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2017-03-10 13:15周永杰
青年時代 2017年4期
關鍵詞:素質教育創新能力歷史

周永杰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也曾經說過:“二十一世紀我們將邁向知識經濟的新時代,而知識經濟就是以不斷創新的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創新是他的靈魂?!笨梢?,時代賦予了教育工作者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為了國家興旺發達的民族的昌盛富強,就必須把創新教育提到素質教育的核心地位。然而,當前初中歷史教學卻仍普遍存在著這一種現象:教師只備教案,不備學案,無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來展開教學,學生的思維被書本或老師框死,只會模仿,不會創新,只有學會,沒有會學,由此可見,改革初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勢在必行。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創新教育氛圍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創造力只能培養不能傳授,創造力的表現和發展,需要一個適宜其生長的寬松、明主、自由的環境,只有這樣的環境才會容許乃至鼓勵。與眾不同的多樣性、標新立異的獨特性。然而,由于受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課堂上教師空洞說教,學生無條件服從的現象普遍存在,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徹底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精神;所以,在教學中,應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多使用諸如:“你答得很好,老師很滿意”,“掌聲鼓勵”之類的鼓勵語,從而讓學生在自由、放松的狀態中碰撞了創造的火花,引發創新潛能。

二、改革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因此,應大力改革課堂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了解社會和自身

關注社會,了解自身,主動發展,這是大多數獨生子女的一個弱點。我們注意從科學的角度,引導學生從關注自己身邊的事,從點點滴滴做起。例如,剛教初一時,我注意到有個學生姓氏很特別——琚姓,我馬上建議他去查找一下這個姓氏來龍去脈,并提示他可以從父親、爺爺、祖籍地等等渠道著手。之后,我不斷地了解他的進展情況,不時地提出指導建議,結果,經過一學期的追蹤調查,修改補充,他終于拿出了一份集歷史、社會家庭于一體的調查報告。他不僅是了解了與自身有關的歷史,更重要的是他自主的嘗試了一次有益的探究學習過程。他的事例給很多同學以啟發,姓氏探源成了同學們的一個熱門探究課題。再如:我們上“后金政權”一段歷史時,就事先請班上是滿族的同學去向家長了解和查閱資料,向全班介紹其祖先的來龍去脈,發展歷程。

(二)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角色轉換,引發興趣

我們針對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和模仿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學會從各種渠道查找、收集、積累歷史資料,并在課中表演介紹歷史小故事、軼聞趣事、民間傳說等等。如岳飛和秦檜,學生就收集了大量的相關材料,趣味盎然地上臺介紹了“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和岳飛墓前秦檜跪像的趣聞等等。這些介紹以學生的視角和語言,又大多緊扣教材,貼近生活,既引人入勝又有價值取向,不要說好奇心,求和欲極重的初中同學,就是對教師而言,有一種愉悅,一種滿足。他們還長將收集的圖片資料借老師和同學們上課使用。類似的事例在我們的教學中層出不窮,形成了教與學的互動,互助的良性氛圍。

(三)課堂教學中要展開鄉土歷史教學活動,走入身邊的歷史

人們認識事物都是從直覺的感性認識開始的,初中學生更以形象思維為主。若巧妙地利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人文歷史來印證他們陌生的書本內容,就容易使歷史更貼近生活和現實,讓學生產生親切感,好奇心,愿意去尋根問底。對此,我們一面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穿插介紹鄉土歷史,名勝古跡,風土民俗趣聞。一面堅持把學生帶出去,特別是利用假期舉辦鄉土歷史”夏令營活動,這對于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愛鄉之情,報效之志,大有裨益,也深受學生的歡迎。

三、更新教育觀念,培養創新精神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對象是學生。因此,我們歷史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歷史教學中,要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全面發展為主線的思想。另外,教師的教學還要增強創新的意識,善于發現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重點。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保證教學任務完成,需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和多樣化的提問,這不僅為了了解學生學習狀況,而更主要的是為了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以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利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但提問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幾個舉手的學生。教學過程也是學生的教學過程,通過“教”喚起學生的“學”。教師要尊重學生,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鼓勵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上還要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位學生都能享受到創造性學習歷史的樂趣,他們就會主動性地學習歷史,學習效率也會不斷提高。這樣的創造性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

對于一名中學歷史教師來說,在更新教育觀態,確立正確的教學思想的同時,主要必須加強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真正使歷史課堂充滿生機勃勃,人人愛上歷史課,主動參與歷史教學活動。當前,課堂教學要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四、引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為了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歷史課課堂教學應打破傳統的重教輕學”、重知輕能”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一)教會學生學習

現代教學理論指出,課堂教學的重點不是教師的教書,而是學生的學習,歷史課教學應以培養學習自學能力,自學習慣為突破口,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教師在課堂上不能既當導演又當主演;只讓學生當聽眾,而應堅持每堂課都有充裕的時間留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要善于相機激趣,抓住最能吸引學生的東西,讓學生思考,激發他們思維的“興奮點”,然后帶著這些“興奮點”去思考、去討論、去尋找答案。教師作用重在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歸納、總結,促使學生思想的升華。

(二)誘導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的發展必然依賴其自身內部的運動,誰要享有發展,誰就必須用自己內部的活動和努力來獲得,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教師的作用僅在于鼓勵學生對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讓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摒棄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自學與討論,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盡量創設情景,通過“角色對話”、“問題演講”及“研究性學習”等,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素質,在課堂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

總之,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老師的不斷培養,教師應適時捕捉教學過程中的有利時機和教材的不同特點,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的興趣,教給創新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猜你喜歡
素質教育創新能力歷史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新歷史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關注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