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互聯網發展態勢及政策建議

2017-04-20 15:52王峰楊帥
開放導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形勢

王峰+楊帥

[摘要] 工業互聯網是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支撐,對繁榮經濟、供給側改革、強國建設和保障安全至關重要。目前,各國圍繞工業互聯網加快戰略布局,競爭日益激烈,格局逐漸明晰。針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基礎不牢、部署應用困難等挑戰,本文建議進一步圍繞產業生態建設、國家引導支持、行業應用開展完善政策制定。

[關鍵詞] 工業互聯網 融合 數字經濟 形勢 建議

[中圖分類號] F4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7)02-0084-05

當今世界,網絡信息技術加速向實體經濟領域滲透融合,深刻改變著各領域的生產理念、生產工具、生產方式。在網絡信息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的孕育下,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型工業形態的驅動下,工業互聯網蓬勃興起。近年來,為加快促進本國制造業振興,繁榮實體經濟,爭奪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美、德、日等國紛紛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產業合作為抓手,加快工業互聯網推進,推動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駛入快車道。

一、工業互聯網對我國經濟

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工業互聯網作為互聯網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工業深度融合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為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提供重要依托,為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塑造長期競爭力提供了強大動力。

第一,工業互聯網是未來經濟持續繁榮的新基石。工業互聯網將網絡信息技術最新成果充分融入生產制造、流通、運行、服務全過程,通過信息流驅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有力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全要素生產率加快提升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工業互聯網是新型勞動工具,將人、機器設備、物料、產品、環境、過程等實體生產領域基本要素全面互聯,充分盤活工業大數據這一數字經濟時代新生產要素,并促進新一代勞動隊伍形成,從而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工業互聯網是新型基礎設施,通過構筑制造、能源、電力、交通等經濟社會各部門智能化升級必不可少的網絡連接和計算處理平臺,成為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像電網、水網、高速公路網一樣的通用性基礎設施,支撐經濟社會全方位發展。世界經濟論壇(WEF)2015年發布報告指出,未來十年工業互聯網將為制造、能源、農業、交通及其他產業部門帶來革命性變革。工業互聯網是構筑產業發展新體系的關鍵依靠,通過催生大量新技術、新網絡、新平臺、新應用,促進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工業發展新體系加速形成,推動專業化、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不斷壯大,并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提供支撐。工業互聯網是培育新經濟形態的重要支撐,通過推動平臺經濟、分享經濟、定制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加快向生產領域拓展,成為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強大動力。

第二,工業互聯網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手段。工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工業互聯網通過激發新動能、改造舊動能,成為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以去庫存為例,利用工業互聯網實現環節之間、企業內外、供需兩側的互聯互通,形成生產企業乃至整個產業資源和能力的全面調度,從而有效化解存量。再如降成本方面,工業互聯網不僅可以通過改善企業管理方式、優化資源配置來節約企業管理成本支出,而且可以通過大幅提升設備能效、拓展資源和能力獲取渠道等方式,有效降低企業運營費用。

第三,工業互聯網是統籌建設“兩個強國”的新引擎。在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制造強國與網絡強國建設彼此相互交織、不可分割。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制造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發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支撐,成為兩個強國建設統籌推進的關鍵抓手,對我國綜合國力提升意義深遠。一方面,工業互聯網作為實現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基礎平臺,是落實“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戰略要求的關鍵支撐,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隨著網絡空間不斷向線下拓展,具備融合基因的工業互聯網也自然成為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為我國開拓5G等下一代移動通信應用空間、推動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升級、提升網絡治理能力都提供了重要契機。

第四,工業互聯網是筑牢國家安全防線的新保障。從經濟安全和資源安全角度看,一大批國際制造業、信息通信業(ICT)跨國巨頭,都積極在全球部署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各自高端軟硬件產品的壟斷優勢之上,“知名品牌+高端產品+主導平臺”的立體新優勢正在形成。這種情況下,國產品牌、產業生態以及作為國家戰略資產的海量工業數據掌控都面臨嚴峻挑戰,加快發展我國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是確保工業數據乃至經濟安全的重要保障。從科技安全和網絡安全角度看,工業互聯網引發技術的群體性和裂變式創新,為我國掌握一批支撐未來高端制造的基礎技術和前沿技術提供了機遇;同時,線上線下融合趨勢將網絡空間、網絡安全外延進一步擴大,主動發展工業互聯網是我國積極應對新型網絡安全的應有之義。從社會安全和生態安全的角度看,工業互聯網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大幅提升設備監控、安全生產等智能化水平,繼而有效保障關鍵生產設施,減少生產安全事故。

