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天國在梅州

2017-03-10 04:49
嶺南學術研究 2017年4期
關鍵詞:太平軍清軍太平天國

(嶺南師范學院,廣東 湛江 524048)

2016年,是太平天國十萬大軍在梅州(清代名嘉應州)全軍覆滅150周年的日子。清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一日(1866年3月7日),隨著太平天國偕王譚體元在嘉應被俘,十萬天軍在梅州灰飛煙滅。這驚天動地的大事,《清史稿》和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等書均筆墨不多。其實,清軍統帥左宗棠說:“賊起于嘉應,亦滅于嘉應?!碧教靽诿分莸母矞?,內容豐富,過程曲折,意義重大。

一、咸豐時期

太平天國大軍進入梅州,前后有兩次。第一次是在清咸豐九年(1859)二月(夏歷月日均用中文),太平天國國宗石鎮吉率部進入梅州,兵圍大埔、嘉應(今梅州)和興寧,并占領大埔和嘉應。

石鎮吉(1835—1860),廣西貴縣龍山人,清道光十五年生。據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七十六《石鎮吉供狀》,他原名陳正紀,為石達開的親信,甚得石達開的寵愛,故被賜姓石,并由“正紀”改名為“鎮吉”,成為太平天國王朝的“國宗”,以功封“協天燕”。天京分裂后,他隨石達開遠征。戊午八年七月,石達開在福建謀攻湖南。八月,石達開自帶大軍西經江西,命石鎮吉分統一軍經廣東攻湖南,從而到達梅州。對于這段史實,史書鮮有記載。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七十六《翼殿遠征人物傳》之《石鎮吉傳》:“己未九年正月,石鎮吉率軍攻入福建漳州、汀州兩府。二月,進入廣東,連克大埔縣、嘉應州?!眳f天燕石鎮吉率軍攻下大埔縣、嘉應州一事,僅寥寥十余字。其實,石鎮吉軍在梅州的軍事行動驚天動地,波瀾壯闊。

(一)攻占大埔縣

石鎮吉攻占大埔在清咸豐九年正月。大埔縣在嘉應州府東北200里,當時屬潮州府。咸豐九年,太平天國軍十萬之眾由天國燕爵將領協天燕石鎮吉統領,疾風暴雨般地進入粵東。石鎮吉軍在正月二十七日開始進攻大埔。大埔縣城當時在今茶陽鎮(今大埔縣治湖寮鎮北),大埔縣令繆中孚時已在鄉下,縣城清軍有兵無帥,太平天國軍很快奪下縣城,縣城老馬兵彭簡驊、鄺傳榜等70人余戰死[1]??h令繆中孚聞縣城被太平軍占領,到鄉下招募鄉勇,縣尉也到松山、北塘一帶募勇,加上從縣城逃出的縣兵,他們一起襲擊到下鄉“打糧”的太平軍。

石鎮吉攻下大埔后注重軍紀,勸商人開門做生意,太平軍購物須付錢;縣城私塾重新開學,還給部分窮人送米送物。但迫害儒生,楊汝為、楊禹甸、楊丹鳳等因罵太平軍而被殺。

石鎮吉攻占大埔縣城,只是路過之時順手牽羊。占領縣城后第五天的二月初二,他們從獅子口渡過汀江,揮兵直指嘉應州。沒有橋、船,他們渡江時搬空縣城學前衙錦華號布店的布匹,以布和竹篾絞成巨纜架起索橋,在纜繩上鋪列民房的門板為橋面。當時,西門河、小靖河的河水暴漲,水高浪大,沖擊索橋,有些太平軍戰士落水而死。太平軍渡江后,從大埔之坪砂經梅縣的松口,于二月四日到達嘉應州城郊黃竹洋。他們在城外五里扎營,準備進攻嘉應州。

(二)攻占嘉應州

1.攻城準備

太平天國在嘉應城外下寨后,即在城周四處張貼攻城布告《真天命太平天國殿前丞相代理民務真忠【報國】加【一】等陳為曉喻粵東嘉應州四民人等輸誠向化事》云:

……仰嘉應州四民人等知悉,速即放膽前來,輸誠進貢。領示便可安家,納糧自免滋擾,化愚蒙而作淳良,安居樂業,集詩書而求生理,課耕課讀。買賣照常,俾士兵之得便,有無相通,免商價之多虞。庶幾樂享安集之休,蓄發留須作太平之男子。傾心向化,實天國之良民。倘或執迷不悟,團練幫妖,定行發兵剿洗,玉石俱焚,悔之無及,爾民人等,其各思之。切切特喻[2]。

他們發出屠城恫嚇,并在城破后付諸實施。

2.攻城之戰

二月五、六日,石鎮吉部完成對嘉應州城的包圍,隨即對州城發起進攻。當時的嘉應城墻經過擴建,周長985丈,高2.4丈,厚2丈;城墻外東、北、西三面有城濠,濠深1丈,寬3丈,長578丈,城南臨梅江。城濠常有淤塞,大水之年城墻常因雨水崩潰,城防工事堪憂。清朝定制:縣城防兵一二百人,府城不足五百。嘉應州常年駐軍五百余,以維持治安,嘉應武官潘法元已在圍城前逃跑,并帶走數百軍人。守城知府文晟原為惠州知府,在同治三年六月到梅縣松源剿匪,事畢權知嘉應州事。他初來乍到,城小勢危,武官臨陣逃脫,外援阻絕,嘉應形勢危在旦夕。但他是個頂天立地的人物,在人民中很有威信,有剿匪經驗。在危急時刻,他臨危不亂,組織剩下的官兵,征集附近的團練,發動群眾甚至婦女參戰,組成了一支臨時的官民混合的守城軍。光緒《嘉應州志》載:“嬰城固守者半屬民壯,間及婦人”。就是這支軍隊開始了悲壯的守城戰。

州城南面臨河,太平軍只需在三面攻城。太平軍以十倍于守城軍的六萬天兵分三路對州城構成壓倒的氣勢,攻城12天,可分兩個階段:一是強攻階段。石鎮吉部是太平天國的精兵悍將,不把嘉應州放在眼里,一開始便強行攻城。光緒《嘉應州志》:“賊眾約五六萬,連日環攻。城上木石投之,賊緣梯登,或澆之沸湯,賊多死,乃止?!盵3]太平軍軍法嚴厲:失城者死,后退者斬。攻城隊伍后豎一旗,上書:“奉xx王之令:專斬后退兵!”把士兵置于非沖必死的絕境,“賊驅新虜者突陣,退后必誅,故非舍身沖鋒者無生理”,“故從賊者,必死戰死守”[4]。故太平軍每戰必異常慘烈,攻勢凌厲,務在必克。大戰開始后,文晟在衣服上蓋滿官印,誓與州城共存亡!在他的鼓舞下,城上初以滾石檑木轟擊攻城隊伍,接著用沸水潑向爬上云梯的太平軍,有效地挫敗了太平軍的強攻。

二是地道攻城階段。強攻受挫,太平軍采用他們擅長的地道攻城法。光緒《嘉應州志》:“乃止攻,惟日鉦鼓聲大作,蓋潛鑿地道,借是以亂軍聽也?!碧教靽V箯姽ズ?,軍中金鼓齊鳴,以敲鑼打鼓的噪音掩護挖攻城的地道。杜文瀾《平定粵匪紀略》:“恐官軍知而為備,擊金鼓以亂其聲,賊中謂之‘開垅口’,至為險毒”。太平年連續施放噪音,使守城者無法聽到挖地道的聲音。

1859年二月十五日,太平軍已把地道挖到嘉應西城的墻腳下,隨后用空棺裝滿炸藥以備炸城。駐守西門的是太坪堡團長古榮光,他對此毫無察覺。太平軍把炸城的時間選在守城軍最疲憊的黎明時分;同時在城破處埋伏精兵?!都螒娇芗o略》:“丁巳十六日黎明,地雷發,西城塌三十余丈,城內人聲沸騰,守垛者奔逃,賊于三面蟻附而登,城遂陷?!背菈Ρ徽ǖ拱儆嗝?,守城官兵和民夫四散奔逃,州城陷落。

3.城破之后

攻城之先太平軍已有“玉石俱焚”的屠城警告,12天苦戰后太平軍已打紅了眼睛,十六日城破之后隨即實行大屠殺。知州文晟身穿官服慷慨赴難,千總鄭京榮、州同陳炳謙、前鎮平知縣劉陰堂、文晟幕友戴取、知縣李煌等所有官吏,均在城破時被殺;文晟家人付氏、何氏、侯氏、婢女秋葵、家丁周順、州衙的廚師等也全部遇難。占領州城之后,太平軍又在城上遍插官軍旗幟以誘敵,又誘殺前來救援的團練兵無數。據《梅水詩傳》卷四,被殺的除官吏和兵勇團練外,還有大量平民。秀才楊秉淵,字二瞻,歲貢生,丁日昌的老師,在州城破時殉難。全城被殺四千余人[3]。尸體被投入梅江河中,尸體漂到今西陽白宮河灘,才被打撈起來。當時嘉應州城人口有1 814戶,15 754人,其中成年人僅一萬。屠殺四千,即屠殺了成人的40%,男子幾乎全部被殺。嘉應州雖山陬海國,但清秀可愛。清俞蛟《潮嘉風月記》:“梅州之八角亭前,齊昌之西河塘外,雖規模不及,而雨絲風片,滯人魂魄,如出一轍也?!碧杰婋S即在城中放火,詩人蕭光泰、張炳坤、張道亨等家族的房屋均被燒為灰燼。黃遵憲當時12歲,他目睹了屠城慘狀:“七年創痛記分明,無數沙蟲殉一城?!盵5]經太平軍燒殺掠搶,城中一片灰燼。黃遵憲的老師張其翧《已未逢亂……》:“先代藏書歸劫火,可憐一炬付東風”,其詩集《桐華館詩鈔》手稿也劫火成灰,蕩然無存。太平軍言而有信,將嘉應城洗劫一空,真是“玉石俱焚”。殉難知州文晟等人的事跡上聞,朝廷贈謚文晟“壯烈”,立廟祭祀,在嘉應州城西南隅建立文壯烈公祠,兩廊附祭已殉難的官紳和人民。文壯烈公祠成為梅州文天祥、劉元城之后的第三座名人祠,詩人侯達《謁先師文壯烈公祠有感》云:“時公號令明且肅,一呼百應民不驚”[6]。黃遵憲《鐵漢樓歌》“嘉應太守亦義士”,即歌頌太守文晟。

