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助力構建終身教育生態圈

2017-04-29 12:31許可
經營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終身教育機遇互聯網+

摘 要:近年來,“互聯網+”融合終身教育逐漸得到了中央高度重視,教育生態圈得到進一步豐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出臺,把進一步增加全民終身學習機會和擴大全民終身受教育覆蓋面作為目標從政策層面確定下來。新的歷史時期要借助互聯網平臺創新我國終身教育體制機制,必須拓寬互聯網教育教學領域,綜合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啟動個性化定制化服務化的學習模式。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實現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

關鍵詞:互聯網+ 終身教育 機遇

一、我國終身教育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終身教育相較于全日制教育起步晚,起點低,發展慢,目前雖然在數量上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因為缺乏完整的理論體系作指導,終身教育整體水平仍然偏低,重數量輕質量、重規模輕創新、重建設輕應用的現象還廣泛存在,而且在政策法規、體制機制、運作方式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都亟待著力補強和健全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是一個融合了各種教育要素多功能,廣受眾,大數量的有機系統,尋找眾多因素的平衡點相對困難。也正因為如此,時至今日,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和優化仍然困難重重。

1.終身教育組織機構數量偏少架構單一。終身教育內涵全面外延廣泛,幾乎囊括了一切教育活動,內容的龐雜使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既要考慮到全社會所有成員的受教育需求,又提供足夠的必要的物質條件,如適合的教育場所,合格的師資條件等。這是一項需要精心策劃周密安排強力推進的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即便是發達國家,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妥善解決。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終身教育在國家層面缺少一個統一的標桿式的專業性終身教育組織或政策研究制定領導機構。這從客觀上制約著終身教育從理論到實踐的指導,也限制著從實踐到理論的反作用。缺少有效的頂層設計,終身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案便難以廣泛開展,這讓許多未能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人難以通過終身教育補強短板。與此同時,我國在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領域的發展一方面受到大眾傳統理念和整體偏見,難以獲得普遍認可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囿于常規全日制教育資源,專業教學機構和組織數量較少,難以滿足社會總體的需求。因此,終身教育組織機構數量偏少、架構單一客觀上導致了終身教育的發展滯后。

2.終身教育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目前,我國從中央層面到地方,尚未建立專門針對終身教育的官方機構,也沒有出臺完整的終身教育法律法規,缺少頂層設計讓終身教育領域的發展無所適從,更多的是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難以形成推進合力。從歷史沿革上看,許多國家通過立法,將終身教育理論上升到法律高度, 美國1970年就通過了《終身學習法》,并要求各州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執行,確保全體公民都有機會接受教育,從而適應社會發展和技術革新;八十年代初,韓國也頒布了《終身教育法》。雖然我國自古就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教育理念,但是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卻處于滯后狀態。盡管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進行了主動探索,如福建省2006年實施的《福建省終身教育促進條例》、上海2011年制定的《上海市終身教育促進條例》等,但無論從立法數量上還是立法高度上都遠不能及,由于缺少理論研究成果的支撐,條文實質舉措不足,可操作性差,加之適用范圍有限,效果甚微。值得期待的是,國務院于2010年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了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的作為任務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提出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目前,我國終身教育立法工作在國務院的推動下已經啟動,并就法律定位、立法策略、立法內容等核心問題征求意見。

3.培訓機構彼此獨立鏈條脫節。我國終身教育資源在地區間的分配差異明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集中大量的經濟要素,教學資源配套完善,中西部地區地處內陸,人力智力資源處于流出狀態,教育軟硬件條件與東部存在較大差距,難以實現直接共享。這恰恰為“互聯網+”發揮優勢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隨著我國大眾受教育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職業再教育要求的進一步提高,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需求愈加迫切,作為朝陽產業的終身教育發展潛力可期。2016年我國國家公布的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民經濟的比重為4.26%,這個數值已連續4年超過了4%,充分說明國家以及社會資源正源源不斷地流向教育這片價值洼地,資源投入越多,推動力量就越持久,終身教育將乘勢而上為今后的發展夯實基礎。

二、“互聯網+”給終身教育的實踐帶來了機遇

2016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教育領域也是“互聯網+”應大力發展的11個行業之一,隨著“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教育生態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 也快速推動著教育事業的深刻變革。主要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字化特征?;ヂ摼W時代下的終身教育方式正在向數字化方式轉變。與傳統實物化的教育方式不同,它擺脫了傳統信息傳遞方式的束縛,教學內容一經發布, 使受教育可以通過多種終端接入,無限拓展了教育空間。通過計算機、網絡、云計算等技術的運用,使實現教學信息的快速傳遞、存儲和教授成為可能,從而提高了終身教育的效能。

