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本色,構建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2017-03-23 10:42黃雪英
新課程·中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語言學習語文味

黃雪英

摘 要:要達成語文教學目標,語文課要有語文味。語文味課堂的構建必須提升教師素養,突出語文自身特點,潛心語言學習。

關鍵詞:語文味;語文特點;語言學習

所謂的語文味,程少堂老師認為,就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為宗旨,通過情感激發、語言品味等手段,讓人體驗到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詩意美感與自由境界?!闭Z文味的課堂遵循語文特點和語文規律。

但在新課改下的某些語文課堂特別是公開課,不看課題根本不知道在上語文課。琴棋書畫、音像雜耍輪番上陣,天文地理、海闊天空;為了“讓學生主宰課堂,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師把講臺讓給學生,讓他們在上面指指劃劃、嘻嘻哈哈。這樣的語文課堂只注重虛美的形式,卻失去語文的本色,失去了語文味。那么,怎樣才能使語文味走在歸家的路上?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

努力。

一、突出語文自身特點,打造語文味回歸的教學環境

語文課要牢固樹立學科意識,圍繞語文教學的需要來決定采用哪一種教學手段。課文中存在的自然人文知識,要為我所用,點到為止,把它們變成澆灌語文味的泉水,要突出語文學科自己的特點:

1.要突出導語的設計

精彩的導入能夠先聲奪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迅速進入聽課的理想狀態。導入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復習導入、懸念導入、激情導入、情境導入,但不管哪種形式,都要在營造語文味的前提下,注意導入的啟發性、針對性、新穎性和趣味性。

比如,《散步》可以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然后師生交流,創設文本情境?!蹲兩垺穮s可以從觀看蜥蜴變色的視頻導入,使學生快速了解主人公性格特點,為文本學習打下基礎。

總之,不管哪種形式的導入,都要求與文本密切相關,對學生有強大的吸引力,有助于課堂語文味的營造,為課堂教學的精彩和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

2.要突出朗讀的訓練

語文課的實質就是語言,文章的意蘊,人物的情感都是通過語言這個媒介傳達出來的。沒有什么是比直面語言文字,美美地聽美美地讀,更為有效的教學手段。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自己通過朗讀品悟得來的東西,比教師揉碎強塞進的知識更有味道,一定要讓學生去誦讀、去感受、去做心靈的旅行。

如,學習《散步》,可以抓住朗讀這個紐帶,先由教師范讀,接著學生整體感知時自讀,合作探究時尋讀,意蘊品味時美讀。在美讀時,引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這樣一幅幅畫面,想象著新綠,想象著田野,想象著咕咚咕咚冒著氣泡的冬水,借助聯想想象,再現文本情境。評說人物時還可以問學生這句話怎么讀?除了孝敬,你還可以讀出其他什么意味?通過朗讀的訓練,引導學生感悟到文本的語言美、人情美和意蘊美,使課堂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充滿濃郁的語文味。

3.要突出情感的激發

情感本身是作品的主要特點,如何在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讓讀者與作者的情感得到共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語文教師就要挖掘課堂上能激發情感的東西,而不是簡單直白的說教或對文本進行肢解式分析,要善于把握教學中的情感因素,設置探究話題,對話交流,抓住時機,引爆學生的動情點,提升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比如,學習楊絳《老王》,筆者抓住關鍵句“那是一個幸運者對另一個不幸者的愧怍”,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出體現老王不幸的細節,表情朗讀和師生對話,明白不幸的老王善良誠實。接著,引導學生重點研析“老王臨死前送香油雞蛋”的經典片段,思考“鑲嵌”用在老王身上意味著什么?臨死前的老王不是要錢的,那他要什么?讓學生通過思考以上問題在自然而然中得到“多一點理解尊重,少一點自私俯視”的情感熏陶和價值引領。

