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7例藥品不良反應分析報告

2017-03-20 19:09吳孟軒
醫學信息 2016年38期
關鍵詞:藥品不良反應用藥安全合理用藥

吳孟軒

摘要:目的 為了解某院2015年度藥品不良反應(ADR)的發生特征、發生率及引發的相關因素,為保障患者用藥安全,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方法 提取某院2015年上報的357例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根據發ADR患者的性別及年齡等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357例ADR中,一般的325例(占91.04%);男女比例為1.26∶1,15~44歲年齡段最多(139例,占38.94%);涉及藥品以抗菌藥物居首(75例,占21.01%),其次是中成藥和消化系統藥物;靜脈給藥是引發ADR的主要途徑(257例,占71.99%);ADR的臨床表現以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為主(142例,占39.78%)。結論 醫療機構應重視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和報告工作,充分發揮臨床藥師作用,藥師、醫生和護士緊密協作,以減少或避免不良反應的重復發生,保障患者用藥安全,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關鍵詞:藥品不良反應;分析;合理用藥;用藥安全

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1]。藥品具有雙重性,在預防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會對身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害[2]。為了解某院ADR的發生特征、發生率及引發的相關因素,現對我院357例ADR進行統計、分析,為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減少ADR的發生和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從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中提取某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上報的ADR共357例,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藥品種類、給藥途徑、不良反應所累及的系統或器官及臨床表現等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ADR基本情況 357例ADR中,由醫生上報337例,護士上報20例,其中一般的325例,占91.04%,新的一般的30例,占8.40%,嚴重的2例,占0.56%;不良反應結果,好轉151例,治愈206例。

2.2 患者年齡、性別分布 357例ADR中,患者年齡1~92歲,其中0~14歲(47例,占13.16%),15~44歲(139例,占38.94%),45~59歲(61例,占17.09%),≥60歲(110例,占30.81%);男性199例,占55.74%,女性158例,占45.26%,男女比例為1.26∶1,這個結果與一些相關文獻相同[3]。

2.3引發ADR的藥品種類分布 357例ADR中,化學藥品引發的不良反應最多,有276例,占77.31%,其中以抗菌藥物居首(75例,占總例數的21.01%),其次是消化系統藥物(39例,占總例數的10.93%);中成藥71例,占19.89%;生物制品10例,占2.80%。

2.4 ADR所涉及給藥途徑分布 給藥途徑中以靜脈給藥方式發生ADR最多,有257例(占71.99%);口服給藥有65例(占18.21%);肌肉注射21例(占5.88%);其他給藥途徑共14例(占3.92%)。

2.5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及主要臨床表現 357例ADR中報告中,反應最多的是皮膚及其附件,有142例(占39.78%),其臨床表現多為皮疹、瘙癢、斑丘疹、蕁麻疹等;其次為消化系統反應,有88例(占24.65%),患者用藥后多表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見表1。

3 討論

3.1從ADR基本情況來看,嚴重程度一般的ADR居首位,新的和嚴重的較少。其中2例嚴重ADR分別是: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 d后出現精神異常,表現為躁狂、譫語;患者口服米索前列醇片40 min后突發暈厥,皮膚蒼白,呼吸急促。這要引起我們醫務人員注意。報告人以醫生和護士為主,因為他們是平時與患者接觸最多的醫務工作者,也是ADR的最早、最直接發現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也會第一時間告訴醫生或護士,所以醫生和護士在日常工作中要密切關注患者及時處置并上報由藥品引起的不良反應,以保障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用藥。

3.2 ADR與患者年齡關系 從本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出ADR涉及各年齡段,其中以15~44歲年齡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38.94%),這可能與我國此年齡段人口數量較多有關[4];其次是≥60歲患者,由于該年齡段人群組織器官逐漸老化,各系統功能降低,尤其肝腎功能的衰退,導致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功能減弱,加之該年齡段人群多種疾病共存,臨床表現復雜,用藥種類也比較多,增加了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因此,該年齡段患者使用藥品盡量做到用藥個體化、減少藥品種類、注意給藥途徑和時間、加強用藥前和用藥期間監護與監測,以減少ADR的危害和保障老年人用藥安全。

