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FID在大流通模式下的高校圖書館流通領域應用效果思考

2017-03-18 10:37李素媛
學周刊·中旬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RFID技術高校圖書館

李素媛

摘 要: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已成熱點話題,探討RFID在大流通模式下的高校圖書館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相應解決措施。

關鍵詞:RFID技術;大流通模式;高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8-02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136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無限射頻識別技術的縮寫,是一種使用無線傳輸方式實現對人或物非接觸識別和信息交換的技術。RFID實現了自助借還,將工作人員從枯燥、重復的借還工作中解放出來的同時,也極大地方便了讀者,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RFID在流通領域中也存在這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筆者對河北經貿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經貿館)在應用RFID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希望為準備實施該應用的圖書館提供一些借鑒。

一、RFID在我館流通領域的應用情況

經貿館實行的是大開放、大流通、全開架的閱覽模式。 2013年1月初,經貿館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下,與遠望谷公司合作,完成了RFID在我館的應用,一期共對近40萬冊圖書進行了層定位。2014年在一期的基礎上,又購置了部分設備,使服務更加完善。截止到目前,經貿館共有4臺室內自助借還書機,2個室外自助圖書館,2個室外自助還書機,三臺移動盤點車,4臺手持式盤點設備,7套圖書轉換裝置。

RFID在我館已應用近四年,各項工作由最初的探索、適應、到現在已逐漸流暢,作者試圖將在流通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梳理,供大家探討。

二、RFID項目實施中流通領域應注意的問題

(一)嚴格“順”架,合理“留位”

RFID項目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只有前期的相關準備工作做得到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才能省事、省力。

不管是使用層定位法還是索書號定位法,個人覺得最好在閉館的條件下進行。首先提前對外借圖書進行催還,使圖書盡可能回流,減少以后對單冊還回圖書進行加工的工作量;其次,嚴格的順架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建議對每一本圖書都仔細檢查一遍,對破損書要提前進行修補,以免貼了電子標簽再修補可能會對標簽造成損害;再次,對館藏圖書進行剔舊處理,電子標簽的成本不低,各館可根據自身情況,對復本量大、參考價值低、借閱率低的壓架文獻作剔除處理以節約項目實施成本。最后要將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放在架位分配上,根據本館的采購文獻需求為以后到館的新書預留出足夠的空間,防止以后頻繁倒架,耗費精力。

(二)減少圖書轉換定位過程中的失誤

RFID試運行期間,我們發現有些圖書無法在自助機上進行借閱,后來發現是在轉換的過程中掃描槍掃描圖書條碼號的時候漏掃了部分條碼信息,比如一本書的條形碼是HB1033252,那么在轉換的時候,掃描槍只掃到了1033252或B1033252或HB等等,導致圖書著錄信息不全,無法被借閱。出現在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掃描槍的敏感度不夠、條碼本身不夠清晰等,這些工作在做圖書轉換定位的時候一定要多加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一旦圖書進入到書庫流通,再找出來重新轉換就比較麻煩。

三、對RFID在流通領域應用的一些思考

(一)接收新書的流程變得繁瑣

以往流通部門接收新書,檢驗完畢后直接進入相應書庫進行流通,應用RFID后,這一過程變得繁瑣。

經貿館有兩個RFID轉換間專門用來轉換新書,從采編部接收一批新書后先集中在轉換間里對圖書進行準確的排架,然后按大類號人工抄下索書號,到書庫中給每種書分配具體架位,然后到轉換間對圖書進行定位,最后進入流通系統。有人提出質疑,為什么不能用盤點車直接上新書呢?上書的同時進行定位,還能保證圖書的定位信息和所在位置相符,但在實際中,這樣是做不到,甚至更耗費時間。首先,盤點設備是有限的,我館目前有4臺手持式盤點設備,3臺移動式盤點設備,那么每天最多有七個人盤點或上架,而且盤點設備還需要充電和維護,手持式盤點設備在盤點前還要下載數據信息、盤點之后還要重新進行數據保存,耗費大量的時間,同時,盤點工作還需要穩定的網絡環境等,這些都為盤點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其次,移動式盤點設備相當于一個移動書車,每次放置的圖書冊數是有限的,而集中排架再分配層位號,可以盡量使同一分類號的書定位到一起,更節省時間。再次,圖書的盤點、上架立足于圖書的正確定位和亂架、亂庫及還回圖書的及時上架,但是在大開放、大流通狀態下,這種理想的狀態是很難達到的,我想這也是很多大流通模式下高校圖書館面臨的問題。最后,高校圖書館因為書刊訂購受預算下撥時間和政府采購程序的影響,新書的到館時間集中為每年下半年,以經貿館為例,2016年10月到11月累計入館新書達10萬冊,用盤點設備在短時間內將大批量的新書定位上架也不現實。

