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源頭防控的思考與對策研究

2017-03-28 18:10李文勝李鑫王靜亮
西部金融 2017年1期
關鍵詞:開戶賬戶身份

李文勝 李鑫 王靜亮

摘 要:假名、匿名賬戶是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重要作案平臺。在反洗錢維度下,嚴格落實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將有效防范開立假名、匿名賬戶,切斷犯罪鏈條。但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客戶身份識別實施環節仍有諸多問題亟待改善。本文以寶雞為例,分析區域虛假冒名開戶事件主要特征,指出受客戶身份核對環節存在制度漏洞、聯網核查系統信息顯示不全、業績考核與投訴評估機制設置不合理等引發假名、匿名開立賬戶事件頻發、處置不利等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反洗錢

中圖分類號:F830.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7(1)-0077-04

一、引言

(一)研究意義。近年來,新型的電信網絡犯罪越來越嚴重,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為遏制態勢發展,國家層面不斷加大打擊力度,國務院已召開三次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制定了《電信詐騙涉案賬戶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機制》,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但從電信詐騙犯罪防控情況看,仍存在諸多現實困境,其中之一是犯罪分子使用的大都非本人銀行賬戶,且掌握著他人批量賬戶,從而加大了案件的偵辦難度??梢?,假名、匿名賬戶是電信詐騙犯罪重要作案平臺,如何從源頭上堵住此類賬戶成為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防控的關鍵。

(二)樣本選取。隨著東部沿海地區、省會城市對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打擊力度的加大,犯罪分子出現了向中西部地區、地級市轉移的趨勢,寶雞市虛假冒名開戶現象有所抬頭。為有效遏制虛假冒名開戶風險蔓延,自2016年3月起寶雞銀行類義務機構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寶雞市中心支行辦公室關于加強客戶身份審核防范虛假冒名開戶的通知》要求,開展了特定對象的排查整治工作。截至2016年9月,寶雞已先后開展排查工作5次,涉及被冒用身份信息101個,轄區19家銀行類金融機構涉及相關身份信息開立賬戶的多達16家。101個被冒用客戶身份信息中,共有65個身份信息在上述機構開立賬戶159個。經各機構開展客戶重新識別,有58個身份信息開立的120個賬戶存在異常,分別占排查出身份信息、開立賬戶的89.2%、75.5%。

二、特征分析

通過對寶雞101個被冒名客戶身份信息、賬戶開立過程、開立賬戶交易、重新識別情況的匯總分析,區域虛假冒名開戶情況呈現出以下特征。

(一)被冒名客戶身份信息特征。從地域分布來看,基本為異地,涉及全國19個省,其中以四川、廣東、湖北、貴州省居多,占全部身份信息的44.5%(見圖1)。從年齡結構來看,20歲-30歲(含)年齡段為主要被冒用人群,共有59個,占比為58.4%;其他依次為30歲-40歲(含)年齡段,占比為19.8%;20歲以下、40歲以上年段相對較少,占比為11.9%和9.9%(見圖2)。從性別占比來看,大多為男性,占比為87.1%,但2016年5月后新收集的信息顯示,女性群體數量在不斷增加。

(二)冒名開戶者特征。一是結伴、流動開戶特征明顯;二是與證件本人外貌相似度極高、年齡相仿,但口音與證件歸屬地明顯不符;三是業務辦理過程中,多假借玩手機刻意躲避攝像頭;四是對銀行業務辦理流程、考核機制等較為熟悉,會將身份證信息背熟以應對銀行詢問,并常以投拆為借口對柜員施壓;五是業務辦理多選擇小微支行、智能柜員機等管控薄弱環節。

(三)冒名開立賬戶特征。從賬戶開立情況看,冒用者在機構選擇上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主,其次為郵政儲蓄銀行;地理位置上主要是市區銀行類機構集中地段或火車站、汽車站、酒店等交通居住便利地段;辦理業務時間多選在交接班時間,早十點、中午十二點、下午四點半左右為高發時段。

從開立賬戶數量看,開立單一賬戶有31人,占58個異常身份信息的53.5%,開立賬戶最多的是12個,涉及1人,占比為1.7%。其他依次為13人開立2個賬戶、6人開立3個賬戶、5人開立4個賬戶、各1人開立5個賬戶和8個賬戶,合計占比44.8%。

