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新型城鎮化水平的時空差異與影響因素研究
——以安徽省為例

2017-05-03 03:18
關鍵詞:城鎮城鎮化效率

張 靜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安徽蚌埠233030)

城市新型城鎮化水平的時空差異與影響因素研究
——以安徽省為例

張 靜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安徽蚌埠233030)

新型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文章通過構建能夠合理測度安徽省新型城鎮化水平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DEA方法建立數據包絡模型,對安徽省2005—2014年16個地級城市的新型城鎮化水平進行效率分析,對城鎮化發展空間格局的演變進行深入探究,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最后對安徽省如何有效地推進新型城鎮化提出建議。

新型城鎮化;空間格局;影響因素

一、引言

“城鎮化”或“城市化”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從城鎮化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其本質是農業人口向城鎮集聚從而實現非農化。從全世界來看,當前正處于第三次城鎮化大潮,城鎮化水平已經達到50%;從中國來看,新中國成立以來城鎮化不斷發展,到2014年已達到54.77%;從安徽省來看,新型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2014年城鎮化率達到49.15%。但是,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出現了新的“城市病”,如交通擁堵、就業壓力加大、環境污染嚴重、社會分層強化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促使我們反思傳統的城鎮化道路,研究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1]。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靶滦统擎偦币呀洺蔀橐粋€熱門詞匯,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新型城鎮化發展。李強表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農民進入城鎮生活成為市民,從而更好地接受平等的公共服務和福利保障[2];張許穎認為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不僅體現在形式城鎮化,即城鎮人口數量和比重的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實質城鎮化,即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包括人口素質的改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養成以及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全面覆蓋[3];張榮天認為新型城鎮化不僅是農村人口在城鎮第二、三產業就業,而且也是實現市民化和城鎮社會融合的過程,從而促進城鎮社會整合,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4];吳殿廷認為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注重質量、統籌城鄉、綠色發展的城鎮化[5];王發曾認為,新型城鎮化包括外延擴張和內涵優化兩個進程,并指出新型城鎮化最本質的特征是追求外延擴張與內涵優化和諧統一[6];仇保興認為新型城鎮化是從城市優先發展、高能耗、數量增長型、高環境沖擊型、放任式、少數人先富的城鎮化向城鄉協調發展、低能耗、質量提高型、低環境沖擊型、集約式、社會和諧的城鎮化轉型發展[7];吳江、申麗娟明確闡述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并結合重慶市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8];另外,有些學者開始從文化資本理論領域、人本視角等對新型城鎮化內涵進行詳細描述[9];還有學者對安徽、河南、江蘇等地域的特色新型城鎮化基本內涵進行了探討與分析[10-12]。綜上所述,眾多學者對中國新型城鎮化的基本內涵與特征做了多角度分析,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新型城鎮化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新型城鎮化的科學內涵

新型城鎮化道路是根據中國國情和歷史條件提出來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選擇,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發展之路。新型城鎮化發展必須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我國是農業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新型城鎮化要求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相結合。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做了高度概括,并指明“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發展方向。為了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短期內獲得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發展成果,就必須要堅持“四化”同步,提高城鎮化發展效率和質量,注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產業規模調整,提高第二、三產業的發展能力和產值比重,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不斷強化產業發展對農民非農業化就業的帶動作用,從而使新型城鎮化進程與產業升級、經濟發展適度同步。

新型城鎮化的根本宗旨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和人民利益的實現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終極目標。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城市公共服務能力,逐步消除城鄉居民在就業、收入、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各種不平等待遇,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和政策傾斜,調動和發揮廣大人民群眾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幫助大量農村勞動者更新生活觀念,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13]。新型城鎮化的目標是實現城鄉一體化,堅持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走集約型、可持續發展道路。新型城鎮化本質上是一場以人為中心的涉及經濟、社會諸多領域的全面轉型和深刻革命,蘊涵著發展理念的根本轉變、彼此關系的和諧融洽以及整體效益的綜合提升等[14]。

(二)新型城鎮化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構建

城鎮化是衡量區域發展的重要標志,新型城鎮化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綜合影響,涉及經濟發展、產業水平、人口因素、科學技術與教育水平、基礎設施建設、制度安排等各個方面[15]。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是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市場化程度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影響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因素主要表現為人口轉移、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社會管理水平和生態環境。

1.人口城鎮化

城鎮化發展受到農業發展所產生的“推力”和非農產業發展所產生的“拉力”的雙重作用。一方面,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為城鎮提供新的勞動力。另一方面,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創造大量城鎮就業崗位。人口在城鄉之間和產業之間的不斷流動,推動著新型城鎮化不斷發展。

