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普惠金融發展須從提升普惠對象承擔風險能力著手

2017-03-28 17:41陸岷峰季子釗
西部金融 2017年1期
關鍵詞: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

陸岷峰 季子釗

摘 要:普惠金融的理想目標是實現全社會范圍的所有群體特別是中低收入弱勢群體均能享有平等的金融可獲得權。然而普惠金融機構的本質屬性仍是市場利益經營者,在金融資源總量稀缺性和有限性條件下,資金流動的逐利性和偏向較低風險系數需求主體的傾向與普惠金融本質上的政策屬性是相沖突的,導致了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始終得不到有效體現,這也正是多年來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農村金融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關鍵痛點之一。通過建立消費-投資決策理論模型及信貸市場供求曲線,分析研究普惠金融的普惠性目標與市場性之間的沖突關系,從理論上也證明了在現有條件下普惠金融的目標實現難度極大,同時還論證了普惠金融理想性目標與現實性的差距,進而基于理論模型的結論、信貸市場供求曲線變化分析及“長尾”理論探討互聯網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的理論可行性。最后本文提出推進普惠金融的發展須從提升普惠對象承擔風險能力入手等多項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普惠金融;消費投資決策;信貸市場;互聯網金融

中圖分類號:F830.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7(1)-0011-08

一、引言

聯合國于2005年正式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一詞,又稱包容性金融。目前,普惠金融發展戰略已被全球50多個國家所采納。2013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周小川(2013)認為普惠金融建設和鞏固金融基礎設施,在將金融服務擴展到欠發達地區和社會低收入人群,為其提供便捷、公平公正的金融服務,不斷提高資金的可獲得性。對我國而言,普惠金融旨在解決現實的“三農”、中小微企業、普通中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的金融支持問題,通過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提升全社會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國家經濟增長潛力。在資金供給方面,World Bank(2013)在全球137個國家的調查表明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只有34%從銀行獲得過貸款,發達國家約為51%;在企業貸款需求方面,據Wind資訊調查數據顯示1,中國的小型企業貸款需求最為旺盛,而后中型、大型企業的貸款需求依次遞減,而大量的信貸資源卻被大型企業和富裕人群所吸收。同時,數量眾多的中小型企業是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缺乏包容性2的金融體系不利于經濟增長。然而,普惠金融的本質是金融,金融要求是資產配置最優化,將資金從低效能的生產部門轉移至高效能的生產部門,其逐利的商業性與其福利經濟的普惠性之間存在著與生俱來的矛盾和聯系。普惠金融的普惠性能否得到有效實施?普惠金融的商業性如何影響普惠性的實現?對它的成效和可行性的評價及現實悖論是怎樣的?只有從系統的理論角度對其商業性和其普惠性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研究,才能進一步找出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痛點,也才能找準推進普惠金融進程的有效措施,提升金融服務普及率。本文通過引入經典的金融經濟學理論--消費投資理論的建模思想作為理論基礎,研究普惠金融商業性與普惠性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進而利用“長尾”理論說明結合互聯網的普惠金融緩解融資難的可行性,進一步探尋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

二、普惠金融目標與市場性沖突分析

利用基于一定假設的跨期消費投資決策理論建模分析,可以清晰地分析當消費者分別在“生產性投資機會條件下3”和“生產性與金融性投資機會條件下4”的融資貸款可獲得性情況,進而可以比較分析出普惠金融之于廣大普通消費群體福祉的影響。同時,從微觀效益最大化角度,我們又可以觀察金融本身的商業性同普惠性之間的矛盾與統一。因此,我們選擇將消費投資決策模型作為分析普惠金融的理論基礎。

(一)消費者的消費-投資決策模型——普惠性體現

在圖1中消費者的投資均為正值,在一定條件下作為消費者的0期投資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無投資或儲蓄行為,二是選擇投資或儲蓄。

(1)無投資或儲蓄行為

從圖1可知,A的0期自然消費稟賦較低,這說明了消費者在0期增加消費的邊際效用較高;另一方面,制約了消費者在0期投資的額度;同時,A在1期的自然消費稟賦較高,這意味著消費者在1期提高消費的邊際效用較低。此時如果消費者十分看重0期的消費,則很可能使得上述規劃問題出現角點解,圖2上表現為的無差異曲線與其生產轉換曲線交于點A,即消費者在0期投資為零,其當前消費狀況完全取決于他的稟賦財富。

(2)選擇投資或儲蓄

在另一種情況,如果消費者在點情況下并不十分看重0期消費,則可能通過生產性投資調整期在0期與1期的消費稟賦,在圖2表現為無差異曲線與生產可能性曲線相切于A'點,一定程度上可平滑了消費,使得消費者消費情況得到了改善。

