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印度宗教與文學之間的關系

2017-05-13 13:10王靜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宗教女性

【摘要】自2012年德里黑公交輪奸案發生以來,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與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從印度文學作品中選取不同時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加以分析,由女性社會地位與宗教發展之間的關系,討論印度宗教與印度文學的關系。

【關鍵詞】女性;印度文學;宗教

古代印度自宗教產生起就對社會的各方面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對文學的影響更是源遠流長。而文學作為記錄社會的一種形式,不僅記錄著發生的事,還反作用于宗教。

根據季羨林先生主編的《印度古代文學史》和劉安武先生的《印度印地語文學史》兩本書中對印度古代文學各個時期的劃分,可分為以下幾個大的時期:

吠陀時期——前期(公元前15世紀—公元前10世紀)

后期(公元前10世紀—公元前4世紀)

史詩時期(公元前4世紀—公元3、4世紀)

古典梵語時期(公元1世紀—12世紀)

各地方語言興起時期(10世紀—15世紀)

虔誠文學時期(15世紀—19世紀中葉)

近現代(1857—1947)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文學作品反映出的各個時期的女性地位有所不同。雖然文學史和歷史在時期劃分上有所不同,本文將從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地位變化這一角度,以時間為線,對印度宗教和文學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

一、吠陀時期

1、前期

約公元前15世紀起,雅利安人分批進入印度次大陸。這一時期的雅利安人還處在部落社會的末期,以畜牧業為主,女性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仍擔任較為重要的角色。進入印度河流域后,人們逐漸學習吸收當地先進文化,從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轉變。這時雅利安人社會組織仍是部落——氏族——家庭結構,實行一夫一妻制,男性在社會和家庭中占主導地位,不過女性并不受歧視。據《梨俱吠陀》記載,這一時期女性不僅可以和男性一樣受教育,還可以與自己的丈夫一同主持祭祀活動;不提倡寡婦殉葬而且寡婦可以再嫁。

2、后期

雅利安人逐步在印度次大陸定居下來,農耕生活逐漸取代游牧生活,氏族社會逐漸解體并向階級社會發展。這一時期女性在生產生活中起的作用較前期而言有明顯的降低。瓦爾納制的形成和發展與婆羅門教相互作用之下,加速催化了社會階層的分化,最終使社會形成了以種姓制度為基礎的社會階層分化?!稅圻_羅氏梵書》說:”“兒子對父親來說是一條救生船,在他身上有著無暇的天堂的世界;女兒是悲傷的源泉。兒子對父親來說,才是來自天堂的最高層的光芒?!?/p>

3、小結

在吠陀時期漫長的千年發展歷程中,由于社會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逐步下降。而人們對于女性生殖力的崇拜,也在父系社會逐步確立的過程中逐漸淡化??梢哉f吠陀時期的前期,女性的地位是較高的,而到了后期則呈明顯的下降趨勢。

二、史詩時期

1、歷史背景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戰爭成為部落間掠奪財富的重要手段。雅利安人不斷征服次大陸的土著居民,各部落間也相互征服。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或成為奴隸或成為被奴役者,同時征服者的經濟、社會地位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這使得原來的部落首領獲得了超出部落范圍之外的更大權力,國家(地域性質的王權)由此產生。據史料推測,最早一批國家產生于約公元前9世紀——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初,印度進入十六國紛爭時期。

伴隨著階級社會和國家形成而產生的婆羅門教是維護統治階層婆羅門和剎帝利的宗教。婆羅門教除了對哲學發展、在一段時期內穩定社會秩序做出的貢獻外,對于人的“職責”有著明確的規定。發展至約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時,《摩奴法典》成書??梢哉f《摩奴法典》是一部對人們行為規范做出明確要求的宗教典籍。沙門思潮中產生的新思想如佛教、耆那教等,都沒有反駁對于婦女的歧視。

2、《摩訶婆羅多》

被印度人稱為民族歷史的《摩訶婆羅多》是一部描繪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發展的龐大史詩,成書年代約為公元前4世紀——公元4世紀。書中的許多女性角色也是各有特點,但大都是賢妻良母的形象。例如般度的妻子貢蒂,般度五子的妻子黑公主等等。貢蒂在嫁給般度之前生有一子迦爾納;黑公主在嫁給般度五子后,是一個愿意陪丈夫流放森林賢良妻子;持國的妻子甘陀利尊父母之命嫁給瞎子持國,為表示一生忠于丈夫自愿眾生蒙眼。其中的插話《莎維德麗傳》的女主角莎維德麗為使自己的丈夫死而復生,用自己的忠貞和智慧感動了閻魔,終使自己的丈夫復活。