石鎮吉大軍在咸豐九年二月十六日(太平天國歷己未九年二月初十日)攻下了嘉應州后,占領州城半月后的三月初一撤出嘉應。得到消息,駐扎城南20多里西陽鎮之西南的海陽縣令汪政立即進入嘉應州城,并擔任起代理知州。

(三)兵圍興寧縣

興寧縣在嘉應州西百余里,舊隸惠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撥歸嘉應州。太平天國攻打興寧,《太平天國史》沒有記載,事僅見于地方文獻如羅斧月《興寧鄉土志》、胡曦《枌榆碎事》和嘉應謝國珍《嘉應平寇紀略》等。

嘉應州城得手之后,石鎮吉在二月二十一日即令進兵興寧縣城。太平軍先是強攻,繼而地道轟城。興寧城池更小,守兵二百余人,且已派出一軍增援嘉應,現在更難以阻擋太平天國的虎狼雄師。但興寧卻沒有被太平軍攻下,其原因有二:第一,防守得法。興寧知縣彭煒督軍固守城池,他鑒于嘉應州城被破的教訓,令迅速提高河水水位,灌滿興寧護城河,使太平軍的地道破城法無計可施。第二,隨后清軍援軍到達。當太平軍兵圍嘉應時,知縣彭煒督已調集鄉勇團練增援興寧;同時向兩廣總督黃宗漢求救。黃宗漢坐鎮惠州,調集附近各地軍隊增援。清軍增援部隊分四路:西北援軍由南韶連總兵訥蘇肯、都司卓興和福建同知文星瑞率領;南路援軍由惠州知府海廷深率領;西路援軍由已革按察使張敬修率領;東路援軍由惠潮嘉道趙畇、海陽縣令汪政、游擊何云章等從韓江水路增援嘉應。

二月二十六日,增援嘉應的西路軍將領都司卓興、福建同知文星瑞率領的援軍到達長樂縣(今五華縣)。卓興是粵軍中少有的英勇將領,文星瑞即文晟之子,他聞其父已在嘉應被殺,痛不欲生,拼死進攻太平軍為父報仇。二十七日,卓興在距興寧10里的茅塘埔、魚排嶺扎營;二十八日,卓興、文星瑞在此設下埋伏,伏擊太平天國軍。當太平軍進入埋伏圈以后,他一聲令下,噴筒火箭齊發,太平軍騎兵陣腳大亂,爭相突圍;卓興帶領伏兵從兩翼包抄殺出,文星瑞揮大隊掩殺,大敗太平軍。官軍東路軍何云章部,在泥坡等地亦小有勝利。于是,各路援軍漸集興寧縣。

面對清軍強大的援軍,太平軍不敢戀戰,于三月初五解除興寧之圍,經連平、韶州進入湖南,與石達開軍匯合,興寧之圍遂解[3]。后官府在卓興大敗太平軍處——茅塘埔下茅塘的五谷爺爺廟前,樹立石碑紀念。

石鎮吉部在攻占大埔五天,攻擊嘉應州12天,占據15天;攻擊興寧14天,驚擾嘉應州地區達一個多月。次年,石鎮吉在廣西安定被俘,解到桂林被殺。

(四)占領平遠。

在石鎮吉部之外,清咸豐十年,另外一支太平軍還曾攻占平遠縣城(今仁居)。據兩廣總督毛鴻賓、署廣東巡撫郭嵩燾奏折,咸豐十年十月初四,太平軍占領平遠縣城。當時太平軍在福建作戰,因清軍追擊臨時進入粵東,不久揮師福建武平,撤出平遠。

二、同治時期

太平天國大軍第二次進入梅州,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這年四月,洪秀全在清軍重重包圍的天京吞金自殺,其子洪天貴福繼位。六月十六日清軍曾國荃攻克太平天國國都天京。此后,幼天王、忠王李秀成、干王洪仁玕等太平天國的國家領袖先后被清軍殺,太平天國進入最后階段。

六月十六日天京陷落后,太平天國余部一部由賴文光率領,在長江以北與捻軍會合,成為太平天國的北方軍,其余在江西福建形成南部軍。同治三年九月,南部軍30余萬分四路進入福建,經清軍剿殺,到同治四年只剩李世賢、汪海洋兩軍;五月初二,侍王李世賢在永定大敗,只剩汪海洋一軍了。汪海洋在閩南、閩西接連大敗,他被迫進入閩、粵、贛山區,最后進入嘉應州。

汪海洋軍在同治四年四月十五日進入嘉應,到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一日(1866年3月7日)偕王譚體元被俘,太平軍在嘉應長達八月又七天(同治四年閏五月)。在這240多天中,太平天國在政治、軍事、思想、風俗、文學等多個領域里,對嘉應產生了深刻影響,留下豐富的思想和文化成果。限于篇幅,本文重點在太平天國在嘉應的軍事活動。

1864年,太平天國汪海洋軍在嘉應戰場的形勢是,上半年太平軍以鎮平(今蕉嶺)為中心,軍鋒到達蕉嶺、大埔、平遠、嘉應、興寧、長樂;下半年太平軍以嘉應州城為中心,直至全軍覆滅。太平天國在嘉應的戰況如下:

(一)太平天國在大埔

同治三四年間,太平軍多次到大埔,曾攻占大埔縣城(今茶陽鎮)。

1.太平軍一到大埔。太平軍第一次到大埔是同治三年九月十三日,太平軍攻下大埔縣城。當時,林達泉已回大埔辦團練,協助防守。林達泉,字海巖,大埔人,咸豐十一年舉人,曾參江蘇巡撫丁日昌幕。他留心國家大事,對古今輿圖、武備及海外各國形勢等都了如指掌。同治三年,太平天國到大埔,達泉練鄉勇,籌防御,使太平軍在大埔無法立足,太平軍不久退出大埔,林達泉也因此升任知縣。

2.太平軍二到大埔。太平軍第二次到大埔是同治四年(1865年)汪海洋軍。四月,太平軍在閩的軍事形勢十分嚴峻,太平軍集聚閩、粵邊境,伺機進入廣東。清王闿運《湘軍志?浙江篇》:“四年二月,寇西還永定。江蘇軍將郭松林來會師,圍漳州。鮑超前軍將婁云慶自瑞金入武平。四月,寇棄漳州,出大埔?!盵7]汪海洋由福建永定進軍大埔。這時,廣東總兵方耀、鄭紹忠奉廣東布政使李福泰的命令,屯兵于大埔縣城(今茶陽鎮)的校場壩。四月十五日,汪海洋率軍10萬從閩西進兵大埔,入大埔后經巖上、桃源、百侯直趨,與清軍戰于歸陽。四月二十一日,汪海洋兵至大埔的小靖,突然遇到廣東清軍鄭紹忠部。

鄭紹忠,廣東三水大旗頭村人,初隨表兄陳金缸占山為王,后殺表兄投降清軍,因戰功被清廷賞都司銜。四月二十一日,鄭紹忠率軍數十人巡哨,遇汪海洋前鋒30余人,混亂中鄭紹忠以旗槍為武器刺向對方,兩軍混戰一場而退。次日,鄭紹忠伏兵于小靖石牌樓側,以待太平軍。拂曉,汪海洋軍果至,鄭紹忠伏兵殺出,但不能取勝。兩軍相持之中,太平軍另派一軍700余人,繞道銜枚疾走,從山后包抄鄭紹忠的后路。但是,消息走漏,鄭紹忠預先伏兵于半山的險隘處。當太平軍至時,鄭紹忠軍出其不意,以抬槍轟擊,太平軍躲閃不及,紛紛墜下懸巖,一時血肉橫飛,700余人血沃勁草。清軍乘勢進擊,太平軍大敗,大小將領陣亡以千計。太平軍進攻受挫,只得撤退。鄭紹忠又在大埔著名的險要關隘——羊耳凹虛設旌旗,阻擋太平軍。太平軍在大埔無法進軍,汪海洋等只得撤出大埔,回兵福建。鄭紹忠因嘉應有功升為副將[8]、潮州鎮總兵,光緒十七年(1891年)兩廣總督張之洞提拔他為廣東水師提督。

3.太平軍三到大埔。太平軍三到大埔是同治四年四月利王朱興隆、來王陸順德軍。四月二十九日,朱興隆、陸順德兩軍分路進入大埔縣境。因前有粵軍方耀堵截,后有左宗棠軍臬司王德榜軍追趕,天將郭維揚、朱陸明等24位太平軍將領率4000人向清軍投降,降將郭維揚等隨即被王德榜殺害。朱興隆、陸順德旋即退出大埔,進入福建。

九月下旬,左宗棠已將其司令部遷到大埔花園墩督戰;粵軍炮船數十艘,扼守在大埔三河壩,以防止太平軍逃往潮州;左宗棠曾一度駐三河,大埔成為清軍對嘉應太平軍作戰穩固的后方和指揮部。汪海洋攻占嘉應州后,左宗棠才將司令部遷往松口。

