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語言得體”考點解析

2017-03-16 08:08李鳳玲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7年2期
關鍵詞:場合語言表達考查

李鳳玲

高中語文考試大綱中對語言表達的要求是“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近幾年的高考對“語言得體”這個考點的考查頻率非常高,因此對語言得體能力的培養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從全國各省市的命題情況來看,課標區考卷對“得體”的考查一般都會單獨設題考查,主要題型有語言修改和語境補寫兩種,另外,把它放在一個綜合的語言情景中與其他考點,如連貫、生動等一起考查。有時,成語題考查中也會涉及到在特定語境中對含敬謙意思的成語的正確使用。

所謂“得體”就是語言的運用要注意并適應各種情境條件,要符合場合、對象、目的等語境條件。既要考查說話者自己的地位、身份、文化素養、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差異,更要考慮聽話者的諸多情況,并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不同的目的,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準確得體,恰到好處。

單就“得體”這方面來說,這不僅是考試中的一個難點,同時也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有密切的關系。

“語言得體”的具體內涵很多,在復習和訓練中,對概念所涵蓋的內容只要指出即可,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應放在具體的訓練操作上。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來感悟種種差異,把握何為語言的“得體”。

而我們的學生絕大多數是來自農村的少數民族學生,且為數不少的學生是在學習了本民族的語言之后才接觸漢語,有的學生在上學前都沒使用過漢語。一些學生甚至來自完全使用民族語言的家庭,家庭成員間只用民族語言交流,平時生活中缺少使用漢語的環境,因此,部分學生沒有養成用漢語交談的習慣,除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外,幾乎不使用漢語。

在缺少必要的口頭交流訓練的同時,學生的書面閱讀量也較少,不少學生平時都沒有閱讀的習慣,一些學生家中除了教科書外,再沒有任何課外讀物。作為語言學科而言,學生平時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吸收不夠,理解思考不夠,提升空間就非常有限。

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平時的語言積累欠缺,漢語敏感度較低,語言領晤感受理解能力較弱,平時連一篇通順的作文都很難完成,至多能達到表達中的簡明、連貫,對于語言得體這樣既需要積累又需要語感的題目,少數民族學生就備感頭疼,做題時無從下手,考試時失分嚴重。

根據考綱要求和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我認為學生做題時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用語要注意對象

說話寫文章,首先要看對象,即考慮誰是聽話者、閱讀者,要充分考慮對象的特征,諸如性別、年齡、職業、身份、文化、性格、氣質、愛好、民族、信仰、禁忌等等。即所謂“對什么人說什么話”。

第二、用語要看場合

所謂看場合,是指辨清說話的場所、時間、環境氣氛、聽話者的情況。交際的場合各式各樣,有喜慶、莊重、輕松之別。在這種隋況下,語言表達要與環境氣氛相協調。俗話說:“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說的就是要注意在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話。即使是同樣的話,因場合不同,用語當不同。

例如:(2007·浙江卷)下列對聯,最適合祝賀老師70歲壽辰的一聯是( )

A.碧桃獻歲宜家受福,花甲逢春獲壽延年

B.為學有宗古稀成慶,誨人無倦恩重及門

C.樂道安貧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澤猶存

D.執掌教壇垂七十載,栽培桃李滿三千株

解題時要抓住題目中的幾個關鍵詞“祝賀老師”“70歲壽辰”,A中“花甲”,D中的“執掌教壇垂七十載”不符合“70歲”的要求,C中的“音容宛在”“手澤猶存”適合于挽聯,所以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是B。

第三、用語要考慮目的

根據說話、寫文章的不同目的(如宣傳、溝通、說服、教育、批評、勉勵、抒情、諷刺、辯駁、警策、告誡等),語言表達應該有明確的目的性,目的決定了語言得體的尺度,決定了語言表達的方式。交際目的不同,即使說同樣的內容,說話的角度、重點等應有所不同。

