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一浮與道家哲學之間的關系分析

2017-05-13 13:22馬倩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馬一浮關系

【摘要】馬一浮的作品《老子注》的最鮮明特色就是用佛教思想的語言來解釋注明《老子》上篇,同時結合《莊子》而著《莊子箋》。馬一浮一直辯證看待老、莊哲學,對老子所提出的“為道日損”修養方式大為贊同,對莊子所提出的“逍遙游”這種自由放浪之境界,“心齋坐忘”之方式極為欣賞。同時也一針見血的批評老子辯證法思想中的消極因素,以及莊子作品中所體現的相對主義認識論。

【關鍵詞】馬一??;道家哲學;關系

現當今,學術界對馬一浮著作的了解僅限于其以“六藝論”為特色的新儒學研究。然而對馬一浮對道教的研究,只限于對《老子注》的表層,研究成果并不多??紤]到此,筆者專門針對馬一浮對道教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研究,盡量根據其著作揣測馬一浮對老、莊思想的態度和評價。筆者通過研究得出了一個基本的結論:馬一浮作為儒學大師,對老、莊到家思想的闡釋還是基于基本的儒家本位的,辯證看待分析老、莊哲學一方面對其部分思想,如“為道日損”、“心齋坐忘”的修養方式表示贊同,另一方面,也含有對老、莊哲學消極因素的批判。

一、馬一浮對《老子》的論述

馬一浮先生對《老子》哲學的辯證評價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老子》所提倡的“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的治國理念加以贊賞,對書中“為道日損”的修養方式表示贊同;然而另一方面,馬一浮站在傳統儒家本位的的立場上,一針見血地批評了《老子》辯證法中的消極因素,馬一浮運用佛教般若思想要對《老子》,從而著《老子注》。

1920年夏天,馬一浮先生完成《老子注》的最初手稿,其“以病緣中綴,不復措意”,故只注上卷32篇,《老子》下卷32篇未曾注。1949年經馬一浮先生的學生壽毅整理抄錄完成《老子注》一書。經上海學者虞萬里整理發現,現在尚存三個版本的手抄本:1、蔣國榜于1949年抄寫的手抄本。2、1988年復性書院學子陳兆平的重抄本。3、印有“儒林典要”的手抄本。然而馬一浮先生《老子注》的稿本下落還有待考究。

馬一浮先生于1920年前后潛心研究佛學,與李叔同一同研究佛學,這也是是李叔同遁入空門的直接原因,馬一浮游歷名山大川,廣泛結交各大寺廟,專心研究佛學,結交眾多方外之友,其也是馬一浮以般若解《老子》的因緣。歷史上儒釋道三教也有并流合一的現象,佛教傳入當時中原大陸時,便廣為國人解說,其于道家的很多觀點基本吻合,故以般若解《老子》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馬一浮對《莊子》的論述

馬一浮對《莊子》的解讀,與其解讀《老子》的特色大相庭徑,也是以佛學原理來解釋莊子的《齊物論》等若干文論,最后經過整合著《莊子箋》。據推斷,《莊子箋》成書時間應該與《老子注》相同,大概是1920年前后,因馬一浮以佛解《莊子》的判教論可推斷??傮w來說,馬一浮對《莊子》一書的注解基本遵循郭象,然互再引用佛教原理“諸法實相”、“性空”、“緣起”、“三諦”,最后完成對《莊子》的注解。

馬一浮對《莊子》的態度批判繼承,尊崇傳統儒家立場,對《莊子》中“齊是非”的相對主義認識論進行評判,認為其言論“失其正”,馬一浮給出這樣的理由:“莊生之因是因非,因非因是,雖迥然異乎流俗,亦使人漫無據依?!辈⑶乙詾?,“物之不齊,是物之情也。若言其理,奚待于齊?齊之,實贅也”。馬一浮認同《孟子》中所提倡的“智之端也”的“是非之心”,認為這才是“人心之本”,從此可看出馬一浮的基本儒家立場。

馬一浮在對《莊子》批判同時,也有繼承,其在《行徑》一詩中提到:“神人貴無功,事興由蠱壞。未知一性平,遂令六合隘?!珰獠蛔允?,乃為攻取害。若以天眼觀,萬族等塵芥?!北娝苤?,“神人貴無功”一句源于莊子的《逍遙游》中“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功?!蓖瑫r,“萬族等塵芥”是對《齊物論》中“以道觀物”的最佳詮釋,以“道”俯察萬事萬物,達到“齊物”的逍遙狀態。馬一浮先生也曾在文中明確指出《逍遙游》中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功”非虛言論,而是實意。

在批判繼承的同時,馬一浮對莊子所提倡的“心齋坐忘”的修身之道極為感興趣,在馬一浮先生注《老子》時,就已經將佛教“性空”的理念引入探討修身之道,同時馬一浮對“心齋坐忘”的理論實踐也是身體力行的,在其《雜興》的詩文中,有這樣的描述:“三月心齋學坐忘,不知行路長春芳”?!独砜摺芬辉娭小暗缆牊o懸解,心齋息坐馳。超然言象外,未許眾人知?!币彩亲詈玫淖糇C。馬一浮已經“超然言象”?!靶凝S”已經爐火純青。

晚年馬一浮先生的書法作品大多選題《莊子》,表現其對《莊子》思想掌握程度之高,馬一浮幼名福田,后改名為“浮”,字一浮,其源于《莊子》“其生若浮”。馬一浮臨終前絕筆:“乘化吾安適,虛空任所之。形神隨聚散,視聽總希夷”體現出“順其自然”的生死觀念,其與黃老之學的理念也是相吻合的,與《老子》所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以及莊子“達生”、樂死“的觀念相一致。

三、結語

馬一浮對道家哲學的探討主要還是基于儒家本位,進行批判繼承,再加以佛教思想進行注解,辯證看看待道家哲學。其最大的特點也就是以佛解道,成就了其特色,其對道家中的消極因素進行的無情的解釋,同時也對其自由的境界以及修身之道表示贊同,有其建設性的一面,也為后人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參考文獻】

[1] 張宏敏. 馬一浮與道家哲學研究[J].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11,01:88-92.

[2] 韓煥忠. 破除情計見實相——馬一浮對《莊子》的禪學解讀[J].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5,05:9-11.

[3] 何 睿. 廖平、馬一浮思想體系中“六經”“六藝”定位之異同論[J]. 宜賓學院學報, 2014,07:8-13.

【作者簡介】

馬倩(1989—),女,碩士研究生學歷,單位: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哲學與現代社會。

猜你喜歡
馬一浮關系
撒謊比說實話費力
撒謊比說實話費力
撒謊比說實話費力
撒謊比說實話費力
馬一浮不回熊十力的信
馬一浮不回信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