3.3 ADR與藥品種類關系 從本調查結果顯示,發生ADR涉及各類藥品,其中以抗菌藥物(頭孢菌素和氟喹諾酮類共45例)、中成藥和消化系統藥物(質子泵抑制劑23例)為主,這三類藥品占51.83%。這是由于頭孢菌素和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具有抗菌譜廣、生物利用度高、效果好等優點,被醫生廣泛使用[5];質子泵抑制劑在用于內科治療的同時,也常用于預防應激性潰瘍、預防NSAIDs誘發的潰瘍和化療引起的化學性胃炎及上消化道癥狀[7];加之該三類藥物的臨床無指征用藥、重復給藥、長療程給藥等濫用現象的存在。針對這三類藥物,相關部門出臺了多項管理制度或辦法,因此醫院應進一步加強這幾類藥物的監管力度;臨床使用時,要嚴格依據藥品說明書,嚴格掌握適應癥及用法用量,合理選擇給藥途徑,避免混合配伍,以促進臨床合理使用,以減少ADR的發生。

3.4 ADR與給藥途徑關系 從本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各種途徑給藥均可發生ADR,但靜脈給藥依然是ADR發生率最高的途徑,這與國內相關報告一致。靜脈給藥由于其起效快,無首關效應而生物利用度高,加上劑量準確易控,又便于血藥濃度的監測,特別是在搶救急重病癥過程中作用尤為突出,現在已成為臨床上不可缺和使用最多最普遍的給藥途徑。但靜脈給藥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藥物間的配伍反應、配制過程繁瑣、無菌操作要求高、不良反應發生率高等。這需要護士在臨床輸液中責任明確,嚴把供藥供貨關,嚴把輸液質量關,有計劃安排輸液順序,確保輸液安全有效[8],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3.5 ADR的主要臨床表現 從附表可以看出,ADR累及多個器官或系統,其中皮膚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統反應所占比例最高(共占64.43%),臨床表現以醫務人員和患者易察覺的皮疹、瘙癢、惡心、嘔吐、腹痛、發熱、頭痛、等為主,其他不易察覺的如肝膿腫、心律失常、血氧飽和度下降也有,但較少。這提醒我們醫務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在用藥過程中的各種反應,包括易察覺的直觀反應和不易察覺的如心臟、肝臟、腎臟等的隱形反應,要及時對癥處理和上報由藥品引起的不良反應,以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總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是國家對藥品上市后安全性、有效性進行再次評價的重要依據,也是醫療機構的一項重要工作。醫療機構有關部門要加強對ADR知識的培訓和宣傳力度,要充分發揮臨床藥師的作用,要積極收集和上報ADR。同時,藥師也要對收集到的ADR進行總結分析,及時把整理后的ADR信息反饋給臨床醫生和護士,以減少或避免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和對患者的危害,促進臨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衛生部.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S].衛生部第81號令,2011:5-4.

[2]何懷燕,張滿娣.87例藥品不良反應分析報告[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9):70-71.

[3]張碧玉,邱寶玉,念其濱.108例中藥制劑藥品不良反應分析[J].海峽醫藥,2016,28(02):257-259.

[4]張飛華.住院患者質子泵抑制劑使用調查及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12:127-128.

[5]王琴.5萬人次靜脈輸液無嚴重輸液反應的原因剖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02):162-164.

編輯/肖慧

猜你喜歡
藥品不良反應用藥安全合理用藥
藥品不良反應分析與醫院藥事管理探討
我院526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探討PDCA循環法在麻精藥品處方中的應用和效果
2013~2014年153例藥品不良反應分析
藥品不良反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