二、潛心語言學習,夯實語文味回歸的有力保障

程少堂老師說過:“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深處。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兒,就要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闭Z文教師要引領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觸摸語言文字,借助自己的閱歷和文化積淀去和作品對話,與作者對話,從而構建出一個春暖花開的幸福旅程。課堂上的語言學習可采用如下方法:

1.營造美讀氛圍,利用聽覺學習語言

表情朗讀可以把課文沒有聲音的文字變為有溫度的話語,把文中靜止的符號變為生活中的嬉笑怒罵,使學生面對面地接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熏陶感染。比如學習《變色龍》,在學生找出描寫奧楚蔑洛夫的幾次變化后,引導學生自讀、小組賽讀、全班齊讀、分角色朗讀、演讀,在反反復復的朗讀中,學生利用聽覺,聯想和想象,再現文本的逼真情境,感悟到人物的藝術魅力,夯實語文教學的語文味。

2.揣摩詞句妙處,通過探究學習語言

漢語言文字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意味。富有語文味的課堂教學就要讓學生披文入情,深入文本的字詞句,用“加、減、調、換”的操作方法,讓學生比較、推敲,品析語言,從字里行間發掘文本的豐富內涵,感受作者的細膩情感。

《臺階》一文,在評析父親這個人物形象時,要求學生劃出文中的相關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并說明理由。比如,抓住“柳樹搖來搖去的樹枝搖不散那專注的目光”,問,父親這個樣子像什么?(石像)父親在想什么?說明什么?九級臺階建成后,父親有什么變化?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你覺得哪些字句用得好,好在哪里?文章結尾“怎么了呢,父親老了?!睘楹尾挥脝柼柡透袊@句?等等,通過對文本疑問點、精妙點和分歧點的品讀探究,領會深層意蘊。

3.背誦仿寫經典句段,借助“集美”學習語言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語感,積累運用語言。通過語言集美,將文本中優美精粹的語言材料進行細致組合,摘抄下來,然后當堂背誦。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很有好處,也是語文味教學所推崇和努力的地方。

三、提升教師素養,挖掘語文味回歸的源頭活水

語文教師的素養是構建語文味的源泉。一位孤陋寡聞,資質平平,安于照本宣科的語文教師很難喚起學生與作者和文本的情感共鳴,也很難把語文課上得有滋有味的。所以,要構建語文味,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如下素養:

1.要博覽群書,提升文化內涵,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一名語文教師腦海里沒有幾百首詩詞,一百多篇古文,幾十部中外名著的涵養,自身的語文味都缺乏,還要讓課堂充滿語文味,只能是白日做夢。只有廣泛涉獵,修好內功,才有可能使課堂充滿情趣和文化氛圍,才有可能通過含情的朗讀,精彩的演說,飛揚的文字和豐富的表情感染學生,從內心深處打動學生,使課堂充滿濃郁的語文味。

2.要有獨立的文本解讀能力

語文教學靈動開闊,最忌生搬硬套。教師要憑借自己的閱歷和文化積淀,對文本做出合理的理解和感悟,否則只是依賴教參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很難把課講好講活。只有經過教師自己的認真閱讀,讀深讀透,才會做出巧妙的設計,也才會結合學生實際和課文特點,選好學生與文本對話的突破口,架起溝通交流的橋梁,引領學生體驗到文本的精髓。

總之,要構建語文課堂的語文味,只有回歸本色,突出語文自身特點,潛心語言學習,語文教學才會美味遠播。

參考文獻:

[1]程少堂.程少堂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

[2]杜雪梅.程少堂“語文味”教學思想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5).

[3]施平.深入文本:閱讀理解的有效途徑[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6(9).

編輯 薄躍華

猜你喜歡
語言學習語文味
扎根語言學習,提升語文素養
讓英語教學閃現創新智慧的靈光
當現實性遇到語文味:2016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評析
改善閱讀障礙兒童的英語拼寫能力
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味”的追尋
讓高中語文課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