(二)太平天國在鎮平

鎮平縣(今蕉嶺縣)在廣東省的東北,嘉應州北80余里,舊為程鄉、平遠縣地,明崇禎六年(1633年)始設鎮平。鎮平古稱“石窟”,深山密林,西北與江西長寧縣(今尋烏縣)接壤,東北與福建的武平、上杭毗鄰,地處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素為盜賊淵藪。同治四年,太平天國大軍十萬云集鎮平,從五月到八月太平軍在鎮平縣城長達三個月,太平軍統帥汪海洋的司令部設在鎮平,鎮平成為太平天國軍在粵東時期的軍事中心。清軍四五萬人在城外形成包圍。今天的蕉嶺全縣總人口才24萬,當時的鎮平卻聚集十五六萬軍隊,小小的鎮平一時成為歷史的焦點,鎮平的山山水水成為熱鬧的軍事舞臺,這是鎮平歷史上最耀眼的時期。圍繞著包圍和突圍,太平天國軍在鎮平與清軍展開了殊死的戰斗。

1.太平軍一占鎮平。太平軍第一次占領鎮平是同治三年九月初三。占領不久,太平軍退出鎮平。

2.來王陸順德二占鎮平。太平軍第二次占領鎮平是同治四年五月上旬來王陸順德軍。同治四年五月,太平軍主力還在福建。五月初九,來王陸順德、天將林正揚等擊敗粵軍,占領鎮平,揭開太平軍在粵東戰場的序幕。王闿運《湘軍志?浙江篇》:“五月,劉典進攻永定,高連升等進武平,寇南破粵軍于鎮平?!奔粗复?。此時汪海洋軍在福建武平一帶向鎮平靠攏,五月十八日,來王陸順德、天將林正揚率軍撤出鎮平,粵軍鄧安邦乘機反攻,鎮平城遂為粵軍占據。陸順德、林正揚向平遠大柘撤退,鄧安邦在后窮追不舍,陸順德等太平軍退向贛粵交界的地區。

3.康王汪海洋三占領鎮平。太平軍第三次占領鎮平是同治四年五月下旬的汪海洋軍。此時,清軍高連升兵至福建永定,汪海洋走上杭中都,李世賢余部到大姑灘。太平軍與高連升交戰失利,汪海洋由福建中赤、下壩折回,經武平與鎮平交界的巖前進入廣東。此時,粵軍鄧安邦追擊陸順德、林正揚到了平遠,鎮平空虛,汪揮師急趨鎮平。五月二十日,汪軍進圍鎮平,鄭紹忠大敗,差點被太平軍抓獲。是日,太平軍再克鎮平。清軍退向鎮平的新鋪一帶,鎮平知縣龐掌運逃往松口。鎮平失守,粵軍方耀被革職,責令其戴罪立功。

在汪海洋進擊鎮平的同時,太平軍一部在嘉應的松源擊敗清軍林保部;汪海洋占領鎮平后率主力數萬人進攻嘉應州。李福泰慌忙調方耀從嘉應州西的龍虎墟回援嘉應,林保、鄧安邦在離嘉應城30余里的白渡、石峰堵截。汪海洋大敗清軍,前鋒已抵達離州城不到20里的黃竹洋(今城東鎮);陸順德、林正揚從平遠折回,兵至平遠與今梅縣交界的東石,嘉應州一度告急。因粵軍死守,方耀軍回援,汪海洋軍于五月二十二日退回鎮平。當時,汪海洋在鎮平有九萬大軍,軍隊遍布鎮平城鄉,軍營相連達數十里。

太平軍進入粵東后,左宗棠立即令浙江提督高連升、提督黃少春、劉清亮等在鎮平太平軍外圍數十里處扎營堵截,繼而調集大軍圍困鎮平。他把布防重點放在鎮平之北,以高連升、黃少春、劉清亮等堵住鎮平通往福建武平的要道,成為防堵太平軍北上的第一道防線;令劉典、王德榜軍仍屯福建上杭、武平,為堵截太平軍北上的第二道防線;同時令康國器、關鎮邦部駐守鎮平東南;令粵軍鎮守鎮平西南,以三面鉗制對鎮平形成戰略包圍的態勢。

4.汪海洋在鎮平內訌。這樣嚴峻的形勢,并沒有引起汪海洋的警覺。閏五月十三日,汪海洋認為侍王李世賢的確已死,于是在鎮平殺掉侍王李世賢的族弟、老王宗李元茂,借口僅僅是李元茂在永定救護李世賢不力。一個人要殺人是不愁找不到借口的,汪海洋此舉無異于賊喊捉賊,李世賢失敗恰恰是因汪海洋拒絕救援。

兩天后的閏五月十五日,汪海洋提軍進攻清軍在鎮平城外圍堵的營壘,擊敗粵軍副將林保。時清軍向鎮平城步步進逼,閏五月二十日,太平軍在鎮平城外分水坳的營壘被左宗棠軍高連升、黃少春攻陷。汪海洋力圖奪回城外的戰略要地,閏五月二十三日,在鎮平城外進攻康國器軍營壘,兩軍大戰,太平軍不利,退回鎮平。汪海洋在嘉應的攻勢紛紛受挫,六月初三至初五,汪海洋下令太平軍各軍下田割稻籌糧,以為守計[9]。

5.太平軍在鎮平與清軍激戰。六月,鎮平太平軍的形勢已十分嚴峻。一方面,敵人強大的軍隊截斷了太平軍北走江西、福建的通道,對鎮平的包圍已經形成;另一方面,自汪海洋濫殺王宗李元茂等以后,太平軍中人心渙散。汪海洋力圖通過打通鎮平北走福建的道路以擺脫困境,六月初六,汪海洋由鎮平分水坳出兵,分路進攻通向江西武平的巖前、中赤、豬股坳一帶的清軍營壘,一路與高連升、黃少春及其道員魏剛邴、副將張志公、都司錢桂仁等軍激戰;一路在鎮平北廣福鄉大壩墟與襲擊太平軍后路的清軍激戰;同時,在對面寶塔山對門營的太平軍又切斷清軍后路,雙方三軍激戰,戰斗慘烈,雙方傷亡均慘重。太平軍擊殺清軍通判龍朝翼,太平軍朝將伍金保也陣亡,汪海洋不能得勢,被迫退回鎮平。

六月初八,汪海洋留陪王譚富守鎮平,調動太平軍主力佑王李遠繼、揚王李明成、東平王何明亮等軍會戰,與高連升、黃少春等軍激戰于分水坳、何鄰巷一帶,擊斃清軍副將湯復春等,但是仍然無功而返。左宗棠進一步加強北路的防守力量,令高連升部進逼武平與鎮平交界處巖前的中赤,黃少春進逼武平的下壩。太平軍北走無望,只好堅守鎮平。

同治四年,霆軍(鮑超部)18營由記名提督宣化鎮總兵宋國永等統領,前往陜甘攻打回民。三月二十八日,霆營軍到湖北金口,眾軍不肯前進。參將歐陽輝,游擊羅三元,都司李守澤、李守春等借口鬧餉嘩變,經湖北崇陽、通城、江西義寧州、袁州、萍鄉、湖南攸縣、安仁、興寧(今資興縣)、桂陽進入粵境,又從廣東樂昌、仁化、南雄趨粵東,他們意在與太平軍李世賢、汪海洋部會合。閏五月初七,霆營起義軍到達廣東和平,與太平軍會于龍川之江廣亭,但因彼此難以相容,復離龍川;閏五月初十至興寧,在十三都司扎營駐守,然后從興寧縣羅浮司、平遠縣的石正到達鎮平,與汪海洋軍會于鎮平縣。霆營軍一萬多人加入太平軍,汪海洋軍力達到十萬,太平軍一時士氣復振。但是,總的形勢仍然嚴峻。

自閏五月十三日汪海洋借口殺老王宗李元茂以后,太平軍中人心渙散,作為軍中重要力量的廣東三合會、天地會隊伍和與汪海洋有“異己”之嫌的人紛紛叛變。六月二十一日,太平軍陪王譚富率領千余人向廣東布政使李福泰投降。陪王譚富原是李世賢的部將,在汪海洋殺李世賢族弟李元茂后,譚富既不自安也自不滿,在五月里他已經暗中向康國器輸款請降,康令其“潛圖汪逆”,不久被汪海洋察覺,于是逃出大營向清軍投降,改名為譚德思。其時,朝將莫恩等率領三百人向康國器部都司湯彪投降。汪海洋為了防止太平軍投降,立即加強戒備:平時在各條要路上設卡,派出自己的親信稽查把守,對不放心的太平軍嚴加防范;打仗時,把他不信任的太平軍夾在隊伍中間。此時,外面大敵當前,內部人心思叛,隊伍的穩定成為首要問題。但是,問題不僅沒有緩解,而且愈演愈烈。

6.汪海洋鎮平謀殺太平天國領導人侍王李世賢。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自退出漳州、五月二十六日在永定大敗之后,一月余杳無音信。六月二十八日,他剃發化裝成難民,只身逃到鎮平。被霆營軍抓獲,以為敵探,把他解至太平軍天將黃添元營內,李以實情相告,黃添元速告汪海洋。

汪海洋聞訊大驚,迫于李世賢的威望,只得出城迎接。他將李安排在鎮平城內大禾坪的“紹業第”,七月初三深夜,汪海洋派人將李世賢殺害。除了天京內訌以外,這是太平天國史上最令人痛心的內訌屠殺。

汪海洋殺死李世賢以后,太平軍將領離心離德,憤憤不平,有的拔刀相向,要殺汪海洋;有的見前途無望,一有機會就投降清軍。七月初八,清軍康國器分三路挺進鎮平南坑頭,鎮守鎮平的天將胡永祥率領大軍迎擊。但已投敵仍潛伏太平軍中的天將李積、曾務、鄧伯才、嚴進恒、朝將陸鵬、鄧成、李香、鄧金、麥祖等乘機為內應,在營內放起火來。胡永祥見后方火起,軍心大亂,大敗而回??祰鬈姵藙葑汾s,兵鋒已至鎮平城南門外八里之地。

