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質量現狀
——基于重慶市地方高校的調研分析

2017-05-03 03:18周玉琪周立新
關鍵詞:財經類碩士研究生

周玉琪,周立新

(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重慶南岸400067)

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質量現狀
——基于重慶市地方高校的調研分析

周玉琪,周立新

(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重慶南岸400067)

利用重慶市五所地方高校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質量的調查數據,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探討課程開設、課程教學、課程實施及課程效果的基本情況,并對非財經類與財經類院校的課程質量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發現,目前重慶地方高校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中研究方法論課程、學術前沿課程和實踐課程開設偏少,課程教學內容、授課教師教學方法及教學態度處于中等水平,課程實施仍采用“講授為主,討論為輔”的形式,課程對創新能力的幫助不明顯,財經類高校的課程質量顯著高于非財經類高校。

課程質量;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地方高校

一、引言

碩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培養各類專業人才和創新人才的關鍵階段,在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課程教學作為高等教育最基礎的組織形式,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保證并提高教育質量的最重要環節[1]。近年來,碩士研究生課程質量評價問題日益受到國內學者的關注。彭濟根等認為,課程質量評估指標體系應該體現時代的特征、學校層次和類別的差異、教學改革的要求和教師“良心”的投入[2];葛斌和吳志華指出,對課程質量的評價可以通過課程效能評價來實現,并詳細討論了課程效能評價的指標構成和計量方法[3];寧波從師資隊伍、教學條件、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四個方面構建了課程質量評價體系[4];孫文鑫和卓春英建立了以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內容為因素集的模糊評價模型[5];陳聞和邢曉陽發現,廣西9所地方高校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存在結構不合理、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陳舊等問題[6];陳建林對華南地區高校的調查發現,目前研究生課程體系不完善,應用型研究生的課程體系對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效果較差,學術型研究生的課程體系對培養研究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沒有發揮作用,實踐類課程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沒有發揮作用[7]。

與“985”和“211”工程高校相比,地方高校主要服務于地方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為其輸送高級人才,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及其覆蓋的若干二級學科是經濟管理類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為準確把握重慶市地方高校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質量現狀,促進課程質量的提升和課程改革,2015年10月至11月課題組以重慶五所地方高校已畢業或即將畢業的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為調查對象進行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50份,回收問卷220份,在剔除了數據嚴重缺失的調查問卷之后,得到有效問卷201份。問卷的基本構成情況是:重慶工商大學占53.2%,重慶理工大學占14.9%,重慶交通大學占19.9%,西南政法大學占10.9%,重慶師范大學占1.1%;財經類本科專業占40.0%,非財經類本科專業占60.0%;女性研究生占53.5%,男性研究生占46.5%。

二、課程質量的基本現狀

(一)課程開設情況

調查顯示,目前重慶地方高校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公共基礎課程平均開設6門,其中開設4門及以下、5門、6門、7門和8門及以上的分別占24.9%、16.4%、19.9%、18.9%和19.9%;研究方法論課程開設1門和2門的高校居多,分別占35.6%和33.6%;專業課程平均開設6門,其中開設4門及以下、5門、6門、7門、8門及以上的分別占13.1%、22.1%、21.1%、14.1%和29.6%;學術前沿類課程開設1門和2門高校的分別占24.1%和33.3%,沒有開設的高校占25.9%;選修課平均開設5門,開設4門、5門和6門的分別占30.0%、18.0%和22.5%;實踐課開設1門的高校占28.1%,沒有開設的高校占34.1%。對課程課時結構的評價,66.5%的研究生認為研究方法論課程總課時數比較合適,認為較少和過少的研究生僅占26.0%;54.0%的研究生認為研究方法論課程占公共基礎課的比重較合適,42.0%的研究生認為比重較少或過少。50.0%的研究生認為學術前沿課程總課時數較少或過少;56.3%的研究生認為學術前沿類課程時數設置在專業課中比重較少或過少。具體的數據分析如表1、表2和表3所示。以上分析表明:重慶地方高校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學術前沿類和實踐類課程的開設偏少。學術前沿類課程過少不僅會影響研究生專門知識的掌握,更不利于研究生了解最新的學術前沿動態和培養自己的科研創新能力[8],而實踐課的弱化會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不利影響。

表1 重慶市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開設情況

表2 重慶市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選修課程和實踐類課程開設情況

表3 研究生對研究方法論課程和學術前沿類課程的評價

(二)課程教學情況

對研究生課程的教學質量從教學內容、教學態度及教學方法三個方面進行測量,使用李克特五點量表,取值范圍從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具體指標如表4至表7所示。