從賬戶交易情況看,120個異常賬戶中,其中已發生交易賬戶42個,未發生交易賬戶78個。

(四)重新識別特征。120個異常賬戶存在以下特征:(1)留存電話。號碼歸屬地基本都為外省,其中以廣東居多,其次為云南、海南、四川、浙江等地。目前,98.7%的電話撥打提示為關機、空號或停機,其余電話撥通后無人接聽。(2)留存地址。54.7%的賬戶留存的是身份證地址,其余留存為寶雞當地地址。值得注意的是,寶雞留存地址多為大概方位,如XX酒店、XX路等。經部分機構實地走訪,所留地址查無此人或查無此地。

三、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客戶身份識別“核對”環節存在制度漏洞。反洗錢現行法律法規要求銀行在為客戶開立賬戶時,登記客戶身份基本信息、留存聯網核查記錄和客戶身份證件復印件或者影印件,但未要求留存履行“人、證”一致核實工作過程的相關證明資料。事后當需要判斷一個賬戶是否為違規開立時,如已過監控錄像資料三個月留存期,除犯罪嫌疑人供認外,僅依靠現有留存資料將難以進行準確判斷,造成冒名開戶事實的不易證明,導致追責、處置停滯,機構內部潛藏著大量的“疑似”賬戶、“休眠”賬戶。

(二)聯網核查系統呈現數據信息要素不完整。冒名者所攜帶身份證部分為客戶遺失或被盜證件,但目前因遺失或被盜證件無法進行注銷,造成補辦證件與舊證具有同等效力,二者主要區別是照片、證件起始日期不同。但銀行機構通過聯網核查系統可核查信息僅為:姓名、身份證號、照片和核對結果,致使銀行機構在“人、證”是否一致存疑時,無法通過聯網核查系統查證。

(三)業績考核與投訴評估機制設置不合理。經調查,大部分機構對辦理開戶、開通網銀等業務有相應考核指標和獎勵措施,但對成功堵截冒名開卡行為缺乏相應獎勵措施,且因冒名賬戶后期核實困難,致使柜員在現實利益與或有處罰博弈中出現了道德風險。

(四)現有技防能力與流程管理仍需加強。銀行現有身份識別手段主要是利用聯網核查系統和身份證鑒別儀,受一線人員工作經驗、職業素養等主觀因素影響,即使是同一家機構,有著相同的業務處理流程、風險防控體系和考核標準,最終處理結果仍存在較大差異。調查顯示,有冒名者在被某網點A柜臺識破拒絕后,同天下午在該網點B柜臺成功開卡。

(五)風險防控處置措施實施不到位。對成功堵截的假冒他人證件開立賬戶事件,由于缺少明確規定,大部分機構僅采取業務拒辦措施??此茖我痪W點內風險進行了有效防御,但實際并未遏制風險的繼續蔓延。排查顯示,87.9%的冒名開卡人在識破被拒后,依然會選擇其他機構再次辦理開戶業務。另外監管機構對銀行受理假名、匿名的開戶行為難以認定和取證,對區域風險狀況掌控過度依賴于義務機構自主上報,缺乏有效打擊措施,也為假名、匿名賬戶的開立提供了可能。

(六)部分機構對自身風險與漏洞缺乏識別處置能力。從寶雞統計情況看,過往僅少數銀行反饋過成功堵截信息,大部分機構常年“零”報告,這與轄區的風險狀況不匹配。常年“零”報告機構主要由于自身所處發展階段,風險防控能力不強、管理水平不高,依靠自身發現防御風險的能力不足,看似“無險可防”造成了現有管控機制薄弱、工作懈怠。待風險集中暴露后,又往往出現識別管控周期過長、風險實際控制力不強等問題,難以有效處置風險。

四、對策建議

(一)完善客戶身份識別核對環節制度與措施。要求各銀行辦理開戶業務時現場拍攝和留存客戶照片,為后期核驗“人、證一致比對”提供證明資料。對已過影像留存期,無法進行“人證合一”核實,應按照《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加強賬戶監測,對開戶日起6個月無交易,應暫停非柜面業務,對已發生交易,如監測認為可疑,應列入可疑交易并與當事人核實,仍認為賬戶可疑的,應暫停非柜面業務,涉嫌犯罪的,應及時報告公安機關??紤]到無交易記錄暫停非柜面業務與影像留存期之間的時間斷檔,建議縮短無交易記錄暫停非柜面業務的時限。

