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詩歌在日本的傳播原因芻議

2017-05-22 20:19李光澤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李光澤

摘要:作為中華文化的典范,白居易及其作品對日本多元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剂堪拙右自姼枧c日本古代文學的關系,探討白居易詩歌在日本平安時代的傳播,有助于我們了解中國文學在域外的傳播狀況,同時還能觸及接受方的社會文化中最本質的東西。

關鍵詞:中日文學觀;白居易詩歌;平安時代

一、前言

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才詩人,白居易及其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及其詩歌理論,不僅在我國詩歌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東漸日本后,對日本文化和文學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日本平安時代,白居易的詩文已經融合于文學和文化的各個領域,成為宮廷貴族必讀書目之一,被奉為經典,出現了經久不衰的“白詩熱”,日本人對白居易及其作品的崇拜達到了頂峰。相比之下,作為唐代文學的代表人物,李白和杜甫卻幾乎無人言及。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檢索一下國內外學者的相關論文,就會發現一種普遍傾向,即那是詩人的表現力不同造成的。由于李白和杜甫的詩使用了具有高度象征化的表現手法,表現的是一種極其復雜晦澀的思想內容,當時的日本人無法接受。而白居易的詩歌對日本人而言,卻顯得平易淺顯,通俗易懂。因而白居易在日本才頗有影響力。但筆者以為,外國文學的接受問題,歸根結底是文化問題。如果只單單把這一論題歸結為上述的“平易淺顯,通俗易懂”,甚至單純從白居易的生平境遇、文學思想、作品風格等去研究其作品在日本廣為傳播的原因,勢必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主觀臆斷的境地。因而我們不能單純地把白居易詩歌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僅僅歸之為“平易明白”這一特點。[1]中日學者們過分強調作品本身的影響力,而忽略了白居易詩歌傳入日本后所發生的變異。變異恰恰就是日本古代文學在吸收中國文學后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新的文學形態,這種文學形態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融合,而是一種民族文學,我們可以從中窺探到大和民族的心態。研究白居易作品在日本傳播的原因,有助于我們了解中國文學在域外的傳播狀況,同時還能觸及接受方的社會文化中最本質的東西。

白居易是最早被介紹到日本的唐代文學家之一,關于《白氏文集》在日本流行的原因,頗受日本學者們的關注。最早對其展開評論的是日本漢學家岡田正之。他在《日本漢文學史》一書的第9章中對《白氏文集》在日本流行的原因提出以下觀點:其一,白詩在唐時就已盛行;其二,白詩平易流暢;其三,白詩具有佛教思想。并且認為:“關于《白氏文集》在我邦流行的原因,還有其他眾多觀點,然而上述三點是最重大原因,這是毫無爭議的事實。[2]

另一位漢學家青木正兒則指出;“眾目所見,吾國之詩受白樂天影響最大。其流行的原因是,樂天之詩名當時在支那已頗高。另外,其詩平易,富于情趣,我邦人易解其中妙趣?!?。[3]

其后,日本學者神田秀夫在《關于白樂天的影響的比較文學的考察》一文中對上述兩位學者的說法提出異議:“在唐朝盛行,不一定意味著在日本也盛行。在本國流行和在日本流行是兩碼事兒,它有各自的原因,未必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 [4]122對于“平易流暢”之說法,神田則認為:“恐怕這是任何人都能想到的吧。一個是從語言能力來看,一個是從國民性來看,一個是從后宮的女官們易學的角度來看,我對以上觀點也不存在異議,這是值得肯定的理由之一?!盵4]122關于“帶有佛教色彩”之說,該文指出,香山寺白氏洛中集自記作于69歲,六贊偈作于70歲,醉吟先生傳作于67歲。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明:“狂言綺語為過,轉以贊佛乘之因,這是白樂天晚年的思想。在日本,這種思想除了在平安時代的《榮華物語》、《和漢朗詠集》中出現以外,主要出現在鐮倉時代以后的作品中,因而這一點不能作為白樂天及其作品在平安時代流行的原因?!盵4]108關于白居易詩歌的平易,在我國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老嫗能解”。南宋初釋惠洪在《冷齋夜話》中寫道:“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盵5]白居易也曾自稱:“稂莠秕稗,生于縠反害谷者也;淫辭麗藻,生于文反傷文者也?!庇纱丝梢?,白居易本人也有意識地追求平易,不避俚語,可以說這是他詩歌創作的價值取向之一。我們可以確信的是,白居易對許多早期作品反復修改,以達到他所追求的“鄙俚”的語言風格。就是說,單純地把白居易詩歌的“平易流暢”作為其在日本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確實有些小題大做。

