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師聲樂教學中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

2017-04-07 07:48張亞利
大觀 2017年2期
關鍵詞:訓練技巧培養學生

張亞利

摘要:聲樂藝術表演具有大眾性、欣賞性等特點,能夠與觀賞者直接產生心靈共鳴,充分展現藝術美。傳統聲樂教學只重視歌唱技巧,卻忽視了舞臺表演能力,而現代高師聲樂教學中,既讓學生掌握扎實的歌唱技巧,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在聲樂學習中需從發聲技能中去學習表演實踐,加強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和全神貫注地投入表演,從作品的演唱處理中去揣摩表演,從自身形體基本功中去提高表演,表演是學生發揮創造能力的最好機會,是賦予聲樂作品的再創造行為,也是培養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徑,做到心靈的投入與真情的流露,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表演。

關鍵詞:高師聲樂教學;學生;表演能力;訓練技巧;培養

聲樂藝術表演是集美學、哲學、文學、史學、生理學、聲學等不同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聲樂是表演藝術的一個分支,它兼具自身的獨有特點和其他表演藝術的共有特性。聲樂藝術表演具有大眾性、欣賞性等特點,能夠與觀賞者直接產生心靈共鳴,充分展現藝術美。對于接受聲樂教學的學生而言,掌握良好的表演技能是完成聲樂學習的重要部分,如何掌握聲樂藝術的表演技巧,這是聲樂表演者在自身藝術使命完成中必須思考的問題。因此,對于聲樂學習中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也是從事聲樂教學的主要目的和真正的奮斗方向。

一、高師聲樂教學中學生表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首先,在非師范和師范兩個不同專業區分來看,聲樂表演和音樂教育專業兩者在培養目標、教學目的、授課形式、授課內容、教學重點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聲樂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主要突出”師范性”這一特點,而聲樂表演專業的培養模式主要突出”表演性”這一特點。前者旨在培養走向舞臺的演員,后者則是在培養走上講臺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基本沿用音樂教育的培養方式對聲樂表演的學生的培養,當學生畢業就業時就會體現出無法單獨勝任舞臺演出,有些只能演唱固有的曲目,無法演唱新創作或者根據需要重新編配的作品,顯得非常的機械和死板。這樣的聲樂演員是無法在舞臺上立足的,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無法提高,已到了急需要調整和改革的處境。

其次,對于表演能力的不重視,已經是普遍現象。在很多聲樂表演的學生眼中,聲樂技巧的提高、音域的擴展、作品的難度、演唱的音量等,變成了他們非??粗械沫h節;相反,音樂作品的內涵與情感、作品的二度創作、舞臺表演能力的提升、聲情并茂的演唱變成了空想。許多學生在舞臺上無法進行準確的站位、走臺、表演、表現作品,更多的是僵化和死板的演唱,這樣的舞臺演唱是令人痛心和難受的。有些院校開始逐步重視學生表演能力培養,但基本上屬于程式化的教授學生完成自己所演唱的作品,學生處于被動學習沒有體驗感知的過程,基本屬于機械化的表演。相反,有些學生認為表演需要夸張,過度的使用不恰當的肢體表達,夸張的面部表情,聲嘶力竭的演唱等等,最終讓受眾者感到很難受,這不得不說對于真正表演能力的培養和忽視,已經到了亟待解決的關鍵環節。

二、聲樂教學中表演與聲樂的完美結合

聲樂表演藝術是建立在聲樂基本技能、技巧訓練的基礎之上,借助歌唱性的語言動作與形體動作,來創造和展示聲樂藝術形象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其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語言動作的抒情美與形體動作的造型美。表演是聲樂作品內涵分析與聲樂技巧結合,在表演一首聲樂作品時,除了要擁有發聲技巧外,還應該具備音樂理解力和敏銳想象力,也要求對聲樂作品內涵加以仔細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夠表現一首聲樂作品。因而,在聲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表演活動,重視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有能力運用音樂手段來抒發音樂作品和自身的情感。藝術想象力是藝術創造中一種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它始終和形象思維、情緒情感等心理過程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和互相作用。在聲樂演唱中,表演可以促進藝術想象的完成。

三、當前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表演者缺乏舞臺意識

一場好的表演離不開表演者的真情流露,舞臺意識在這之中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聲樂教學中舞臺意識的培養對于鍛煉學生的舞臺意識十分有效。當前教學中,多數學校對于表演能力的教學相當匱乏,致使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無法適應社會需求,由于表演的方式不能與舞臺情景恰當的融合,表情單一、與觀眾無法互動等問題就會凸顯出來,很難收獲良好的舞臺效果。為此,增加舞臺表演能力的訓練就成了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二)缺乏對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培養

藝術表現力的衡量指標主要體現在聲音、感情和形體表演三個方面,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真正的教學過程中,高職學校的老師通常都會只專注于聲音條件,對于其他兩個方面的糾正與訓練常常會被忽視。這種情況的頻繁出現,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學生舞臺表演能力的缺失,至于對于藝術表現力的培養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高師聲樂教學中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

(一)增強學生的舞臺意識,注重表現力的培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聲樂界的表演正在向著通俗化、大眾化方向發展,加上著名歌唱家突出的表演技能和強大的舞臺親和力,使他們的歌聲不但美妙也傳遞了情感,特別能感染欣賞者情緒,以他們的豐富和到位情感打動觀眾。比如《十五的月亮》這首歌的演唱過程中,表演者需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再加上一些動作的配合,望景而生情才能營造出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同時也將無形中提升觀眾的接受度。

