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型課堂教學感悟

2017-03-08 22:52廣西柳州市鹿寨縣城南實驗小學城中校區梁月英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7年19期
關鍵詞:一節課學習型學案

廣西柳州市鹿寨縣城南實驗小學城中校區 梁月英

自從開展“學習型課堂教學”課改活動以來,我們根據課改精神,運用課改理念和要求進行了三年的教學實踐。從茫然不適到逐漸開朗,感觸頗多?,F將自己三年的課改體會總結如下:

一、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上的改變

傳統課堂教學是以“講臺為中心”,采用“一問一答”式的教學。通過課改培訓后,我才深刻意識到原來傳統教學其實是滲透著教師的權威——以教師為中心的一種授課形式。教學中的一切都在教師預先設定的框架之內,是為教師怎樣順利上好一節課服務的。教師壟斷著課堂互動。教與學的關系不是教師與學生平等的關系,而是指導與被指導、命令與服從的關系。

而學習型課堂教學注重讓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思維、能力和情感進行溝通互動,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交互主體的伙伴關系,學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溝通的伙伴。

學習型課堂教學關注“人”的全面發展,與傳統教學相比,已經有一個質的飛躍。傳統教學關注的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與掌握,“學習型課堂教學”則強調了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學生交互”發展的過程。它既強調學生認知主體的自我學習和潛能的發揮,同樣強調老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幫助和點撥的作用。課堂上教師側重于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學習,把教學過程變成是師生與生生思維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學習過程。

二、精心設計導學案——教學設計上的改變

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引下,我的教學設計也發生很大的變化。課改前我的教學設計是以教師為中心,出發點和歸宿都是怎樣使教師好“教”,而不是去考慮怎樣使學生好“學”;教學設計的內容更多的是對教材的分析與研究,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分析和研究;設計的教學環節更多的是讓教師能承上啟下地完成本節教學任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情及教學質量。課改后我備的導學案更多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用表格的形式囊括了每一節課的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學案明晰了每一節課學生的學習目標,每個環節學生該做什么,怎樣做。這樣的設計一改以往為“老師的教”而寫的風格,充分考慮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F在設計的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其設計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因此該模式要求我首先要做好個人備課,精心設計出導學案。導學案的設計力求詳盡、合理,真正起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學模式上的改變

1.目標導入,問題引領

以前我每上一節課,都是自己心中有教學目標,然后按照自己的教學思路講完每一節課,而學生大多時候都是被動地聽,偶爾能插上一兩句嘴,幾乎不帶任何見解地一直到下課才能明白這節課老師教了我們什么知識。課改后,我上每一節課,就將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明確本節課應達到的學習目標。在教學流程中,把學生最容易出錯、最不易理解掌握的一個個問題串成一根教學主線,用問題激起學生的興奮點,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引領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2.改變注入式的教學,注重能力培養

課改前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基本上是按“復習——導入——新授——小結——作業”這種單一的模式進行。課改后,我在課堂上更多的關注學生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時,我讓學生上臺創設情境,演示相遇過程,臺下同學發現并找出相遇問題涉及的相關條件,接著分組討論:怎么解決這類問題?然后請各小組代表上臺匯報展示。學生上臺勇躍發言,大聲響亮,把解決問題的辦法一一列舉了出來。就這樣,學生通過討論親歷了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

3.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變單調乏味為生動活潑的主動學習

要想使全體學生都參加到數學教學過程中來,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我們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要積極地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變更為新課程理念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如“百以內加減法”教學,新授課之后,我安排了這樣一個鞏固練習。練習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學生臺上練功,組與組之間競賽。每組的每個學生板演一題,誰先完成就把練習紙貼在黑板上,看哪組學生完成得最快。第二環節,組與組之間相互批改,這給每個學生又有了第二次訓練的機會。第三個環節,針對學生練習情況逐題講評,按照速度快慢和答題正確率來評分,評出名次。這種練習方法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同學的集體榮譽感,發揮群體效應,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主動參與,體驗成功是師與生、生與生交流的互動過程,也是師與生,生與生情感交流的人際過程。

四、目標達成、歸納遷移——教學指標達成率高

教學中,我盡最大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大面積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時間的設置上,學生參與活動≥40%,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整節課中,學生最高時點游離率≤15%。我在每節課中都設置有目標檢測題,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檢測題層層遞進,分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解答,通過目標檢測題完成情況來看,85%的學生能按要求完成較好,達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這樣的目標達成也是以前所不及的。

五、學生成績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上的提升

經過幾年的實踐證明,該教學模式的效果是顯著的,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創新性得到發揮,動手實踐能力增強,教學成績穩中有升。

該模式實現了由單一化向多樣化教學方式的轉變,較好地創設了讓學生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形成了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態勢,發展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實施課改以來,我班成績穩中有升,課改前我班期末平均分均在70多分徘徊,課改后我班各科平均分大面積提高,語數英平均分都能達到80分以上。

學習型課堂教學讓我領悟到了教學的真諦,即真正關注到“人”的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一節課學習型學案
五環節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鄉愁導學案
做學習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長
托馬斯的一節課
膽戰心驚的一節課
“比例尺(一)”導學案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實踐與思考
導學案設計的邏輯起點:從學出發:以一節課為例,談基于腦的導學案再設計研究
導學案不能淪落為“習題單”:以“中位數和眾數”的導學案為例
學案“三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