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母語對于英語學習的干擾

2017-04-26 17:51汪靜慮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關鍵詞:母語英語學習

汪靜慮

【摘要】思維方式制約句子結構。由于英漢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了英漢在句法上的差異。主張悟性的漢民族強調的重點是主體意識,這種意識在語言中的體現就是漢語句法的話題句優勢;主張理性的西方哲學其前提是保持物我之間的距離,必然形成客體意識較為凸現的英語句法。本文通過分析英漢兩種語言中相關的句法現象,以母語思維對英語學習的干擾。

【關鍵詞】母語 英語學習 語言思維差異 句法結構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075-01

一 、問題的引入

思維是人腦的一種機能,是人對世界的認識活動。思維離不開語言。語言受思維的支配,它既是人的思維載體,也是思維的主要表達形式。思維方式影響著語言的表達,也制約著句子結構。兩個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歷史、不同的文化,當然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因此,漢語與英語在句法層面上存在著許多差異。如果不了解這種差異,就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際上的失誤。所謂“漢語式的英語”和“英語式的漢語”皆因不了解這種差異所致。

二、漢語思維對英語學習的干擾原理及表現

古希臘文明作為整個西方文明的起源,語言上對后世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古希臘語言邏輯比較明確的起源是古希臘的大思想家亞里士多德,不過我們要想追溯這種語言邏輯的起源,則必然要談及亞里士多德之前。早在亞里士多德之前的希臘思想家中,已經出現了人獨立于外部世界的明確認識,因為:“人”第一次以獨立個體探索自身所出的外部世界,人的主體性精神即所謂的自由理性與外部世界是有著明確界限的存在,人的主體性精神后來逐步上升成為一種人本精神。在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中,他進一步闡釋了自己的語言邏輯。亞里士多德指出所有的語言表達無非表明了兩種內容,一種是闡明關系,一種是進行定義,而進行定義又可以進一步概括如闡明關系的語言,因為定義即是人的主體精神與外在世界關系。這種嚴格的主客精神深刻影響了后來的英語語言表達,我們來看英語中的一些基本表達,以“主系表”為代表的便是定義式的語言表達,比如“It is a dog.”;和以主謂賓句法結構為代表的關系式的語言表達,比如“I have a dog.”。在主謂賓句子結構中,這種主客關系是非常明確的,“我”是主,“狗”是客,主客間為一種“有”的所屬關系。在主系表結構中這種主客關系同樣非常明確,“it”即是我的觀念,“dog”即是外在實存的狗,中間由表語(語言邏輯上稱之為系詞)“is”進行一種連接。

在漢語中與英語的一個很大區別便在于漢語極度強調主題感性邏輯。在中國哲學中,追求的不是以主體精神去探索外部世界,漢文化的最高精神境界在于以“我之精神”與“天地精神”實現一種融合。所以在漢語語言表達中,這種主客交融被看做一種語言表達的精妙境界,以漢語語言代表,漢語詩歌為例,最好的詩歌往往是諸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種融情入境的表達,即一種主客關系的模糊化,以客觀環境來彰顯主體精神,又以主體精神來統領客觀世界。所以在漢語語言表達中,一些詞性活用現象十分明顯,因為漢語報道只追求達意,凡是能夠達意的表達在表達上都是被認可的。漢語特別是古漢語并沒有嚴格的語言邏輯來區分句子結構中特定部份承擔的邏輯作用。這樣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在漢語中,想做到語帶雙關比較容易,一個句子甚至會出現幾十種不同的理解,而在英語環境中這就顯得比較困難。雖然現代漢語在借鑒西方語言邏輯后這種情況已經有明顯改變,但是數千年的語言使用傳統所留下的民族語言印記仍舊是十分深刻的。這也就是許多漢語文化背景的英語學習者在以一些漢語語序去直接對應英語語序的時候會出現一些比較可笑的錯誤的原因,因為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漢語語言表達嚴格上來說是難以經過語言邏輯推敲的。

英民族重理性,重邏輯思維,而漢民族重悟性,重辯證思維。這種思維差異在句法上表現為英語重形合而漢語重意合。從整體上說,漢語比較強調主體意識,而英語是主客分明,經常強調客體意識。也就是說英語注意運用各種有形的連接手段,以達到語法形式的完整,其表現形式嚴密地受邏輯形式的支配,句子組織嚴謹,層次井然有序,其句法功能一望便知。而漢語表現形式受意念引導,句子看上去松散混亂,概念、判斷、理論不嚴密,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表面不易看出,它對語法意義的表達是通過詞匯手段實現的,主要取決于語盆上的搭配是否合理,以意統形。所以一旦英語學習者將這種“以意統形”的漢語語言邏輯運用到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去就極易出現中式英語的錯誤,例如句法結構混論,語言表達缺乏邏輯條理等。例如英語中有一個十分獨特的句子表達,即“上帝存在”的語言表達,在英語中為“God is.”為什么這個句子中is后面沒有語言邏輯上的謂詞,而只有作為“god”的主詞呢?因為在英式語言邏輯中,任何一個命題均是由“種加屬差”為語言結構的,“上帝”作為西方邏輯思維中的“最高實在”代表了一切的完滿性,“上帝”包含一切完滿性,所以對于“上帝”而言,沒有什么是屬于客體世界的,所以這個句子也就沒有了作為客體代表的“謂詞”。這種嚴格的語言邏輯在中文中是不存在的。

三、總結

母語對于英語學習者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背后的語言邏輯和語言思維層面,由此才引發出語言學習者語言應用層面的問題。因此必須從語言思維上轉變才能更好進行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 謝曉敏.思維方式在英漢語言表達上的折射[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

[2] 胡菊蘭.論中英思維模式與英漢語不同的句式特點[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6) .

[3] 安桂芹,張曉華.談英漢思維方式在語言中的不同表現[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4).

猜你喜歡
母語英語學習
漢語母語者學習葡語被動語態的錯誤分析
母語是中文的人最多
母語教育:從美出發
分析母語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教師角色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角色轉換
淺談如何培養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芻議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
微信對大學英語學習的輔助作用
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
優化教學方法輕松過“詞橋”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