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報對青少年德育的影響及對策探究

2017-05-11 09:29李芳
武昌理工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德育教育

李芳

摘 要:手機報在為青少年德育教育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帶來嚴峻挑戰,其“雙刃劍”特征十分明顯。本文分析了手機報對青少年德育的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在對青少年進行德育教育時,可使手機報發揮其作用,具體對策為:一是要有利用手機報開展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理念,二是著力提高青少年德育工作者的素質水平,三是切實健全完善針對手機報的法律監督,四是構建與手機報相協調的青少年德育“隱性教育”機制。

關鍵詞:手機報;青少年群體;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手機報是繼報刊、廣播、電視、網絡之后的“第五媒體”。2013年10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全國電話用戶達到了14.77億戶。其中,手機用戶達到了12億戶。隨著我國科技發展步伐加快,在新時期背景下,在為青少年開展德育教育時,可以充分借助手機報這一時代產物。12億手機用戶中,大部分同樣屬于手機報用戶。充分利用手機報開展青少年群體德育教育工作,讓手機報成為開展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渠道,對提升青少年群體的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手機報的特征

繼報刊、廣播、電視、網絡之后,手機報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媒介,成為“第五媒體”,是新媒體當中的一種重要類型。2009年,我國相關部門公布了有關手機上網行為的研究報告,在《報告》中對手機報的概念作出了界定:手機報是利用移動網絡進行傳輸,通過手機閱讀的一種特殊形式的報紙。從該定義中可以看出,手機報雖然利用手機傳輸,但也有“報紙”的性質。它是利用無線技術,在手機上顯示報紙媒體上的信息,通過彩信、短信等方式進行閱讀,讓手機用戶及時了解各類信息。

移動網絡技術和手機載體是手機報傳播的必要條件。它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方式,為我們在新形勢下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物質技術支撐,有利于實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方式的多樣化、內容的豐富化、傳播方式的便捷化,為更好地推進青少年道德建設開辟了新的途徑,創造了新的環境。手機報作為繼報刊、廣播、電視、網絡之后的“第五媒體”,其具有如下顯著的特點:一是手機報中的信息非常豐富,它的內容涉及到許多方面,其形式融合了網絡、報刊以及廣播等,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征。二是手機報的信息傳播便捷,在傳播過程中不必通過類似于零售等中間環節,傳播速度迅速。三是手機報的信息具有個性化特征,便于讀者和編輯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可以針對特定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四是手機報的信息接收具有迅即性特征,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信息,突破了空間的限制,超越了電腦終端的限制。

二、手機報對青少年德育的積極影響

(一)手機報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識

當前信息網絡化的背景下,社會中傳播的信息呈現幾何級增長,大量的信息不斷進行傳播,人們在信息時代能夠輕易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和知識。然而,我國各類媒體所主辦和參與合辦的手機報十分注重對青少年德育的引導,注重在手機報信息中傳播法律知識,試圖通過手機報的方式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比如,法制類報紙和移動通信公司或者其他相關企業合辦的手機報,以及新華網手機報、人民網手機報等,具有信息量大、資源豐富等特點,其形式多種多樣。共青團中央于2009年開始主辦的《中國青少年手機報》,具有明顯的針對性,針對當代青少年可能產生的各種問題加以正確的引導。手機報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嶄新的面向青少年開展德育工作、普及法律知識、提升法律意識的載體。

(二)手機報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主體意識

在手機報之前的電視、廣播、報刊等傳播方是單項式、灌輸式的傳播,在灌輸式的媒體傳播模式下,會使青少年的主觀意識、主觀能動性受到壓抑。而手機報、網絡等傳播方式下,完全改變了之前的單項式、灌輸式傳播模式,實現信息的傳播者和信息受眾之間的雙向互動,讓人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便利,使人們通過更廣闊的渠道接收信息,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要,幫助人們擺脫各種條件的束縛。手機報的傳播方式,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滿足青少年在當前的多樣化、個性化的文化消費需求,能夠較好地充實青少年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以往的電視、廣播、報紙等媒介的信息傳播形式下,青少年只能被動地作出選擇,且選擇的范圍極其有限,無法滿足青少年的個性需求。面對當前手機報信息量大、信息豐富和便捷、雙向的信息傳播模式,青少年群體可以選擇閱讀或者不閱讀,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對手機報的信息進行評價、回復,能夠較為“自由”地選擇信息和發表個人的意見,在此環境下,能夠讓人發揮自己的個性思維,有利于讓青少年意識到自己的主體性地位,幫助青少年接受德育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自主能力。