2.同時存在生產性與金融性投資機會條件下的消費與投資

當普惠金融介入普通消費者的消費投資決策中,就使其存在金融性投資機會,這意味著消費品在不同消費者之間允許借貸,即如同存在所謂的資本市場;自然地,有了借貸就必然有了借貸利率,我們假定借貸利率是一種均衡利率7。金融性投資機會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消費者可能在0期借入一部分消費品以增加當期的消費,代價就是降低1期的消費水平;二是消費者能夠以類似生產性投資的渠道減少0期的消費,收獲是增加1期的消費水平。

圖2我們進一步添加了存在金融性投資機會的借貸曲線,消費者通過生產性投資機會調整了消費束由初始稟賦點A移動至點A'(借貸曲線與生產轉換曲線的切點),一定程度改善了效用水平。再通過金融性投資機會進一步擴大了在0期的消費情況,消費束由A'移動至A"(借貸曲線與效用曲線的切點),大大提高了整體效用水平。

如同經濟體中存在生產性投資機會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消費者的整體效用水平一樣,然而其作用缺乏靈活性,對消費者的效用改善是有限的,無法實現0期對1期的跨期資金配置。當金融的普惠性介入,經濟體存在金融性投資機會時,消費者可以通過借貸活動實現消費品的跨期配置,從而拓展了自身的消費選擇集,進而改善了自身的整體效用水平。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本沒有合適的金融性投資機會的普通消費者或小微企業,通過生產性投資或儲蓄并無法有效拓展消費選擇集,而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可以有效促使消費者通過金融性投資(此處是負投資)進一步拓展消費選擇集,從而實現自身整體消費效用水平的提高,這便是普惠金融的普惠性體現。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是模型從微觀的角度研究單一需求較小的但數量眾多的“長尾”群體8;二是模型假定了普通消費者或小微企業均在0期和1期擁有適當的初始財富W、W,在現實情況中卻并非是如此,遭遇融資難的小微企業或中低收入的普通消費者是不可能擁有足夠的資產去進行融資的,在這樣一種非理想的狀態下,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卻難以實現。

(二)普惠金融機構商業性行為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從供給曲線的函數式可以看出,普惠金融機構的信貸供給多少與消費者的初始稟賦無關,而現實中普通消費者的稟賦可能并不能達到跨期消費或投資選擇的水平。

(三)微觀的信貸供求均衡分析——普惠性與商業性的矛盾

綜上所述,結合式(6)和式(8)可以得到微觀供求曲線(如圖3所示)。

一方面,在現實情況中,低收入的普通消費者或輕資產的小微企業的初始稟賦W、W并不高,甚至會出現負投資或儲蓄的情況,考慮到這一點,根據方程式(6)可知,圖3中的需求曲線D可能會不斷向右平移的趨勢;另一方面,中低收入的普通消費者及小微企業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以及履行償還貸款的保障,又由于現實存在的金融資源稀缺性、信息不對稱和經濟政策環境不佳的情況,θ的取值會下降,金融機構信貸供給Q可行域也就會變小,導致供給曲線S存在不斷上移的趨勢,這樣便越來越難以與信貸供給曲線相交點實現均衡。金融資源總量的稀缺性和有限性,與普惠金融本質上的政策屬性和商業屬性的沖突,決定了在特定的區域有限的金融資源條件下,資金的流向只會往風險系數相對較低的需求者或需求主體,從而導致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始終得不到有效實施。因此,我們從微觀的角度分析認為普惠金融的普惠性與其自身的商業性具有明確的內在矛盾,若沒有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完善政策環境和不斷創新的金融體系,實現普惠金融的可行性則很低。

三、互聯網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下面我們進一步考察整個信貸市場供求關系,研究其供求曲線形態和位置??疾煺麄€信貸市場供求關系,就是從單一消費者的微觀信貸供求函數到整個信貸市場供求曲線,可以使用簡單加總的辦法得到。

(一)信貸市場供給曲線呈“回彎”形態

信貸市場中由于資源稀缺性和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最優信貸資金配置的狀態很難實現,更不用提具有高風險輕資產的小微企業貸款了,因此傳統供給曲線實際上市向回彎曲的,即上一部分中的線性供給曲線S是一種理想狀態,實際上供給曲線是“回彎”形的曲線S'。當利率超過一定水平之后,金融機構的預期收益將隨著名義貸款利率的提高而下降。如圖4中,AD曲線就是由眾多單一普通消費者的信貸需求曲線加總而得到的市場需求曲線,虛線是理想狀態下的信貸供給需求,S"表示實際中回彎的供給曲線,r*為均衡利率。在這一利率水平下,信貸供需差額Q'Q*一般只能通過信貸配給的手段來實現,這就是金融機構逐利的商業性帶來的效益損失。

