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大學生親環境差異研究

2017-05-13 08:40榮燁李華李惠娟黃蓉張猛
科技與創新 2017年7期
關鍵詞:環境治理大學生

榮燁+李華+李惠娟+黃蓉+張猛

摘 要:大學生是未來環境保護的主體,他們的環境行為發展趨向將直接關系到未來環境問題能否根本解決。從江蘇省蘇南、蘇中、蘇北分別選取了南京、南通和徐州三個典型城市,以三地各級別大學的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學校、不同專業、不同性別大學生的親環境行為差異,并對差異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從而為政府、學校等部門制訂環境政策提供相關建議。

關鍵詞:親環境行為;大學生;綠色校園;環境治理

中圖分類號:G812.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7.010

2016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指出,要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2017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和5%左右;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區域聯防聯控。江蘇省是經濟強省,但同時也是單位工業污染負荷最大的省份之一,屬于霧霾高發區域。江蘇省政府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重視環境保護,不斷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走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

大學生作為社會中最為活躍的高智力群體,具有極其敏銳的感受力以及思想意識的先行性,他們的環境態度和環境行為將會成為社會的風向標。90后大學生在親環境意識、親環境行為上存在很多對環境不利的做法,比如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不愛護公共環境衛生,對學校、社團舉辦的綠色環?;顒幽魂P心等。本研究將實地調查來自江蘇省不同地區、不同專業、不同級別學校的在校大學生的親環境行為差異,并分析其區域經濟文化、專業背景、教學模式、性別等方面對親環境行為的影響。

1 調查概況

考慮到南京、南通和徐州分別位于蘇南、蘇中、蘇北地區,經濟發展情況不同,霧霾污染程度也各有輕重,具有地區代表性。這些地區的高校比較集中,大學生人數眾多,便于發放問卷進行調查研究。因此,選取南京、南通和徐州地區不同級別院校的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通過問卷星在線發送電子問卷以及實地發放紙質問卷等形式,在已確定調查的學校中隨機抽取班級,以班級為單位填寫。收集完畢后,剔除作答為同一個或呈明顯規律性的問卷,問卷中正反項的作答矛盾的也予以剔除。本次共發放問卷1 100份,回收1 069份,回收率為97.18%,有效問卷1 032份,有效率為96.54%.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親環境行為地區差異

學生的親環境意識與各區域的經濟發展、學校教育水平等有密切的關系。地區對學生環境保護行為的認識意識和參與意識存在差異。學生親環境意識與各地經濟發展、學校教育等有密切關系。在南通地區,15.71%的大學生經常參加環?;顒?,41.43%的大學生偶爾參加,32.86%的大學生很少參加,10.00%的大學生從不參加;南京和徐州地區學生的參與度相近,14%的學生經常參加,50%學生偶爾參加,27%學生很少參加,9%學生從不參加??赡苁怯捎谀暇┖托熘莸谋究圃盒6?,學生學業繁重,沒有時間參與活動,而南通??祁惖膶W校多,學生空余時間充足。

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綠色的出行方式,選擇“步行”的比例為29%~39%,比例最高的是徐州地區;選擇出租車出行的比例占3%~10%,比例最高的是徐州地區。在南京地區,學生選擇坐公交車或地鐵的較多,這與南京完善的基礎設施、密集的鐵路網有關。徐州的出租車比例遠高于其他兩地,可能與徐州出租車較低的起步價有關。

2.2 親環境行為的學校級別差異

學校的教育在學生發展中起主要引導作用,學生親環境行為的理解和參與與其所在學校的綠色環境教育理念以及氛圍有很大關系。學校級別對學生養成關注環保問題和環保信息的意識有較大的決定作用,具體差異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學生對親環境信息了解度不高,不同級別學校間差距也較大,985高校有30.61%的學生“非常了解”,44.90%的學生“知道但不了解”,24.49%的學生“沒關注過,不了解”;211與985學生的了解度接近,對親環境信息了解度較高;省屬和市屬學校中,35%的學生對親環境信息“沒有關注過,不了解”,只有12%的學生“有關注,非常了解”;部屬學校略高于省屬和市屬學校,但關注比例低于985和211高校學生,這可能是由于各層政府機構間管理的隔層遞減效應造成的。

不同級別的學校在綠色宣傳活動的開展上差距也較大,985高校有42.86%的學生經常參加活動,34.69%的學生很少參加,22.45%的學生未參加過;211高校綠色活動開展率與985高校相差不大,但省屬和市屬學校開展率較低,省屬學校只有14.85%的學生經常參加,73.80%的學生很少參加,11.35%的學生從未參加過,市屬學校開展率略低于省屬學校,部屬學校開展率卻比省屬和市屬學校略高。這與校風建設有一定關系,低級別學校環境教育實踐能力較低,學校社團活動、環保講座比較少,活動提不起學生注意,導致很多活動無人知曉。