此時,左宗棠乘機加強包圍之勢。他令張恒祥接管巖前防線,高連升回中赤、下壩,王德榜進駐象洞,劉清亮移營盤龍岡,劉典駐濯田,全面防堵閩贛邊境,清軍對鎮平的包圍更趨嚴密。左宗棠說:“鎮平東南及東面、北面,閩軍已互相聯絡,長圍蹙賊之勢已成。惟鎮平西路、西南路可通興寧、長樂、龍川……必須粵軍自為截剿?!被洊|太平軍的形勢,已經十分危急。

7.太平軍進軍嘉應州。汪海洋在北擊武平、西走平遠失敗以后,再南向嘉應州城進軍。七月初二康國器已占領鎮平南面與嘉應州接壤的高思和程官埠,離鎮平縣城僅20里。七月初六,清軍分三路進攻石坑排、藍坊、藍坑頭,太平軍失利,三處營壘陷落。汪海洋力圖擺脫困境,于七月十三日派軍進攻鎮平的高思,打通鎮平通往嘉應州的要道。但清軍康國器下令死守高思,與程官埠互為犄角。太平軍數次攻高思不勝,傷亡慘重,神將祝云、先鋒游竹等被俘,神將朱三元陣亡。同日,太平軍一路由分水坳進攻豬股坳、巖前,被清軍擊退。十四日,汪海洋派東平王何明亮等進攻程官埠,親自率領奉王黃十四、王宗汪大力等猛撲高思。但康國器伏兵突起,并以抬槍轟擊,太平軍將領汪大力陣亡,黃十四受傷墜馬,汪海洋手腕被抬槍擊傷,太平軍一時大亂,跳巖落水而死者無數。汪海洋攻嘉應取勝無望,退回鎮平。

七月底,駐守長樂縣城的太平軍林正揚等正暗中與清軍勾結,準備投降,太平軍在嘉應城南牽制清軍的力量岌岌可危,形勢對太平軍更為不利。七月三十日,清軍康國器進擊鎮平東南的古石排,太平軍天將胡永祥大敗,天將張祥順、周建榜等率領千余人向清軍投降。八月初一,汪海洋欲再次打通鎮平往福建武平的通道,派大軍攻擊分水坳。次日,會集太平軍佑王李遠繼、東平王何明亮,奉王黃十四等軍,分三路進攻提督高連升、黃少春、道員魏光邴、總兵劉端冕等軍。霆營代鮑超指揮的大將提督婁云慶在鎮平大招山一帶擊敗太平軍佑王李遠繼。太平軍諸將皆不利,只得退回鎮平。

此時,近20萬軍隊集于嘉應,形成嘉應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生物大數量、高密度集中的態勢,嘉應已有了瘟疫發生的危險。生物高密度地集中,適宜于生物體內環境的物種會產生,并快速蔓延,從而引起人類群落疾疫的大流行。此時,由于雙方軍隊高度集中于粵東,軍隊所產生的飲食垃圾、糞便也空前密集,更重要的是戰爭使尸體遍野,來不及掩埋的尸體遇上高溫高熱,使瘟疫發生的速度加快。當時,清軍和太平軍中均瘟疫流行,雙方士兵日亡數百人,一些將領也不免于難,雙方戰斗力大大減弱。但政府軍的物質補給系統優于太平軍,人體免疫力也高于太平軍,清軍受瘟疫的打擊比太平軍輕,太平軍的形勢更為險惡。

8.鎮平失守。同治四年八月,清軍對鎮平的包圍收緊。八月初五,粵軍總兵方耀進攻鎮平負墩,太平軍守將張人桂、劉添保等陣亡。八月初八,高連升、黃少春、道員張恒祥分三路扼守距鎮平縣城僅20里的分水坳,這里既鎖住了太平軍北走福建的道路,又直接威脅鎮平城。這里距白泥湖汪海洋的營壘僅三四里,清軍登高一望,汪海洋軍中情形一目了然。汪海洋十分惱怒,派軍進攻清軍分水坳營壘,但無法取勝??祰鬈娺M撲鎮平東南,部將康熊飛、吳光亮攻石古排,林本、關鎮邦攻打對門營,熊顏烈、羅洪標、湯彪進攻白果山,清軍三路并進,太平軍天將胡永祥率洋槍騎兵隊數千在九曲岌死戰才頂住清軍。

八月初九,清軍攻破太平軍石古排大營,其余各營太平軍見狀,棄營而走;八月初九夜,康國器已經攻近鎮平城。其時,高連升、黃少春摧毀太平軍白泥湖營寨,高連升率領魏光邴、曹光得等部攻鎮平北門,黃少春率領劉甫田、李良平等部攻鎮平東門,吳光亮、關鎮邦已殺進鎮平南門,鎮平危在旦夕。緊急之中,汪海洋開鎮平西門,奪路而逃,太平軍大敗,降者無數?!断孳娭?江西后篇》:“寶田堅陳[陣]不戰。俄而,我軍斫寇屯,直出其壘門。裨將榮維善望見海洋大旗,急前搏之,刃其背。于是寇大敗走,自拔來歸者七千余人,浙軍遂收鎮平?!睒s維善是否刀傷汪海洋不得而知,但太平軍鎮平大敗是實。

當夜卯時,清軍全面入據鎮平??低跬艉Q笳紦巳齻€月之久的太平國軍在粵東的政治軍事中心鎮平陷落[10]589-600,成為太平天國在粵東生死存亡的轉折點。

(三)太平天國在平遠

平遠縣,嘉應州西北70里,舊為程鄉縣之豪居林子營。故嘉應前身程鄉得名于鄉賢程旻,但程旻所居地卻在今平遠的壩頭(古稱程源村)。明嘉靖三十八年(1558年)始設縣,緊臨福建武平和江西安遠,故名平遠??h治清代在仁居鎮(今平遠縣治大柘北27公里),太平軍到粵東,平遠成為鎮平太平軍的門戶。它西北與江西省長寧縣(今尋烏縣)吉潭、項山比鄰,是嘉應西北通江西的要道;其西南東石、大柘與鎮平相鄰,西面的石正與興寧接壤,北面的八尺與江西長寧縣接壤,它一腳踏三省,成為太平軍與清軍生死爭奪的戰略要地。

1.太平軍一占平遠城

太平軍第一次攻占平遠縣城(仁居),是清咸豐十年。據兩廣總督毛鴻賓、署廣東巡撫郭嵩燾奏折,咸豐十年十月初四(1860年11月16日),太平軍占領平遠縣城。當時太平軍在福建作戰,因清軍追擊臨時進入粵東,不久揮師福建武平,撤出平遠。

2.太平軍二占平遠城

太平軍第二次攻占平遠縣城,是清同治三年。這年八月三十日(1864年9月30日),太平軍占領縣城;占領后的第四天,于九月初四撤出縣城。這兩次占領平遠縣城均為太平軍路過,占領的時間均不長。

3.太平軍三到平遠

太平軍第三次到平遠是同治四年五月,五月十八日,來王陸順德、天將林正揚撤出鎮平,因清軍鄧安邦追趕,退至平遠與江西長寧邊境。汪海洋再克鎮平后,陸順德、天將林正揚回師平遠。五月二十二日(6月15日),向平遠縣城仁居發起攻擊,被鄧安邦擊退。二十三日,太平軍據距鎮平較近的東石之霸頭,從安仁至老圩連營十余座;隨即移兵大柘、石正、超竹一帶,與鎮平太平軍遙相呼應。此時太平軍“由鎮平至大柘,連營百余里,眾尚二十余萬”[11],說太平軍有20萬,不實。此時太平軍尚有九萬人,但聲勢頗為浩大是真實的。這時,粵軍補用道員吳贊成駐今梅縣之龍虎墟,方耀率領六營士兵和親兵在馬山下寨,從西路堵截;清軍派提督婁云慶、按察使席寶田至平遠東石扼守,堵住北走江西的道路。期間,粵軍分三路向太平軍進攻,總兵方耀率都司方敬、蔡申由左路,守備劉開、方樹、方記隆隨其后;鄧安邦與守備梁仕光、方吉為右路;把總鄧帶喜、武舉鄧榮璋隨其后;另遣都司方鰲、謝廷南等埋伏柵左,千總鄧鏡河、守備黃龍翔埋伏山右,斷大柘援兵。布置停當,方耀、鄧安邦發動進攻,太平軍大敗,石正營壘10余座被攻破,太平軍陳景賢、鄧展、凌連珠、駱傳言、曾鉆連、徐文馥等將領陣亡,損失數以千計。隨后,方耀、鄧安邦乘勢追擊,大柘及大柘東10里的超竹的太平軍營壘均被清軍占領。太平軍來王陸順德,率軍向平遠之西的八尺撤退。

汪海洋從鎮平向福建武平方向突擊不成,西擊平遠,一來鞏固鎮平之西門,二來打通北進江西的道路。七月初十,汪海洋率軍至平遠進攻東石清軍營盤,失利而回。次日,東平王何明亮增援,汪海洋率軍從茅寮坪進擊,又被清軍打敗,天將胡春福、郭安旨陣亡,太平軍萬余人投降,汪海洋回鎮平。太平軍又進軍大柘(今平遠縣城),清軍婁云慶令劉順隆阻擊,七月十二日,太平軍遇劉順隆軍于良畬,太平軍敗績。次日,劉順隆赴大柘,婁云慶自率各軍赴中坑,在要馬岌遇太平軍佑王李遠繼、天將胡永祥,李遠繼先退,太平軍又敗。