2.網絡化特征。傳統教育受到同一地點、統一時間,進行同一內容的局限。而在網絡技術的支撐下,內容和信息將置于網絡環境和云端平臺中,受教育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自主的、個性化的網絡學習,并與其他的參加者進行異地、全天候的交流與溝通,逐步提升知識水平。

3.智能化特征?;ヂ摼W提供了信息技術手段融合滲透的平臺,逐漸構建智能化的信息管理體系,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夠對受教育者學習習慣、專業領域、學習進度、時間分配以及學習成果進行綜合分析,并做出科學評價。在后續學習內容的安排上做出具有針對性地調整,使教育的各個環節緊密相扣,在智能化系統的監督和規劃之下,充分體現出教育價值。

4.互動性特征。網絡交互式的溝通模式可以使受教育者真正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由傳統被動式的灌輸教育轉變為自主地積極地學習,由傳統我講你聽單向強制教育方式轉變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進行平等的思想交流。讓受教育者在寬松的環境下主動的接受教育,在思想的碰撞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引導。

三、“互聯網+”終身教育的著力點

1.為終身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云平臺服務支持。慕課(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作為一種新的課程模式,在基于“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中脫穎而出。相較于傳統遠程教育課程,慕課秉承開放、共享的理念,可以滿足任何一名學習者的需求。這種模式包含了終身教育業務所需的通用功能,在降低教育培訓機構自建平臺經費投入的同時,充分發揮公共資源的最大效能,實現教育信息化建設目標。通過慕課的進一步發展,眾多優秀高校的精品課程可以免費向大眾開放,實現全民終身受教育的目標指日可待。

2.匯集和訂制標準化、規范化的優質數字資源。我國正處在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階段,作為重要一環,教育服務要充分結合產業需求,提供針對性強、通用性強、指導性強、操作性強的課程,充分發揮人才橋梁紐帶作用。在現有通用數字資源規范標準基礎上,探索建立具有終身教育教學特色,專業特點,受眾特征的標準化數字資源體系,并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受教育程度等施教因素集合成不同的教學包,形成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特色化、高適配度的數字資源。此外,隨著VR、AR等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往晦澀抽象、沉浸式感受、注重實操以及強化演示效果的授課內容也將以嶄新的數字形式呈現在學習者面前。

3.開展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的創新探索。對知名互聯網教育平臺的授課理念設定、課程內容安排、教學研習方法和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分析發現,互聯網支持的教學和學習方面的嘗試和探索,在課程理念上倡導知識的開放共享,主張師生互動、小組討論、自行研究等學習方式,并注重學習能力的提升,即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等更高階學習目標的達成;在具體實現方法上采取微視頻、互動游戲、在線討論小組、同伴自評互評、碎片時間學習等,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愿望。

4.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滿足創新人才培養需求。校企合作是創新人才培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以企業實際遇到問題為出發點,突出重點難點,強調針對性有效性,在合作中促進產學研成果轉化,高校實現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同時,也助力企業由物質要素投入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發展戰略的轉變。高校的 UOOC(優課)聯盟和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共同發起的百校百企聯盟的成立充分證明,教育、人才和產業三要素相互促進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才能實現三要素的高效融合。聯盟使原本分散的教育資源化零為整,取得了高校資源使用效率與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大公約數,不僅強化了校企科研橫向聯合與上下游縱向聯合的緊密程度,更為校企合作模式向全行業全領域推開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可參考的經典范例。

5.應用大數據,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探索終身教育國際化。憑借“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的契機,為終身教育向國際化發展創造了新動能,云服務平臺和資源管理平臺的發展,“互聯網+”的國際融合適逢其時。一方面借助“互聯網+”的跨地域跨時空的特點,可以拉近一帶一路與普通大眾的距離,通過“互聯網+”終身教育模式向受教育者推送實用、有效的知識服務;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可以打造終身教育的國際化公共產品,借助“互聯網+”技術傳播我國的悠久的文化、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理念,為絲路沿線各國培養專業人才,并提供智力支撐和服務保障。使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研究分析海量學生數據和教學管理數據背后隱藏的規律,尋找多維數據的邏輯關聯,為各級行政管理機構提供決策依據的同時,最終實現推動終身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優化提升。

參考文獻:

[1]盧清華.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5,(11) :14-17.

[2]南海,王星星.中國大陸終身教育體系構建中的問題與對策: 基于大陸部分省市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實踐的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1,( 22) : 30—35.

[3]孫誠. 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3,( 21) : 40—43.

[4]李晚蓮. 我國終身教育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長沙: 湖南師范大學,2014: 35—37.

作者簡介:許可(1982—)女。民族:漢。天津。天津科技大學,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終身教育機遇互聯網+
RCEP與房地產機遇
終身教育學院(老年大學)
你的焦慮,也是你的機遇
再見,機遇號
不必過于悲觀,四大機遇就在眼前
慕課讓終身教育變為一種現實
國外終身教育模式借鑒
保羅·朗格朗:終身教育之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