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育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2017-03-11 13:43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7年21期
關鍵詞:人文教材文章

姜 紅

(哈爾濱市香坊區朝陽鎮中心校,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自我國實行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教學的理念就始終遵循著以人為本,而要想促進學生這一個體的綜合發展,人文素養在整個學生綜合發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人文素養綜合了人的思想、信念、情感、個性以及自身能力等多方面內容。是對人自身的一種完善,而提高人文素養也是當前社會人才需求中關注的重點。

語文不僅僅是人們溝通和交流的工具,語文這一學科本身也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文化在多年傳承過程中的重要載體,因此語文這一學科的人文性也是非常明顯的。語文這一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將人文教育蘊含教學中,這也是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一個重要的手段,而如何在語文學科中滲透人文教育,也就成為當前教育學者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1 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中

在我國目前使用的語文教材中,教材所選的文章都是集美與內涵于一體的,這些文章也是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我們發現。以教師為中心的現象仍舊存在,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是以講解為中心。將文章進行分解,一般的順序是,先介紹文章的作者,然后將文章的主題思想向學生交代清楚,最后在逐一介紹各個段落的大意,最終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中。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自主閱讀能力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難以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只能是了解表面的含義。也就是說學生只是單純的記住了語文知識點,對學生自身的情感以及人文素養培養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而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提出閱讀是學生、教師與文本共同對話的過程。學生才是閱讀和思考的主體,而要想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層次的體會,那么就要先提高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一方需要做的就是要不斷挖掘教材,將文本中的信息理解透徹。然后在運用自己的教學方法來將學生帶入到文章中,進而實現由最初的教師教授教材到最后用教材的實質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順利的進入到文本當中。進而開展自主閱讀。并在閱讀中發散自己的思維。這時學生才會真正的感受到文字語言帶給他的震撼。而且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還能夠讓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這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來說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打個比方,比如說在學習某一課程的的時候,如果教師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思路來講解課程的話,那么學生就非常容易陷入到機械的接受知識中,這樣不僅不會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而且還會限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范圍都有一定的限制,但并不是說小學生接收新事物、新知識的能力就不強。小學生的認知世界是非常豐富的,本身也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理解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閱讀文章內容,然后在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將學生引入到文章中。這樣的一種認知就不再是教師單純的講解,學生被動的接受,而是讓學生成為文章中的某一個角色,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會因過于脫離文本而盲目的去閱讀穩重。而是深入到了文本當中。深刻理解作者的真實想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的參與到文章的閱讀和思考中。學生理解文章背后的內涵也會更加的透徹。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而且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

2 教師引導學生走出語文教材

學習的范圍是非常廣的,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內容,需要對學生的內容進行外延,將學習的知識點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擺脫傳統教學中教材占主導的教學模式。走向生活,這樣語文教學才更加的富有活力和生命力。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也能夠有更為廣闊的空間來全面落實閱讀和自主思考。這對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吸取人文內涵來說也是非常有幫助的。這也是全面實現學生素養和能力提升的關鍵。

2.1 全面落實課外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語文教材所收錄的文學作品是非常有限的,而為了更好的提高課堂閱讀效果,需要在運用原有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將語文向課外延伸。也就是說將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就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課外經典文學作品。學生在閱讀這些作品的時候,心靈也會受到洗禮,這也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的一個重要的方式。比如說在小學階段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文章的時候,語文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來引導學生展開交流,這樣一來對提升學生的情感認識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也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所以說,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重視課外閱讀,制訂一個長期的課外閱讀計劃,保證學生可以在閱讀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和人文素養。

2.2 時刻聯系現實生活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好奇心都是非常強的,而學生本身也是非常鮮明的個體,實現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綜合發展,需要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而在素質教育中,以人為本又正好是素質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就是要不斷尋找生活中的語文素材,教師一方還要不斷引導學生時刻關注現實生活。從真實的現實生活中來尋找相關的語文知識,從而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這也是豐富學生人文情感的有效手段。比如說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向環境污染問題、醫療衛生問題等等,這些都可以是學生關注的重點。讓學生用人文關懷的心態來審視社會、審視現實生活。這樣學生才會從現實生活中感受到人間的人情冷暖、社會的殘酷,等等。這些東西都是沒有辦法從文本、教材中獲取的。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提升小學學生的人文素養。才能夠促進學生這一生命個體的全面發展。

3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也是提升小學生人文修養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诖?,語文教師需要打破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運用先進的教學思想來指導教學實踐,對傳統的教學進行完善、創新,此外還要注重語文教學資源的二次開發。將教學引入到更為廣闊的現實生活中。進而實現人文教育的無形滲透,這也是實現語文這一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主要方式。同時這也是保證語文教學彰顯人文關懷,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

[1]費秋林;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缺少什么?[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2]試論網絡語言對小學語文教育的影響[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3]韋宏;兒童文學對小學語文教育的作用與影響研究[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4]奚云峰;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重視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感恩[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5]譚久平;淺談新課標下高中數學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策略[A];2013年4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6]張建國;劉峰;姜新;張巖;關于具有國際競爭力IT人才及其培養策略的研究[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石保艮;小學中年級學生數學作業反思能力的培養策略[A];2013年10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8]黃延海;淺析中職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現狀與培養策略[A];全國職教德育教學研究會2012年職業素養內涵與訓練研究專輯[C];2012年

猜你喜歡
人文教材文章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人文紹興
人文社科
誰來教“醫學人文”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