(三)手機報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交往意識

手機報的使用,極大地拓展了青少年的交往空間,從而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交往意識,促進其德育的發展。傳統的血緣關系為紐帶交往模式的一大缺陷是封閉性。人們在參與社交活動時,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向外擴張。青少年們的交往空間極為狹小,難以提升青少年的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而手機報的出現和使用,促使人們之間的信息傳達更為快捷便利,可促使青少年人之間的交往更加便捷和輕松,可以通過更為自由的方式解決問題。與此同時,人們之間進行的交往活動也向更高層次發展,能夠提高青少年之間進行交往的積極性,通過青少年之間加強交往和豐富他們的生活閱歷而實現道德品質的提升。青少年們在和他人的交往過程中,能夠提升自我認知的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從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意識。手機報的出現,擺脫了傳統社交模式的束縛,青少年們不再受區域等條件的限制,使青少年們能夠體驗到不同的社會角色,產生交往觀念上的突破。目前,我國春節、中秋節、清明節期間,各手機報的主辦方紛紛推出特刊,刊登節日相關信息,在手機報署名發表讀者的祝福性文字等,受到人們的普遍好評,對提升青少年道德水平大有裨益。

三、手機報對青少年德育的消極影響

(一)手機報容易同化青少年的思維方式

人們的思維方式對個人的心理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對于青少年更是如此。青少年人的思維方式能夠對周圍的環境和事物產生相應的態度、感情,這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近年來,科技發展速度加快,手機報已經成為青少年們進行學習的重要渠道,擴充了青少年學習的方式和豐富了學習的內容。但是,也對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帶來了許多不同忽視的弊病,對青少年道德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手機報的信息傳播模式注定了只能傳播簡要的信息,不可能對相關問題做出深刻細致的探討交流,因為缺乏教師和家長們的引導,青少年群體接受的手機報信息往往較為膚淺,加之青少年們對所接受信息的辨別能力十分有限,容易給青少年們的道德養成帶來困惑。

(二)手機報容易降低青少年對社會現實的熱情

當前,我國大部分中央媒體、省級媒體乃至地市級媒體尤其是黨報黨刊均和相關的通信企業聯合舉辦了手機報,大部分手機報是宣揚我黨的思想理論主張的,其思想道德取向是完全正確的,有利于促進青少年們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總體上看,手機報傳播的文化思想都是積極向上的,不僅能夠滿足讀者獲取資訊和信息的需求,還能讓他們了解各類專業知識。而且,手機報在逐漸擴大傳播范圍時,還為青少年之間進行交往和獲取資源提供了良好的平等的、自由的平臺,能夠讓青少年們彼此展開交流和溝通,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然而,青少年人的思想還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其進行自我控制的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青少年人現實中總是手機不離身,對手機產生依賴感,不與手機外的世界進行交流,這容易導致青少年在道德品質方面產生新的問題,極少數青少年在手機報的不良影響下變得冷漠和狂妄,十分不利于青少年群體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同時還影響了青少年的交往能力,對現實生活缺乏必要的熱情與積極的形態。

(三)手機報容易導致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偏離

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之間不相符合,是青少年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這在手機報對青少年道德的影響方面也得到了較好地體現。青少年長期接觸手機報之后,對待手機報信息容易導致逐步喪失其正確的判斷能力,導致青少年們盲目地、片面地、瘋狂地追求所謂的“時尚”,如果不能夠正確引導青少年的這些風氣,就無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們的道德思想就會偏離正軌,由此導致青少年群體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從而讓青少年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容易失去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過于功利,過于注重基于自身的需求、自身的享受判斷事物的價值與優劣,在價值取向、價值追求等方面自私自利。手機報中許多鮮活的形象、生動的文字和圖片、視頻資料等能夠對青少年產生深遠的影響,對處于多元化、豐富化狀態下的思想意識、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產生重大影響。青少年時期,價值觀并不穩定,思想觀念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響,缺少理性的判斷和思考,手機報中不恰當的內容和思想,容易導致青少年的價值觀念產生偏離,給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帶來負面影響。