二、工業互聯網全球發展態勢

近年來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提速,呈現總體格局日漸明朗、技術產品標準競爭日趨激烈、龍頭企業關鍵平臺布局日益強化等突出特點。

第一,全球工業互聯網兩極多元的總體格局日漸清晰。一方面,美國主導的國際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已經快速成長為全球最重要的工業互聯網推廣組織。該聯盟匯聚31個國家和地區的246家成員單位,集聚40多家跨國企業開展大量測試床建設部署,并與德、法、日等多國政府建立對話與合作渠道,與全球20多個知名行業組織形成合作關系,未來很可能成為全球工業互聯網推進的樞紐。另一方面,德國將工業互聯網確立為工業4.0的重要依托,成為除美國之外全球工業互聯網最活躍的推手。德國一面依托本國工業4.0平臺,集聚全國制造業龍頭和“隱形冠軍”,針對架構、標準、安全、測試床等關鍵共性問題加速與IIC的技術協同和產業協作,另一面加大資源投入積極參與IIC技術工作,并成為IIC領導團隊的重要成員,開展工業4.0平臺與IIC對接,實質性推進美德強強聯合。此外,除美德之外,日本、印度、法國、韓國等新競爭者也不斷涌現。如日本在產經省、總務省支持下,通過物聯網促進聯盟、工業價值鏈創新聯盟等多個產業組織,加速工業互聯網產業和國際化發展;印度以印孚瑟斯、塔塔幾大軟件企業為龍頭,與美、德、日等多國制造企業深度合作,并借IIC等國際組織擴大自身在全球工業互聯網格局中的影響。

第二,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生態競爭不斷升級。當前,平臺作為核心的產業競爭正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重演。GE、西門子、博世、施耐德、ABB等國際工業巨頭紛紛強化全球布局,以既有高端裝備、產品為基礎,打造可實現工業設備連接、工業大數據分析和工業應用服務等強大功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云+端”、“制造+服務”、物理與數字融為一體的平臺新優勢,力圖形成對全球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的掌控能力。而思科、SAP、微軟、IBM、英特爾、AT&T、亞馬遜等信息通信業(ICT)巨頭憑借在云計算、大數據、新一代網絡等方面的軟硬件系統及解決方案優勢,也紛紛涉足工業互聯網領域。

第三,以標準化為戰略制高點的前瞻性布局全面提速。標準一直是決定行業主導權的關鍵因素,對新興產業的技術路線走向、產業體系設計以及產業化等至關重要。在工業互聯網起步階段,標準化已經成為各國推進的戰略重點。美國IIC將推動構建全球統一的工業互聯網標準作為戰略目標,與全球ISO、IEC等多個國際標準化組織、開源組織和區域標準研制部門建立協作關系,加快具體標準研究。德國工業4.0平臺也成立專門的標準化機構(LNI 4.0),推進包括工業互聯網在內的制造業網絡化、智能化相關標準研究制定。同時,IIC與工業4.0平臺將“標準與互操作”作為六大聯合工作之一,共同推進標準研制。

此外,安全、測試驗證、商業解決方案和生態體系培育等,也都成為各國政府、各大組織、各類企業發展工業互聯網關注的重點。

三、我國推進工業互聯網的基礎與挑戰

(一)工業互聯網發展基礎良好

我國是全球制造大國,網絡信息技術產業也形成獨特優勢。特別是,近年來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不斷深化,為工業互聯網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是工業大國地位不斷穩固。改革開放以來,借助民營資本、外商資本和原有國有資本的共同作用,我國勞動力優勢和市場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我國具備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舉的全部工業門類,聯合國公布的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量居世界第一,齊全的工業門類給工業互聯網帶來了最為豐富的應用場景。除了工業體量大,在部分高端制造領域,我國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工業互聯網提供了自主可控的高端智能聯網終端。