(1)投入指標:人口城鎮化是從農民工市民化的成本與收益角度出發。農民工市民化是指農民工成功進入到城鎮工作,獲得與城鎮居民一致的社會認可,同等地享受城鎮公共資源和社會保險、醫療、教育等各項服務,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生活各方面都享有與城鎮居民同等的權利。市民化成本并不僅僅是農民工轉移到城鎮所需的短期成本。而是以城鎮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基點,進行物質精神活動所需的成本,包括住房、醫療、教育、社保多個方面的生活成本。所以本文用每年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來描述農村居民進入到城鎮后生活所需要的成本。由于農村人口在農村生活也需要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因此將農民工市民化的生活成本定義為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減去農村居民消費性支出的凈值,作為投入指標之一。另外將“市轄區建設用地面積中的居住用地”作為體現市民化居住成本的另一個投入指標。

(2)產出指標:本文在選取產出指標時,因考慮城鎮化對人民生活所帶來的有益影響應體現在就業結構上,因此選取“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作為體現就業方面的產出指標。從市民化收益角度選取“市轄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元)”作為第二個產出指標,同時將“年末非農業人口占地區總人口之比(%)”作為體現人口城鎮化效率的綜合產出指標。

2.經濟城鎮化

城鎮化首先是經濟發展的產物,是資源集聚、規模經濟發生作用的自然結果。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推動著城鎮化不斷發展,城鎮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呈高度相關性。

(1)投入指標:經濟發展是城鎮化建設的目標,也是城鎮化建設的必要條件。一般來說,經濟的投入指標應主要通過資本反映,資本通過“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萬元)”和“地方財政支出(萬元)”來體現。

(2)產出指標:本文研究經濟效率產出指標從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兩方面分別選取。反映經濟總量最常見的經濟產出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為了排除不同城鎮人口數量的差別,本文選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元)”作為其中的一個產出指標。出于對經濟結構的考慮,選取“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作為第二個產出指標。

3.城鎮建設城鎮化

城鎮建設效率指標側重城鎮基礎設施設備的普及程度,來反映城鎮居民對基礎公共生活服務的滿足程度?;A設施是城鎮內部相互聯系的樞紐,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與否,決定著城鎮布局是否合理、城鎮功能是否完善、綜合承載能力是否充足,進而影響城鄉之間資源和要素能否順利流動。因此指標選取分析如下。

(1)投入指標:評價城鎮建設的投入指標主要是“城市建設支出(萬元)”,包括供水、燃氣、公共、道路、排水等各方面投資支出。

(2)產出指標:城鎮建設效率的產出指標應從居民家庭生活、交通、住房通信等各方面來反映?!俺擎偨ǔ蓞^面積(平方公里)”“人均擁有道路面積(平方米)”分別反映城鎮建設過程中城區以及道路的建設;選取“平均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標臺)”從交通角度體現城鎮建設產出;選取“用水普及率(%)”用于居民在家庭生活用水方面的產出。

4.社會城鎮化

從社會學角度來說,城鎮化就是農村社會向城鎮社會轉變的過程。社會管理體制是衡量城鎮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萍紕撔率墙洕l展的重要推動力,先進的技術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人口由農村轉向城市。教育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只有勞動力接受教育的水平越高,科技進步的貢獻才會越大,市場競爭力就會越強,經濟發展水平就會越高,城鎮化水平也就越高。

(1)投入指標:城鎮社會管理效率是指一個城鎮在居民就業、基本生活保障、醫療以及教育管理各方面的效率?!俺擎偵鐣U现С觯ㄈf元)”和“科教支出(萬元)”是指部門及所屬事業單位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科教方面的財政預算支出之和。

(2)產出指標:社會管理水平的產出指標用“每百人公共圖書館藏書(冊/件)”“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張)”和“各地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數(人)”等參數反映。

5.生態城鎮化

生態城鎮化真正代表城鎮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是人們實現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堅持新型城鎮化道路就是要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城鎮化過程中,由過去片面追求城市規模擴張,轉變為以提升城鎮生態文明、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社會、環境和諧共生協調可持續發展。(1)投入指標:用城市綠化方面的投入分析生態優化效率,其中“城市綠化投入(萬元)”包括按行業分固定資產投資中的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入;(2)產出指標:評價城鎮生態環境優化的產出指標有“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生活污水處理率(%)”“園林綠地面積(公頃)”“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三、安徽省城鎮化DEA測評效率指數分析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即數據包絡分析模型,用于評價各決策單元之間的相對有效性,適用于對多投入及多產出的決策單元進行效率評價,通過投入冗余或者產出的不足來分析決策單元低效的原因以及程度,為決策主體提供信息。

