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的幾點思考

2017-05-19 14:30閉海英
中學教學參考·理科版 2016年3期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思考初中數學

閉海英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日益加重,而數學科出現學困生的情況尤為嚴重。如何引導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和效率,是初中數學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困生轉化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08-0026

在初中數學科的學習中,一個班級里面,總會有一些學生學習效果低下,達不到學科教學大綱要求,成績明顯低于班級平均水平,這部分學生我們通常稱為“學困生”。這些學困生常常表現為基礎差,對數學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不透,模棱兩可、混淆不清;不肯動腦筋,作業馬虎,抄襲應付了事;缺乏競爭意識,對學習無所謂,甚至厭惡、放棄;更嚴重的是,有些學困生課堂紀律較差,不是嘈雜就是睡覺或是串位,嚴重影響教學秩序。如果不及時給予引導和轉化,勢必會給他們在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造成很大的被動,因此“學困生”的轉化問題已成為素質教育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從教經歷,就如何轉化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談幾點思考。

一、找準“病癥”對癥下藥,循序漸進,落實階段目標

數學學困生之所以“學習困難”,并不都是其智力低下(大部分學生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究其原因,有的是基礎差,學習方法不當,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是智力、思維能力發展滯后;有的是家庭環境造成;有的是非智力因素導致。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因人而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促使學困生的轉變和成長。要轉化這些學困生,任課教師要有信心,摸準脈搏,對癥下藥,不能“一刀切”。如,低智力型的可以著手抓基礎,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鞏固和輔導,建立起師生幫扶制度,落實“大手”拉“小手”的幫扶行動。比如,七年級(1)班的六個學困生,我就挑選六位品學兼優、樂于助人的學生負責輔導他們完成作業;對于厭學的,讓他們運用數學原理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發掘他們的潛力;受家庭環境影響的,則多從心理上給予溫暖和關愛。教育是充滿愛的事業,愛是解決問題的源泉,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還要與其家長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常組織一些活動鍛煉他們的注意力和意志力。完成每一章節的學習后,布置與學生學習能力相適應的階段任務,督促他們完成階段目標。

二、做好數學知識的銜接

轉化學困生工作,我常常是早抓,尤其是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七年級的學生,為防止出現更多的學困生,我從入學摸底考試和月考中就關注他們。首先進行“算術數”與“有理數”知識的比較。從小學到初中,數的概念已從“算術數”擴展到有理數,運算關系也由四則運算引入了乘方、開方運算。因此,首先要在算術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弄懂負數的概念,真正理解負數的意義,再進行“數”與“式”的過渡。小學生主要是學習具體的數,到了初一接觸到用字母表示數,建立了代數概念,進行有理式的運算,完成由“數”到“式”的過渡。如引導學生對整數與整式、分數與分式、有理數與有理式、等式與方程、方程與不等式進行比較,并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區別,進行知識的銜接與過渡。其次是算術解法與代數解法的銜接,在小學解應用題都采用算術解法,到了初中轉化為用代數解法,學生往往一時轉不過彎來,例如,初一上冊3.1.1問題:“章前圖中的汽車勻速行駛途經王家莊、青山、秀水三地的時間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兩地之間,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莊到翠湖的路程有多遠?”通過一個具體的行程問題,引導學生嘗試如何用算術方法解決它,然后再逐步引導學生列出含未知數的式子表示有關的量,并進一步依據相等關系列出含未知數的等式一方程,讓學生認識到從算術方法到代數方法是數學的進步,進一步體會列方程比列算式有更多的優越性。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體驗成功、增強自信

教師要創設積極和諧的心理環境讓學生參與,在班級形成一種互相尊重、互相探討、幫扶帶困的良好風氣。不敢回答常常是學困生的心理問題。事實證明,學困生越是不敢說,越懶于思考,長久下去就會對學習喪失興趣。一節課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就會變得枯燥無味,教師要善于引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如我在《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銷售中的盈虧問題,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商店在某一時間以每件60元的價格賣出兩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虧損25%,賣這兩件衣服是盈利還是虧損,或是不盈不虧?通過日常生活的事例,使其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數學無處不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發現、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耀在人心靈上的陽光?!苯處熞o學困生創造更多的“成功”機會,并對他們的“成功”及時贊揚,激發學生進取的動力。因為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贊揚,學困生在這方面的需求尤為強烈。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本領,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事實上,學困生在學習上獲表揚的機會很少,教師要善于為他們的成功創造機會,譬如在提問方式上,我有意讓周圍的學生回答問題,然后再請差生回答較容易的問題,從而創造機會表揚他們,讓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自信。

(責任編輯 黃桂堅)

猜你喜歡
學困生轉化思考初中數學
不拋棄,不放棄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團精神,開展合作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