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時代的藩籬

2017-05-22 20:26段氏瓊茹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女性意識越南

段氏瓊茹

摘要:原本以女性為尊的越南社會傳統受到外來父權制思想的影響,女性地位發生了徹底的轉變。這種外在的動機激發了女性的反抗意識,推動了女性文學的興起。19世紀西方文明的介入促進了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點燃了女性思想解放的火炬之光。在歷經戰亂,實行全面開放的越南現代社會中,女性作家群體崛起,女性文學也將探針深入問題的內核,呈現出復雜、多元的時代特征。

關鍵詞:越南;女性創作;女性意識

在人類文明史中母神崇拜是最早的神靈崇拜之一。長久以來越南人除了祭祀祖先、供奉神佛之外,還有信仰母神的傳統。因此,母神崇拜尤其對越南人的精神文化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及價值。古代的越南人認為“母神是糧食豐收的象征,是世襲農民對于生育幸福的愿望”①。在以種植水稻為主,擁有悠久農業文化的越南,生殖崇拜是一種“崇奉自然與人的增殖”②的信仰。越南不但長期延續母系社會制度,而且在吸收其他文化或受外來文明的影響之前,已具有自身的特征,即稻作文明。人們既盼望莊稼豐收以維持生活,也渴望后代繁衍壯大以延續種族。因此也就不奇怪,越南民間傳統中有以自然和女性為“孕育、存儲、呵護”③象征的習慣。

越南雖地處東南亞地區,但自古受印度和中國文化的影響,逐漸融入東方文化圈之中。隨著越南社會逐步轉型為父權制社會,社會思想也開始改變。但是,尊重女性、重視女性的社會觀念也逐漸被“重男輕女”的階級偏見和封建思想所取代。在儒家的父權制思想的統治之下,越南婦女處于被壓迫、被束縛的地位,女性權利消失殆盡。越南婦女被迫服從“三從四德”的倫理綱常,從屬并依附男性。在儒家思想占據統治地位的時代里,她們除了忍受身體上的勞役外,還需承受精神的重壓。因此,在這些被認為是更“高尚”的道德倫理與社會責任的問題前,她們的個人意識和情感都受到壓制,并且隨著自己的內疚與自卑沉默下去。她們只能借用歌謠或者隱喻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公。例如:“妹身像當道的水井,清人洗臉、俗人洗腳”;“妹身像如陣雨,有的落下井里,有的墜茵落溷”④或“天地風塵,紅顏多舛,悠悠彼蒼兮誰造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問世于1741年的《征婦吟曲》⑤。原作由男性詩人鄧陳琨(1710-1745)運用漢文七言樂府詩共計477句寫成的。它雖然曾被多次譯成喃文⑥作品,卻是段氏點⑦的喃文譯本使其聲名遠播,流傳至今最為成功的譯作,她的譯本甚至還被稱為越化最佳譯作,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段氏點的譯本之所以受到讀者的歡迎是因為她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征婦,剛新婚的她凄凄切切淚別丈夫。身為一名女詩人,較之男性作家的創作,她更細致地表現女性的獨特心理,采用女主角獨白的方式訴說了征婦的心聲。從“送別”中凄凄切切淚別丈夫至等待之中的“思怨”過程的“悲俱、懷想、孤獨、渴望、愁悶、失望、望尋、憂老”的心理經歷的痛苦煎熬,最后,只能深切地“期待”丈夫安然無恙歸來。她以女性的視角真實地顯示許多征婦們的苦難遭遇,因而其譯作更為凄婉動人。 從《征婦吟曲》譯本中“紅顏多舛”究竟“是誰造因”的認識至《傳奇新譜》運用漢文創作,段氏點塑造了才華橫溢、剛毅的女性形象,同時也關注女性的命運??梢哉f從段氏點開始,以后越來越多的越南女性開始拿起了“象征主體性權威的筆”⑧。其中,胡春香(1772—1842)就是19世紀初期女詩人中的出色代表。她出生書香門第聰穎過人,卻因早年喪父家境清貧,一生波折頻仍坎坷不平。出嫁后,成為某縣官的側室,正室的狠毒,使她嘗盡了令人難忍的痛苦。丈夫去世后,她又不得不再次成為一個豪紳的偏房,并且又再次成為邊緣人。但痛苦的生活、不平等的待遇并沒有壓倒她,反而激勵了她的斗志。加之當時社會正值改朝換代之際,朝廷采取了許多新政措施,如鼓勵人們用風土化的語言進行創作。這是一個新思潮活躍的時代。于是,她拿起筆大膽地揭露出封建統治者的種種丑態,嚴厲地控訴了一些社會不公現象。同時,她也寫出了越南婦女的故事。她擅用喃字寫詩,詩風獨特,令人印象深刻。作為男權社會中的女性,她的詩作在思想上體現了深刻的女性意識和叛逆精神,例如《做妾的命運》敘述了妾的非人的生活,抨擊了殘酷壓迫婦女的舊禮教。除此之外,她在形式和語言上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隱喻手法的運用使詩蘊含了極富特色的象征意義。她在詩中運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散發出生活的氣息,較具代表性的有《菠蘿蜜》、《詠扇》、《湯圓》、《餡騾》、《蕩秋千》等詩。胡春香的每首詩都充滿了對女性生命價值的珍視,并由于她對越南文學發展的貢獻歷來為學者所公認,被稱為“喃字詩女王”。

