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制約音樂劇創作和產業發展的兩個瓶頸

2017-03-18 20:49解金葵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產業音樂劇創作

解金葵

摘 要:我國音樂劇創作和音樂劇產業要在未來獲得長足發展,遭遇到的瓶頸很多,但其中一度創作的質量普遍不高、市場運作的軟硬件發展程度不平衡,無疑是制約我國音樂劇創作和音樂劇產業健康發展之兩個最主要的瓶頸,因此必須盡快尋求破解之策。

關鍵詞:音樂??;創作;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J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076-01

制約中國原創音樂劇健康發展的因素很多:對音樂劇藝術和音樂劇產業的觀念誤差和認識誤區,對“大投資、大制作、大場面”的盲目迷信,投資與立項決策的主觀隨意,從業人員創作心態的普遍浮躁,票務營銷策略的嚴重錯位,等等,都嚴重削弱乃至損害了我國原創音樂劇的公眾形象。

一、創作現狀:狠抓兩環,苦練軟功

就當前形勢看,制約中國音樂劇健康發展因素很多,最根本的問題是一度創作;在一度創作諸元素中,最大的障礙是劇本創作;在劇本創作諸問題中,最突出的弊端是戲劇品格貧弱。由于絕大多數劇本立意落陳套,故事不動人,人物乏個性,情節少跌宕,沖突缺張力,展開無邏輯,從而導致音樂劇的一度創作在其起步之初便失去了戲劇品格和劇場趣味,其他綜合元素因此無所附麗,音樂劇的整體性魅力必然大打折扣;何況我們在音樂創作、舞蹈創作、舞臺美術創作及導演藝術等方面同樣存在各色各樣的問題。也正因為一度創作的低水平,導致音樂劇產業鏈在其啟動之初便出現斷裂,所謂上演率、上座率、票房營銷無從實現,衍生產品等后續動作無法跟進,絕大多數劇目遭到同行和觀眾的雙重冷遇也就可想而知。政府及相關制作單位采取公開征集劇本、舉辦劇本評獎、召開專題創作研討會和劇本論證會等一系列措施,意在提高劇本創作的戲劇品格和一度創作的內在質量。隨著音樂劇影響在我國的擴大和劇本稿酬標準的提高,必能吸引更多一流劇作家和詩人投身于音樂劇劇本創作行列。以我國戲劇藝術的深厚積累和從業者的聰明才智,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必有優秀之作涌現出來。

對于音樂劇產業鏈來說,劇本創作是龍頭,制作人是核心。這是中國音樂劇兩個最為薄弱的環節,也是我國從業者目前正在苦修苦練的“軟功”。在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民眾文化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文化娛樂市場日益繁榮的條件下,只要狠抓這兩個環節并帶動其他環節的全面提高和協調運轉,我們完全有理由預期,中國原創音樂劇在21世紀未來二十年內強勢崛起,并與日本、印度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同行一道,努力扭轉亞洲與歐美音樂劇雙向交流嚴重人超局面,為亞洲和世界音樂劇藝術、音樂劇產業、音樂劇市場做出重大貢獻的時代必然來臨。

二、市場現狀:硬件過硬,軟件疲軟

中國音樂劇的發展繁榮,需要有軟件和硬件兩方面的強力支撐。對音樂劇藝術規律的認識水平和駕馭能力、音樂劇創作和表演人才的培養、劇目生產的數量與質量、音樂劇產業和音樂劇市場的成熟度等,均屬于軟件建設方面;而劇場和演出設施、制作條件、資金來源等,均屬于硬件建設方面。

中國音樂劇市場,經過三十年的培育已漸趨成熟。特別在中心城市,歐美經典音樂劇來華演出,多采用短檔期、高票價的經營策略,因此票房業績較好,而且培養了大批熱愛音樂劇的觀眾,一個較為健全的票務營銷系統也逐漸形成網絡。

相比之下,我國原創音樂劇的市場現狀不容樂觀,除了《芳草心》、《搭錯車》這兩部劇目演出場次超過一千場、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外,大多數劇目皆因本身的藝術質量不高而導致票房暗淡,一系列衍生產品的開發也無從談起。中國音樂劇產業尚處在襁褓之中。與這一現實相聯系,我國原創音樂劇的主要投資方仍是政府,迄今為止,我國公演過的原創音樂劇,有80%以上均是由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投資制作的。當然也有一部分商業投資或官民合資。投資規模非常懸殊——小型制作約在一百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大投資高達六千萬元。事實證明,這些巨額投資很少能夠收回成本,更無望從中贏利。

就劇場和演出設施而言,我國各地大中城市均有適合中小規模音樂劇劇目的演出劇場數百家,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武漢、重慶、沈陽、西安等中心城市均有適合大型音樂劇演出的劇場和現代化設施。僅以北京為例:多年前落成并投入使用的國家大劇院以及建于上世紀80-90年代的現代化劇場有保利劇院和世紀劇院,建于“文革”前的天橋劇場、北京展覽館劇場、北京劇院、人民大會堂劇場等經過改造翻修后,均能演出大中型音樂??;此外,首都劇場、民族宮禮堂、解放軍歌劇院及海軍、空軍等大兵種禮堂等也都是適合中型音樂劇演出的場所。上述這些劇場大多配有現代化舞臺裝置和齊備的高科技燈光音響設備,其先進和豪華程度比某些發達國家的現代化劇場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述種種情況足以說明,雖然整體看來我國在這兩方面已經做到“軟硬兼備”,但兩相比較,硬件過硬而軟件疲軟,硬件建設遠遠強于軟件建設,兩者處于嚴重的失衡狀態中。為今之計,只能采取增強軟件、苦練內功的措施,加強主創人員的精品意識,在提高劇目生產的藝術質量上多花功夫、多動腦筋,舍此別無他途。

基金項目:本文為黑龍江省文化廳藝術科學規劃一般項目課題,課題名稱:《中國音樂劇創作與發展現狀研究》;項目編號:2014B067。

參考文獻:

[1]廖向紅.論音樂劇的創作特征[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產業音樂劇創作
《一墻之隔》創作談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從產業發展看日本1920年經濟危機
創作隨筆
爆笑音樂劇的成功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