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思考

2017-04-11 11:58何曉燕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7年6期
關鍵詞:教學探索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

何曉燕

[摘 要]在我國現代教育體系下,職業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養職業人才的主要平臺和載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對職業人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提升學生計算機水平和應用能力,是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本文立足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實踐,分析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提升計算機人才綜合能力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職業教育;教學探索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39

[中圖分類號]G712;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6-0-02

在現代教育體系下,職業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為社會輸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社會對職業學校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加大,同時,對職業人才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學校是培養計算機人才的重要基地,而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科學設置課程體系,是提升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且提升職業學校計算機人才綜合能力,是打造高質量計算機職業人才的必由之路。

1 我國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的問題

1.1 創新思維教育缺位于現代課堂

根據現代教學目標,職業學校計算機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導向,注重構建學生的科學創新思維體系。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職業學校在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所培養出來的人才缺乏足夠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無法滿足市場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也與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背道而馳。此外,對很多職業學校而言,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也存在諸多問題,當前,絕大多數職業學校的計算機專業設置了大量的理論知識課程,幾乎涵蓋了從軟件設計到硬件操作的所有知識,而創新性課程和實用性課程卻鳳毛麟角。

1.2 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創新需求

在當前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依然停留在傳統的理論知識講解層面,而職業學校的教學應該以創新能力為主,這種純理論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從學科本身的特點來看,計算機專業的行業知識更新換代速度極快,單靠課堂教學,不能幫助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學生所學知識一般比較老舊,當學生學會后,一般也已經被行業所淘汰。因此,要想使學生的知識技能適應市場需求,教師就應該及時創新教學內容,轉變教學中心,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創新能力,進而適應計算機學科飛速發展的現狀。

1.3 計算機教學評價缺乏足夠的創新性

在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實踐中,導致學生缺乏創新能力的最重要原因是課程評價體系缺乏創新性。在完成基本的教學過程以后,教師一般只針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的過程也基本都采取筆試形式,而職業學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這樣的評價體系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學生一般都把完成課程考試任務作為學習重點,從而忽視了創新能力的提升。從學科內容和本質來看,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要求具有較高的創新性和實用性,但是現代職業學校計算機課堂普遍欠缺創新性,且已成為制約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質量和學生水平提升的一大短板。

2 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

2.1 打造“雙師型”計算機教學隊伍

在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改革進程中,要提升學生計算機實踐應用與創新能力,必然要打造高質量的教師人才隊伍,進行“雙師型”教學人才培養是提升教學創新性的保障。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都是計算機專業出身,具有較高的學歷,但是明顯存在著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這也就直接導致學生創新能力不高。因此,職業學校要強化計算機教師的培養體系,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兩條路徑,提升教師隊伍的質量。一方面,要堅持“引進來”政策,優化教師人才選拔機制,從企業等選拔高質量教師人才,優化教師人才結構;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師創新能力,要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要采取“走出去”模式,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讓教師進駐企業進行鍛煉,培養其實踐和創新能力,理論聯系實際,提升教學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創新開展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要從教師角度入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料,豐富教學內涵,構建現代的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體系。

2.2 創新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方法

在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改革進程中,要切實提升教學課程的創新性。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踐行“生本理念”,強化計算機專業的個性化教學,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知識傳授向方法傳授轉變。從教學體系來看,計算機專業分為基礎性和能力性兩個方面,既要幫助學生夯實理論基礎,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對于基礎課程,包括“數據庫原理”“數據結構”等課程,要注重原理的講解。對于程序設計類課程,包括“Java”“C#”等課程,可以采取分層教學法,進行梯次教學,堅持問題導向,通過逐步導入的方式,強化課程的體系性,幫助學生構建創新思維體系。對于創新技能類課程,可以通過基于PBL的項目性教學模式,通過科學布置項目,鍛煉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采取項目實戰教學方式,是提升學生自主創新和實踐應用能力的有效模式,是建立在布魯納教學理論體系上的科學學習方式。

在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過程中,應充分引入項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創新能力。隨著現代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很多新型教學方法都可以運用到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流程,強化教學實效,為職業學校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內容,以適應社會發展節奏,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和工作崗位打好基礎,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提升職業學校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2.3 強化計算機教學校企合作模式

進行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提升學生計算機綜合能力,要從實踐環節入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知識的應用能力,從而實現創新思維體系的培養和鍛煉。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通過校企合作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崗位和鍛煉機會,一方面可以為企業負擔一部分基礎性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鍛煉的場所和平臺。從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職業學校計算機學生很多的實習環節都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鍛煉的作用。因此,要落實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提高實習課業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比重,將企業的信息反饋納入學生考核評價體系中,提高創新性教學的實際效果。在職業學校中開展計算機教學時,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資源,為學生爭取校外實踐鍛煉的機會,使校企合作教學成為最為理想的教學模式。

3 結 語

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改革應該以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為導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作為教學重心,并建立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加大創新課程的訓練強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計算機實踐應用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張靜.淺淡職校計算機教學[J].價值工程,2014(23).

[2]桑立佳.淺析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的新思路[J].考試周刊,2016(96).

[3]肖書巒.新形勢下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時代教育,2013(22).

[4]張慶玲.中專職業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的現狀[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3).

[5]林鶴之.淺談衛生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2(12).

[6]張文芳.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及優化[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51).

猜你喜歡
教學探索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
以學生為主體的職校班主任工作
基于素質教育視角下的民族高校邏輯學教學探索與實踐
網絡環境下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探析
高中數學課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中學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和對策
讓管理更有效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綜合實驗的教學探索
職業學校課堂教學管理中的疏與堵
開展研究性學習深化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探究
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