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靈的追溯

2017-05-22 20:17張文哲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季羨林錢鐘書著作

張文哲

其實對于中國特有的歷史環境而言,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從年齡上來說,他們見證了整個世紀中國社會的滄桑變遷。他們的遭遇與命運更是與政權的種種更迭交織在了一起,作為作家的他們血液里就流淌著中國傳統社會的苦難與悲哀。對他們的追溯其實更像是對于我們內心的一種拷問,拷問我們究竟該以何種態度來對待生活,對待‘做學問。

錢鐘書:雞蛋好吃,沒有必要認識母雞

‘淵博精深這四個字足以概括錢鐘書的學問,1998年12月19日,享年88歲的錢鐘書在北京病逝。曾經有外國記者把與錢鐘書交談與爬萬里長城放在一起做比對,雖然說這個比較可能有不恰當的地方,但是據此我們足以知曉錢鐘書以及他的文學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雖說錢鐘書已經遠去,但是他被國內外文學界關注以及評價的歷史已經持續了六十多年,這六十多年里無數的中外學者借助于錢鐘書的著作對這顆被譽為“二十世紀人類最智慧的頭顱”有了一個準確的了解。

某次采訪,錢鐘書曾經對一個英國記者說到,“如果你吃了一顆雞蛋,覺得這顆雞蛋非常好吃,你還有必要去認識那只母雞嗎”。這句意味深長的話語其中正體現了錢鐘書先生做人以及做學問的基本態度,他的一生都徜徉在文學的海洋里,晚年更是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到了遠避名利。不管是他創作的起步階段,還是后期“淺學”風靡中國大江南北,他對于那些巧立名目的宴會以及學術交流會一直非常抵制。對錢鐘書先生的追溯,其實就是對于人生淡薄的一種解讀。

季羨林:一介布衣,國學大師,學貫中西

其實季羨林先生是典型的‘學問人的代表,先生的著作我看的不多,當然其中看懂的也不多。從《禪與東方文化》到《佛教對于宋代理學影響之一例》,再到季先生翻譯的《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從中深刻感受到了季羨林先生的學貫中西以及兼容百家。當然以我現在的閱歷想要理解這些著作中的智慧顯然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還是非常喜歡先生的著作以及散文集,喜歡那種點點滴滴、潤物無聲的情感宣泄。

其實所謂的‘國學大師并不是依靠媒體的造勢宣傳而得來的,真正的大師只能夠依靠時間來進行檢驗。當然要做到這一切就需要真正的‘虛心向學,做人要真正的樸實無華,達到‘學然后知不足的境界才算是真正不虧‘大師這個稱呼。對季羨林先生的追溯,其實就是對于人內心最純粹的感情的一種宣泄。

施蟄存:不死就是勝利

施蟄存,被稱為海派文化的標志性建筑,2003年11月19日,他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施蟄存先生雖然像他的名字一樣不太惹眼,但是他的一生幾乎完整見證了20世紀中國文學的興衰榮辱,他的詩歌、小說、散文以及相關的教學研究,時至今日仍然像一股涓涓細流在激勵著我們不斷向前。

其實施先生的一生就像一部奇特的文學編年史,從舊詩到現代詩,他實現了時間的跨越,從翻譯歐美文學名著到整理古籍,他的足跡也同樣超脫了地域的限制。從作家到編輯,再到教授,身份跨度之大20世紀以來的文學家無人能出其右。所以說對施先生進行追溯,能夠教會我們該以何種態度來對待生活。

也許現在你的生活并不如意,但是想想哲學前輩曾經的遭遇,會不會給你的人生帶來一些思考。也許他們的著作你都不曾讀過,也許你已經忘記了他們的故事,但是哪怕他們留下的某句話能夠給你帶來一些不一樣的反思,這樣的過程對于人生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從錢鐘書到季羨林,再到施蟄存,這些上個世紀優秀作家的遠去其實同樣代表著一個文學時代的結束,而這個文學時代中最特殊的,應該是這樣前輩們走在時代前列的思想以及認知。這樣一個作家‘高產的時代其實正是少了對作家的這份敬畏之心,其實心靈的追溯如果能夠借助于這些作家的故事對我們自身做一個拷問,我們也許能夠認識更真實的自我。

(作者單位:萊蕪市萊城區鳳城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季羨林錢鐘書著作
柴文華著作系列
趙軼峰著作系列
錢鐘書清華園養貓
楊大春著作系列
我的書齋
聽雨
李帆著作系列
錢鍾書還是錢鐘書?
季羨林的養生啟迪
咪咪(節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