二是網絡信息技術產業基礎不斷夯實。從基礎設施建設角度看,我國4G網絡規模全球最大,截至2016年底,我國4G基站263萬個,網絡覆蓋所有城市和主要鄉鎮,4G網絡速率比2G/3G時期提升10倍以上;一批全光網市、全光網省建成,光纖接入用戶占固定寬帶用戶的比例達到76.6%,居世界首位。從技術創新方面看,移動通信、物聯網、高性能計算、云計算等關鍵領域取得群體性突破。5G啟動早、基礎好,最快于2020年實現商用部署;低功耗、廣覆蓋的窄帶物聯網(NB-IoT)成為主要推動者和標準制定者,2017年將實現商用;云計算集群規模、大數據處理能力都顯著增強,如以“飛天”自主核心技術為支撐的阿里云服務可承每秒8.6萬筆的支付峰值。從產業發展角度,互聯網企業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全球市值前十位的互聯網企業我國占3家。智能終端企業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的80%以上,并有三家企業躋身全球前五。

三是融合基礎不斷深化。近年來,我國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航天、航空、機械、船舶、汽車、軌道交通等行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85%,鋼鐵、石化、有色、煤炭、紡織、醫藥等行業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超過65%、ERP裝備率超過70%?;ヂ摼W與傳統產業融合不斷加深,航天云網、三一重工、徐工集團等企業追趕國際步伐,積極打造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盡管影響尚不如國際上先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但也已初具規模,為強化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服務能力打下一定基礎。

四是政策基礎不斷完善。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在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十三五”規劃綱要、《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戰略中都明確提出加強工業互聯網建設。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推進工業互聯網重大問題研究,指導成立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啟動了一批試點示范,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一些工業強?。ㄊ校┮布涌旃I互聯網推進步伐,2016年上海先后制定《上海臨港地區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方案》和《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推動臨港地區打造為工業互聯網國家級示范區,將上海市打造為工業互聯網示范城市。遼寧出臺了《遼寧省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將工業互聯網作為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抓手。

(二)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挑戰嚴峻

盡管我國在工業互聯網總體研究、技術標準、產業聯盟、國際合作等方面步伐加快,逐漸形成先行企業自發探索、產業協同日益緊密、政府推進因勢利導的良好勢頭。但工業互聯網本身屬于融合性、前瞻性技術產業,且我國工業整體仍處在爬坡過坎的階段,決定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必然會面臨多重困難和挑戰。

一是產業大而不強。工業互聯網代表了工業4.0時代工業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基礎。而我國工業階段差異、地區差異、行業差異大,面臨2.0、3.0“補課”和4.0“加課”同步推進的任務,難度很大。我國關鍵系統、軟硬件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仍然不足,工業大數據、工業云等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平臺和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小、功能弱。我國缺乏像GE、西門子等具備整體綜合解決方案和全領域覆蓋能力的龍頭企業,更缺乏具備工業技術與信息技術雙重競爭力的領軍企業,龍頭帶動效應不明顯,而缺少在細分領域“專精特新”的“隱形冠軍”,也制約了我國工業互聯網良性生態化發展。同時,盡管近年來企業信息化發展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大部分企業的信息化能力還很薄弱,各類信息系統的集成能力不足,信息系統部署與先進管理組織之間兩張皮。

二是跨界合作不足。目前看,我國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實踐仍不夠普遍,且合作內容主要在流通、銷售、服務等外圍環節,研發和生產端的合作仍亟待提升。一方面,制造業特別是高端制造通常技術門檻較高,許多領域看似相似卻有很大技術差別,如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服務機器人與以控制為核心的工業機器人雖都是機器人,但技術實現大有不同,互聯網企業與服務機器人企業的合作模式就難以直接移植到工業機器人方面。而傳統制造企業往往受制于重資產拖累,在未見到成熟案例時不敢輕易開展網絡化轉型與合作。另一方面,不同于高利潤或低門檻的生活服務業,制造業往往投入成本高而收益回報期長,且難以達到消費互聯網應用動輒千萬甚至上億的用戶規模,網絡效應難以充分發揮,因此大部分互聯網企業不愿涉足。此外,互聯網企業能力提供與制造企業業務需求不匹配?;ヂ摼W企業提供的平臺和服務往往是通用性的,但制造業門類眾多,行業和企業特性需求龐雜,且越向研發生產端延伸,特性需求越多。出于成本、技術考慮以及自身能力制約,互聯網企業整體還難以滿足制造企業實際需要。