八月初十,太平軍被迫撤出鎮平。佑王李遠繼率軍退向梅子畬,霆營黃矮子退向大寨,汪海洋退向東石,陸續進入平遠縣境。此時,清軍婁云慶、臬司席寶田已經率領8營士兵扼守東石,堵截太平軍。八月十一日,清軍高連升、黃少春等分路向平遠東石進擊,在清軍強大攻勢下,太平軍死傷無數,平東王何明亮只身逃脫,其部天將廖豐有、朝將王滿瑞、王陳英、聶饒、陳治等四千人被清軍包圍,伏地向黃少春部投降。八月十二日,天將陳義光在洋商湖陣亡;康國器、席寶田也乘勢追擊,太平軍被損失萬余人。其時平遠八尺被左宗棠軍劉典率領張福齊、劉明燈、簡桂林部堵截,太平軍一部沖出平遠,進入江西長寧(今尋烏),擊敗高連升之師。汪海洋軍挺進平遠的計劃落空,則西走平遠邊境的石正、今梅縣之龍虎墟,再折向興寧黃槐方向,奪路北走。

同治四年,太平軍沒有攻下平遠縣城,主要的軍事行動在平遠與鎮平相連的東石、大柘和與嘉應州相接的平遠石正一帶。

(四)太平天國在興寧

興寧在嘉應之西,是嘉應通往廣州的咽喉孔道。雖1859年太平軍兵圍興寧,1864年霆營起義軍占領興寧十三都司羅浮司,但興寧從未被太平軍攻下。

1.太平軍白水寨伏擊戰。汪海洋從鎮平撤出過平遠石正以后,到達程鄉地界,八月十三日,太平軍從鎮平西南經三圳到嘉應之石扇的一部到達嘉應西40余里的大坪,在這里中了粵軍副將林保的埋伏,朝將洪順、先鋒蕭凱騰陣亡;這天夜里,朝將何人英在阿頭鄉向閩軍都司蕭雅四、叛徒丁太陽投降。汪海洋退走平遠石正后,到了位于興寧四望嶂山頂的黃槐。八月十四日,汪海洋退至興寧黃陂墟,在羅岡與羅浮司之間的白水寨以八千人設下埋伏圈,在興寧地方武裝的協助下,大敗清軍高連升、康國器部,擊斃清軍都司關鎮邦,遏止了清軍追兵。

汪海洋擺脫追兵后到了興寧羅浮司,擬進攻江西長寧縣,遇清軍提督周寬世堵截,轉而經黃貝嶺、小山背準備直指定南廳、信豐。八月十九日,太平軍與清軍已革總兵王開林在絲茅坪交戰,進攻信豐戰略受阻。此后六七天中,汪海洋分別與王開林、席寶田接戰,均不利。八月三十日,汪海洋回軍廣東。九月初一,進攻廣東和平縣,三天后占領和平,這是南部太平軍最后占領的一座縣城了。此后,從九月初五到十月十七日的40多天里,汪海洋軍分別在連州(今連平縣)、韶關始興縣、翁源縣、和平縣、龍川縣之間的鄉鎮中轉戰,奔突于粵東、粵北的群山之間。

其時,左宗棠令劉典率領全軍由南康駐守廣東南雄,高連升由河源進逼江西長寧(今尋烏),黃少春由贛州至信豐,從西北、正北和東北三個方向堵截太平軍北向的道路。汪海洋軍無奈,于十月十八日再回到興寧羅浮司,十九日,經平遠、鎮平邊境,十月二十一日占領嘉應州城。

在當時嘉應五屬(鎮平、平遠、長樂、興寧、程鄉)中,其他縣城、州城一再被攻破,只有興寧縣是唯一沒有被太平軍攻下的縣城。太平軍對興寧十分惱火,說:“我等遍歷東南,勢如破竹,從未見興寧之惡敵也?!边@成為興寧的驕傲,據說興寧風水甚佳:“鐵網掛城頭,金龜水上游;任憑天下亂,興寧不用愁?!迸d寧城形如烏龜,寧江迤邐而來,環城而過,龜得水養,元氣十足。只要寧江常流,即便四周天翻地覆,興寧城也堅如磐石。

(五)太平天國在長樂

長樂縣(今五華縣),嘉應州西南140余里,舊隸惠州府,清雍正十一年隸嘉應州,縣治在今華城鎮。長樂古城墻高二丈有余,周長六里,城設四門,扼嘉應西通廣州的咽喉,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古城。

嘉應州之西,為清軍防堵太平軍時粵軍的防地。同治四年五月,粵軍派鄭紹忠守龍川,黃添元、鄧奮鵬守長樂,卓興守興寧,總兵方耀守嘉應龍虎墟,彼此遙相呼應,鞏固嘉應西部防線,以切斷太平軍西走龍川的通道。

同治四年七月,在鎮平的太平軍已游擊到嘉應以西。來王陸順德、天將林正揚、趙金福、翟明海在龍川(舊治在今龍川縣城之西),霆營起義軍駐守興寧羅浮司,對清軍頗有威脅。七月初二,陸順德、天將林正揚、趙金福、翟明海等與粵軍卓興、鄭紹忠交戰,不勝。天將林正揚率軍赴長樂。

1.太平軍占領長樂。同治四年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的20余天里,來王陸順德、天將林正揚在鐵場、長安墟、長樂一帶與粵軍卓興和鄭紹忠周旋。七月初八,清軍攻陷太平軍的鐵場營壘,陸順德、林正揚佯走江西,清軍在后追趕。是夜,陸順德、林正揚突然回師,七月初九,陸順德、林正揚與列王黃宗保圍困長樂。是時,黃遵憲的好友興寧縣人胡曉岑,攜其五世祖胡近光的文物任職長樂縣署。太平天國圍城、長樂告急,初十夜里,胡曉岑縋城而出,不料至城半而繩索斷裂,曉岑跌至城下,尾骨摔裂,留下終身傷痛。太平軍擊敗黃添元、鄧奮鵬,占領長樂縣城(舊治在今五華縣城水寨西北的華城)。七月十三日,卓興氣急敗壞,率軍回援,在長亭、五里亭一帶會戰,太平軍抵擋不住,卓興軍逼長樂城下為營,晝夜攻城,務在必克。次日,太平軍突圍,被卓興擋回。卓興在長樂城外環城筑壘,對太平軍形成長圍之勢。

此時,長樂太平軍中隱藏著深重的危機。汪海洋殺死李元茂、李世賢以后,陸順德、天將林正揚等都對汪海洋誅殺異己不滿,故陸順德對他敬而遠之,絕不與汪海洋同處一城。但是,他絕不投降清朝。天將林正揚進入粵東后,已有二志。朱用孚《摩盾余談》載,他“屢欲歸誠,而身懷首鼠”,他既擔心投降后不被清軍原諒,又擔心機事不密為太平軍發現,故躊躇不決。長樂與惠州相距不遠,在長樂的太平軍以天將林正揚的花旗軍為主,他們原屬廣東天地會,其中多是惠州人?,F在,他們到了長樂,臨近故鄉,見太平天國大勢已去,此時降心更堅。

七月二十五日,粵軍卓興攻擊長樂,副將鄭紹忠配合進攻。在這天夜里,林正揚派列王黃宗保到鄭紹忠營乞降。卓興提出兩個條件:1.殺死堅決不降的來王陸順德;2.獻出長樂城——即在鄭紹忠攻南門的時候,作為內應,打開南門獻城。這樣賣主求榮的條件,林正揚居然一概答應。

七月二十七日,林正揚指使黃宗保準備叛變事宜,被來王陸順德發覺。陸順德立即制止,雙方一陣廝殺,長樂城內殺聲震天,列王黃宗保受傷,倉促帶200余人沖出長樂城南門——寧海門,逃向清軍營壘投降。這天夜里,清軍設伏于東門陽春門外,派兵佯攻炮臺,太平軍列王洪桂芳率軍出陽春門赴援,清軍伏兵突出,列王洪桂芳被俘,援軍被殲。清軍乘勢進攻炮臺,守軍千余人壯烈犧牲。此時,林正揚陰謀暴露,按照依清軍要求,出賣來王陸順德,鋪平向清軍投降的通道。

2.來王陸順德長樂被殺。陸順德,廣西藤縣大黎鄉古制村人,為天國中的廣西“老兄弟”。他在李秀成麾下,參與破杭州、擊潰清軍江南大營等重大戰役,戰功卓著,任宿衛將軍大佐將時帶兵收復昆山、松江一帶,克蕭山、破紹興,1862年以克紹興功封“殿前斬邪留善頂天扶朝綱來王彩千歲”。在守紹興時,擊敗法國與清朝混合的洋槍軍“常捷軍”,先后擊斃其統領勒伯勤東,繼任的達爾第福(Tardig)也被擊敗殺死,是太平天國的忠實而有正義感的驍將。1865年七月二十七日夜,叛徒林正揚伙同許明升等人殺死陸順德的親兵百余人,捆住來王陸順德,縋城而出,把他出賣給清軍,以換取自己投降活命的資本。

來王陸順德被林正揚出賣以后,與列王洪桂芳一起被押送到廣州,囚在番禺監獄。二人談笑自若,誓死不降,八月二十一日在廣州慷慨就義。在嘉應時期太平軍中叛徒如林的形勢下,他們體現了太平天國的凜然正氣和高尚氣節。據《上海新報》1865年九月十九日報道,他們在赴刑場的路上,二人一路上痛斥清政府的腐敗暴虐,宣告清政府必然滅亡的命運,沿途市民深受感動[12]。

八月初一,林正揚率太平軍剃發易幟投降,長樂城落入清軍手中。林正揚投降后改名為林英彪,在清營效命[13]281-297。

同時,來王陸順德舊部將領翟明海、李新有、趙金福等被粵軍鄭紹忠困于龍川縣之巖下。八月十一日,在鎮平汪海洋軍撤退到平遠東石一帶時,翟明海、李新有等見太平軍形勢嚴峻,投降清軍,并將不愿投降的趙金福捆縛,獻與鄭紹忠部,一如林正揚出賣陸順德一樣。從此,長樂一帶太平軍全數消失,為汪海洋在西路牽制清軍的屏障訇然崩摧,粵軍就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圍困汪海洋軍了。