3、《羅摩衍那》

《羅摩衍那》這部長詩大約成書于公元前4世紀——公元2世紀,描繪的是一個初具規模的封建社會。羅摩和悉多夫妻二人的悲歡離合貫穿全書,是全書的主要線索。悉多這一女性形象在古代印度社會是婦女學習的典范。她6歲時嫁給羅摩,不但甘愿陪丈夫一起流放到森林去,而且在丈夫懷疑她的清白時投火已證明自己的忠貞。

4、《摩奴法典》

《摩奴法典》是婆羅門祭司結合吠陀經典、累世傳承和古來習慣編成的教律與法律三者為一的作品,并非國家頒布的法典。其中第五卷對于婦女的義務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婦女絕不要尋求脫離父親、丈夫和兒子;因為脫離他們,她使兩家都被人輕視?!薄罢煞虿傩须m有可指謫,雖另有所歡和品質不好,但有德的妻子,應經常敬之如神?!笨梢娫谶@一時期,婦女已經在家庭生活中完全從屬于男性。

5、小結

經過吠陀時代和史詩時期的漫長歷程,文學作品中的女性漸漸成為了男性角色的依附者。兩大史詩中《摩訶婆羅多》中對女子的貞節沒有特別的規定,而《羅摩衍那》反映出的女性角色大都是對自己的丈夫忠貞不二的,尤其是悉多,可以說她就是“貞潔”二字的化身。封建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得男性的主導地位得到社會認可,隨之女性就逐漸被束縛在“閨閣”之中。正統宗教對于婦女的約束,較于之前的吠陀時期,史詩時期的女性地位更低。

三、古典梵語時期

1、社會背景

古典梵語文學時期是印度古代文學發展的又一高峰時期,許多優秀的作品創作于這一時期。文學體裁有了新的發展,內容有所豐富,語言運用更加規范。貴霜王朝、笈多王朝和戒日帝國這一相對較長的、社會局面比較統一的封建社會背景,為文學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一時期封建統治階級剎帝利(包括一些非剎帝利階層出身的統治者)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不僅讓宮廷詩人為自己“唱贊歌”,還讓婆羅門祭司為自己撰寫“家譜”。在受到沙門思潮各派思想的沖擊下,婆羅門教地位下降,其他各派思想有了較大的影響力,宗教文學進而有了新的發展。

2、梵語戲劇《沙恭達羅》

《沙恭達羅》是古典梵語時期戲劇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迦梨陀娑取材于史詩《摩訶婆羅多》的插畫,對故事進行了再創作。劇中的主角沙恭達羅雖然是一個敢于追求愛情的女性,但仍然對“守貞”和“從一而終”的觀念堅守不變。她的養父干婆更是對她進行“婦德教育”——嫁到婆家之后要和其他女人和睦相處,要尊敬自己的丈夫等等。

3、泰米爾語文學《古拉爾箴言》與《腳鐲記》

成書于約公元2世紀的《古拉爾箴言》是泰米爾語倫理文學的經典著作,其中第一卷《德行篇》認為家庭生活幸福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妻子。而賢妻的標準有三,一是貞潔,二是尊夫事夫,三是生兒育女。

《腳鐲記》是泰米爾語長篇敘事史詩之一,講述貞女甘娜姬和丈夫哥瓦蘭的故事。女主人公甘娜姬在得知丈夫另結新歡后委曲求全;在丈夫傾家蕩產時變賣自己的腳鐲維持生計;在哥瓦蘭死后為其殉葬。

4、小結

古典梵語文學時期的創作者多為宮廷詩人,可見文學在這一時期是服務于實權統治階層的。這一時期婦女殉葬在一些階層當中成為一種風氣,文學作品中的女性無論出身高低貴賤,大多都對自己的丈夫敬之如神、從一而終,貞潔觀念幾乎主導了女性婚后的命運。這使得囿于深閨的女性完全從屬和依賴于男權而存在。