2.3 親環境行為的專業院校差異

非環境專業與環境專業在開設環境類課程上以及環境專業和非環境專業學生對環境課程的接受態度上存在很大差異,這就導致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親環境行為上表現出一定差異,具體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非環境與環境專業學生在親環境知識了解度上存在一定差異,環境專業學生認識水平比非環境專業學生要高一些。對于引起霧霾的主要原因,答出一兩個問題的,藝術、其他(教育科學等)專業的學生占35%左右,理工科、經管專業的學生占20%左右,人文專業的學生占13.73%;答出三四個問題的,經管、人文專業的學生占45%左右,藝術、理科、工科非環境專業的學生占40%左右,環境、其他專業的學生占30%左右;答出五六個問題的,人文、理科專業的學生占40%左右,經管、工科非環境、其他專業的學生占35%左右,藝術專業的學生占24.1%,環境專業的學生占47.1%.

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親環境生活方式上也存在一定差異。為了便于分析,對問卷第二十題量表題進行加權平均,求得不同專業學生的得分,環境專業得分最高,為3.87分,其他專業(教科等)得分最低,為3.64,理科專業得分為3.79,工科非環境專業得分為3.76,經管、人文專業得分為3.71,藝術類得分為3.65.理工科學生可能由于涉及的實際環?;顒虞^多,在實際問題方面更加親和環境,文科類學生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度高于理工科專業學生,但實際參與較少。

2.4 親環境行為的性別差異

由于男學生和女學生不同的性別角色、心理特征和對社會不同的偏見,男學生和女學生在價值觀的選擇上會有所差異。女學生在親環境信息關注度和環?;顒訁⑴c度上均高于男學生。對于是否主動關注環保信息,12.29%的男學生選擇“經?!?,19.18的女學生選擇“經?!?,5.08%的男學生選擇“從不”,3.38%的女學生選擇“從不”;對于是否積極參加綠色環?;顒?,13.91%的男學生經常參加,49.62%的男學生偶爾參加,29.70%的男學生很少參加,6.77%的男學生從來不參加,女學生的參與度高于男學生,15.25%的女學生經常參加,50.85%偶爾參加,28.39%很少參加,5.51%從不參加。這可能由于女學生性格比較溫和順從,比較理性,對身邊的事情新鮮感比較足。

男、女學生在親環境生活方式上也存在差異,男學生親環境生活方式平均得分為3.593分,女學生平均得分為3.921分。由此可見,男學生在生活實際中的親環境行為比女學生要差。這與女學生比較細心、比較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生活上比較注重細節、對環境比較敏感等因素有關系。

3 建議

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在搞好經濟的同時,要加強環境保護,做好環境保護宣傳和教育;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兼顧環境問題,走經濟發展與環境美好的雙贏之路。

各大高校應發揮自上而下的主導作用,加強綠色校園文化建設理念的全面宣傳,引導師生積極參與到綠色大學建設中。借助綠色社團活動,開設普及“綠色行為”相關知識的公共類選修課等途徑,推廣親環境知識,開展親環境實踐,營造真正的綠色校園文化。

非環境專業大學生接受環境類課程的教育,可以增強自身的綜合素養,各大高校要努力推進環境教育制度化,促進學校環境教育的平衡發展,專門開設環境類專業,培養環境類專業高級專門人才。除了環境類專業外,其他各專業可設置一兩門環境類通修課,建議大學各門課程在課堂上結合本課程特點,努力挖掘環境教育內容。比如,可以拓展教材,凡是與環境問題有關的內容,則應作必要的補充,使之與環境保護有機聯系起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比如建筑系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多講解建筑上的節能技術等。

在政府制訂環境政策、高校制訂教育制度時,要尊重大學生親環境行為的性別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有意識地施于男大學生和女大學生。

參考文獻

[1]郜瑩.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引導研究[D].齊齊哈爾:齊齊哈爾大學,2013.

[2]沈立軍.大學生環境價值觀、環境態度和環境行為的特點及關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08.

[3]黃永斌.大學生環境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其培育[J].集美大學學報,2016,17(04).

[4]宋燁,岳喜同,翟敏.濟寧市大學生環保知識認知調查[J].濟寧醫學院學報,2009,32(03).

[5]孟靜.工科大學生環境素養現狀調查及建議[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6]楊玉華,陳英,曹偉偉.非環境化學專業大學生加強環境教育必要性的研究[J].廣州化工,2014,42(16).

[7]楊紹隴,陶麗琴,王菊萍.南京高校學生環境意識的調查與分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7,7(03).

[8]姚紅,肖雪琴.非環境專業在校大學生環境意識調查分析研究——以南通市為例[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34(11).

〔編輯:張思楠〕

猜你喜歡
環境治理大學生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社會資本與農村環境治理模式創新研究
綠色轉型戰略需要更明確的路徑選擇
淺析建筑施工現場環境保護
探索小秦嶺金礦環境治理問題及解決方法
低碳環保技術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分析及闡述
行為經濟學視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環境治理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