(六)太平天國在嘉應州城

1.初攻嘉應。同治四年五月,清軍為防堵太平軍,已在離嘉應城數十里的地方扎營。據同治四年六月初九日兩廣巡撫瑞麟《奏折》,道員吳贊成、總兵方耀駐在嘉應州西41公里的龍虎墟(今梅縣梅西鎮),都司周升以500人守白渡,副將林保以二千人守石峰徑。此時,粵軍主力駐扎龍虎墟,五月十八日太平軍向嘉應州城挺進,在白渡、石峰徑向清軍發動進攻,太平軍敗績。次日,太平軍花旗軍、紅旗軍萬裕仁等再次向白渡、石峰徑進攻,黃旗軍從石扇翻山抄清軍后路,直逼清軍營寨,火箭點燃清軍帳篷,擊斃清軍都司楊仁、守備王熊彪、千總鄭紀勛、林恩、黃直等,清軍大敗。二十日,太平軍乘勝從石峰徑、石扇的三坑等地直撲清軍象村(今梅縣石扇南10里)的營盤,太平軍已到離州城不足20里的黃竹洋(今城東鎮)。此時,清軍總兵方耀率軍從龍虎墟折回援嘉應,太平軍退回新鋪墟,汪海洋回到鎮平[13]285。

五月二十八日太平天國利王朱興隆、稽王吳玉堂率親黨一百余人,經間諜牽線,到嘉應北的龍虎墟清軍營寨向道員吳贊成、鄧安邦部投降。朱興隆隨即改名為朱朝安,成為“首民”,留清營效命,參與鎮壓太平軍。

閏五月十五日汪海洋又派出軍隊進攻嘉應州,擊敗粵軍副將林保,清軍退守州城[10]549-550。

七月,前護理江西巡撫沈長紱奏請朝廷,特派重臣進入廣東節制三省官軍,以全力圍剿汪海洋。八月十三日,即汪海洋被清軍逐出鎮平之后的第三天,同治皇帝降旨,令閩浙總督左宗棠入粵,統領粵、閩、贛三省清軍。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號樸存,湖南湘陰人。生于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從小攻讀“四書”“五經”,道光六年(1826年)15歲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道光十二年,在湖南鄉試中第18名。此后六年三次赴京會試均不中。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府,雖官位不大而名聲大,被稱為:“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p>

咸豐十年(1860年)十月,左宗棠始獨當一面,帶領五千人馬。同治二年(1863)三月左宗棠升任閩浙總督、節制兩省軍務,同治三年克復杭州后加太子少保銜,因功封為一等伯爵——“恪靖伯”。左宗棠是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重要首領,他與曾國藩、李鴻章一起被稱為晚清三杰。他后來奉命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率軍討伐阿古柏,1877年收復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在中法戰爭法國艦隊在福州馬尾擊潰福建水師后,他奉命督辦福建軍務,組成“恪靖援臺軍”東渡臺灣作戰,1885年74歲病故于福州。著有《楚軍營制》,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是對國家有大功的強人。同治四年(1865)八月,左宗棠的楚軍已經發展到三萬人馬,加上贛、粵軍,總數有七八萬軍隊。三省軍隊原來各自為戰,彼此不和,甚至火并,現在朝廷命他節制贛、粵、閩三省各軍,這些人馬有左宗棠的統一指揮,太平軍的敵人更加強悍了。

2.奇襲嘉應州。同治四年八月汪海洋從鎮平退出后突走江西受阻遏,十月十八日回興寧羅浮司,十九日,經平遠、鎮平與嘉應接壤邊境,二十一日以奇兵攻克嘉應州,知州程培霖逃走,游擊英秀被擊斃,這是太平天國軍最后所占領的一座州級城市。太平軍進城以后,汪海洋駐城西的仁鳳樓,在城上建望樓。在城外周圍山岡上筑土城、挖戰壕,連營數十里,與城中相互呼應,以為長駐死守之計。但是,現在“嘉應五屬”的鎮平、平遠、長樂均為清軍所據,嘉應已是一座孤城。

3.太平軍在嘉應的覆滅。從同治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到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一日的三個月中,是太平天國軍在嘉應覆滅前的最后三個月。在這三個月中,清軍左宗棠周密策劃對嘉應太平軍的“長圍”戰略,太平軍也極力突破包圍,雙方進行了最艱苦的戰爭,但是最終鑄成了太平軍在嘉應的覆滅。這場戰爭,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從十月二十一日到十一月二十一日,清軍對嘉應太平軍形成粗圍的階段。十月二十一日,太平軍占領嘉應,左宗棠不僅不怒,反而私自竊喜。

當時,窺此玄機的還有康國器??祰?,初名以泰,字交修,廣東南海人。少為吏員,道光末從軍,以功授江西贛縣桂源司巡檢。咸豐初,太平軍進江西,農民起義風起云涌,他募死士三百起家,克饒州有功擢升知縣,再升同知、知府、道員。同治三年,因克余杭功勞最多,授福建延建邵道,始專統一軍;同治四年,他以七千人擊敗太平軍八萬,受到左宗棠器重。太平軍占領嘉應以后,他別具只眼,認為“嘉應已成困獸”。據《康公事狀》載,太平軍占領嘉應之后,康國器立即前往左宗棠行營求見,向左宗棠獻長圍之策。他說:“誠以閩師逼其東,粵師逼其西,連營稍前,合成長圍,然后作塹困之,別布羅遮師,阻其隳突,得三萬兵,三月餉,可聚而殲也?!盵14]

左宗棠早有此意,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祰鞯囊庖娏⒓幢徊杉{,左宗棠開始了圍困嘉應城中太平軍的計劃:

西北路,他調新任浙江提督的鮑超率領新舊全軍一萬二千人入閩,經武平、上杭,再由平遠入粵,到達嘉應西北大坪、相公亭一帶,進入北圍戰位。

東北路,令劉典率領8千人由贛經閩之永定入粵,赴嘉應東北的松口。

東南路,令福建布政使王德榜率2 500人駐防。

西路,他與兩廣總督會商派廣東布政使李福泰率一軍駐防興寧,以防守正西,總兵方耀駐興寧縣東,粵軍記名提督曾敏行、副將鄭紹忠,駐興寧南。

同時,江西巡撫劉坤一令贛軍臬司席寶田、總兵劉勝祥由平遠、鎮平前進,補充嘉應州正北的防線。左宗棠時帶八百親兵和總兵楊貴和,在福建平和縣王官溪坐鎮指揮。

此時,鮑超軍遲遲不至,其他清軍離嘉應均在百里以上,對嘉應的包圍還只是一個比較松散的粗圍框架。但是,左宗棠心中已經有了一個謹慎而細密的計劃:“各軍未集之先,各軍營壘宜若斷若續,若即若離,令賊不覺。一俟各路取齊,則克期并進,一面出隊,一面筑營,撒作鎖圍,乃能困此殘寇也。東西北三面緊逼,賊必從西南及南面沖竄……方耀、鄧安邦萬余人可由藍口延扎畬坑、長沙圩,屆時鄭紹忠又當由長沙圩迤扎而東,閩軍可由丙村迤扎而西,互相聯絡,四面鎖圍庶免流毒他方,致成不了局?!盵15]雖是粗圍,但他對第二階段的軍事已經了然于胸。

第二階段。從十一月二十一日到十二月二十一日,是清軍包圍圈從逐步收緊到鎖圍的階段。

粗圍清軍到達制定戰位以后,左宗棠見嘉應州太平軍沒有動作,他又開始調兵遣將,實施更細致的長圍戰略。十一月二十九日,左宗棠將司令部遷至粵東大埔縣(茶陽),就近指揮。東北,令高連升駐扎在距嘉應州30里的葵嶺,西路,令總兵方耀、鄧安邦駐守離嘉應州30里的藍口;東南,賴長已經進駐離嘉應州40里的丙村梅江河對岸的井塘,與惠潮嘉道張銑3千人夾河扼守梅江;令康國器軍出鎮平之三圳、新鋪逼近離嘉應州30余里的石峰,東連高連升軍。同時,請廣東督撫趕造炮船,以扼守大埔三河壩,以防太平軍往潮州。這時,清軍主力離嘉應州城的距離,遠的80里,近的僅30里。稍后,左宗棠把司令部遷至三河壩,再遷至嘉應州東南的松口。

上述軍隊到位以后,左宗棠令各路清軍小心地將陣地向嘉應州城慢慢推進。十一月二十四日,署衢州總兵劉清亮把營盤由樟樹坪推進到葵嶺之前的鳳寨,廣東陸路提督高連升又派軍列陣于鳳寨之前,彼此形成更穩固的防線;劉典軍從永定至后,立即進駐嘉應東南30里的丙村墟,令原來駐守井塘的賴長部歸劉典指揮,使東南防線更為堅固;十二月初二,令署浙江提督黃少春、福建布政使王德榜,由距嘉應80余里的松口逼近城東,王德榜駐守離城10余里的塔子坳,以扼住對面太平軍的陣地佛子高。最初,左宗棠遵循圍城留缺的戰術,城南留出空缺,此時左宗棠調粵軍記名總兵鄭紹忠率領所部6千人進駐州城南30里的長沙墟,總兵方耀與鄧安邦由城西30里的藍口移軍城南30里的畬坑、長沙墟,扼守南路。黃少春駐金谷坑,與高連升樟樹坪軍營相接。此時,高連升樟樹坪的軍營與康國器烏泥嶺軍營相距不過十里,州城東路、東南、東北、南路以及北路已布陣嚴實,清軍東北的包圍日趨緊密。這時各軍的行動,都按照左宗棠的早已經擬定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僅州城西北相公亭、大坪一帶,因鮑超軍遲遲不到,尚為缺口。