四、各地方語言文學興起時期與虔誠文學時期

自公元7世紀起,突厥人、穆斯林統治者從西北印度逐步入侵印度次大陸。而此時古印度社會正處在宗教改革的潮流中。

各地方語言文學興起時期的作品多是不斷從兩大史詩、古典梵語文學作品和民間故事等改寫而成。而虔誠文學時期的作品大多是為使人們虔信宗教而創作的宗教文學?!读_摩功行錄》認為女子是所有虛偽、罪惡和缺陷的根本;《蓮花公主傳》的女主人公在丈夫戰死后殉情自焚。據記載,一些剎帝利階層的婦女在丈夫出征后選擇自焚而死以保自身貞潔??梢婋m然沒有大量的女性形象出現,但這兩個時期的女性地位較之前沒有特別明顯的變化。

五、近現代文學

印度近現代的歷史時期劃分和文學時期的劃分是一致的。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之后至1947年印度獨立這之間將近100年的時間,印度社會經歷了巨變,因而近現代時期的文學帶有明顯的時代色彩。

1、特點

除傳統的女性形象之外,作家逐漸在作品中塑造出一些有膽識、有魄力、敢于同命運抗爭的性格鮮明的女性形象。而文學作品也不再僅僅圍繞宗教故事、宮廷斗爭和貴族愛情故事展開,平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重視和關注。從古典梵語文學時期流傳下來的固定寫作形式也向社會現實、真實生活的描寫低頭,文學作品的題材得到豐富。隨著社會運動的發展,愛國主義和反對殖民侵略思想也逐漸成文這一時期文學作品的重要內容。

2、女性形象

近現代時期的作品可謂百花齊放。

般吉姆·錢德拉·查特吉的長篇小說《毒樹》中寡婦被認為是“毒樹”——寡婦會給親人帶來不幸;歷史小說《黛拉·喬圖拉妮》則認為女性的最終歸宿是家庭。泰戈爾筆下的女性形象多是被封建禮教和宗教迫害的婦女或少女(如《女隱士》和《女乞丐》等),或是性格剛烈、敢愛敢恨的婦女(如《判決》等)。普列姆昌德塑造的女性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在宗教和封建禮教桎梏下苦苦煎熬的婦女(如《服務院》、《妮摩拉》等),二是性格鮮明的農村婦女(如《戈丹》等),三是敢于沖破封建禮教和宗教束縛、追求平等獨立社會地位和自由婚戀權利的新女性。介南德爾·古馬爾則在作品中批判宗教、社會給女性帶來的深重災難。珀德在《安巴》中批判男權社會對女性命運的掌控和由此引發的不幸……足見批判宗教、社會給女性帶來的深重災難是這一時期的主要題材之一,但作品中反映的女性形象卻沒有完全突破原有的束縛。盡管相較之前描寫女性的固定模式這一時期的女性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變,社會上也出現了呼吁提高女性地位的聲音,但女性依然受到男權社會的歧視與操控。

六、結論

隨著經濟基礎的發展、父系社會的不斷鞏固,女性的社會地位隨著自身經濟地位的下降而下降。由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變化不難看出從吠陀時期后期開始至印度獨立前,印度婦女的地位一直都是比較低的,盡管這其中受到宗教思潮變化、社會制度改變等方面的影響,在一段時間內,女性的地位有所上升,但總體呈下降趨勢,由此可見宗教對社會的影響是一直在加強的。

文學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以視之為生活百態的縮影。印度的文學在啟蒙階段與宗教緊密相連,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處宗教外的其他題材作品,但仍可以說宗教題材占據“半壁江山”。

【參考文獻】

[1] 林承節, 著. 印度史[M]. 人民出版社, 2004.

[2] ﹝法﹞迭朗善, 譯. 馬香雪, 轉譯. 摩奴法典[M]. 商務印書館出版, 1982,5:131.

[3] 季羨林, 主編. 印度古代文學史[M].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1:368,373.

【作者簡介】

王靜(1991—),女,漢族,山西臨汾人,西安外國語大學東語學院2014級印度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印地語語言學。

猜你喜歡
宗教女性
馬克羅斯科宗教主題繪畫的情感表達
儒家文化與書院基址的選擇
21世紀以來被拐賣女性文學中的典型形象
《閑情偶寄》中的中國女性之美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人間佛教的社會功能
論女性的可持續發展
淺談《紅樓夢》女性外貌美描寫中的“隱含比較”修辭手法
女性與權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