假設對于n個決策單元,每個決策單元都有m種投入以及s種產出,xij≥0;yrj為第j個決策單元對應的r種產出,xij為第j個決策單元對應的第i種投入量,yrj≥0;vj和ur分別是第i種投入和第r種產出的權重,現令:

則決策單元j的效率評價指數為:

運用DEA軟件測算出安徽省16個地級城市的城鎮化效率。分別從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城建城鎮化、社會城鎮化和生態城鎮化五個方面分析。

(一)人口城鎮化效率指數分析

將人口城鎮化指標數據輸入至DEAP2.1軟件,輸出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安徽省2005—2014年各城市人口城鎮化效率指數值

表1中的結果是將安徽省16個地級市2005至2014年間基于規模報酬不變得出的綜合效率值,效率指數值為1說明該決策單元的人口城鎮化是相對有效的,小于1意味著人口城鎮化相對無效?;茨?、蕪湖、銅陵、池州等地在十年間人口城鎮化效率綜合指數等于1,合肥、馬鞍山等地有效年份為7年,宣城市為6年,淮北市為5年,黃山市、宿州市為4年,安慶市為3年,亳州市、六安市為1年,蚌埠、阜陽、滁州等地有效單元為0。

通過從市民化成本與收益角度分析的安徽省2005至2014年間的人口城鎮化效率可以看出部分地區未實現高效率的投入產出,市民化收益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而上述各城市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由于地域資源條件的差距、經濟水平的異同和各部門在市民化方面的重視程度上的差異所造成。

(二)經濟城鎮化效率指數分析

將經濟城鎮化指標數據輸入至DEAP2.1軟件,輸出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安徽省2005—2014年各城市經濟發展效率指數值

表2中所得結果為安徽省16個決策單元每年基于規模報酬可變的DEA靜態分析數據。在2005至2014年期間經濟發展效率指數值均為1的城鎮共有3個,分別為合肥市、銅陵市以及池州市。黃山市2005年效率指數為0.917,其余年份均為1,馬鞍山市的有效年份為2005至2009年,亳州市的有效單元為4個,宿州市十年間僅在2007年有效,淮北、蚌埠、阜陽、淮南、滁州、六安、蕪湖、宣城、安慶等地均未實現有效發展,說明安徽省經濟發展不均衡,在重點發展省會城鎮時,應注重周邊城鎮的經濟發展,尤其是加強對效率相對較低的皖北城市的監督,從產業結構、產業發展方式以及產業總量等方面綜合探究,尋求最適應本省發展的機制。

(三)城建城鎮化效率指數分析

將城建城鎮化指標數據輸入至DEAP2.1軟件,輸出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安徽省2005—2014年各城市城建城鎮化效率指數值

續表

從表3所顯示的各城市之間的城鎮建設效率指數值可以看出,合肥市、蕪湖市效率值全為1,淮北市城鎮建設效率值2006—2012年為1,其余年份小于1,亳州市2007—2013年效率值為1,蚌埠、馬鞍山、銅陵等地效率值為1的有9年,阜陽、六安、池州、安慶等地的城建效率相對較低,宣城市城鎮建設在2005至2014年期間都處于無效的狀態。說明在城鎮建設方面,合肥市、蕪湖市處于相對領先的地位。以上結果表明安徽省城鎮建設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

(四)社會城鎮化效率指數分析

將社會城鎮化指標數據輸入至DEAP2.1軟件,輸出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安徽省2005—2014年各城市社會城鎮化效率指數值

表4結果表明,2005至2014年期間效率指數值均為1的單元有合肥市、淮北市、銅陵市,有效年數大于5的有宿州、阜陽、淮南等地,黃山市有效年數為3年,蚌埠、馬鞍山等地為2年,而亳州、滁州、六安、蕪湖、宣城、安慶等地的有效單元為0,說明安徽省在社會管理建設過程中,效率整體偏低。

(五)生態城鎮化

將生態城鎮化指標數據輸入至DEAP2.1軟件,輸出結果如表5所示。

表5的結果表明,完全有效(指2005至2014年都有效)的決策單元個數為2個,分別為合肥市和淮北市,馬鞍山、蕪湖、宣城等地的生態城鎮化效率相對較高,黃山市2005年生態城鎮化效率指數為0.904,其余年份均為1。宿州、蚌埠、阜陽等地生態城鎮化效率值無效。生態城鎮化效率高的主要集中在皖南地區,主要是因為:一方面,皖南地區森林植被覆蓋率較皖北地區高;另一方面,皖南城市園林綠地面積較多,城市發展更多注重生態保護。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安徽省新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效率不斷優化,但區域差異較為明顯。從整體情況來看,合肥市作為省會城市,新型城鎮化效率最優,皖南地區新型城鎮化效率高于皖中、皖北地區,皖北地區新型城鎮化效率相對偏低。影響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轉移、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社會管理以及生態環境保護五個方面,這些因素通過不同機理對新型城鎮化產生不同的影響,區域差異水平阻礙了安徽省新型城鎮化的整體推進。