(二)注重心理素質訓練,排除雜念,全神貫注

在舞臺表演過程中,精神、情緒、心理狀態也是左右演出質量的重要因素。心理狀態穩定、不受任何干擾時便能唱出極為美妙的歌聲。但是,由于各種心理負擔及干擾因素的不可避免性,往往造成聲音上的失誤。所以,要意志堅強、排除雜念、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的表演才能成功。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使他們在課堂和舞臺藝術實踐中,能始終如一地保持心理狀態平衡、穩定、積極的感覺。因此,要求學生必須以飽滿的情緒、良好的心態進行表演,要排除雜念、全神貫注地進入角色。只有達到這樣一種意境,才能準確、創造性地表達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才能把音樂藝術的靈魂展現給聽眾,使表演者的情感與作品保持一致。只有感動聽眾的音樂表演,才是真正成功的表演。

(三)因材施教,倡導個性化發展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教師應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聲音條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聲樂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復雜性與獨特性的學科,雖然每一個獨立個體發聲器官的生理結構相同,然而由于性別、年齡以及聲帶和共鳴腔體的不同導致其音色不同,不同的音色形成了不同的演唱聲部。為此,教師聲樂教學時不僅要關注教學的整體進度,還應關注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從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四)教學中注重激勵與合作,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

表演是教學中備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要用鼓勵激發學生的表演熱情。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都可以根據歌詞內容啟發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在啟發學生表演時,初次登臺的聲樂表演者會很緊張,出現心跳加速、手腳緊張等問題。所以,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激勵學生,大膽地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風采,在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

(五)搭建舞臺,展示學生、表演才藝

聲樂教學是不能與舞臺表演分開而單獨存在的,所以,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可定期插入一些舞臺表演課程,讓學生更多地與舞臺接觸,使他們所學到的理論能夠在實踐中得到鍛煉,表演后的總結同樣重要,對于舞臺上真實表演的技巧與方法的歸納,對于以后真正上臺演出會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搭建演出舞臺讓學生多參與舞臺藝術實踐,增加舞臺經驗的積累,除了這個平臺,課外活動也是一個才藝展示的大舞臺,是課堂教學的錘煉和升華。如,在學校開展合唱隊、器樂隊、舞蹈隊、小品隊等第二課堂活動,在這個舞臺上學生有唱有跳、有彈有奏、有說有演,經過“才藝表演”的考驗脫穎而出。這樣對提高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是不無裨益的,同時有助于學生盡快地獲得良好的經驗,營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給聲樂課注入了新的激情。

(六)聲樂實踐教學中注重“眼神、手勢、表情、形體動作”的完美結合

1.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至關重要。作為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睛可以展現人的內心活動,“眼神”是否靈活是聲樂藝術表演的重要內容,“眼神”運用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能否與受眾的交流。人的各種復雜、細微,甚至用其他器官表達不了的感情都可以通過眼睛很直接的傳達。在舞臺上無論你是緊張還是羞怯,眼神一定不能游離,要堅定,如果眼神顯得迷離不集中,觀眾很難跟你進入歌曲的意境,這樣必定影響演唱的質量。通過眼光對高低遠近不同景物進行描述,通過眼睛進行感情的充分表達,將作品的“精、氣、神”展現出現,只有這樣才能吸引觀眾,才能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2.手勢與表情是感情的“無聲語言”。舞臺上聲樂演唱者的手勢可以達到情感強化、渲染氛圍的作用,更能夠達到形體造型的作用。在聲樂藝術實踐中應做到以聲音為主,手勢為輔,按照作品內容,可靈活自如的選用手勢動作,但演唱過程中應做到自然、協調,才能充分展現作品的內涵、情感。不能隨意增添不必要的手勢或不恰當的手勢,避免做作、生硬現象的大量出現。面部表情一定要隨著歌曲情感的變化而變化,真摯的情感和美好的聲音離不開準確的“咬字”和“行腔”,心靈的投入與真情的流露是使演唱達到“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3.加強形體訓練,合理運用形體動作。平時要加強正規的形體訓練課,最好是學習本專業的舞蹈形體課。如:臺步、圓場,云手、翻掌、各種表演組合及手和身體的姿勢等等。只有掌握好了這些基本的形體動作,表演起來才會協調自如輕松靈活,才能正確的把自己設計好的表情動作優美的表達出來對于聲樂演唱者而言,形體表演是否恰當對其演出能否成功具有關鍵作用。從進入舞臺起,演唱者的全部動作都顯示在觀眾面前。為將更好的藝術作品呈現給觀眾,給觀眾帶來美的感受,演唱者必須始終保持身體協調、形體動作連貫、優美,才能提升整體演出效果。為此,聲樂教學中,可對傳統戲曲表演規律加以借鑒,將其精華合理應用到聲樂藝術實踐中,以此對學生肢體語言的表現力有效提升。舞臺表演中,傳統戲曲講究的是一個“圓”字,要求聲樂表演形體動作的應用必須符合眼神、情感及作品內容,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肖玲.分析聲樂教學中表演能力培養的訓練技巧[J].藝術研究,2016(07).

[2]路穎.試析聲樂演唱教學中舞臺表演能力的培養[J].民族音樂,2012(14).

[3]杜惠秋.談高校聲樂教學與舞臺表演實踐的相互關系[J].中國音樂,2014(03).

[4]李麗丹.關于聲樂課堂與舞臺實踐結合教學模式的研究[J].音樂研究,2012(06).

猜你喜歡
訓練技巧培養學生
趕不走的學生
淺談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說話”能力的訓練技巧
學生寫話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俄語同聲傳譯技巧訓練
聲樂演員的訓練技巧
聰明的學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