四、通過手機報加強青少年德育教育的路徑

(一)牢固樹立通過手機報加強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理念

網絡信息化、信息爆炸化的背景下,我們已經步入信息社會,手機報作為“第五媒體”已經在信息社會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對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青少年人的思想比較開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愿意嘗試和挑戰。就手機報的瀏覽群體來看,青少年人數最多,可以說青少年人在獲取各類所需信息時已經不能離開手機報,手機報對青少年人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響,對青少年道德觀念的養成具有十分重大的功用。我們要牢固樹立通過手機報切實加強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理念,切實轉變針對青少年人開展道德教育的觀念,以道德教育觀念的現代化作為指導解決青少年德育教育中的問題,改變過去那種居高臨下、灌輸式的教育模式,真心實意地和青少年人進行平等的溝通,尊重青少年的個性與主體地位,切實解決他們思想上的問題。注重通過各種方式加深對青少年群體的了解,掌握青少年群體的思想動態、道德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手機報的載體作用,刊載能夠獲得青少年青睞和有利于提升其道德水平的信息。

(二)著力提高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素質

手機報等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使青少年獲取相關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這就需要從事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的相關人員切實提升自身素質,要求我們采取有效措施打造一支具有深厚政治理論水平、熟悉青少年、關系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者隊伍,為開展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堅強的人力資源保障。近年來,

我國手機用戶大幅度增加,學校、政府以及其他相關的組織機構通過手機報發布相關信息。比如,學校和通信公司合作,主辦《學生手機報》,及時發布學校相關信息,同時還為師生進行互動交流搭建了平臺。交流互動平臺的建設效果,在較大的程度上取決于教育工作者能否掌握青少年群體的思想動態、道德發展趨勢,這就要求開展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以開放的心態深入了解青少年人的感受和思想動態,想方設法提升其在新媒體領域之內的影響力,及時掌握和青少年人相關的新事物、新技術和新工具,以先進的技術手段充分發揮手機報的功能作用,切實加強和青少年人的互動交流,積極引導青少年人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提升其道德水平。

(三)切實健全完善針對手機報的法律監督

在當前情況下,青少年群體已經廣泛接受手機報,而且使用手機報的青少年人數還在不斷增多。大力發展和普及手機報,通過手機報開展信息宣傳工作,有利于及時掌握青少年群體的所思所想,對青少年群體的道德發展趨勢進行準確的預測,便于我們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青少年群體的道德建設。然而,手機報作為我國新興的信息傳播手段,其具有方便快捷等優勢特征,能夠獲得廣大青少年群體青睞的同時,因為極少數青少年的個性過于突出、自我表現的欲望過于強烈、法制意識和觀念較為淡薄,可能在“一不小心”的狀態下就對他人的合法權益產生了侵害。與此同時,手機報畢竟還屬于一宗媒介,并且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目前已經步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但是,國家法律法規對手機報的立法還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立法的滯后性與信息技術發展的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導致對手機報的監督管理仍然存在空白地帶,通過手機報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現象時有發生,給青少年道德產生了極大負面影響。為此,目前應切實加強立法,加大對手機報的監督管理,營造有利于通過手機報開展道德教育的良好環境。

(四)構建與手機報相協調的青少年德育“隱性教育”機制

“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都是的教育方式。后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借助的手段和方式都是公開的,教育目標非常明確,場所具有公開性,它是針對相關的教育對象開展的教育活動。而“隱性教育”,是教育者為了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將教育的意蘊隱藏在各種氛圍當中,從而實現“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感等產生無形的影響。在“顯性教育”中,青少年人明顯感覺到自己處于一種受教育、受支配的地位,從而容易導致青少年群體的反感、排斥。而開展“隱性教育”,青少年群體不會感覺到自己處于受教育、受支配的地位,是通過相關信息的吸收與熏陶無形地實現教育目的的,所以容易被廣大青少年所接受。當前我們應該著力研究通過手機報開展青少年德育的相關問題,形成“隱性教育”機制,以此實現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新突破,要充分利用手機報資源,通過手機報傳播相關的學習信息、交友信息、就業信息和心理咨詢信息等青少年們感興趣的內容,通過能夠吸引青少年們參與進來的方式,將手機報打造成為對青少年群體開展“隱性教育”的新渠道,著力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 談建成,彭壽清.網絡文化形態中的青少年德育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0(10).

[2] 蘇虹.網絡文化與青少年德育現狀之憂思[J].江西教育科研,2006(2).

[3] 樓靖怡.讓德育融入學生生活世界[J].中學正合適教學參考,2014(36).

(本文審稿 羅建國)

猜你喜歡
德育教育
國學浸染下的高職院校德育教育探索與實踐
數學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