1943年,金子彥二郎在《平安時代文學和白氏文集——句題和歌.千載佳句研究篇》的《白氏文集受尊崇流行因由新考》一文中,首先列舉了“世所流行的具有代表性的”岡田說的三大原因,并指出“第三個原因中的‘白氏應改為‘白詩,并在此基礎上,以”從精神風土等方面值得更正的二三個見解“為題,提出如下觀點:

其一,作為白詩背景的社會生活和我國平安時代的社會生活極其相似。

其二,白樂天的身份地位,與我國平安時代文學家的身份地位極其相似。

其三,白樂天的性格、興趣、為人等,又恰與我國平安時代的日本人相吻合,是日本人喜愛的那種類型。

其四,《白氏文集》70余卷,從量和質這兩方面來看,對于我國平安時代的文學家們而言,是一部較為完備的文學大辭典。[6]97

神田秀夫把金子說的第一,二兩項以同樣的原因加以否定,關于金子彥二郎的第三個原因,神田對此還進行了批駁,他認為沒必要進一步限定非白樂天莫屬這一特殊性,武斷地認定唐人中只有白樂天的個性符合平安朝貴族的性格,這本身就有些牽強,不過這一點又特別重要。白樂天的性格愛好,以及他的生平,作為我國平安時代的日本人立身處世的典范,只能說這是一種巧合。神田只對第四項給予了認同,認為:“日本人對白樂天采取了‘斷章取義的接受態度,這種傾向性極強?!盵4]109他在該文的第三節“斷章的吸收”中,進一步對此加以闡釋:“日本人對于偶然傳來的《白氏文集》這一個人的詩集,狂熱追捧,并以之取代《唐詩選》,這是很牽強的,是造成句題和歌和《和漢朗詠集》以及其他作品斷片化的一個要因?!盵4]110如果只是把《白氏文集》作為一本詞典加以利用,把它斷成一句一聯加以理解,那么就沒必要對白樂天這個人進行整體評價了,也就失去了觸及其思想體系的機會。人們甚至還把《白氏文集》的地位降到了參考書的位置。我們不應該把作者和讀者對立起來思考,應該放在榜樣和學習者的關系上去思考。白樂天一身兼備平安朝人所崇拜的諸多優點,因而他才被當時的人們視為爭相模仿的對象。神田最終把以下六項作為文集流行的原因:

(一)七十五歲高齡,壽終正寢(沒被殺害或自殺)。

(二)晚年獲得相當高的地位。(沒有落魄)

(三)一身兼容儒釋道三家之學,是一位希世之才,為人為學都十分圓滿。

(四)正如他的《長恨歌》一樣,他本人也是一位受民眾愛戴的詩人,其具親和力。

(五)誠如岡田正之博士所言,其詩“平易流暢,自然妥帖,如行云流水,恰似詩人的性情?!?/p>

(六)正如金子彥二郎先生所言,其文集恰似一本“百科字典”,是詩人一生經歷的真實寫照。它指導人們應該如何更好地歌頌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何明哲保身,從善如流。[4]125-126

1984年5月角川書店發行的豬口篤志著《日本漢文學史》的第三章“平安朝的漢文學”,對白詩的流行情況及其原因進行了以下五個方面的闡釋:

其一,白詩通俗曉暢,朗朗上口。

其二,好像在發源地中國也頗為流行。

其三,白樂天清廉高潔、忠心耿直,不判附權貴,不結黨營私,樂天達觀,風流倜儻。

其四,白居易擁有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當時的日本人篤信佛教,認為白居易是文殊菩薩的化身,《白氏文集》包含了佛法的真理,應該把它吸收到“神國日本”。

其五,白詩數量眾多,取材廣泛,涉及各個階層的生活,此外詞匯豐富,可以成為為詩為文的典范。[7]

以上幾點雖然沒有超越前人的觀點,不過在此基礎上還是為我們提出了以下新的見解:當時日本人欲學習中國,尚抱有知識寶庫這一觀念。不讀《白氏文集》,就不能成為真正的讀書人。就連培養高級官吏的大學所設科目中,也含有《白氏文集》,足以說明《文集》流行之廣。

1986年11月,太田次男發表了題為《從〈千載佳句〉到〈和漢朗詠集〉——以白詩為中心》的論文,該文提出:“應該從日中比較文學的視角加以審視,以當時中國的情況為重點,與我國進行對比?!卑自妭魅胛覈詠?,其勢已經遠超中國,太田先生認為其理由如下:

其一,白詩當時在中國已經頗為流行,傳入我國后,風靡一時,其主要原因在于,白詩文風樸實,簡明易懂,數量眾多。

其二,我國文人在為官之道上,與白居易產生共鳴,對其詩也自然頂禮膜拜。

其三,其詩內容使人驚嘆,讓人倍感新鮮。[8]

當然,當初從唐國選書主要是作為商品,但同時也是基于白詩當時在中國已經頗為流行的緣故。這就意味著《白氏文集》以及散佚的白詩在中國已經廣為流傳。把自己身邊的日常性的瑣事自在地表現在詩歌中,其作品竟多達3840首,這在唐代也是絕無僅有的。

以上是關于白詩在日本平安時代流行的原因,日本學者進行的諸多方面的考察。筆者認為,其中較具代表性的當屬金子彥二郎先生的《平安時代文學與白氏文集——句題和歌·千載佳句研究篇》中的說法。先生對《白氏文集》在日本流行的原因,做了四點分析,內中最重要的發現是第四項,即“《白氏文集》70余卷,從量和質這兩方面來看,對于我國平安時代的文學家們而言,是一部較為完備的文學大辭典?!卑拙右滓簧泄矂撟髁巳О税俣嗖孔髌?,并且保存下來的作品也是唐代詩人中最多的一個。另外,白居易本人的經歷曲折而豐富,其作品的取材范圍甚至涵蓋了中唐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當時的日本平安朝文壇崇尚漢詩文,每當文人相聚,大多吟誦漢詩,以展示自己的才華。而對大部分初學漢詩的人而言,在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的情況下,是難以作出好詩的,這就需要一種范例或辭典,以供借鑒模仿。當時流傳到日本的《白氏文集》就起到了這樣一個參考作用。金子彥二郎先生還對此作了如下說明:“白詩被攝取最多、現存文獻中最古老的,就是上文所述大江千里的句題和歌,內中115首句題和歌中,白詩的借用多大74首。另外,繼《和漢朗詠集》之后,大江維時編撰《千載佳句》,其中唐人約150人,收錄千余聯詩句,內中白詩占500余聯,達半數之多,相當于其余150名詩人的合計詩句之數;更令人吃驚的是,其上下兩卷中的258個部中,采用白詩詩句的部多達180處;其中有76部以白詩單獨為部,接近總部的3分之一;包含白詩在內的所有部中的詩句排列,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白詩幾乎都被排列在前面。(中略)翻開《白氏文集》,在多達3000多篇的詩作中,一年四季和日常生活皆稱為其創作的源泉。從他16歲的處女作,至75歲這60年間,各個年齡段的經歷,勤學為文,出世為官,宮廷、府衙、私邸、山居、登山臨水、顯榮貶謫、宿直退衙、游宴歌舞、哀傷歡愉、春夏秋冬、哲學、宗教無不涉獵,在《千載佳句》258部中,大凡我平安時代的文學家們的所有生活百態,在詩集中都有值得模仿的地方。此一人之作,卻包羅萬象,實為集大成之作也?!盵6]98此說法與白居易本人在《醉吟先生墓志銘序》中的說法吻合:“凡平生所慕、所感、所得、所喪、所經、所逼、所通,一事一物已上,布在文集中,開卷而盡可知也,故不備書?!盵9]先生的更重要之發現,從以上觀點中可以看出,如果通讀選載于《千載佳句》中的535首白詩,就會發現:被稱之為體現了日本國民性的那些淡泊、現實、樂天、熱愛自然的特征,在白詩中都濃墨重彩地表現出來。正如白居易本人所言:“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為我師?!蔽阌怪靡?,這明顯流露出樂天淡泊的心性。但其詩最顯著的傾向是,對自然和草木的熱愛之情,令人一覽無余?!肚лd佳句》正是應和白樂天的這種對自然和草木的熱愛而選句的,筆者在此不揣冒昧,舉例加以補正。例如《千載佳句》的開篇,即“四時部”的“立春”中所引“柳無氣力條先動,池有波紋冰盡開”,“早春”中的“先遣和風報消息,續教啼鳥說來由?!?,“首夏”中的“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币陨厦渲兴娎w細的季節感雖平淡無奇,但卻是靠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夠洞悉的自然界的細節。此外《千載佳句》中的“春興”和《和漢朗詠集》上卷“春”中的“花”所收錄的“池色溶溶藍染水,花光焰焰火燒春”之句,《千載佳句》中的“蓮”和《和漢朗詠集》上卷的“夏”中的“蓮”所收“葉展影翻當砌月,花開香散入簾風”之句,《千載佳句》中的“詩酒”和《和漢朗詠集》上卷“秋興”中所收錄的“林間暖酒燒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之句,《千載佳句》“冬夜”和《和漢朗詠集》上卷“冬”中的“歲暮”所收錄“寒流帶月澄如鏡,夕吹和霜利似刀?!敝?,所有這一切都被置換成日本的風景供人欣賞,不僅詩人,就連和歌的撰者們也從中錄求可用之句,白居易的《文集》善于選取柔和優美的自然之景進行描寫,對于當時的日本人而言,這要比晦澀難解的《文選》更便于模仿,簡直就像一部包羅萬象的“文學辭典”。