三是部署實施困難較大。新常態下,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凸顯,開展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發與應用部署能力不足。盡管我國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高于總體工業增速,但是產業規模不夠,在整個工業中所占比例不高,增加值占比不到13%,不足以拉動整體工業快速增長。傳統行業仍然是我國工業發展的主體,當占比很高的高耗能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的行業出現嚴重下滑時,整個工業增長的下行壓力就會很大,并且制約個體企業的發展。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企業對各種負擔和經營困難的主觀感受增強,人工成本攀升、融資難、融資貴、稅費負擔偏重等是問題突出。大量資金仍然在房地產、金融等領域空轉,產業資本“脫實入虛”的壓力仍然較大。同時,我國創新要素和高端人才供給不足,研發投入強度仍顯著低于歐美發達國家3%左右的水平,研發人員總量占就業人員比重不足發達國家的1/2。

四、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政策建議

當前,全球工業互聯網仍處于起步階段,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面臨難得歷史機遇。應充分發揮我國市場潛力大、產業體系相對齊全、互聯網創新活躍等優勢,在發揮市場主導作用的基礎上,更好利用政策引導和支持手段,形成合力,深化推進。

一是加快打造產業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工業互聯網屬于跨界性、前瞻性很強的技術產業領域,特別需要強調整體性和生態性,注重跨界合作、供需對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技術產業與人才培育同步推進等,這也是美、德、日等工業強國推進工業互聯網過程中的共同焦點。特別是,需要立足我國工業體系全、應用場景豐富、ICT基礎設施及產業發展迅速等特點,加強跨界合作和供需對接。一方面,研究制定促進跨界融合的引導政策,做強做實各類制造業創新中心、融合型產業聯盟、開源社區等平臺,推動制造企業與ICT企業凝聚共識、互通有無,支持企業積極開展競爭前合作,集中突破物聯網、工業控制、大數據、人工智能、關鍵軟硬件等核心技術,加快數據接口、網絡互聯、數據平臺、安全防護等重點領域的標準化。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做好服務、搭建橋梁,為解決方案企業與需求企業供需對接建立渠道,以應用為導向、以系統集成和綜合服務能力提升為重點,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相關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應用服務商,提升廣大制造企業對本土自主品牌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帶動更多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探索工業互聯網應用新模式。

二是發揮制度優勢形成工業互聯網發展合力。當前工業互聯網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與發達國家都不同,單靠產業界自身難以有效形成合力,需要充分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加強政府引導。應加強統籌,完善頂層設計,加大重大、共性技術領域投入,同時針對融合發展中面臨的政策或制度瓶頸,創新發展思路,打造適應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政策體系,特別是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一方面,加快研究、推動形成兼容虛擬化、服務化、融合化等新模式新業態的政策體系,支持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產品、業務、模式的發展。另一方面,以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的模式,構建形成兜底線、防風險的監管體系,特別是強化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推動形成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包容性監管環境。

三是有序推進工業互聯網在各領域先導應用。一方面,工業門類多、差異大,而我國又存在工業“2.0”、“3.0”階段并存的現實情況,因此制定工業互聯網發展政策中,應當對自動化、信息化程度不同的企業和行業給予差異化的政策措施,充分落實好行業應用試點示范的遴選和評估,探索符合行業實情的發展路徑進行推廣,避免“一套方案”“四面出擊”。另一方面,工業作為實體經濟門類最多的產業,與農業、能源、交通等各產業都有著天然密切的聯系,各領域都具有同工業一樣由自動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的需求,工業互聯網技術和應用在整個產業具有很強的先導型、示范性和普適性。從國際上來看,IIC推動的工業互聯網也不局限于工業,涉及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能電網等方方面面的產業領域。因此還應著眼長遠、面向更廣的產業互聯網領域做好政策儲備。

[參考文獻]

[1] Peter C. Evans, Marco Annunziata. Industrial Internet: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Minds and Machines [R]. General Electric, 2012.

[2] 楊帥. 工業4.0與工業互聯網:比較、啟示與應對策略[J]. 當代財經. 2015(8): 99-107.

[3] World Economic Forum.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Unleashing the Potential of Connected Products and Services [R]. 2015.

[4] Accenture Driving Unconventional Growth through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R], 2015.

[5] 郝迎聰.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J].中國科技財富, 2015 (7): 13-14.

猜你喜歡
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形勢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應對數字經濟下的BEPS現象
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互聯網+”的三個重要發展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