(二)政策建議

(1)在人口轉移方面,從市民化成本與收益角度出發,需要降低農民工生活成本,提高農民收入。首先要完善戶籍制度,降低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的門檻,并完善農民工進城安置機制。其次要提高農民收入,建立農民轉化為市民的成本分擔機制,加速農村剩余人口向城鎮的轉移,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提高市民化成本收益率,增強人口城鎮化效率。

(2)安徽城鎮化發展滯后,主要原因是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調整與城市規模的擴大不協調。經濟的發展需要產業的支撐,在產業發展措施方面,應加快推進第一產業規?;l展,以科技帶動農村經濟,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化以及現代服務業,提高第三產業比重,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規模,以經濟的發展帶動城鎮化的快速推進。

(3)城鎮建設方面,要在發展城鎮的基礎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以及服務網絡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同時提高農業產業支撐能力,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加強城鄉公共交通互聯互通,完善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擴大城鎮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提高服務水平,有規劃地發展中小城鎮。

(4)加大社會管理政策研究投入,建立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型管理模式。大力發展人才教育,強調科教興國,以科技的手段來帶動城鎮經濟的發展。引導農村人口積極參加社會保險,轉變農村人口生活觀念,全面覆蓋農村城鎮一體化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

(5)完善城鎮環境治理結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力度。提高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借助各種公共場合進行生態環境宣傳,讓公眾充分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真正實現城鎮化進程中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增加生態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努力構建綠色生態經濟體系,積極發展生態工業,努力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工程等生態效益高的新興工業。建立生態環境考核評價機制,把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納入城鎮化發展評價體系,完善體現生態環境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和獎懲機制。

[1]張紅利.我國傳統城鎮化的反思和新型城鎮化的內涵要求[J].生態經濟,2013(11):83-86.

[2]李強.城鎮化的關鍵是農民市民化[N].人民日報,2013-08-11(05).

[3]張許穎,黃匡時.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基本內涵、主要指標和政策框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11):280-283.

[4]張榮天,焦華富.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綜述與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1):59-66.

[5]吳殿廷.新型城鎮化的本質特征及其評價[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6):33-37.

[6]王發曾.從規劃到實施的新型城鎮化[J].河南科學,2014,32(6):919-924.

[7]仇保興.新型城鎮化:從概念到行動[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11-18.

[8]吳江,申麗娟.重慶新型城鎮化路徑選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8(2):151-155.

[9]徐選國,楊君.人本視角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本質、特征及其可能路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4(2): 15-20.

[10]李明.安徽特色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和路徑[N].安徽日報,2012-03-14(B03).

[11]梁廣前.河南省推進新型城鎮化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2.

[12]李紅波,張小林.我國發達地區新型城市化的內涵及測度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30(6):60-64.

[13]李萍,田坤明.新型城鎮化:文化資本理論視域下的一種詮釋[J].學術月刊,2014,46(3):85-93.

[14]蘇素,賀婭萍.經濟高速發展中的城鎮化影響因素[J].財經科學,2011(11):93-100.

[15]張麗琴,陳烈.新型城鎮化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12):84-91.

責任編輯:吳強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Level in Cities——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G Jing
(School of Economics,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New urban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odel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Anhui Province can be reasonably measured. The DEA method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the efficiency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level of 16 regional cities in Anhui province from the year 2005 to 2014 was analyzed,exploring the evolution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deeply and analyzing its influencing factors.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how to promote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new urbanization;spatial pattern;influencing factors

F061.5

A

1673-8004(2017)02-0125-08

10.19493/j.cnki.issn1673-8004.2017.02.022

2016-10-25

安徽財經大學科研創新基金項目“城市新型城鎮化水平的時空差異與影響因素研究——以安徽省為例”(ACYC2015069)。

張靜(1994—),女,安徽阜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縣域經濟研究。

猜你喜歡
城鎮城鎮化效率
2.5 MPa及以上城鎮燃氣管道與輸氣管道區別
提升朗讀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文化邊城鎮遠
家鄉的城鎮化
城鎮排水系統量化指標體系研究
城鎮醫保支出為何跑贏消費支出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跟蹤導練(一)2
“錢”、“事”脫節效率低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