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情境激趣 以體驗促思

2017-04-10 22:11呂祥明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年6期
關鍵詞:直觀情境思維

呂祥明

摘要:“情”是一種精神的烘托,“境”則是一種物質的存在,當“情”與“境”相互交融,就形成合力,裂變成新的物質,教學才是有價值的。

關鍵詞:情境激趣 體驗促思

中圖分類號:G623.5

“情”是一種精神的烘托,“境”則是一種物質的存在,當“情”與“境”相互交融,就形成合力,裂變成新的物質,教學才是有價值的。

一、 創設有趣的情境,感受情趣課堂的韻味。

激發學習興趣的最佳契機是在于創設新奇、現實、富有挑戰的情境。這樣不僅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輕松植入學生的頭腦,更能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和信心。真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喜聞樂見”——誘趣。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挖掘數學素材,搜集數學信息,已成為我課堂教學中常見的“課堂現象”。

在教學《拋硬幣》一課時,讓學生猜明天來我班實習的男老師還是女老師,并說出猜的想法。同學們各抒己見,都等待我宣布結果,我卻又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一定是男老師或女老師嗎?孩子們用上了“可能是”。這樣的導入,自然巧妙,誘發學生的興趣,“擊中”了學生的興奮點,促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2、 “挑戰思維”——增趣。善于挖掘教材資源,捕捉數學自身的魅力,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揭示有趣的事物,形成興奮的中心,增強了數學自身的趣味性。已成為我課堂教學中凸現的“增趣效應”。

在教學“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我先在黑板上寫了1、10、100,提問“怎樣才能使它們相等呢?”孩子個個眉頭緊湊,看得出他們的思維遇到了挑戰,我又提示學生:看看在你們的格尺上有什么發現?孩子們立即拿出格尺,認真觀察,一個個進入了深度的思考之中。一會兒的工夫,一個個小手高高的舉起,搶著回答說:可以分別添上米、分米、厘米,也可以分別填上分米、厘米、毫米,因為這三個相鄰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還有一名學生說:填“元、角、分”也行,它們之間的進率也是10。我鼓勵說:你們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并且能舉一反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就這樣以富有挑戰性的思維活動切入,讓學生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新課中去。

3、“自我陶醉”——調趣。進入到情境之中,利用自身的情緒感染學生,在一種自得自醉的神情驅使下,用調趣的手段將學生帶到預設的情境之中。已成為我課堂教學中的“調趣杠桿”,其作用就是調整學生已有的興趣(基調)激發學生的欲望。

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我故作驚訝地問學生:你們見過的車輪是什么形狀的?孩子們莫名其妙地說:當然是圓形的!我神秘地說:太可惜啦,我見的可比你們多,想不想看一看?學生瞪大眼睛大聲說:想。隨即我利用多媒體演示小動物騎的自行車的輪子,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三角形,還有的是橢圓形等。只見這些自行車顛顛簸簸地前進,引起了學生一陣陣的笑聲,這一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期盼心理,激起對知識的渴求,師生共同陶醉在教師設計的情境之中,圓形的有關知識很快得以突破。

二、情境體驗,萌發思考

數學教學的本質在于啟迪思維,情境作為新教材中的一個“亮點”,目的是激起學生對數學的深刻思考。我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汲取新教材的養分,針對教材中出現的情境,充分挖掘其背后的數學本質及思維含量,并賦予情境必要的“數學脊梁”和“思考脊梁”。引導學生走進情境,激活了思維;幫助學生體驗情境,引導學生浸潤于探索、思維和發現情境之中。

1、操作中體驗,引發思考

我認為:“兒童的手指是他們智慧的發源地,是形成綜合素質的重要工具?!币虼嗽谖业恼n堂上,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空間,力爭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動手操作,使他們在操作中思維,在操作中探究,在操作中創新。

如學生在量、撕、拼、折的操作中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度;在操作小棒的位置變化中學會了20以內的加減法;在“裝沙子”中,孩子們發現了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等等,用操作代替講解,用操作代替傳授,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數學,活躍了思維,提升了智慧,促進了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主動發展。

2.生活中體驗,啟迪思維

有效的數學活動學習數學的重要媒介,這種數學活動不僅僅是在課堂上,還可能延伸到課外,實現從文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促發由固定的數學情境向現實多元的生活情境的轉移使知識在生活中得以驗證,在驗證中得以提升,在提升中霧化為學習能力,方法得以加強,思維得以深入。

我的一位學生在數學日記里寫道:今天我讓爸爸給我記錄上下樓的時間,我上樓用了2分11秒,下樓僅用了1分34秒,我知道下樓用的時間比較短??墒菫槭裁从小吧仙饺菀紫律诫y”的說法呢?我問了爸爸,爸爸先不告訴我,說過幾天帶我去爬山體驗一下,就知道了。孩子們的日記雖然很簡單,但文字中洋溢著一股濃濃的生活氣息,折射出孩子們已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探索精神,

3. 體驗中思考,生成智慧(思想)

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體驗數學是體驗后的思考,生成正是我所關注的,我通過多邊靈活的教學方法為支架,著力打開學生思維的窗口,引發學生思維的差異進而生成智慧。例如:教學梯形面積的公式推導。在課堂上教師創設了直觀的教學情境,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多種感官,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親自動手拼擺學具,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們用分的方法、用合的方法、用割補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自己已經熟悉的圖形,如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長方形。在“實物直觀”、“演示直觀”、“動作直觀”、“語言直觀”的情境中,獲得了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知識間的轉化,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思想。小學階段平面圖形的面積推倒更是如此。如教學《認識物體》一課時,我給學生準備了許多物品,讓學生根據物體的形狀特點分一分,在這里滲透的是“分類”的思想。

猜你喜歡
直觀情境思維
核心素養下“幾何直觀”在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以數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數達直觀
簡單直觀≠正確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思維總動員
淺談幾何直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