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高校思政課程創新的探索

2017-03-20 19:38田琰
商情 2017年3期
關鍵詞:思政課程教學創新高校

田琰

(呼倫貝爾學院 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多的要求,要求我們必須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進行高度的重視。本文作者根據目前高校學生政治和思想狀況,首先進行了思考,就如何創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進行了分析,制定相應的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創新有用的措施和政策,以促進校園思想課程的發展,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高校 思政課程 教學創新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正處于一個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一個過渡階段,特別是在我國社會已經進入到了深化開放轉型期的情況下,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于大學生來說,因為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容易受到社會發展的負面趨勢所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對大學的思想政治課程進行創新,高度重視改革成果。黨的十八大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明確提出了要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和發展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他們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責任感,做好接班人工作。這就要求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開展有針對性、特別是積極性的推進思想政治課教學創新,努力提高大學教學思想的有效性。

一、當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分析

(一)教學模式陳舊,缺乏實效性

目前,大多數高校仍然采用傳統的類似“灌輸”的教學模式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授和學習,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一個說書先生和幻燈片放映員角色是課堂的主要行為,有些教師只注重理論解釋,照本宣科,缺乏新的想法,忽視了實際的操作有效性。在枯燥的教室里,很難做到使教育更加有說服力,更加有吸引力和有效性。在這種被動的教學模式中,往往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影響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中,這種被動式的學習方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我們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教學內容的權威性,努力利用現有研究成果進行探索,讓學生體驗到參與式和實踐式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和老師采用雙向互動、寓教于樂等方式來廣泛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

(二)教材內容嚴重滯后,可接受性不強

目前高校所使用的思想政治教科書,雖然能夠將理論知識深度進行深度的剖析,具有邏輯結構嚴謹的特點,但大多數情況卻是只停留在了有限的理論敘述中,給人以沉悶的感覺,不容易閱讀。而且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不夠緊密,學到的知識不知道如何使用,給人以空蕩蕩的感覺。老師教授學生不感興趣的內容,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學,因此,思想教育課程的政策制定,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增添新的教學內容。應該將學生身邊周圍發生的典型事例作為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深刻地了解到我國社會發展的主題和時代精神。

(三)思政課受重視程度不夠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課程的設計安排中,無論是教室、老師,或者與教學和研究方面相關的專業課程都處于劣勢,學生每周只有兩個小時上課時間,授課教師相對較少,且主要是從政兼職代課,沒有專業的教育研究經歷和研究計劃,更談不上有較深的社會實踐基礎。當然,對于這種情況來說,也是由于人才與社會需求的數量成正比,社會重點廣泛關注著專業技能的重要性。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們逐漸發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社會研究水平、團隊合作能力和專業知識技能已經變得同樣重要。因此,我們必須對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

二、創新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教學

伴隨著信息化、網絡化的新時期的來臨,在思政課授課當中可以引進新型的網絡教育資源,建立一個可以保證師生日?;拥木W絡平臺,可以更直接、快速、便捷、多角度的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實時的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清除學生內心有可能出現的消極以及極端的情緒。思政課的任課教師也可以在網上開通自己的博客,保持與學生的不間斷的聯系,與學生分享、討論身邊的實時熱點以及國外的時事新聞,給予學生一個發表內心言論的方式,讓學生之間相互相的發表對于這種事件的看法,相互借鑒,將思政課的授課內容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這樣不但可以提升教學的效率,還可以在無形當中穩定馬克思主義主流思想的領導地位,同時,這種授課方式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納,提升教學效果。

(二)課堂辯論教學法

由教師事先為學生們選擇題目,采取辯論的方式,把學生分為正反兩個辯論組,相關辯論資料由學生自己搜集整理,每一方選出一名組長,在課堂上進行辯論研究,最終由老師對正反雙方的辯論過程進行分析、評估以及總結,采取這種方式不單單可以達到提高課堂師生活躍度的目的,還可以提升以及加強思政課授課內容的針對性、實效性、說服力度以及感染力,提高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中的積極性,學生將會由原來傳統的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自主獲取知識,采取這種自主汲取知識以及集體討論的方式,提升了每一位學生的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了不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更是超越了教材的內容。

(三)社會實踐教學法

對在校的學生輸入理想的信念教育的時候,要確保學生將之應用到實踐當中去,提高學生的現實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教師所輸入的理論,保證學生理解深層次的理論。例如:在對學生授予愛國精神、集體精神的內容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引領到愛國精神教育的基地,讓學生們可以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身的感受到以及體會到。組織一些學生創建一個愛心志愿隊,在現實的生活中深入到養老院以及社區服務中心去,讓學生親身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升每一位學生的社會責任心,了解到奉獻等更深層次的內容。還可以同新時期的勞動模范以及多領域的先進性人物合作,將這些人引領到課堂,為學生們作報告。這有助于現今學生了解社會、清楚國情、提升才能、奉獻國家、培育品質、建立遠大理想、提升歷史使命感以及社會責任心等方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讓學生認識到教學的深層內容。

三、結語

依據以上所說,我們國家正處于一個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階段下,我國的廣大學生的思想情況也隨之產生極大的變化,這就向現今的高校的思政課提出了最新的需求?,F今的高校要做到,在開展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極度重視教學內容的創新發展,尤其是要在思政課的授課理念方面創新、不斷改善思政課的授予內容、開發新的思政課授課方式等角度加強重視,這會保證現今的高校的思政課教學方面獲取極大的成效。

猜你喜歡
思政課程教學創新高校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的創新與思考
傳統節日德育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應用
中職美術創新教學實施的方法探究
讀寫結合探尋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新路徑
中職 《電機與拖動》 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思政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