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人性到城邦

2017-03-30 00:17彭靜波
商情 2017年5期
關鍵詞:霍布斯城邦政治性

彭靜波

【摘要】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描繪了一個“善”的世界,城邦宛如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他的思想基調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積極追求;而當霍布斯《利維坦》描繪的人生來膽怯、自利,城邦只是一個大家用來緩解內心中惶恐感的政治工具罷了,霍布斯的思想基調亦可用四個字來概括:消極逃避。

【關鍵詞】亞里士多德 霍布斯 城邦 人性 政治性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考察一個政體的前提是考察它的城邦,考察一個城邦的前提是考察它的公民。本文將首先討論亞里士多德與霍布斯關于人性諸多方面看法的差異,隨后再上升到城邦的高度對他們的思想進行比較。

一、亞里士多德與霍布斯對“人性”看法的三點差異

(一)人的品性及幸福的定義

霍布斯眼中的人是自私的,人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通過摧毀敵對力量來保全自我,甚至在侵害實際發生之前,人們就惶惶不可終日,因而先發制人,使用武力來排除周圍可能對自己造成威脅的力量。更有甚者,在這樣不斷征服他人的過程中獲得了快感,他所征服的領域早已突破了他自我保存本來需要的安全值,這樣的人沉醉在權勢的樂趣中不能自拔。競爭、猜疑、榮譽都會激發起人與人的爭斗,由此形成了“每一個人對每個人”的無形戰爭。

亞里士多德眼中的人也不能說是完全無私的人,他肯定了人們一旦感覺到某一事物或者是德行為自己所有時,就會有一種無法形容的異樣的感覺,但他認為,這是自愛的表現,是出于人的天賦的情感,而自私是過度的自愛,自私是應當受到指責的。人只有在目標不斷被實現、欲望被不斷滿足的過程中才能感到快樂,因為“終極的目的和最高的善根本不存在”?;舨妓乖凇独S坦》的最后部分更加鮮明地批判了亞里士多德關于“善”的說法,他用大量反問句來諷刺亞里士多德的哲學為“虛妄的哲學”,世界是物質的,信仰、智慧之類的美德與品質不可能從天上灌到或是吹進人的身體里去,不能忽視人在煉獄中的痛苦來談論靈魂或“善”。

(二)人是否生而平等

亞里士多德眼中的人絕對不能說是平等的,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被打上了“統治者”、“奴隸”的烙印,奴隸天生就是一種有生命的實踐工具,是他的本性和職能。人生來存在差異,不僅是身體強壯程度上的差異(奴隸身體強壯以使其適于勞作),還包括靈魂上的差異(奴隸的靈魂是比較低賤的),靈魂天然具備統治與服從兩種不同的品性,奴隸制度有益且公正,他甚至說奴隸是獨立于主人身體之外的活著的部分,與主人可以構建一種和諧的朋友關系。亞里士多德將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差別歸結于“自然的意愿”,然而這與其說是“自然的意愿”,不如說是“統治階級”的意愿。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霍布斯關于“身心平等”的論述,他認為即使人在某一方面能力較弱,必然在其他方面能夠強于他人,“現如今存在的不平等狀態是由市民法引起的”,而不是自然或天生存在的,他直接批判了亞里士多德關于“奴隸天然為奴隸”的觀點,這可以說是現代政治思想相比于古代政治思想的一大進步與飛躍。

(三)人的政治性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的開篇就談及了人的政治性,將人喻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結合不是出于各自的意愿,這樣的結合是天生的,譬如男人和女人的結合,又譬如動物、植物等因繁衍后代的本性沖動而產生的結合?;舨妓拐J為這樣的比喻是站不住腳的,蜜蜂、螞蟻等動物雖然能夠相安無事地群體生活,但動物與人類存在著天壤之別:動物不具備語言、理性,不追求榮譽或地位,群體的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也不存在分歧,感受不到同伴的冒犯,動物的協同出于自然而人類的協同則出于信約,政治是人類用來制止相互侵略的工具,因信約誕生而不因人的天性誕生。

二、城邦的成因及其治理

(一)城邦形成的原因及目的

翻開《政治學》正文的第一頁,可以看到亞里士多德這樣的論述:“一切社會團體的建立,其目的總是為了完成某種善業”,因此,城邦作為一種最高的共同體,它必然是為了追求了至善?;舨妓乖谡搰业牟糠忠裁鞔_闡述了城邦的成因,即“城邦的終極動機、目的或企圖是預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保全自己并因此而得到更為滿意的生活;也就是說要使自己脫離戰爭的悲慘狀況”,可以將此理解為抵御外敵、自我保存的需要。亞里士多德并未否定城邦的基礎性作用,也就是霍布斯所謂的“自我保全”的作用,他將城邦的目的分為兩個層級,從較低層面上看是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從較高層面看是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即實現善業,因此不能絕對的說二者關于城邦目的的觀點是對立的,他們只是對“城邦終極目的”的側重點不同而已。

(二)城邦的治理

有關城邦的治理是霍布斯理論的一大特色,不同于亞里士多德的“統治者天生為統治者”、統治者具有較高的德行與較強的實踐能力、法律能夠更好地強化統治等觀點,他所構建的城邦則更具理性色彩?;舨妓箻嬙斐隽艘环N新型人格——國家人格:“這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訂立信約、每個人都對它的行為授權,以便使它能按其認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與共同防衛的方式運用全體的力量和手段的一個人格”,“承當這一人格的人就稱為主權者”。我們可以這樣比喻霍布斯認為的國家人格:世界上本沒有國家,讓出權利的人多了,便成了國家??梢哉f,霍布斯構建的城邦是一個依靠由信約形成的國家權力來規制的城邦,而不是亞里士多德描繪的那種依靠德行、法律、善等來治理的城邦。

三、小結

不論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是科學還是夢囈,又或者霍布斯的城邦才更像“黑暗王國”, 他們的思想對各自的時代乃至對我們當下的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可否認人類思想史總是在批判中才得以前進,然而在對前人的理論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也許我們更應當懷揣一顆感激與敬仰之心。

參考文獻:

[1]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霍布斯.利維坦[M].黎思復、黎廷弼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猜你喜歡
霍布斯城邦政治性
赫費與霍布斯的政治哲學思想評析
略論“不道”罪之司法適用
合理抑或合乎情理
古代雅典經濟責任審計探微
學習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的城邦與公民思想及啟示
契約精神中的共同體與個人
契約精神中的共同體與個人
論《理想國》中的城邦正義
霍布斯社會契約論淺析
再論翻譯主體的政治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