由此可知,過度信貸配給會使得信貸供給不足,這又致使了中國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這一問題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信息在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不對稱分布,信貸市場上信息不完全必然使得金融機構進行信貸配給,一旦配給過度超過了合理的水平,就會產生如同中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配給過度導致的信貸供給不足,Q'Q*距離越大,就意味著信貸配給使得越多小微企業(或中低收入消費者)的貸款需求遭遇金融排斥。

(二)基于“長尾”理論的互聯網金融對普惠金融的貢獻

1.互聯網金融適應了“長尾”市場

“長尾”(The Long Tail)是用來描述亞馬遜、Netflix等互聯網線上銷售的商業模式,單一需求不大但商品體量很大的“尾”部所占份額與需求較大但商品數量較少的頭部所占份額大體相當,用數學集合論表述是:一個大數(右半長尾部分產品)乘以一個相對較小的數(眾多長尾部分的銷量),仍是一個大數并且具有延展性。

從普惠金融的角度看,小微企業或普通消費者的資金需求就可被看作是與大型企業等熱門企業相對性的“冷門商品”,而將迫切需要資金周轉的小微企業等弱勢群體的信貸市場看成是“長尾”市場。于是,互聯網金融的融資低成本、高效率便適應了這一“長尾”市場資金需求的特征,有利于促使金融資源流向弱勢群體領域中,推進了普惠金融的進展。

2.互聯網技術的信息甄別作用

信息不對稱是小微企業及普通消費者得不到金融服務的主要障礙,如何甄別這些信息并有效識別哪個是優質企業、哪個是劣質企業就需要互聯網金融高效的信息處理技術加以“過濾”。在“長尾”需求市場中,小微企業數目巨大,有貸款需求的小微企業資信水平參差不齊。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市場中的有效信息可以被保留下來,成為撮合資金供需的關鍵因素。因此,互聯網金融通過信息技術的高效過濾能力擴大了“長尾”市場的范圍,也就進一步拓展了普惠金融的服務領域。

3.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

電商金融是互聯網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之一。數據表明,僅2013年內全國新增貸款額達1000億元,2010年下半年至2014年2月,電商平臺發放貸款累計約1700億元,70萬余家小微企業享受到了融資機會(朱永康,2014),電商平臺不良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顯著低于傳統金融對中小微放貸的不良率。

P2P網貸平臺撮合“長尾”市場融資交易成交量。截至2016年2月底,中國P2P平臺累計數量達到3944家10,2015年平均每月投資人數為123.77萬人,借款人數為28.83萬人,特別是2015年下半年,P2P平臺活躍的投資者和借款者人數成倍增長。

(三)互聯網金融創新對信貸市場供給曲線位置的影響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互聯網金融在解決“長尾”群體的優勢:有利于解決小微企業的信息不對稱,為低收入普通消費者提供充裕的資金供給、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以及提高風險防范的能力。供給方面,互聯網金融推動普惠金融商業性與普惠性的結合,使得“回彎”的供給曲線S'向右平移至S"(如圖6所示),降低了信貸配給(效益損失)的程度,有效提高了小微企業融資的可行性,擴大了信貸交易的邊界,這符合Anderson早期提出的“長尾”依托于高科技降低供求雙方交易、資金等成本可以拉動供給曲線右移并拓展整個市場供需范圍。需求方面,互聯網金融推動了微觀信貸需求曲線右移(如圖7所示,由D右移至D'),微觀的信貸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相交,提高了單個消費者獲得貸款的可能性,從微觀角度表明了互聯網金融有利于推動普惠金融進程的可行性。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普惠金融的出發點與理想的目標即人人享有平等金融資源的可獲得權是美好的,但現實當中卻又是不太可行的,因為市場最基本的規則是當獲得金融資源權利的同時必須要承擔相等的義務,而如果當需求主體無法履行義務而獲得了權利,這樣會導致社會經濟秩序紊亂和低效的經濟制度,進而阻礙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對于那些“高耗能、低效率、不規范”的小微企業應當從經濟市場中驅逐出去,而不是給予他們獲得貸款的權利。

金融資源供給超過金融需求的這種可能,在目前的情況下,只能是區域性的、相對的現象,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世界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普惠金融真正意義上的實現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在中國,從企業性質的角度看,擁有國資背景的企業、大型企業等承擔風險的能力最強,其獲得金融資源的數量也是最多的,而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小微企業等承擔風險的能力相對更弱,其獲得金融資源也就較少。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中西部地區經濟發達程度相對落后,其享受的金融資源就相對較少,而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享受到更多的金融資源。從城鄉經濟的角度看,城市經濟發達程度更高,居民文化層次和收入水平更高于農村居民,因而城市居民享受到金融可獲得性更高,這是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如果從國家發展戰略角度出發,為了使普惠金融服務的對象獲得相等的金融資源,只有從政策上幫助弱勢群體成為能夠承擔相應風險的群體。

