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活的教育”走進初中英語課堂

2017-03-20 02:33朱英
校園英語·下旬 2017年2期
關鍵詞:義務教育英語教學教學方法

朱英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活的教育,是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現象?!彪S著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課堂模式的不斷出現,如何才能讓“活的教育”走進我們初中英語課堂,值得我們去探究。

【關鍵詞】英語教學 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

一、英語課堂中為何需要“活的教育”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這樣的目標: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面對不斷更換的教材,作為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我不禁陷入沉思:課程改革至今,從淺層的表面看,課本確實變了,我們不能停留在原來的教學模式上,更不能照本宣科,這樣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

作為新時期的教師,要不斷地從新課程和新的理念中尋找活的教育材料和方法,去教學生。課堂教學要真正站在利于學生發展的角度去上,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這樣才能體現出“活的教育”。

現在的課堂教學還要適應時代的需求,而像以前的“死”的教育顯然已經不行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再次呼喚“活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二、如何在英語課堂中實施“活的教育”

1.提倡合作學習,激“活”學生。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活”的個體。陶行知在《怎樣做小先生》一文中指出:小孩子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他們的智慧和能力是不可低估的,雖是小孩子,但人人都可以為先生。在英語課堂中用小先生教學生,利用的是學生之間的朋友關系,彼此自由交換知識,這種民主平等的前提,能夠使合作學習取得相互促進,彼此協同發展的效果。

在英語教學中,筆者經常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8A Unit1 Friends為例,在學習Welcome to the unit時,筆者讓學生進行pair work,表演Eddie和Hobo的對話。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指導對方的發音,理解對話的含義,進而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把和朋友的相處之道帶進課堂,做到樂“活”課堂。在隨后的課堂上,兩個學生為一組參考書本part B進行對話,討論good friends所應該具有的品質。在對話中,組內學生對于對方的觀點進行補充,朋友可以是helpful,honest,interesting等,也可以是keep a secret,make me happy,share my joy等。小組對話的合作進行,既是對本課語言的學習,也是小組成員實際生活的體現,是他們對friend概念的認定,這一活動會使每個學生都“活”起來。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并體現自己的價值,進而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英語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促進所有學生共同發展,鼓勵學生以一己之長,既當先生,又當學生,學會了傾聽、交流、協作和分享,這樣良好的教學效果,值得我們去學習。

2.嘗試教活書,用“活”教材。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要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那么作為教育工作者,面對著不斷更換的教材,也應嘗試“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對于略顯枯燥的英語課來說尤其如此,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抑制學習中的疲勞和困苦,保證旺盛的精力與敏捷的思維,讓學生在愉快的、積極的、主動的氣氛中進行學習,使學生“樂在其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語法學習是一個單元最為枯燥的一個課時,學生經常是通過生硬的記憶一些語法規則來學習語法。Do it yourself這一單元的語法是學習giving instructions,筆者在教授這一課時恰逢國慶節,課前為學生準備好了紅紙、印有五角星的黃紙以及吸管,讓學生DIY國旗來慶祝國慶節。學生邊制作國旗,邊學習以下句型:1.Cut out the stars with a pair of scissors.2.Stick the stars on the red paper with glue.3.Stick the paper to the straw.在DIY的過程中,學習了以動詞原形開頭的祈使句,同時也復習了本單元第一課時學習的scissors,glue等單詞。

這一課的學習,筆者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過學生自己動手,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變被動學為主動學習,品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3.實施 “活的教育”,當“活”的教師。課堂不是一潭死水,它應該是學生快樂的地方。給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氣氛和想像空間,讓他們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需要教師的教學智慧。只有具有教學智慧的教師,才能實施“活的教育”,受到學生喜愛。

學生之間是有思維差異的。對于教師來說,學生在課上講錯或做錯的題目,如果能夠將錯就錯,機智地利用學生的發現,讓學生自己糾正錯誤,有時還可以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例如學生在學習賓語從句,遇到這道題時: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____ a meeting in Guangzhou next week?

A. whether is there going to be

B. whether there is going to have

C. if there was going to be

D. if there is going to be

T:Which one do you choose?

S1:I choose C.

T:Why?

S1:賓語從句要用陳述句語序,首先排除A。主句中could是過去式,從句也要用過去的某個時態,所以選C。

T:Good! You explained the rule very well. Do you agree with him?

S2:No. I choose D.

T:Great! But why?

S2:題目中的could表示語氣的委婉,并不是表示過去時,所以不能選C。There be句型表示“有”,后面不能再出現have,所以排除B。So I choose D。

從以上的一問一答中看出: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要直接指出并修改,更不要責備和訓斥學生,使教學陷入尷尬的局面,而要肯定學生正確的部分,并以學生的錯誤回答為出發點,讓學生自行發現錯誤并及時糾正,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理解,又可保護回答錯誤學生的自尊心,這就是教師教育智慧的充分體現。

三、“活”的反思

尊重課堂“成長”的規律,關鍵是尊重學生成才的規律。學生的進步和成長不是勻速、直線的,而是有一個較長的醞釀期。有些學生盡管在考試分數上暫時低一些,但可能更加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不能搞滿堂灌以限制學生的發展,也不要讓過難的內容來“撲滅”學生的學習熱情。

陶行知說過:“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對于新時期的教師來說,就要不斷地認識自己!當今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要適應這個社會,就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在反思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平時要多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多看、多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多聽課、多研討,才能改變自己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自己成為實施新課程的“活”的教師。

新課程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育是以人的發展為中心,它需要“活”的教師去創造“活”的教育,在“活”的理念的指引下,用好“活”的教材。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使“活的教育”真正走進初中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徐瑩暉,王文嶺.陶行知論生活教育[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

[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義務教育英語教學教學方法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背景下教師資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讀
信息技術走進山區教育,揭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篇章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