1.教學內容

表4顯示,對教學內容4個指標的評價中,認為“一般符合”的占比最高,分別為40.10%、44.90%、39.60%和39.20%。探索性因子分析顯示,KMO為0.741,累積解釋方差68.832%,因子載荷在0.762~0.882之間,Bartlett球形檢驗值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Cronbach α為0.846。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效度與信度。對教學內容各測評指標取平均值為3.01。此外,對課程教學內容總體滿意度的調查顯示,“滿意”和“非常滿意”的研究生占48.8%,認為“一般”的學生占41.8%。表明教學內容質量不高,在覆蓋知識面、知識深度、與實際聯系程度及反映學科動態方面還存在提升空間。

表5 對教學內容的滿意度評價

2.教學態度

表6顯示,對教學態度3個指標的評價中,認為“一般符合”和“比較符合”的比重較大,3個指標的均值均在3.4左右。探索性因子分析顯示,KMO為0.721,累積解釋方差80.131%,因子載荷在0.880~0.924之間,Bartlett球形檢驗值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Cronbach α為0.875。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效度與信度。對各測評指標取平均值為3.83,表明“教學態度”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近年來,雖然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與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但不同高校的定位與職能越來越趨同,教育與教師評價制度越來越注重科研產出,作為教師職業之本的教學要素重要性卻被削弱[9],這可能是導致教學態度水平不高的原因。

表6 教學態度測評

3.教學方法

表7顯示,對教學方法5個指標的評價中,認為“一般符合”的占比最高且各指標的均值在3.18~3.48之間。探索性因子分析顯示,KMO為0.849,累積解釋方差60.007%,因子載荷在0.712~0.867之間,Bartlett球形檢驗值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Cronbach α為0.863。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效度與信度。對教學方法各測評指標取平均值為3.26。對教學方法總體滿意度的調查結果顯示,持“非常滿意”和“滿意”態度的研究生占46.2%,持“一般”態度的研究生占42.7%,而“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研究生各占9.5%和1.5%,如表8所示??傮w看來,目前研究生課程教學方法處于中等水平,在傳遞知識點、培養研究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方面作用一般,并且對激發碩士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的針對性不強。

表7 教學方法測評

從問卷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目前重慶地方高校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授課的教學態度及教學方法的運用都處于中等水平。教師教學質量對課程質量的影響至關重要,部分教師缺少科學的課程觀念,認為課程只是一種理念或文本。教學研究停留于課程專家和決策者的思想中,人才培養目標也只是空中樓閣,難以通過合理的課程開發、運作或實施得到實現[10]。

(三)課程實施方式

結合目前研究生課程教學的現實情況,問卷設置了“講授”“講授為主,討論為輔”“討論為主,講授為輔”“討論”“專題講座”5種教學方式進行調研。結果顯示,70.9%的研究生所在高校課程教學方式為“講授為主,討論為輔”,65.8%的研究生認為“講授與研討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對研究生培養最有效,如表9所示;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教學形式是“多媒體教學”(占95.5%);研究生課程考核方式中,以“課程論文或讀書報告”(占58.9%)和“閉卷測試”(占31.6%)兩種形式為主,如表10所示;對研究生課程實施總體滿意度的調查結果顯示,持“滿意”態度的占了40.7%,持“一般”態度的占了43.2%,“不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分別占9.0%和4.5%,如表11所示。

表8 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評價

表9 教學方式測評

表10 教學形式與考核方式

(四)課程體系與創新能力培養

調查顯示,關于專業課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持“一般”態度占42.4%,認為幫助較大和很大的占33.3%;關于學術前沿類課程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持“一般”態度的占37.0%,認為幫助較大和很大的占44.5%;關于選修課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持“一般”態度的占53.5%,認為幫助較大和很大的占30.0%;關于公共基礎課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持“一般”態度的占41.7%,認為幫助較大和很大的占30.1%;關于研究方法論課程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持“一般”態度的占33.0%,認為幫助較大和很大的占51.5%;關于實踐類課程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持“一般”態度的占28.5%,認為幫助較大和很大的占57.0%。其他數據如表12所示。探索性因子分析顯示,KMO為0.866,累積解釋方差60.879%,因子載荷在0.710~0.812之間,Bartlett球形檢驗值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Cronbach α為0.870。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效度與信度。課程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各指標平均值為3.26。以上分析說明,目前的研究生課程體系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總體不大。相比較而言,研究方法論課程、實踐類課程和學術前沿類課程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更大。

表11 對課程實施的滿意度評價

表12 研究生課程質量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

三、課程質量比較研究

為進一步考察重慶市地方高校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質量現狀,現對財經和非財經兩類院校在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課程效果方面進行比較。