水野平次著《白樂天和日本文學》一書中第98頁引用了后中書王(即具平親王)的《贈心公古調詩》中的詩句,“韻古潘與謝,調新白將元?!蔽覀儚闹锌梢钥闯?,元白的詩歌因為給時代注入了新風而頗受平安貴族推崇。水野先生在書中言道:“白詩傳入我國,適得其時?!毕壬饕菑慕邮苷叩囊暯莵黻U明白詩傳入我國這一文學傳播現象的,此觀點尤為重要。此外,太田次男先生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其選書主要是從商品流通的角度衡量,《文集》當時在中國就已經很流行了。這種觀點也不無道理。元稹于長慶4年12月10日(824年)所載《白氏長慶集序》的原注:“揚越間多作書模勒樂天及予雜詩賣于市肆之中也?!碧僭朗貜摹洞筇迫素浳铩分袖浀谩对自姽P》,敬獻仁明天皇,此事在承和5年(838年)的記事中有所記載,可做佐證。

眾所周知,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尤其是在古典文學研究方面,其成果遠遠超過現代文學研究。作為以上諸說的集大成,豬口篤志的論述較為全面,在此不再贅述,只加以簡單的增補和展望。

首先需要補充的是,白居易自編的《白氏文集》,進行了很好的分類整理,即“諷諭”、“閑適”、“感傷”、“律詩”、“格律詩”,從內容、體裁上分為數卷,而且同一卷中同一時期的作品都加以整理排列?!栋资祥L慶集》也有類似的特點,這是其他唐代詩人所不具備的編撰方法?!段倪x》收錄作品共514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漢族詩文總集,大致劃分為賦、詩、雜文3大類,又分列賦、詩、騷等38小類。賦、詩所占比重最多,又按內容把賦分為京都、郊祀、耕籍等15門,把詩分為補亡、述德、勸勵等23門,這樣的分類體現了編者對古代文學發展、尤其是對文體分類及源流的理論觀點,但由于分類過于龐雜瑣碎,因而也遭到后世一些學者的批評。 因而日本人對于《白氏文集》的分類方法更容易被接受,這也是《白氏文集》在日本廣為流傳的原因之一。

以上先賢們所舉原因都不無道理,但未必充分。各種要素錯綜復雜地糅合在一起,才使《文集》得以在日本廣為流傳。前述神田秀夫的論文,文中拋開《文集》流行的復雜多面的原因不顧,而逐個地剝離開加以駁斥,這未免有些牽強。

筆者以為,今后我們有待進一步研究的課題是:“為什么白居易的作品在整個漢字文化圈內能夠廣為傳播呢?《文集》中什么樣的作品流傳更廣,又是怎樣傳播、如何接受的?首先是中國本土,其次是西域、朝鮮、越南,都要一一加以探究。尤其是朝鮮的接受研究更加重要。

參考文獻:

[1]嚴紹璗.中日古代文學關系史稿[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1987:194.

[2]岡田正之.日本漢文學史[M].東京:共立社,1929:169.

[3]青木正兒.巖波講座 日本文學 國文學和支那文學 奈良朝及其前后三和文勃興時代 青木正兒全集第二卷[M].東京:巖波書店,1932:362.

[4]神田秀夫.關于白樂天的影響的比較文學的考察[J].國語和國文學,1948:(11).

[5]陳友琴.白居易詩評述匯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156.

[6]金子彥二郎.平安時代文學與白氏文集——句題和歌·千載佳句研究篇,福岡:藝林社[M],1995.

[7]豬口篤志.日本漢文學史[M].東京:角川書店,1984:142.

[8]太田次男.從《千載佳句》到《和漢朗詠集》——以白詩為中心[M].和漢比較文學叢書四 中古文學和漢文學2,東京:汲古書院,1987:217-240.

[9]白居易.白居易集[M].岳麓書社,1992:118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