金融資源的供給程度決定普惠金融服務對象的滿足度。按照金融投入選擇的原則,只有低風險的資金需求滿足的情況下,金融資源才會進行較高風險資金需求者的選擇,當然這當中不排除極少數個體的錯位選擇,如果當一個社會金融資源足夠豐富時,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也將是重要的目標服務對象。

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有利于推動普惠金融工程中一部分目標的實現。技術方面,一定程度上確實解決了一部分弱勢群體貸款權的缺失,提高了其享有金融資源的滿足度。信用方面,由于中國互聯網知識的普及度和其技術的發展度尚未達到很高的水準,在目前的狀況下互聯網金融能夠改善信用評估系統,盡可能降低融資過程中的信用風險和信息不對稱程度,而不可能完全消除信用風險。因此,要實現普惠金融的使命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二)當前推進普惠金融的發展建議

推進金融改革,發揮銀行機構的作用。普惠金融的發展與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區域經濟發達程度、經濟可持續發展性等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政府方面應努力扶持高新科技的小微企業,縮小中西部與東部的經濟發展差距,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另外,通過加強銀行間有效合作,包括批發資金轉貸模式等,有效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提高可貸資金額,進而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堅持發展互聯網金融創新?;ヂ摼W金融企業的創新必須是針對這一部分“長尾”群體的信貸需求,適應供需變化而進行金融創新,形成與傳統金融有差異的和有互補性的金融產品及服務。就金融產品而言,互聯網金融應做好服務于“長尾”群體市場定位,普惠金融意味著要為人們提供便捷化、小額、價格合理的金融服務,這需要互聯網金融企業根據特定對象的需求特征,設計有針對性的金融創新產品,提高客戶對金融產品的體驗滿意度,為弱勢群體提供優質質量、價格適中的金融服務。

大力發展我國的金融事業。近年來我國的金融事業發展很快,在推進實體經濟建設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從普惠金融的滿足度來分析,金融的發展仍然有較大的空間,因為小微企業、弱勢群體資金滿足度很低。因此,當前推進普惠金融的發展力度,金融事業的發展更顯重要。

傳統金融機構要努力支持普惠金融業務的創新。比如,近期新興的個人成長鏈金融理論就為推進普惠金融的創新提供了一個新的思維維度。成長鏈金融11理論上提出對弱勢群體的階段性過度授信思想,這對于普惠金融實現的可行性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陸岷峰、楊亮(2016)創新性地提出了“個人成長鏈金融”的概念,運用多元化金融工具為自然人客戶提供終生性金融服務,基于整體性與階段過渡授信等原則提升微觀金融業務的服務效率,提高了弱勢群體的融資能力,拓寬了其消費束,提高了其整體的效用。與此同時,發展成長鏈金融可以相對有效地控制“長尾”群體客戶的信用風險。相類似地,小微企業的成長鏈金融就是,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融資需求特征,對企業的整個發展過程提供整體性和階段性的金融服務,提高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服務的權利。

參考文獻

[1]李瑞紅.對商業銀行普惠金融服務的幾點思考[J].天津金融,2016,(4):41-45。

[2]劉建剛.我國普惠金融發展中的金融創新[J].理論導刊,2016,(10):87-90。

[3]陸岷峰,汪祖剛.普惠金融的風險運行特征、管理難點與破解之道[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黨報,2016,(3):16-20。

[4]孫天琦,汪天都,蔣智淵.國際普惠金融指標體系調研:進展、比較與啟示[J].金融監管研究,2016,(4):32-45。

[5]王清星.互聯網金融助推普惠金融發展問題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6,(4):51-55。

Abstract:The ideal goal of inclusive finance is to realize the equal availability of finance for the whole society covering all groups of people especially low-income vulnerable groups. However,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inclusive finance institutions is still the market interests operators,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gross financial resources are scarce and limited, the profit driving and the tendency of preferring to lower risk coefficient demand subject of the cash flow are in conflict with policy attributes of inclusive finance, which results in that the universality of inclusive finance always can not effectively reflect. And this is the key point that for many years,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have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in China, and rural financial problems are not solved for a long tim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umption-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theory model and the credit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curves,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onfli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versality goals and marketability goals of inclusive finance, theoretically proves that und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goals of inclusive fin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lso demonstrates the gap between ideal goals and the reality of inclusive finance, and then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oretical model, analysis of the credit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curve change and “long tail” theory,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feasibility that Internet finance gives a hand to inclusive finance.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number of policy suggestions like that promoting inclusive finance development must begin from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hose receiving inclusive finance to bear risks.

Keywords: inclusive finance; consumption investment decision; credit market; Internet finance

責任編輯、校對:黨海麗

猜你喜歡
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
普惠金融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路徑剖析
國內P2P平臺風險控制比較分析
欠發達縣域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手機銀行發展現狀研究
農村普惠金融淺析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對策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