(二)相關部門企業應提升源頭治理技術保障。公安部門應盡快推動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系統上線運行,做好與銀行等用證部門的系統對接,實現與公民身份信息系統聯網核查,達到丟失被盜身份證件即時失效;增加聯網核查系統查詢要素,完善數據實時更新、動態維護功能,暢通疑似信息反饋機制,確保信息及時、完整;全面啟動居民身份證指紋登記工作,建立冒用身份證人員黑名單制度;電信企業可將電話用戶信息與銀行實行共享,銀行在開戶時通過核對客戶電話信息,進一步有效識別客戶身份。

(三)合理設置業績考核與投訴評估機制。各機構應根據反洗錢法規要求,結合地域、機構自身特點,建立獎罰分明的反洗錢專項工作考核機制,特別對經核實成功堵截的冒名開戶行為,建議給予一定程度上的經濟獎勵;結合業務處理實際情況,對客戶的投訴應在詳盡核實的基礎上,做好區分處理,保障柜員的基本權益,減輕從業壓力,創造有利于從嚴履職的良好工作氛圍,確保將“人證合一”、“開卡意愿”核實要求貫徹到位。

(四)抓好新技術應運與業務流程管理。銀行在逐步推動生物特征識別、自助開卡機具等新技術應運推廣的同時,要做好與現有技術手段、人工審核管理的業務對接,完善業務處理流程,規范內部管控程序,嚴格執行相關制度規定,發揮好新技術的輔助作用;加強各業務環節的監測分析,建立動態評估機制,及時彌補管控漏洞,現場工作人員要加強對客戶使用新技術的業務輔導,強化對“人證合一”、“開卡意愿”的核實。

(五)健全冒名開戶風險事件發現處理流程。涉事網點發現冒名開戶的,應穩住嫌疑人立即報案,或按《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扣留被冒用身份證件移交公安機關;同時應做好信息的采集留存,為機構內、轄區間信息共享提供支撐;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監管部門可組織轄區義務機構開展區域內異常信息賬戶排查工作;對確認為假冒他人身份或虛構代理關系開戶的,應立即采取相應管控措施;不能排除懷疑的,應按照《金融機構客戶身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報告可疑行為。

(六)搭建區域風險事項預警防控體系。監管部門應在建立區域數據信息共享的基礎上,著力搭建以風險信息事前預警、事中管控、事后監控為一體的預警防控體系,力爭在識別出有苗頭、有代表的異常線索時,能及時提示相關機構做好風險防范工作,督導義務機構縮短風險管控決策周期,提升管控措施的有效性,防止風險擴大蔓延,實現風險事項的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持續做好義務機構風險監測,根據各機構風險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分類監管措施,進一步促進履職效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高晶,宮憲國.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落實中的問題和建議[J].吉林金融研究,2015,(11):73-74。

[2]黃曉亮,王忠誠.論電信詐騙犯罪懲治與防范的國際合作——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J].貴州社會科學,2016,(2):164-168。

[3]許井榮.冒名開卡的原因及防范建議[J].中國信用卡,2016,(2):36-38。

[4]徐欣.電信詐騙犯罪治理研究——以昆明為例[D].云南:云南財經大學2015。

[5]徐穎.對互聯網時代個人銀行賬戶管理的思考[J].金融科技時代,2016,(4):54-56。

[6]朱曉陽,高國圣.完善作證方式 確認客戶身份[J].西部金融,2010,(4):66-67。

Abstract:The fictitious and anonymous accounts are the important platform of new-typ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related illegal criminal activities. At the dimension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strictly implementing the custom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will effectively prevent from opening fictitious and anonymous accounts and cut off the crime chain. But it must be aware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needed to be solv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stomer identification. Taking Baoji c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haracters of events of regional false and pseudonymous account opening, points out such problems as system vulnerabilities in verifying the customer identification, incomplete networking verif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unreasonable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complaints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so on triggering frequent opening fictitious and anonymous accounts and bad disposal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new-typ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related illegal criminal activity; anti-money laundering; sour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責任編輯、校對:張宏亮

猜你喜歡
開戶賬戶身份
偽造證件開戶風險亟待關注
如何切換Windows 10本地賬戶與微軟賬戶
Windows10賬戶的刪除、禁用與啟用
跟蹤導練(三)(5)
媽媽的N種身份
身份案(下)
上交所:將允許一人開設多個證券賬戶
放松一下 隱瞞身份
投連險半月收益率紅黑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