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創新

2017-04-10 15:58王曉輝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年2期
關鍵詞:教學模式創新信息素養

王曉輝

摘要:信息化時代深刻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同時對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迫切需要轉變、創新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增強信息技術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為提高新時代學生的信息化思維,筆者在具體闡述創新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具體方法的同時也對信息技術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出了幾點建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模式的創新關系著教育改革的總體效果,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當前困境、教學模式創新、信息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67

一.引言

20世紀中期隨著計算機的發明與應用,人類開始向著信息化時代邁進。今天,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更是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相應的,作為國家之本的教育也必須把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放到戰略性高度上去思考??平膛d國戰略提出以來,如何培育符合現代化要求的新一代高素質青年成為當今教育發展的一項重大問題,我國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啟動的。

在整個高中教育體系中,信息技術教學作為世界現代化下最直接的產物,無疑對提高學生社會競爭力、使其適應全球化市場經濟體系的新要求有重要作用。為全面貫徹國家教育部對教育改革的時代要求,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必須要創新其教育教學模式,改善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效果,努力適應新形勢下的變化。

二.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當前的困境

(一)信息技術學科地位低

信息技術學科在整個高中課程設置中,既不同于語、數、英三大學科,也不同于其它的文理輔助性學科,它雖是一種常設的學科,卻與高考關系不大。學校不夠,學生也缺乏學習信息技術的動力。于是在這種課程規劃中,學生僅以通過會考為學習目的而忽視了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學習要求。

(二)信息技術學科課時安排不足

在高考制度的壓力下,與高考掛鉤的學科能夠占有較多的課時,而作為“多余學科”的信息技術不停的削減課時。保障信息技術教學便成了一大難題。

(三)學生對課程興趣不高

傳統計算機課主要是教師講授法的教學模式,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在課上主體意識強、參與互動的積極性不高,于是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就成了學生放松娛樂的場所。

三.信息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多年的高中信息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們已認識到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信息技術教育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計算機技術訓練階段,今天它對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情況來看,要想完成新時期的教學目標,勢必要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的興趣,而增強課程吸引力的最根本途徑便是創新教學模式。

(一)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目標定位

根據教育部課程改革的精神,新時期高中生應具有三個方面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對信息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以及能夠運用信息并融入信息社會的能力。這三種能力的提出實際上是希望學生所掌握的信息技術能力不僅僅是應付考試的一種手段,它應該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學生具備靈活操作的能力。很顯然這種靈活操作的能力是死板、固化的傳統課堂所無法帶來的,今天我們要做的是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增強其學習探索的自主自覺性,而這一目標的根本措施便在于調整現有教學模式,釋放課堂活力。

(二)創新教學模式的具體方法

1.導入教學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關注度,教師在導入新課的環節要發揮教學的藝術,把求實再現與求活展示結合起來,第一錘就錘在學生的心上。為保證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新穎性、啟發性、趣味性和簡潔性,教師以簡潔凝練的語言、飽滿的激情、富有特色的方法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以講解“培養信息安全意識”課題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引入提問學生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點擊郵件中大獎”的經歷,喚起學生的舊有體驗,并緊接著用一連串針對典型事例的提問引出課題,達到用較短時間激起學生求知和探索欲望的效果。

2.目標設計教學法:

該方法不同于以往單純教師傳授的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在教學之初便向學生拋出課時要求,使學生明確課堂的學習任務,促使其自覺進入課堂主體的角色設置、增強課堂參與互動的積極性。例如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布置課堂作業,要求學生在下課前需自主提交課前布置的相應訓練作業,這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以往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身在曹營心在漢”、“上課聽講下課忘”的不良現象。

3.演示-操作結合教學法:

想要高效率地學會新技能關鍵不在于把理論知識背得多么熟練,而是要把所學及時轉化為應用,盡管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時間有限,但合理減少講課時間、給與學生一定的自主操作機會并不會削弱演示授課的效果,相反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還能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查漏補缺、及時反饋課堂中仍有疑慮的知識,增強學生的自主操作能力。

4.因材施教教學法:

在一節公平、開放的信息技術課堂上,我們既不能讓水平較高的學生感覺沒有挑戰而無所事事,也不能讓水平較差的學生心生怯意、失掉信心。為了充分調動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計算機課堂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四.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建議

(一)理解信息符號:

信息符號主要包括工具圖表類(粗體、斜體、打印、保存等對應功能)、常用縮略語類(FTP、E-mail等所對應的中文名稱及含義)以及程序設計語言符號類(if-then、while等程序語言符號所代表的含義)三種,教師應激發學生的想象,聯系英語與具體表象,引導學生加深對常用界面圖標、常見縮略語和程序語言符號的理解。

(二)進行信息設備與應用軟件的基本操作:

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信息獲取、加工、傳遞、管理的途徑、工具和操作方法的多樣性,明白各自的優勢和適用范圍;結合具體實例,使學生掌握利用多種途徑、工具獲取、加工、傳遞和管理信息的技能;在基本操作和技能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做出示例、給出提示和規范要求等。

(三)將信息技術遷移于后繼的學習:

引導學生在經歷過程的基礎上,使用觀察、比較、類比、綜合、分析、演繹、歸納、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總結信息技術的共性、規律及學習的一般方法去解釋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有關信息現象,遷移于相關技術的學習。

五.總結

信息技術課程是基礎教育領域中最年輕的課程,也從本次課程改革中吸取了營養,正在實現著從計算機教育走向信息技術教育、從技術訓練走向信息素養教育的變革。在這個時候,轉變授課思維、創新教學模式是課程改革的基本任務,它最終也將決定著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成敗。

參考文獻:

1.李藝、李冬梅《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繼承與創新》,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6頁

2.李藝《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5頁

猜你喜歡
教學模式創新信息素養
高校就業指導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改革探索與創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創新與探討
關于導學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通信系統仿真”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借助MOOC打造一門有趣有視野的信息素養通識課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模式創新
從信息流的維度探討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