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概率統計教學改革探究 

2017-03-09 16:37呂平曹健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7年3期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教學模式改革綜合評價

呂平++曹健

【摘要】從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出發,結合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得出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提出立體化的教學模式,闡述了新的綜合考核方式.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教學模式改革;綜合評價

【基金項目】本文系杭州師范大學2014—2016年度教改項目“利用建模方法探索高等數學考核評價體系”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X13016002002034).

在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的媒體形態,例如手機、平板、播客、移動電視和網絡平臺等.這些新媒體具有即時性、開放性、個性化、分眾性、低成本的海量傳播、檢索便捷、融合性等特點,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大學生作為較高知識層面的主體,思想也比較活躍,容易接受這些新的東西,可以說這些新媒體對于他們來說已經飛入尋?!鞍傩占摇?

傳統的教學方式側重于教師課堂上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教師擁有完全的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聽,兩者之間缺乏溝通和互動.這種做法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課后學習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也不利于學習興趣的提高,嚴重阻礙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效果.而新媒體的互動性很強,教師、學生可以線下互通;學生在課堂之外,寢室里、操場上,乃至任何地方都可以隨時利用工具查閱學習信息和資源,實現移動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反復觀看視頻資料,做到因材施教.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被完全調動起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也會比傳統教學方式更有效果.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新媒體帶給我們的便利性和靈活性,結合傳統的教學手段,創造立體化的教學課堂,給我們的教學方式改革帶來一股清新的風是本文接下來探討的重點.

一、樹立改革的信念,做好階段性的準備工作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舊有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改革就顯得迫在眉睫.學生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門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備運用該門課程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采集數據、分析數據、處理數據的各種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國民經濟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然而,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體,學生聽課為客體”的教學方法容易導致學生所學知識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很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利用新媒體的多樣性,可以較好地解決以上問題.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可以順利地完成課堂教學安排的基本內容,還可以提煉和抓住理論的精華內容進行慕課或者微課傳授,讓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為此我們首先必須堅定改革教學觀念,做好前期的各項工作.除了課堂PPT、QQ學習交流群之外,筆者所在的杭州師范大學還每學期培訓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浙江省統計調查大賽等,這些都需要借助于計算機軟件來解決非常實際的生活問題.在學校層面,學校也設立專項資金,鼓勵教師集體參與建設一些課程的微課、慕課平臺,為推動新時期下的教學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采取立體化教學模式,構建新型教學環境

教學模式改革,給學生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給教師帶了一些挑戰與機遇.如何更好地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些嘗試.

(一)借助新媒體來增強核心內容的教學

針對重點或者難點的內容,除了課堂的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制作微課課件供學生課下反復學習;建立QQ、微信聯系平臺實現師生互動,及時解決學生問題.如,兩個事件的“互不相容”和“獨立”,學生很容易弄混淆,教師應該講清楚,互不相容指的是兩個事件不能同時發生,它主要用在概率的加法公式;而獨立性指的是一個事件的發生與否對另外一個事件的發生不造成影響,兩個事件可以同時發生,也可以不同時發生,主要用在概率的積公式.必須向學生解釋清楚這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分析事件的關系,決不能混淆一談.為此教師可以制作一些相關的題目做成短片形式,供學生反復揣摩.

(二)結合數學軟件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在講解某個知識點的同時,一定要詳細介紹該知識的由來去脈以及在各方面的應用等.比如,講授數理統計里面的三大分布之一——t分布,可以給出鏈接網址,介紹該分布的由來、分布發現者哥賽特的故事,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辨識它與正態分布的區別,也可以激發學生對新事物的探究熱情.再比如,該門課程有很多圖像和大量數據運算,我們可以借助于CAD或者MATLAB等軟件繪制圖形來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印象及理解能力;利用SPSS等統計軟件處理習題中大量數據的運算,將學生從枯燥的數字運算中解脫出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為此,需要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工具,比如SPSS、MATLAB等.

