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與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探析

2017-05-19 07:44董元祁新雷韓江衛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高校工會工作創新互聯網+

董元+祁新雷+韓江衛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工會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互聯網+”的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措施。要加大工會工作宣傳力度,強化工會職能;完善機制,組建高水平工會隊伍;創新職工參與形式,激發輿論活力。

【關鍵詞】 互聯網+;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措施

“互聯網+”是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化,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形態。通俗的講,“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提升整個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發展新形態。工會工作是一種貼近基層、快速與工會成員互動的服務型工作,在“互聯網+”時代,創新工會工作是與時俱進的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需求。

一、高校工會工作存在的問題

工會作為黨的群眾組織,其階級性、群眾性的屬性就決定了它在黨和廣大人民之間起著一種不可替代的橋梁紐帶作用。高校工會作為基層工會的一種,是黨和廣大教職工的橋梁紐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思想和實體沖擊,高校工會工作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

1、高校工會工作受重視程度不夠

高校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地,核心工作內容是育人。其育人的直接參與者——教職工的身心狀況卻一直沒有被廣泛重視。隨著新媒體平臺對各種信息的廣泛傳播,社會對中小學甚至幼兒園教師身心健康情況關注的不斷增強,高校教職工的身心健康狀況也越來越被重視。相應的,作為高校教職工“職工之家”的工會的工作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這對高校工會工作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如何做好做實工會工作變得越來越緊迫和重要。

2、高校工會工作職能不突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指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同時明確規定,工會負有組織和教育職工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發揮主人翁作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發動和組織職工完成生產任務和工作任務,組織職工參加企業事業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提高職工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技術素質等等職責。廣大教職工依法擁有對學校重大事件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評判權和監督權等民主權利。同時高校工會也是幫助廣大教職工出面與學校積極溝通解決矛盾的“群眾代表”,關懷廣大教職工生活和職業發展的“群眾之家”,當然,也是組織廣大教工工會會員參加社區活動、學?;顒拥慕M織者,也是宣傳各種工會政策和福利的宣傳者。而由于高校發展的現實問題和教職工自身不重視等實際問題,工會往往變成發福利、組織文體活動、關懷離退休職工的代名詞,廣大教職工實際參事議事不經工會,申訴求幫助也不經由工會,工會的核心職能越來越淡化。

3、信息公開度不高

高校工會是維護廣大教職工的合法權益的重要組織,除了日常訴求外,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則是教職工依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監督的主要形式。廣大教職工依法擁有對學校重要事件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評判權和監督權等民主權利。同時,對涉及廣大教職工自身利益的重要事件,均須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廣泛征求意見并獲得支持,這樣有利于推動學校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有利于促進學校決策的科學化、制度化、民主化,有利于促進學校各項事務依法健康持續發展,營造和諧舒適的校園環境。而實際情況是教職工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議題的申報流程,意見的廣泛征求環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往往被忽視,在代表選舉上、議題征集上和意見征求上,從最初就少了公開、廣泛的意味。在教代會召開后,往往對所有議題的回復和討論結果也沒有及時地公開,這樣周而復始信息公開度低的結果,導致了廣大教職工對教代會的不肯定,對教代會職能的不信任,自然而然教職工的參與度也越來越低,對工會的基本職能也越來越不認可。

二、基于“互聯網+”的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措施

1、加大工會工作宣傳力度,強化工會職能

“互聯網+”時代,給我們各項工作帶來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宣傳。這里的宣傳不再單純地指傳統意義上的大字報、廣播電視等宣傳,而是指借用網絡平臺,多媒體設備和軟件,通過電腦、手機等載體進行的正面傳播。宣傳是各項工作開展的重要環節,也是信息公開的重要前提。借助信息平臺,利用網絡特有的語言貼近教工日常生活,生動地表達出工會要傳播的各種信息,加強對工會職能的宣傳教育,對各項工作內容及時宣傳總結,有利于增加廣大教職工對工會工作的認知和肯定。

2、完善機制,組建高水平工會隊伍

高效開展工作的核心是機制,健全的工會機制對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及保障。高校工會要切實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內容,依法行使工會的權利,履行工會的職責和義務,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完善相應的組織機構,從政策和構成上保障工會工作的開展。同時,工會是基層組織,工作內容繁瑣復雜,面對的對象因年齡、學識等不同而存在巨大差異,需要一個有耐心、細心,有巨大人文關懷的團隊去為廣大教職工服務,“互聯網+”時代,也需要具備信息化能力的人才加入其中,組建一個高水平的工會隊伍也是提高工會工作水平的迫切需求。

3、創新職工參與形式,激發輿論活力

高校工會是為最廣大的教職工發聲,其主要的參與者和服務者就是廣大教職工。在“互聯網+”時代,利用QQ、微信等交流平臺,給教職工一個隨意暢談而又能有效參與,且具有一定話語權的環境,更利于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更好地為建設和諧校園出謀劃策。同時,通過正面的輿論引導,有效的信息公開化,使教職工對工會工作廣泛認同并積極支持,更利于工會工作的開展和實際職能的實現。

總之,學校的發展依靠廣大教職工,如何使廣大教職工凝心聚力,求真務實,為學校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而努力奮斗是高校工會工作的重要內容。抓住“互聯網+”對工會工作帶來的機遇,增強工會活力,強化工會職能,是與時代接軌,職工同心共創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春生.建立“互聯網+”工會工作管理新模式[J].中國工運,2015(10).

[2] 楊鈞,秦潔.探索“互聯網+”時代工會新媒體建設的新途徑[J].工會信息,2015(24).

[3] 金備.“互聯網+工會”不能缺工會人的勤奮[J].中國職工教育,2015(10).

[4] 王源平,趙芳,高雋,趙麗.現代大學制度下的高校工會角色定位與職能要求[J].社會科學家,2012(S1).

[5] 余秋梅.推進高校工會工作創新發展的路徑分析[J].長江叢刊,2016(18).

[6] 祁新雷,董元,師妍,韓江衛.新時期構建高校有活力基層工會的對策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09).

【作者簡介】

董 元(1982.6-)女,陜西丹鳳人,碩士研究生,西安郵電大學講師.

猜你喜歡
高校工會工作創新互聯網+
關于國有企業工會工作創新的思考
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與實踐
強化高校工會“小金庫”管理對策
媒體融合下廣播電臺編輯工作創新研究
淺談如何創新高校工會工作
高職院校工會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