可以按照要求方便借閱。教師可以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布置閱讀書目,監督閱讀進程。

四、課外作業的布置與評估

圍繞著輔助課堂教學的宗旨,英語閱讀課程的課外作業內容和形式可以多樣化,如詞匯的拓展練習、快速閱讀與精細閱讀的理解題、查閱書籍資料、制作PPT進行口頭闡述、寫讀書筆記或報告等等。

通常作業的評估形式是教師對學生作業進行一對多的單向批改。由于英語閱讀課程每周只有2課時,所以教師常常承擔了一個年級的教學任務,這樣一來作業批改量自然就大了。為減輕壓力同時保證作業批改質量,作業的評估形式也可以多樣化。例如,PPT的展示和口頭闡述可在課堂上進行,教師即時給出評價、指導、糾正和補充,其他同學也從中分享了相關知識;讀書筆記和報告可采用學生互評的方式,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教師著重檢查修改的部分,就普遍性的問題給與指正。

五、結語

教學內容有所側重,教學模式的轉變以及作業評估形式的多樣化,從表面上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份量減少了,但隱藏在其后的是卷軼浩繁的備課工作,教師要熟悉學生閱讀的所有材料,還要對現有知識結構予以調整優化,有關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都要涉獵,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

參考文獻:

[1]E.D. Hirsch. Cultural Literacy[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88.

[2]黃衛平.談英語泛讀課堂教學方法[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9).

[3]馬慶林,Celia Newberry.課堂圖書館——英語泛讀教學新模式[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12).

猜你喜歡
教學質量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加強臨床教學管理提高護理教學質量的路徑研究
雙減背景下優化化學作業設計提升教學質量的研究
云模型及其在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
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線上直播的教學質量
中外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比較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部分)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研究
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在學校的有效管理運用探究及思考
馬爾科夫鏈在企業沙盤模擬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