統計顯示,在教學內容、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課程效果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問題上,財經類高校都優于非財經類高校。這是因為經濟類學科是財經類高校的基礎支撐學科,財經類高校都是以經濟學學科為基礎發展起來的[11]。因此,相對于非財經類高校來說,財經類高校在經濟類相關專業的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培養方面積累的理論及實踐經驗更多,并且財經類高校會對經濟類專業投入更多資源和精力,以此來提升經濟類專業的整體實力,維持財經類高校經濟類專業的強勢學科形象,這是造成財經類高校應用經濟學課程質量相對較高的原因。進一步分析發現:第一,財經類高校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內容在廣度、深度、與實際聯系程度以及反映前沿動態方面都顯著優于非財經類高校;第二,財經類高校教師教學前的準備工作、教學過程中對研究生的管理以及課后的教學改進都顯著優于非財經類高校;第三,財經類高校課程教學在語言精確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活躍度方面顯著優于非財經類高校;第四,財經類高校的選修課、專業課及其中的學術前沿課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顯著大于非財經類高校相應課程的幫助。

表13 財經類高校與非財經類高校的課程質量特征比較

表14 不同高校的課程教學內容比較

表15 不同高校的課程教學態度比較

表16 不同高校的課程教學方法比較

表17 不同高校的課程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比較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對重慶五所地方高校201名即將畢業或已經畢業的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的問卷調查數據,分析了重慶地方高校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開設、課程教學、課程實施方式及課程效果現狀,并對財經類和非財類高校的課程質量進行了比較,得出主要結論如下:(1)目前重慶地方高校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中,學術前沿類課程和實踐課程開設不足;(2)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的評價總體上處于中等水平;(3)課程教學方式主要為“講授為主,討論為輔”;(4)學術前沿類課程、研究方法論課程及實踐類課程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比較大,而專業課、公共基礎課和選修課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不明顯;(5)財經類高校在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及課程效果方面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幫助都顯著優于非財經類高校。

根據以上研究,本文對重慶地方高校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提出建議:(1)盡快完善地方高校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加強對研究方法論課程、學術前沿類課程及實踐課程的建設,充分發揮各類課程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2)不應只強調教師的科研能力,要引導教師樹立科學的課程觀念,努力提高教學能力,改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態度;(3)轉變傳統的課程實施方式,引導研究生主動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并建立對研究生教學過程中的約束機制和學習效果的考核機制;(4)地方高校應加快建立有效、長期的課程評價機制,幫助管理者及時了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進課程體系,提高課程質量;(5)非財經類高校應投放更多資源和精力到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上,提升學校經濟類相關專業的課程質量。

[1]楊金觀,聶建峰.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一個在高校實際工作中被誤解的概念[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0,26(1):15-20.

[2]彭濟根,朱旭,許曉革,等.制訂課程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的六個要素[J].中國大學教學,2010(9):34-36.

[3]葛斌,吳志華.課程質量評價的選擇策略之一:課程效能評價[J].教育科學,2012,28(1):27-31.

[4]寧波.高校課程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8(3):41-42.

[5]孫文鑫,卓春英.模糊綜合評判在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定中的應用[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28-31.

[6]陳聞,邢曉陽.廣西地方高校碩士研究生課程質量保障的問題與對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2):69-73.

[7]陳建林.研究生課程體系對創新能力的影響——基于學術型研究生和應用型研究生的視角[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4,17(1):6-9.

[8]李海生,范國睿.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7):59-63.

[9]史靜寰,許甜,李一飛.我國高校教師教學學術現狀研究——基于44所高校的調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2):52-66.

[10]劉小強,王彩霞.教師的課程觀念與高校教學質量建設[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7):54-57.

[11]劉冰.經濟學科的專業屬性、發展取向和地方高校經濟學科的發展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1(20):125-127.

責任編輯:吳強

Curriculum Quality of Applied Economics Master Degree Candidate——Based on the Survey Analysis of the Local HEIs in Chongqing

ZHOU Yuqi,ZHOU Lixin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Upper Yangtze Economy,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Nan’an Chongqing 400067,China)

Based on the data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applied economics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of five local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this paper adopts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explor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setting,teaching,implementat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curriculum.In addition,this paper also compares the curriculum quality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s with that of the other colleges.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quantity of methodology course,frontier course and practice course are fewer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attitude are in the medium level.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s is still mainly"teaching primarily,discussion complementally"and the courses do little help to develop innovative capability.The curriculum quality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colleges.

curriculum quality;applied economics;master degree candidate;local university

G643

A

1673-8004(2017)02-0102-08

10.19493/j.cnki.issn1673-8004.2017.02.019

2016-04-21

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慶地方高校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質量提升與創新能力培養研究”(yjg143103)。

周玉琪(1992—),女,四川自貢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理論與政策、企業戰略與管理研究;周立新(1966—),女,重慶涪陵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理論與政策、企業戰略與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財經類碩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簡介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試模擬試題數學(文史財經類)(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試模擬試題數學(文史財經類)(三)
如何寫好碩士博士學位論文
“雙平臺嵌入式”的“糧味”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貼近生活的商業財經類期刊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改進碩士研究生解剖教學的探索丁
幸福院里出了個研究生
軍事科學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