在十月二十一日占領嘉應州后的兩個月中,太平軍與清軍有幾次戰斗。十一月十六日,汪海洋派軍進攻嘉應之西的藍口,與粵軍總兵方耀交戰,擊敗方耀。十一月二十一日,太平軍進攻嘉應城東的白宮,與粵軍何云章接戰,擊斃容超章,何云章逃到丙村的清軍營盤。這時,太平軍專挑戰斗力弱的粵軍打擊,表現出畏葸不前的心理。此后,汪海洋見形勢不利,才向強大的閩軍進擊。十一月二十四日,康王汪海洋、偕王譚體元督軍進攻閩軍駐守的葵嶺鳳寨,并在黃竹洋、雙板橋一帶設伏待敵。當清軍劉清亮部準備筑壘時,太平軍騎兵500余由洋槍隊前導沖鋒,步兵四五萬撲向清軍,擊斃清軍游擊朱體盛。太平軍又分兩路進攻,高連升急調洋槍隊助戰,太平軍死傷無數,但前赴后繼,仍然擊斃候補知縣汪遇元、縣丞晏際時、叛徒都司錢桂仁等,清軍漸漸抵抗不住。這時,高連升迅速投入預備隊反攻,汪海洋卻未投入預備隊作戰,無法撼動清軍大營,只得退兵。

清軍包圍圈漸行漸緊之時,汪海洋已明白清軍的意圖,開始警覺起來。十二月十二日,他親率大軍出征,與天將胡永祥等率軍從在嘉應城東黃竹洋出發,從分水坳、曹塘(今潮塘)、佛子高、雙板橋進攻清軍,在清軍要塞塔子坳前激戰,清軍大敗。但汪海洋被叛徒丁太陽用抬槍擊中,當場身死?!肚迨犯濉肪?12:“是夜降者逾四萬,言海洋中炮死矣,士氣愈奮。時鮑超軍亦至,賊出拒,又大敗之。合閩、浙、江、粵軍圍嘉應?!蓖艉Q笾袠尯?,太平軍搶其尸體回城,偕王譚體元繼為統帥。

偕王譚體元(1836—1866),廣西象州人,1836年生,參加金田村起義時年僅15歲。后隨軍征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在翼王石達開帳下封欽天豫;后投李世賢部下,1862年春升主將,當年7月升偕王。1864年8月,他與干王、堵王、昭王、養王、揚王、首王等護送幼天王洪天貴福從安徽到廣德,與幼天王失散,后投汪海洋[16]。汪海洋死后,譚體元繼位,十二月十九日指揮大軍從七樹徑、金雞口、坳石等地進攻粵軍方耀、鄧安邦;次日,進攻鮑超部。但無法撼動清軍營盤,只得退守州城。

此時,清軍加緊收攏包圍圈。南面,十二月十八日,劉典催促總兵劉明燈、簡桂林、道員李耀南移營逼近西洋墟;十九日,游擊賴長水陸軍三營推進到龍津橋;東面、東南面,十二月十九,清軍左宗棠部高連升、黃少春、王德榜各軍聯營并進,逼近太平軍黃竹洋、佛子高、曹塘等營壘立營;西北面,十二月十七日鮑超部姍姍來遲,抵達相公亭,二十日進抵平成鋪;西路,廣東布政使李福泰至藍口,令總兵方耀、都司鄧安邦進抵古塘坪,列陣,與鮑超部形成掎角之勢。由于鮑超軍到達指點戰位,二月四日,左宗棠對嘉應州太平軍的包圍已最后鎖圍。

第三階段。從十二月二十二日到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太平軍突圍和覆滅的階段。左宗棠的包圍圈收緊后,偕王譚體元見太平軍已成甕中之鱉,召集諸將商議。此時,太平軍中的中堅主要是譚體元和胡永祥。

天將胡永祥(1833—1866),道光十三年生,身材中等,眇一目,人稱胡瞎子。雖然他位不過天將,但是足智多謀,熟悉兵法陣圖,彪悍善戰,累立戰功,被封天將,在太平軍中威信很高。當時,太平軍召開軍事會議,商討撤退事宜,會議形成兩種意見。一種是譚體元為代表的意見,他認為,兩廣軍隊戰斗力弱,他們駐防的嘉應州城西南面藍口一帶容易突破,建議西出藍口趨興寧、和平,揮師廣西。但是,以天將胡永祥為代表的將領認為,應該由豐順、潮州一帶赴閩、浙邊界回安徽,以期與北方的太平軍會合。經過討論,最后同意胡永祥的意見,決定南走豐順、潮州。

十二月二十日,太平軍悄然打開嘉應州城的南門,渡過梅江,從城南半坑出小密,經黃沙嶂向豐順撤退。天將胡永祥一馬當先,偕王譚體元揮戈斷后。黃沙嶂,在嘉應州東南30里,屬于蓮花山脈清涼山支脈北延的余脈,它地勢險要:“黃沙嶂者,州南狹隘,群峰峭削,一徑縈紆,為嘉應出新田、大田,右至豐順、左至潮州之間道?!盵17]太平軍雖然人不知、鬼不覺地離開州城,但是已經投降了清軍黃少春部而仍然潛伏在太平軍中的內奸劉廷貴、沈文,立即將軍情諜報清軍;同時,另一叛徒奉王黃十四(即黃朋厚)已于十二月初密降于左宗棠將領劉典,依劉典指示仍潛伏在太平軍中為間諜,其時也將太平軍撤退的軍情密報于清軍。清軍得知太平軍撤退的消息,高連升、黃少春、劉清亮部于半夜四更率軍進入嘉應州東門,副將馬竣率軍追趕太平軍到水南,叛徒內奸劉廷貴等率領三壘士兵降于黃少春。叛徒奉王黃十四在撤出嘉應州城后,在城外投降。高連升、王德榜、康國器等率軍向黃沙嶂追擊,進入豐順縣境;鮑超部為了爭功,一部急忙入城,一部向黃沙嶂追擊。

(七)太平天國在豐順

豐順縣,在嘉應州南300里。豐順并沒有被太平軍攻下,而是粵東太平軍的敗亡之地。當時,豐順屬于潮州,潮州南臨大海,東靠福建,1865年胡永祥主張從嘉應州突圍,經潮州到福建時太平天國軍才到豐順,它是從嘉應逃出的太平軍別無選擇時的選擇。

豐順北接嘉應州,縣北的北溪凹(又名分水凹),地勢險要,其中有隘道名涇渚,懸崖峭壁,下臨深淵,懸崖上僅一徑與嘉應相通,自然天險。同治四年太平軍攻占大埔時,嘉應州附近各縣已開始召集團練防守。秋九月,太平軍到達大埔縣北勝鄉,豐順的團練已在旌墩岌凹設防,防備太平軍。十月二十一日康王攻下嘉應州時,豐順縣即行戒嚴,縣令錢誦清遵左宗棠令,集豐順官軍和卅二局團勇8千人駐守北溪凹。當時,豐順“義安局”紳士汪步云向錢誦清建議,將北溪凹與嘉應州相通的一孔羊腸小道挖斷,以阻太平軍逃路。錢立即采納,當太平軍退至北溪時,道路已被掘斷,并有民團防守。

二十三日,王德榜部經黃沙嶂追至豐順北溪,把大部分太平軍阻遏在北溪凹。北溪凹一帶山勢險峻,僅有的羊腸小道又被預先掘斷,太平軍后有追兵,前無道路,加之清軍滾石檑木轟擊,人馬又自踐踏,一時滾下山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前鋒人馬跌入山澗的尸體堆積與山齊,后面的人馬踏尸而過。

此時,清軍登高呼降,右先鋒眉天義曹玉科、前先鋒鈞天義楊世如、天將彭大貴、神將馬有玉等部2萬余人投降。在嘉應州叛變的太平軍將領還有:佑王李遠繼,馥天義朱大保、會天福何玉清及王清遠、朱義德等。但東平王何明亮、霆營起義軍黃矮子等,仍堅持戰斗。二十四日,太平軍四處突圍受阻,無路可逃,只有投降。東平王何明亮、周王汪麻子、大佐將何明輝、戴禮煌、佐將蕭秋林、霆營起義軍黃矮子等,均被殺害。

逃到北溪村的太平軍輜重盡失,陷入莽莽群山,被迫以裝尸骨的瓦罐為炊具燒飯糊口。又二日,太平軍前行至大田,見前面襖婆嶂亂山橫出,疑陷入絕境,便殺向導折回。天將胡永祥退到長艮坳,被高連升部總兵丁賢發俘虜。太平軍前無道路,饑餓多日,有氣無力,萬余人被迫投降[18]。

二十三日,高連升部追至新田,二十四日黎明在大田追上太平軍,太平軍奪路而逃;過大田20里后無路可走,降者萬余。霆營起義軍首領歐陽輝、杰出女將——賴裕新之母被殺。

二十三日,道員康國器追至豐順白水寨,駙馬金王鐘英、幼陪王譚標、懷王周春侄兒周社福、佐將何昌勝、黃蘇寶等被俘獲。

鮑超(1828—1887),清湘軍將領,字春霆,四川奉節(今屬重慶)人,行伍出身,時官提督,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一起并列為清朝消滅太平天國的大功臣——在全國大名鼎鼎的“鮑軍門”。其所部號“霆軍”“霆營”,為湘軍主力。但其軍因為自恃有功,成為驕兵悍將,對人民暴虐無道,專事殺掠,時人云:“霆營剽悍有名,諸軍畏之過于大寇”。當時,清軍有“軍興不乏財”之說。將領本有高薪,統領五百人者歲入銀三千兩,統萬人者則歲入六萬金,還算是廉將。更重要的是,在破城退寇時軍隊乘亂所擄掠金幣、珍寶不可勝計。清軍攻占蘇州時,主將所賣廢錫器達20萬斤,其他收入則以億計,故云:“能戰之軍,未有待餉者也?!睂⑹繝幥髲能?。鮑超軍嘗到這種甜頭,無處不掠。在嘉應時,他先是姍姍來遲,然后又爭功,縱士卒大肆擄掠,一時在嘉應形成“兵賊不分”的殘暴局面[15]。鮑超還在投降隊伍中查出汪海洋養子汪長林、王宗汪起賢等;王德榜在投降人群中查獲汪海洋之妻張氏等。

