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堂中的“開放教學”

2017-05-09 09:53沈秀珍
速讀·中旬 2016年8期
關鍵詞:開放教學語文課程故鄉

沈秀珍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倡“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課程將由專家走向教師,“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單調走向豐富,語文教師將由客體者轉為主體者,由被動者轉為主動者,由闡述者成為設計者,由執行者成為開發者。至此,語文課程的建設就成為現實。在語文課堂中,本人致力于語文課程的建設,目標定在“開放而有活力”。結合本人的課堂實例,淺談課堂開放的做法:

一、教材的“開放”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圣陶一語中的,早就提醒我們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環境也是語文課程構建的客體之一,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創設合適的空間與時間,營造多向互動的語文課程環境、和諧共振的語文學習氛圍,對語文課程的實施、實踐及體驗非常有利。比如在三年級下冊第31課《夸父追日》一文的教學中,我的教學環節如下:環節一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神話故事——《夸父追日》。你們在課外時間有沒有接觸過神話故事呢?

生:接觸過。我看過很多神話故事,比如《八仙過?!?、《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鬧天宮》等等。

師:沈老師可以用“博覽群書”來形容你了。

師:那么你們知道神話故事有哪些特點呢?

生1:神話故事的內容是虛構的、

生2:神話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具備有超能力,可以叫做是“超人”。(其他學生大笑)

師:沈老師要指正一下,在中國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叫“神”。

生3:神話故事的最終結果都是戰勝了敵人、戰勝了困難。

……

師:是的,我發現同學們不僅會用眼睛讀書,而且會用腦子去讀書。那么我們再來回想一下,這些神話故事的都發生在什么年代?

生1:我感覺都發生在古代,每一個故事幾乎都用“很久很久以前”開頭的。

生2:現在我們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

師:是的,都說遠古時期的事情。那么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搖頭)。

師:這是因為古代的勞動人民對大自然的敬畏,不懂得科學,希望尋求一種力量來解釋大自然,來征服困難,可是多年的努力還是完成不了,人們就想到了不存在的“神”來幫忙,以此達到美好的愿望?,F在,請同學們翻開課文,找一找,古代的勞動人民的什么愿望,借助了夸父來尋求解決?

(生讀課文,找答案)

(環節二)

師:除了《夸父追日》這個神話故事,你還能從其他的神話中找出線索來嗎?

生1:《精衛填?!繁磉_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大海的敬畏,想借助精衛的精神來征服大海。

生2:……

師:古代人民的智慧對大自然的敬畏,所以創造了神話,其實中國是這樣,古代希臘的人民也是這樣,今天為同學們推薦一本《古希臘神話》,課外去感受一下另一番景象。

我們要想繼承和發揚大語文的開放傳統,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將學生從“死書”引向“活書”,從教科書那本“小書”引向生活這本“大書”,語文課程必須走向生活,從文本課程走向生活課程;我們要將學生從個體的“小我”導向社會的“大我”,語文課程就必然走向社會,從文本課程走向實踐課程。

二、課堂的“開放”

語文課堂教學是個有機的動態系統。任何系統只有開放,與外界有物質的、信息的交流,系統才有生命活力。語文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人文性,有五千年的祖國文化作為語文教學的大背景,有廣闊無垠的大自然作為語文思維的空間,有充滿想象的過去未來作為語文思維的時間。

首先,語文學習空間的開放。讓學生的思維走出小教室,奔向社會生活這個的廣闊天地。引學生的思維突破教材的限制,延伸到室外,校外的農村、社區、田野、山川……拓展到電視、廣播、互聯網……使課堂變得博大、豐富、生動。

其次,語文課堂時間的開放。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指學生學習活動的時間,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是一名組織者、激勵者、協作者。讓學生自由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同一教學內容的完成讓學生有自己個性化的選擇。如魏書生老師在教學前讓學生自學整冊教材,這也就包含著開放學習時間的理念。

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是否有實效,最終要在學生的語文實踐中體現,而開放性語文教學實踐的核心是教學方式的開放。因此,我們要為學生創設開放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思維開闊,讓學生的心靈從此放飛。開放的教學方式主要有合作討論、發散聯想、自由想象、自主探究、體味感悟等。

(1) 合作碰撞?!八季S的火花,來自于心靈的碰撞”,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是開放思維和情感的最佳組織方式。讓學生在討論和思維碰撞中開闊思維,使課堂教學具有開放性。在語文教學中組織學生合作交流,由于同層交往比上、下層交往更趨活躍,更有利于學生潛能的發揮,另外 4人或6人的學習小組課堂活動的形式更加多樣,更加自由,并加強了學生群體間的交流;同時還可以擴大開放的范圍,不但是組內、組間合作研討,還可以學生上臺與老師一起研討,也可以請學生的朋友、其它教師、學生家長、校外業余的語文教員等參與課堂的自由研討。促使學生加強相互協作,在自由的情境中盡情表現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和潛能,迸發創新的思維火花。

(2)發散聯想。學生對語文信息的收集,對課文語言的體味,創造性的表達都需要發散的思維、自由的聯想。讓學生以課文中的一個題目、一句話、一段話引發思考進行聯想,也可以讓學生從一個景觀、一件事、一段經歷進行多角度表達。如教學<<故鄉>>時,讓學生讀課文后自由補充“ 的故鄉”或“故鄉 ”,學生的填空很是精彩,有:遠去的故鄉/悲涼的故鄉 /蕭條、衰敗的故鄉/夢中的故鄉/氣悶的故鄉/清晰而又模糊的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故鄉的求索/故鄉隔膜的朋友……。又如學習〈西湖的綠〉學生由西湖的綠聯想到了梅雨潭的綠,秦淮河的綠。

(3)自由想象。利用誦讀、表演、想像,挖掘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欲,使課堂向學生的心靈深處開放。如《珍珠鳥》中,讓學生圍繞“假如你是這只鳥,你會做什么夢”進行想象。如教學《晏子使楚》中,讓學生表演,讓學生根據課文自編臺詞,想象補充故事情節。如學習《向沙漠進軍》讓學生想象未來如何治理沙漠等都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開放。

(4)自主探究。即在課堂中讓學生之間自由討論、相互質疑、相互啟發,使學生在交流中加強獨立思考,讀書感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猜你喜歡
開放教學語文課程故鄉
新文科背景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改革研究
月之故鄉
《故鄉》同步練習
故鄉
以端午節為例談傳統節日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
站在語文課程的高度教學
小學數學課開放性教學策略芻議
構建開放課堂提升信息素養探析
基于開放教學理念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開放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