(二)圖書與其所在位置信息不符,讀者的滿意度下降

我館實行的是嚴格的層定位法,每本書都被定位到具體的層位上,讀者也會根據層位去尋找圖書,因此對圖書進行精準定位實際上對流通領域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大流通、全開放情況下,確保每本書都“在其位”是做不到的。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多種情況:

1.圖書到館的批次、時間不一樣,導致圖書層位定位不準

舉例說明,索書號分別為D924.305/94和D924.305/106的兩本書,這兩本書同屬一個分類,只是后面的種次號不同,上架的時候D924.305/94這本書應在D924.305/106這本書之前,但實際中D924.305/106這本書可能比D924.305/94先到館,可能就會出現給D924.305/106這本書分配的層位在D924.305/94層位之前??赡苡腥颂岢?,工作人員完全可以給兩個種次號之間的圖書預留出架位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但圖書的開本有大小,有薄厚之分,有的可能還是多券書、叢書、專題書等情況,無法保證會預留出充足的空架位。

2.盤點工作滯后,導致圖書的實際所在位置與其定位信息不符

一方面,如前文所述,經貿館接收新書采用的是集中轉換的方法而不是使用盤點設備,在這種情況下,是不能能保證每一本圖書被上到它所定位的層架上的。為了解決這種情況,經貿館目前的做法是每年下半年集中在轉換間轉換新書,第二年上半年在集中進行盤點,發現層位不符的圖書,再對其進行數據處理,以保證圖書和層位信息相符。

另一方面,館藏圖書是不停地“流動”的,因為館舍面積、架位調整,圖書需要定期的倒架,在圖書精準定位的要求下,圖書只要移了“位”,定位信息也要即時更新,以免讀者找不到圖書,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倒架只能完全依賴于盤點設備才能保證圖書和其所在的位置信息相符,但在新書大量到館期間,工作人員可能隨時上書,隨時倒架,但盤點工作因某些原因未及時進行,導致圖書定位信息與其實際放置的架位不符。

3.大流通的模式導致圖書“在館”但不“在架”

大流通模式造成圖書“亂庫”“亂架”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讀者在取閱后隨意放置;二是讀者的人為“藏匿”。對于喜歡的圖書藏于存包柜等各種隱蔽的區域,尤其對于一些熱門圖書,在復本量有限的情況下,讀者在多次“查找無果”的情況下,對RFID“定位查找”的滿意度會下降。

由于RFID的應用,越來越多的讀者放棄了以前的用索書號查找圖書的習慣和方法,完全依靠層位信息尋找圖書,而諸多因素導致圖書的“位置信息”與其實際所在位置不相符,讀者的滿意度大大下降。

四、RFID在大流通模式下的圖書館應用如何實現最大效益

在大流通、大開放模式下,RFID如何能實現其最大效益呢?現提出以下建議供大家探討:

(一)圖書不做精準定位

這樣做并不是對圖書精準定位的否定,而是根據其應用的實際情況所做的考慮,前文中已經提到了精準定位對流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工作流程變得更加繁瑣,如果對圖書不進行精準地層定位,只定位到其所在書庫或具體的閱覽室,倒架工作可以做到隨時、隨處,會更有效率,尤其是新書到館的時候,這種方法使得新書可以更快的進入到流通領域。

(二)查找圖書采取索書號和定位信息相結合

首先,目前大多數圖書館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分類排架法,即使是某一本圖書被具體定位到了某一具體層位,通過盤點設備上架的時候也會根據索書號來確定其在該層的具體位置;其次,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相對固定,流動性小,對館藏資源、架位結構的了解比較熟悉,至少從目前來看,在不配備足夠多的盤點設備的前提下,人工上書比用盤點設備更能節約時間,那么人工上書所依賴的也正是索書號;最后,對于讀者來說,由于上文中所提到的書不在其“位”的情況的影響,讀者只有依靠索書號和圖書定位信息來查找,找到圖書的可能性也更大。

五、結語

個人認為,圖書館實行RFID最大收益在于實現了自助借還,但因為是一項新技術,其在應用方面、功能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想要應用RFID的圖書館,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和特點,有針對性、選擇性地應用其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 王慶雯.RFID技術在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的應用實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1):36-38.

[2] 林曉玲,楊明華. RFID 圖書管理系統中圖書定位排架方式探析[J].圖書館論壇,2012(3):102-104.

[責任編輯 齊真]

猜你喜歡
RFID技術高校圖書館
淺談在電力企業計量資產管理中RFID技術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