例如:某電視臺招聘業余記者、業余播音員若干名,假如你打算應聘,請你按照不同的目的各寫一句話,分別從三個方面介紹自己的優勢,力爭受聘,每句話不超過25個字。

這道題同樣是應聘,但是由于應聘的崗位不同,介紹自己優勢的角度也應該有所不同,題目考查說話要注意目的。

第四、用語要把握語體

語體,是適應特定的語言環境而形成的不同的語文體式。大致分為口頭語和書面語兩種。不同的語體,往往運用不同的語言材料,適應各自不同的語境和交際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語言特點。書面語一般較簡潔莊重,而口頭語則通俗易懂。

例如: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廣播稿時,有四處非改動不可,寫出這四處的序號。

自從(a)我省西部(b)地區發生強烈地震(c)以來,本市各界(d)對震災(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關心,積極開展賑災(f)活動,捐款累計(g)已逾100萬元之巨(h)。我廠原來已經捐款(包括捐贈衣服、物品折款(i)8萬元,昨天又捐款2萬元。這些錢物已經轉送(j)到了災區(k)。

在解答這題時要注意,因為是廣播稿,“之巨”最好換個更通俗易懂的詞,括號最好去掉,把括號里的內容變為正文,“賑災”“震災”應該直接說成“救災”和“地震災害”,這樣改了之后聽眾才能聽得清楚明白。

第五、掌握敬謙

敬謙稱,多從古漢語中流傳下來,對學生來說,接觸使用的機會少,相對來說比較陌生,對于少數民族學生來說就更顯生僻了。所以,對于敬謙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突破。

首先要明確,尊稱的詞語只能用于稱對方,而謙稱的詞語只能用于稱呼己方。有人把敬謙詞語歸納為“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一句話。

其次,識記表敬謙的詞語。學生對敬謙難以判斷,最主要源于對表敬謙詞感到陌生,所以當務之急,是讓學生識記常見的表敬謙的詞。比如,稱別人家中的人,則冠以“令”表示尊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愛等;問別人年齡,則用“貴庚”,稱對方的作品,則曰“大作”等。對別人稱自己的長輩和年長的平輩時冠以“家”,如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對別人稱比自己小的家人時則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自己的家是“寒舍”,自己的意見是“拙見”,自己的發言是“拋磚引玉”等。

再次,辨析區別?!凹腋浮薄傲钭稹彪m然都是對“父親”的稱謂,但是他們所具體使用的場合不同?!凹腋浮敝挥糜趯ψ约焊赣H的稱呼,而“令尊”用于對對方父親的稱呼,就是說,一個指向內,一個指向外。如果對它們不加以區別,甚至顛倒使用,就只會鬧出笑話了。

例如:1994年高考題: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傳統禮貌稱謂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

A.這是您家母托我買的,您直接交給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嬡這次在兒童畫展上獲獎,多虧您悉心指導,我們全家都很感謝您。

C.我們家家教很嚴,令尊常常告誡我們,到社會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畫的馬維妙維肖、栩栩如生。

第六、看清題目要求

語言表達得體題在命制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在題目或正文中出現顯性要求或隱性暗示,考生們在解答的過程中一定注意這些要求限制。如果題目借助一定的表達載體來考查,如介紹詞、感謝信、贈言、解說詞等,作答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基本要求和格式規范。

例如:2013年天津卷:下面這封信有四處不合規范,請指出其中的三處。(3分)××學兄:

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讀再三,激動不已。你的詩構思巧妙,語言雋永,弟自愧不如。只是個別字句略有筆誤或不合韻律,我冒昧地作了一點雅正,隨信寄回,謹供參考。

順祝

夏安!

弟××

2013年6月6日

題目中說“四處不合規范”,這個提法要引起足夠的注意,意思是不僅有詞語不恰當的錯誤,還有格式方面的問題。在解答時,除了要把不恰當的詞語找出來外,還需注意書信的格式。在做題時,同時關注到顯性和隱性的要求,所有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對學生語言得體能力的培養,除了上述講的幾點方法技巧外,更重要是通過大量的閱讀去積累感悟。

猜你喜歡
場合語言表達考查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數學課堂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研究
編寫劇本臺詞 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例談氯及其化合物的學習與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變的考查要點
語言表達綜合訓練
釩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正統的場合
正統的場合
正統的場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