(三)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課堂

馬克思說過,任何一門科學,只有成功運用數學,才算達到了完善的程度.而數學建模就是實現這種價值的最佳手段之一,同時使得學生對該門課程的知識理解得以加強,拓展了應用領域,推進了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如2012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葡萄酒的評價問題”,問題一要求判斷兩組評酒員的評價結果是否有差異的問題,就可以用t檢驗法;問題二要求根據釀酒葡萄的理化指標和葡萄酒的質量對這些釀酒葡萄進行分級,這個問題也可以用回歸分析法來處理.不只是競賽中,實際課堂上也可以大量運用建模方法,如概率統計中比較有名的蒲豐投針問題,書本上的內容比較死板,學生也只能在大腦中想象投針的過程,如果用計算機模擬這個過程,既可以提升學生對該知識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利用APP、GMAIL等工具構建課后交流平臺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課堂時間畢竟很有限,要想學好該門課程,充分利用課后時間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概率統計課程一周一次,即使課程沒有被特殊原因沖掉,教師看到學生的問題最快也要一周之后,不利于問題的及時解決.我們可以把作業以APP形式交給學生,學生可以第一時間看到作業,完成并提交,教師也可以及時進行批閱,有問題馬上指正.同時,這樣還可以響應國家的“無紙化”號召,節約資源.GMAIL具有讓師生進行會議的功能,師生在一起共同交流學習,可以免去舟車勞頓,節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三、建立綜合評價模型,合理化考查目標

傳統的“一試定終身”的考核方法,已經引起很多學者的詬病.為適應新媒體下教學模式的要求,我們提出以下兩項措施.

(一)考核方式的多樣化,側重于知識點的應用

可以采取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包括“一頁開卷”式、題庫筆試、過程評價式、小論文形式、“學生出題”式和案例式等.以案例式為例,可以減少包括選擇題之類的客觀題目,而是側重于情境題、開放題等;多出一些緊密聯系當前實際的熱門話題,既可以督促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為未來進入社會做好準備,也可以鍛煉掌握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房價是當前的熱門話題,很多人窮其一生就是為了居者有其屋.筆者曾經給學生出了一道題目“安得廣廈千萬間——杭州居民住房情況與幸福感的調查”,要求學生自己調查數據,得出受訪者居住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建立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和滿意度的邏輯斯蒂克回歸分析,最后用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來對居民幸福感進行研究,寫出一篇完整的論文.通過這種方法,大大豐富了考核手段,學生普遍感到學的東西“有用”了,學習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二)成績評定的綜合化,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方案的權重

成績評定的靈活性與考核方式的多樣化密不可分.考試最終的成績不僅僅是為了給學生一個分數,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促進學生學習和提高的手段.上面提到的各種考核方法的初衷都是如此,但是單一的考核評定方式很難綜合全面考核學生的掌握程度,建立一套綜合評價指標就顯得尤其必要.當前,很多學?;蛘呓處熞矅L試著采取幾種方法綜合考評,但是分配各單項考核的權重往往非常主觀.我們可以事先選出幾種待研究的評定方法,通過對教師和學生調查問卷以及訪談的形式,利用統計方法得到各自的權重,最終總的評定方案就是這些方法的加權組合.這種方法更能客觀反映學生該門課程的綜合能力的差異.

以上的改革策略并不是對舊的教學方法的完全否定,而是在其精華上,對其做一些適當的補充和修正.同時,改革也不會一帆風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苦難,比如,制作微課講義的資金和設備、從業教師的信息化水平、課時的充裕性與否等,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楊曉東,楊卓娟.高等學校課堂教學信息反饋模式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1(10):89-90.

[2]周紅春,梁靜.新媒體傳播環境下高校教學方式的變革[J].教學實踐與研究,2013(8):91-94.

猜你喜歡
新媒體傳播教學模式改革綜合評價
大數據時代基于城市意象方法的武漢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與新媒體傳播研究
網絡新應用環境下JavaWeb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家居空間設計項目化教學模式改革的國際比較研究
10kV配電線路帶電作業安全綜合評價應用探究
基于微課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基于熵權TOPSIS法對??谑嗅t療衛生服務質量的綜合評價
基于微時代的公安院校網絡輿情監察課程建設探索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學英語寫作評價中的應用
鄭州市各縣(市)創新能力綜合評價
《汽車銷售實務》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