在嘉應被殺的太平軍將領還有:列王李海青、贊王賴阿養;天將林揚、粟時之;神將何文昌;朝將黃壽發、尹炳朝、劉必勝、黃松;義爵將領合天義蔣明富、安天義譚有年、袁天義袁戴春、龍天義劉大福、魯天義謝引富、喜天義陳大有、吳慶寶;安爵將領奮天安廖大順、祈天安楊文魁、隩天安陳世路;福爵將領保天福楊世求、段天福巫得盛;豫爵將領意天豫崔意興;侯爵將領衛國侯龍大賓等。

偕王譚體元被俘 偕王譚體元在黃沙嶂墜巖受傷,傷勢甚重,在林中潛伏達一月之久。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一日,他以為清軍已撤,爬出山林,呻吟路旁,希望有人救援。其時清軍提督黃少春路過發現,譚體元遂被俘。

偕王譚體元與被俘獲的太平軍諸王和天將、神將,送到松口左宗棠行營石柱堂,在李二何家大屋后的梅江畔被殺,他們的頭顱懸掛在江邊榕樹上示眾多日。至此,太平天國十萬大軍煙消云散。

南部太平軍在嘉應覆滅后,清軍論功行賞?!肚迨犯?穆宗本紀》:同治五年丙寅正月,“左宗棠督諸軍復嘉應,粵匪平。左宗棠以次論功賞敘?!辟p太子少保一等伯閩浙總督節制贛粵閩三省軍務左宗棠戴雙眼花翎,左宗棠部下江西巡撫劉坤一頭品頂戴,代理兩廣巡撫瑞麟升巡撫,席寶田升為記名布政使,康國器擢按察使,劉典晉二品服,王德榜賞穿黃馬褂,蕭得龍賜號博奇巴圖魯,孫開華升提督,鮑超加云騎尉世職,鄧安邦賜號銳勇巴圖魯遷副將,方耀因嘉應之功復官。

傳說,太平天國在嘉應埋下了大量金銀珠寶。至今,在嘉應州城、豐順等地還留下挖太平軍金銀的傳說。豐順有諺語:“要想發財,就到鍋琪坑去改?!盵13]157-158

三、太平天國滅亡于梅州的神秘主義理論

在清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還沒有擺脫神秘主義的束縛。太平天國十萬大軍為何在梅州覆滅?自然也有了神秘主義的解釋,即清軍統帥左宗棠所說的“賊起于嘉應,亦滅于嘉應”。這句關于太平天國必然在梅州滅亡的神秘讖語最初出現在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左宗棠《答郭筠仙》信中:

汪逆全股竄入嘉應,聞粵中土匪、散勇從者如云,至有云較去鎮平時人數為多者。弟聞之頗喜。天下之禍起于廣西,而其實起于廣東嘉應之匪民,而廣西被其名耳。天下之勇丁,潮最強悍。奸淫擄燒,靡不極其惡。今禍水趨故墟,而降人散勇歸之若壑,以理、以數言之,滅亡可期,齊人所言慶封之朱方也。潮人則出乎爾者反乎爾,嘉應則以此始者以此終。浩劫之鐘于一方,天也,人也?[15]

這是這句太平天國滅亡于嘉應預言的正式原本?!肚迨犯濉肪矶弧赌伦诒炯o一》:“同治四年乙丑十一月庚辰,粵匪陷嘉應……庚寅,命左宗棠親往嘉應視師?!笨梢?,左宗棠的書信,在朝廷命他嘉應視師不久。此時,他以閩浙總督身份節制贛、粵、閩三省軍務。從這預言看,他豪氣沖天,視滅太平天國如反掌。此說還有深刻的文化背景。本月,左宗棠在給其長子《與孝威》信中說:“自金盆嶺誓師以來,與粵匪周旋數十戰,今乃蹙之海隅,肅清余孽,可謂不負初志。其地名曰金盤堡,后先相映,亦一奇也。又毖緯家言:‘嘉湖作戰場,末劫在錢塘?!螒萦绣X塘墟,恰與末劫之語相應。天心厭亂,日月重光,從此可解甲歸耕,豈非幸事!”[19]左宗棠認為有兩件奇事,預兆太平天國必然在嘉應覆滅。這兩奇是:第一,官軍誓師之地在金盆嶺,而嘉應城東有金盤堡,金盆、金盤,讀音相近;第二,太平天國時期,讖緯家預言“嘉湖作戰場,末劫在錢塘?!奔魏附?,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后江浙成為主戰場。錢塘,表面似指杭州錢塘江。其實,嘉應州有錢塘墟。此二奇暗示,太平天國必然滅亡于嘉應??梢?,此說更神秘,它左宗棠作出“賊起于嘉應,亦滅于嘉應”預言的讖緯神學根據,揭示了預言深刻豐富的文化背景。

所謂“賊起于嘉應”,是說太平天國雖名義上起事于廣西金田村,而實際上它卻緣于祖籍在嘉應州石坑的天王洪秀全,故可以說太平天國是起于嘉應。根據讖緯學的二大奇異現象,左氏認為,太平天國的滅亡也必然在嘉應?!疤煲??人也?”的反問,在不確定的語氣中,把左宗棠鎮壓太平天國說成是替天行道,把太平天國在嘉應的覆滅涂上了神秘的宿命論色彩?!百\起于嘉應,亦滅于嘉應”,不僅是太平天國命運的神秘,也是嘉應州與太平天國興衰成敗關系的神秘。

客觀上說,太平天國的確打上了濃厚的嘉應色彩。第一,太平軍中有大量的嘉應客家人。除了洪秀全外,洪秀全兄弟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邱王洪仁政、堂弟干王洪仁玕等“洪氏四王”,天王后賴氏,洪秀全妻弟——“賴國舅”賴漢英、賴后族弟遵王賴文光、匡王賴文鴻等王,他們或祖籍梅州,或本人即出生在嘉應州。天王妃蕭氏,是興寧客家人。森王侯裕田,是嘉應州松源(今梅縣)人;堯王侯觀勝,廣東嘉應州梅塘人。顧王吳如孝,嘉應州人。一代名將冬官正丞相羅大綱,地官又正丞相羅苾芬,殿左五檢點吳如孝,幄天福羅瓊樹,殿右二十檢點陳元旺,殿右四十二檢點張發紀,殿左三十七指揮新成金等,都是嘉應客家人。李紹熙,又名李文炳、李少卿等,嘉應人;楊元清,廣東嘉應州人。與賴氏家族一起投奔太平天國的二千余嘉應人,在太平天國隊伍中形成了“嘉應幫”。而且,因“天下之勇丁,潮最強悍”的驍勇善戰品質,嘉應人成為太平天國的中堅。第二,太平天國的通行語言是客家話。除了上述太平天國主要官員是講客家話外,太平軍侍王李世賢,早期頭領黃亞四、朱亞三、陳亞章等,均講客家話,太平軍到了嘉應,如同見到鄉親。梅州古家人回憶說:“一個姓古的長毛來到我們村后,看到神主(20世祖古樂守,梅州開基祖)與已同姓,就跪下來拜祖,又不燒古姓屋?!惫士图以?,成為太平天國的“天話”。廖道傳《三香山館詩集》載嘉應健生《潯郡北金田太平洪氏起兵處》詩云:“義師一旅奮金田,革命旗飄七十年。為報奸雄休借口,已回龍虎漢山川?!碧教靽拇_打上了濃得化不開的嘉應色彩,這大概就是左氏所說的“浩劫之鐘于一方”的根據吧。

“賊起于嘉應,亦滅于嘉應”預言出現在十一月十一日,太平天國在嘉應敗退在十二月二十日,即預言出現40天后,太平天國十萬大軍果然在梅州全軍覆滅,這使太平天國南部軍在梅州的覆滅,打上了凄婉悲壯的宿命論色。

參考文獻:

[1] 民國新修大埔縣志:卷三十八[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2] 興寧文史[M].和山李氏手抄本:247.

[3] 溫仲和.光緒嘉應州志:卷三十一[M].梅州:光緒二十四年(1898)刻本.

[4] 杜文瀾.平定粵寇紀略[M].北京:中華書局,1980.

[5] 黃遵憲.錢仲聯簽注.人境廬詩草箋注: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 張榕軒,張芝田,劉燕勛.梅水詩傳:卷七[M].1901年刻本.

[7] 王闿運.湘軍志:卷七[M].長沙:岳麓書社,1983,96.

[8] 趙爾巽等.清史稿·鄭紹忠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7.

[9] 崔之清.太平天國戰爭全史[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2631.

[10] 酈純.太平天國軍事史概述下編:第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1] 朱用孚.摩盾余談[M]//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一.北京:中華書局,1961:126-127.

[12]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六十[M].北京:中華書局,1991:2113-2118.

[13] 陳周棠.廣東地區太平天國史料選編[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

[14] 簡又文.太平天國全史:第三冊[M].香港:簡氏猛進書屋,1962:2311.

[15] 左宗棠.左文襄公奏稿:卷十六[M].湘陰左氏刻本,1897.

[16] 陳寶輝,尹福庭.太平天國諸王傳[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355-356.

[17] 杜文瀾.平定粵寇紀略:卷五[M].北京:中華書局,1980:45.

[18] 民國新修豐順縣志:卷三[M].1941.

[19] 襟霞閣.清代名人家書上[M].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1997:283.

猜你喜歡
太平軍清軍太平天國
太平軍余部參戰在南美
乾隆年間清軍的第三次出征準噶爾考辨
論康熙末年清軍入藏及阿拉善和碩特的作用
太平天國也說“國”
太平軍所使用的兵器
太平軍使用的幾種水上戰具
厚積薄發 游刃有余——評《太平天國軍事史》
太平軍的筑城與望樓
太平天國第一軍事家石達開
太平天國的兵書《武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