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實踐研究

2017-05-09 13:28張有成
速讀·下旬 2016年10期
關鍵詞:經典誦讀實踐研究小學語文

摘 要:小學階段是實施經典誦讀的最佳時期,通過誦讀經典,可以讓小學生通過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培養道德品質的同時開發智力,促進今后的學習,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日常教學實踐經驗,闡述了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探討了有效開展經典誦讀的途徑,旨在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實踐研究

大量科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是他們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習語言、獲取知識、加強記憶力開發和培訓的最好階段。所以,從小學生開始,就要對他們進行閱讀指導,培養良好的誦讀習慣,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文學修養和道德素質。

一、什么是經典

本文中的經典是指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被歷史證明的、具有價值典范的作品。經典是永恒的,具有指導性、權威性,并獲得大家普遍認同性的,它是隨著時代的不同被重新豐富和持續選擇的。無論是哪個時代都需要經典,經典的作品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是具有典范價值的文化精髓。

二、經典誦讀在小學階段的現狀

1.經典誦讀教育觀念淡薄

在小學階段開始誦讀經典,其實就是為了從小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小學生經典誦讀的能力,而不只是讓他們去應付考試。但在當今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家長和學生還沒認識到經典誦讀的價值,很多學校的經典誦讀流于形式或曇花一現,經典教育觀念淡薄,經典教育的時間難以保證,忽視經典教育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而經典教育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只有長期的經典積淀才能實現經典教育的價值。

2.經典誦讀教學方法不當

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還是遵循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對經典作品的思想內涵及精神價值探究的很少,按照字字落實、句句過關式的串講,讓學生逐字逐句地死記硬背,很少給學生細讀、體驗文本的時間和機會,很少真正的幫助學生去理解經典、誦讀經典,學生只能機械、被動的接受,課堂枯燥乏味。在開展經典誦讀過程中存在形式與內容的脫離,讀、講、感悟不協調等問題。語文教學中應把經典誦讀與現代化教學統一起來,讓學生在誦讀與探究中感悟經典、積淀底蘊、提升素養。

3.經典誦讀教育資源單一

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大多依托的是讀本,然而經典教育資源比較單一,讀本質量不均衡,教育內容的編寫與選用也比較隨意,缺乏科學合理性。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雖然我國經典作品數量眾多、內容豐富,但不一定都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經典教育內容只有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才能促進學生的成長,促進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所以經典教育內容的選擇非常重要。

三、經典誦讀在小學階段的實施策略

1.合理選擇經典誦讀教材

對誦讀教材的選擇是經典誦讀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前提,對于經典的誦讀過程,也是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有效途徑。小學生誦讀的經典應該符合以下三點要求:首先,在內容上應該具有普適性,也就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其次,還要有思想性與想象空間,能夠激勵人們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再次,還要有歷史厚重感,得經得起時間考驗,只有滿足這三點要求,才能稱的上是好的經典作品,才能在小學生身上體現出經典誦讀的價值。比如《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它是一本教導人們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的書,也是一本修身養性的百科全書,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還有中國傳統的誦讀教材《詩經》《三字經》等,都是非常適合小學生誦讀的。

2.掌握高效經典誦讀方法

就小學生而言,背誦是最常見的學習方法,但如果長時間機械式的反復誦讀,也會直接減弱學生的誦讀效果,產生厭倦心理?!罢b讀重在玩,重在味,須是沉潛諷詠,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弊屝W生自身喜歡誦讀,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為了改變經典誦讀中的單調、枯燥的現象,而呈現出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局面,教師要做的就是設法激起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讓他們產生“樂讀”的情緒,而“樂讀”的關鍵是要有豐富、多變、有效的誦讀方式。在實踐中,老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經典誦讀,如默讀、領讀、齊讀、個讀等,引導學生輕松活潑、興致盎然地去誦讀,讓學生在輕松和愉快的氛圍中感受經典、陶冶經典,把誦讀效果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使他們愿讀、想讀、樂讀。除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和多樣的形式誦讀經典、感悟經典外,教師還可以做一些活動來輔助和鞏固課堂經典誦讀的效果,如定期舉辦班級經典誦讀比賽,定期評選背誦小能手等。

3.探索經典誦讀教學策略

語文教師是經典誦讀教學的主體力量,他們扎實的語文功底和良好的道德素養都直接影響到經典誦讀教學的質量。所以,要想培養學生對經典詩文、著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教師的良好誦讀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如在誦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正確、清晰的發音;在進行誦讀示范時要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要注意語調生動、音韻和諧、停頓得當。學校是經典誦讀持續開展的基地,經典誦讀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僅靠每天課堂短短幾十分鐘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校和家長的積極參與和配合,為學校從整體上規劃和把握經典誦讀教育的實施,營造一個良好的經典誦讀文化氛圍。只有當學校、教師和家長攜手合作,共同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經典文化氛圍,才能達到經典誦讀的目的,才能讓經典誦讀教育得到持久的發展。

經典誦讀教育是一個長期、系統化的過程,貫穿著小學生的成長階段。小學階段又是人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時期,對價值觀的形成、以后的健康成長影響很大。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機制的完善,經典誦讀教育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誦讀體系。所以,更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積極引導學生誦讀經典,培養學生的誦讀習慣,共同營造良好的經典誦讀氛圍,努力積累豐厚文化底蘊,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參考文獻:

[1]李雪.小學語文誦讀教學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2]轉引張連元.如何實現三維目標 讓學生與文本共鳴的誦讀教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周敏蓉.語感,在誦讀中培養[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1(3).

作者簡介:

張有成(1960—)男,漢族,大專學歷,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張程鄉桃聯小學語文教師。

猜你喜歡
經典誦讀實踐研究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誦讀教學實踐與思考
讓伏羲教育的陽光沐浴著孩子們健康成長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校公體課中的實踐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微課的實踐教學研究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