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高三物理二輪復習的策略

2017-04-12 12:06安徽省阜陽市阜陽一中236699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17年12期
關鍵詞:審題解題物理

安徽省阜陽市阜陽一中(236699)

韓 濤●

?

談高三物理二輪復習的策略

安徽省阜陽市阜陽一中(236699)

韓 濤●

通過一輪的單元復習后,學生已經較為全面地理解、了解高中物理中的現象、概念、規律。進入二輪復習后,要使學生的解題能力有新的突破,就應以題目為載體將整個高中所學的物理知識網絡化、方法系統化,并把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縱橫聯系,連成線、鋪成面、織成網。本文談談高三物理二輪復習的策略。

高三物理;二輪復習;解題能力

一、注重解題思路培養

在中學物理領域內,重要的物理思維模式有以下數種:平衡──非平衡模式、守恒──不守恒模式、磁場模式、電路模式、光路模式,另外還有若干種不甚普遍的模式,均歸入其它。

(一)平衡──非平衡模式

任何力學問題,在原則上都可以按照下面的思維操作程序求解:1.選定研究對象,分析它的運動情況,判定它處于平衡還是非平衡態;如果處于非平衡態,則還要確定它參與哪種典型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拋體運動、圓周運動、簡諧振動等)。2.分析受力情況作受力圖。如果受力較復雜,還要進行力的分解與合成。3.根據平衡原理或動力學定律(有些復雜問題,還要配合運動學規律、幾何關系等)進行推理,導出結果。

(二)守恒──不守恒模式

在力學中,除了從瞬時態的角度來研究運動和力的因果關系外,還經常從過程的角度來研究因果關系,以便更快地推出科學的結論。眾所周知,在機械運動中,只有兩種過程:守恒過程和不守恒過程。從能量的觀點來分析,如果系統內只有保守力做功,則系統遵從機械能守恒定律;如果還有其它力做功,則遵從質點的動能定理。從動量的觀點來分析,如果外力對系統的作用可以忽略,則系統遵從動量守恒定律;如果外力對系統的作用不能忽略,則系統內各質點遵從動量定理。因此,任何力學問題,在原則上又都可以按照下面的思維操作程序求解:1.選定研究對象(系統),分析受力情況,檢查守恒條件是否成立。2.分析運動情況,選取運動過程,確定初態和末態的能量或動量。3.如果守恒條件成立,則根據守恒定律進行推理;如果守恒條件不成立,則應用質點的動能定理或動量定理推出結論。

二、編織知識網絡,使知識系統化

物理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學習和理解物理學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處理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心理學認為,結構化的知識是最優化的知識,有利于我們記憶和理解。通過前期第一輪的復習,大多數學生并不缺乏知識,但由于一輪復習分章、分節,所以往往缺乏系統的知識,造成部分學生不會調動所學的所有知識解決問題。二輪復習就是要樹立系統意識,把前面分散、獨立、分割的知識通過某條線索像穿珍珠似的把知識編織成網,形成知識體系。當然,根據高中物理的學習內容及第二輪復習以專題為主的特點,并不要求通過一條線索把所有知識結構成一個網絡。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標準,尋找幾條線索來構建相應的知識網絡。

(一)以知識內容為標準

以知識內容為標準,可以以“力與運動”“功和能”“場物質”“電路分析(包括電磁感應現象)”“光現象”“原子和原子核”等為線索,打通各章、各塊內容,構建新的知識網絡。

案例:力、受力分析和物體平衡專題復習

點:五種性質力的理解

易錯點:摩擦力的多變性,引力與重力的區別與聯系。

線:(1)矢量三角形解決平衡問題;(2)平衡中的動態分析問題;(3)平衡中的圖解問題;(4)平衡中的臨界與極值問題

面:電場、磁場中的平衡問題,復合場中的平衡問題,電磁感應中的平衡問題。

(二)以物理模型為標準

以物理模型為標準,可以以“物質模型”“過程模型”“問題模型”等為線索,構建知識和方法網絡。例如以“過程模型”為線索,根據高中物理學習內容及教學要求,構建知識網絡可以按以下思路進行。

(1)機械運動。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典型實例: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簡諧運動(典型實例:彈簧振子);曲線運動:拋物線運動(典型實例:平拋運動、斜上拋運動和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運動)、圓周運動(典型實例:人造衛星和天體運動、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運動);機械波(典型實例:聲波)。(2)感應電流的產生:“感生”過程、“動生”過程。(3)理想氣體狀態變化:等溫變化、等壓變化、等容變化等。(4)內能的改變:做功和熱傳遞。(5)玻爾氫原子能級躍遷:輻射或吸收光子。(6)原子核反應:α和β衰變、人工轉變、重核裂變、輕核聚變。

(三)以高考的能力要求為標準

以高考的能力要求為標準,可以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為線索構建起知識和能力網絡。

例如“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考試說明中是這樣要求的:“能根據具體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得出物理結論;必要時能運用幾何圖形、函數圖形進行表達和分析”。所以,以此來構建物理知識網絡,同時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物理量間的函數關系式、物理量的定義式、物理量的決定式、物理量間的關系式均為函數的解析式,也可以轉換為函數圖像。

近年來高考對圖像要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對于圖像,同學們應從四個方面去細心揣摩:(1)坐標軸的物理意義;(2)斜率的物理意義;(3)截距的物理意義;(4)曲線與坐標軸所圍面積的物理意義。另外,圖像也包括分析某個物理問題畫出的過程分析草圖。很多高考題若能畫草圖分析,方程就在圖中??梢詫⒃瓉砩⒁娪诹W、電學等章節的圖像,如v—t圖、x—t圖、U—I圖、F—S圖、I—t圖、I—x圖、Ek—v圖等進行對比分析,再將這些零散的知識點綜合起來,從圖像的縱軸、橫軸的含義,截距,斜率,曲直,所圍面積等諸多方面全方位認識圖像的物理意義,這樣對難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會有大幅度提高。

三、重視培養學生審題能力

審題能力是一種包括閱讀、理解、分析、綜合等多種能力的綜合能力。解題理性化程度高的學生,審題能力往往較強,而憑感覺解題的學生往往會出現題目看不懂或看錯的情況。實際上,審題過程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這一步邁不開,具體的解題就無從談起。

一般對審題的要求是:逐字逐句認真仔細讀題,摳關鍵詞(可以劃出),明辨題設條件,挖掘隱含條件,明確研究對象和制約環境(在平面上還是在斜面上;在水平面上還是在豎直面上;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是繩牽還是桿牽;是獨立場還是復合場;是勻強場還是非勻強場……),構建正確的時空關系,畫出合理的過程與狀態草圖并標上相應字母,注意可能的邊界點、臨界點,構建物理模型,選擇物理規律,擬定解決方案等。在復習教學中,分析例題或講評試題時,我們要多給學生審題的機會,從讀題開始,獨立完成解題全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審題、解題的能力。

G

B

1008-0333(2017)12-0043-01

猜你喜歡
審題解題物理
只因是物理
用“同樣多”解題
設而不求巧解題
精審題,明立意,讀懂童話
用“同樣多”解題
“三招”學會審題
處處留心皆物理
七分審題三分做
三腳插頭上的物理知識
認真審題 避免出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