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人轉音樂作用概說

2017-03-18 21:05徐振鐸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

徐振鐸

摘 要:東北二人轉是集曲藝、歌舞、戲曲為一體的特殊藝術形式,正如著名吉劇作家王肯先生所言:“如從說唱角度上看,它是破格的歌舞、戲劇成分很重的說唱;如從歌舞角度上看,它是罕見的說唱性、戲劇性突出的歌舞;如從戲曲角度上看,它又是少有的保存說唱、歌舞技藝較多的戲曲?!币虼?,現在按一般藝術分類法,把二人轉歸入走唱類曲藝之中。但是,作為說唱類的曲藝,二人轉又有著特殊的藝術個性與整體豐富的兼容性。

關鍵詞:民銅雀伎;漢唐古典舞;歷史價值與意義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092-01

二人轉,舊時稱蹦蹦、雙玩藝兒、對口、編曲等。由二人演唱,分上下裝(一旦一丑),化出化入,載歌載舞。二人轉的唱腔音樂經過一百多年幾代藝人的努力創新,日臻完善,曲調高亢,節奏明快,深受東北廣大觀眾的喜愛。

一、二人轉早期唱腔音樂

蹦蹦流入黑龍江省初期,主要唱腔用的是蓮花落、什不閑曲牌。藝人自稱是“唱蓮花落”的。還有“蹦蹦是蓮花落打底,什不閑鑲邊”之說。蹦蹦用的蓮花落老曲牌是「喇叭牌子〕,當時,沒有喇叭伴奏,藝人唱一句,大家幫唱一句。還有〔小武咳〕,又叫【句句歡〕、【小翻車〕或【文武咳咳」、【流水咳咳1等。是由【喇叭牌子〕緊縮唱調、改變板頭形成的【抱板〕,又叫【流水」或〔抱篇」,也是蹦蹦唱腔中的主要曲牌?!炯t柳子]、「窮生調]也是蓮花落的老曲牌?!炯t柳子」原叫[一字清〕,〔窮生調」又叫「邊關調」,腔調與仁紅柳子」近似?!菜ょR架調」、【大救駕〕、〔吱兒調〕、「五更調]、【羊尾巴調」等曲牌都是由蓮花落、什不閑衍變的。

民國初期,蹦蹦吸取其他劇種、曲種唱腔和東北民間曲調,豐富了蹦蹦的唱腔音樂。拉場戲插入河北梆子調、皮影調演唱,雖然大部分是原封不動的運用,但是有的也作了些改造和融化。

二、二人轉音樂的擊節作用

作為戲曲藝術的二人轉,最初的打擊樂器中并無鑼鼓,而以竹板(又稱“呱噠板”)和甩子(又稱“碎嘴子”、“節子板”)作為擊節樂器,起著掌握節奏、指揮“文場”(嗩吶、二胡)和演員表演的重要作用。也有人將竹板與甩子合稱為“竹板”,如王肯先生就說:“二人轉的竹板(兩塊大板和五塊節子板),是二人轉不可少的擊節樂器,更是標志二人轉說唱特點的東西。而這七塊板確實來自蓮花落?!保ā锻烈暗拿缹W》第5頁)

至今,竹板和甩子在一些小型二人轉演出中,仍起著指揮作用,仍然少有鑼鼓。不僅丑角“數板”時要以竹板和甩子伴奏,而且旦角與丑角的演唱中的“板頭”變化——“黑、紅、撤、搶、頂、掏、留、散、騎、鎖”等,也以竹板和甩子的伴奏特點而作為區分的主要標志:(1)黑板。也叫“閃板”,在板落下之后張嘴,從眼上開始起唱;(2)紅板。在板上張嘴起唱;(3)撤板。即由快板轉到慢板;(4)搶板。又稱“搶板奪字”,即在板前搶唱;(5)頂板。即上句沒唱完,下句就頂上來,類似于京劇中的“咬尾唱”;(6)掏板。是把切分音前的十六分音符讓過去再唱;(7)留板。是保留的意思,即在唱腔中間出現道白,道白結束后再接唱;(8)散板。既無板。多用于段子開頭的[胡胡腔]中;(9)騎板。即一板三眼,板有時不打在每句唱的前頭,而打在兩句中間,騎著走;(10)鎖板。是唱完一句或一段后鎖住。

由此可見,二人轉打擊樂在其曲藝性質的擊節作用以及由此而來的指揮作用,是極為重要的。

三、二人轉音樂對表演的伴奏作用

作為帶有歌舞性質的二人轉,其打擊樂器板鼓、堂鼓、花盆鼓、大鑼、小鑼、鐃鈸、镲鍋、竹板、甩子等,均具有為演員的歌舞表演伴奏的重要作用。

其一是舞蹈表演的伴奏。如《浪三場》、手絹舞、扇子舞、彩棒舞等,都離不開打擊樂的伴奏,以起到掌握節奏、渲染氣氛、強化效果等作用,并做到音(打擊樂)畫(舞蹈)同步、視(舞蹈動作)聽(打擊樂音)一體。

其二是歌唱的伴奏。作為“武場”的打擊樂同“文場”的民族管弦樂一起,共同為演員的演唱伴奏。例如二人轉《小鷹展翅》,起頭的[胡胡腔]張嘴一唱就上板,而且音樂活動在高音“i”上,全曲的旋律、過門都十分緊湊、流暢,而由打擊樂參與的樂隊伴奏,也起到了很好的渲染強化作用,使演員的演唱明快動情、優美動人。

其三是表演的伴奏。二人轉演員在表演登山、涉水、趕路、上船、下船、上馬、下馬、上樓、下樓等動作時,也要由樂隊伴奏,這時打擊樂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主要的。例如二人轉《紅石橋》中“別的工作你先撂一撂,運稻苗還得趕車走一遭”的唱腔之后,演員的趕車行路、上橋下橋等動作,都在樂隊伴奏中進行,其中有的是[過門],有的是曲牌,但不管哪種情況,都離不開打擊樂。

四、戲曲的伴奏作用

作為帶戲曲性質(尤其是獨角戲、二人戲、拉場戲)的二人轉,其打擊樂也均具有戲曲打擊樂的重要功能,其中主要有:打節奏、打氣氛、打情感等。例如[急急風]表現緊張戰斗的氣氛,[陰鑼]表現恐怖情緒等等,而[四擊頭]配合演員的“亮相”,則起到為“特寫鏡頭”“配音”的重要作用。

二人轉已有近二百年的發展史了,其音樂堪稱東北音樂藝術寶庫,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咳咳,積蓄了非常深厚的民族個性,一個劇種的音樂決定著劇種的命運,獨具關東神韻的藝術音樂,這就形成了二人轉特有的藝術魅力。粗獷、豪放的音樂,似乎讓人們感受到了大風、大雪、大草原氣息。二人轉的唱腔更是熱情、質樸、潑辣、諧趣。每每聽起來都有耳熟能詳的感覺。

參考文獻:

[1]二人轉傳統劇目匯編(1-4)[M].長春:吉林省藝術研究所,198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