進入19世紀,人類社會跨上新的歷史。越南和其他東方國家同樣都被西方炮火轟開了封閉已久的國門,被動接受西方思想觀念。1858年法國殖民者開始侵入越南。法國在越南的百年殖民統治,除了給越南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創傷記憶之外,同時還帶來了西方開放的先進文化,越南社會的結構因此有了巨大的改變。越南按照殖民社會的行政形式發展后,原本的農業社會也發展出了許多都市、縣城與經濟中心。在這里,東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對話。在古代,越南女性一直被封建男權社會的觀念和偏見壓制,缺乏受教育的機會。即使她們之中少數具備天才與智慧,她們的手指也只能用來在界定自己命運的文件上畫押而已。西方文明的傳播使越南婦女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教育、分享知識。因此,越南社會逐漸出現了更多的知識女性。她們意識到女性獨立的必要性,更希望讓世界了解女性的存在價值。隨后,女性知識分子的聲音在社會中迅速蔓延。在1918年,《共同女性》報刊問世,這是第一份屬于越南女性自己的一張報紙,主編是一名女詩人——湯月英(1864-1921)。這也是越南現代知識女性秉承前期胡春香女士的獨立精神,用時代的平臺實施行動的開端。湯月英的作品中表現了女性意識上的自我覺醒,同時她還支持和激勵女性讀者在新時代中大膽發出自己的聲音,擺脫封建意識,肯定女性在社會的作用,從男性世界中解放自己,重視自己的生存價值。經過十個世紀漫長的歷史發展路程,越南的婦女開始重審自身價值,點燃了女性思想解放的火炬之光。

在歷史的長河中,越南人民經歷過漫長而殘酷的外來入侵,尤其是法國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日本控制。1945年獨立之后又歷經了兩次大戰,分別受到過法國和美國的統治。1954到1975年間,越南分裂成南北兩部分:北方建造社會主義,南方進行抗美戰爭。在那個血與火的時代,女性自我追尋的主題暫時讓位于戰爭與國家命運的主旋律。當時的越南主流文學歌頌集體精神和民族精神,她們的創作多表現戰爭的悲劇,或者呈現出雄性化、無性化狀態。在那個歷史時期,最重要的是生存——國家的生存和民族的生存。直至1975年戰爭結束,全國解放,國家統一。曾被世界稱為“遠東明珠”的越南,經過二十多年戰后重建,才從艱難之中恢復過來。

從1980年起,尤其是1986年初,越南邁入全面改革開放的道路。同時,伴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越南人具備了深入了解自己行動的條件之一。社會也開始注重性別問題,比如兩性的平等、對話和發展問題,尤其是女性的雙重角色: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毋庸置疑,越南女性的地位和作用已獲得了社會的認可與肯定,女性逐漸進入政治、經濟、藝術創作等領域,其中文學創作更是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選擇的生存方式。寫作成為女性面對自身問題以及共享自身經歷的契機。

這段時間,女性寫作群體迅速崛起,在越南文壇上她們及其作品給越南社會文化和文學創作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歷經戰亂的女作家首先在創作風格上有所轉變,比如意兒、黎明奎等。她們從以往的女英雄、女主人這類“中性化”的女性形象塑造中掙脫出來,深入探查女性的個體生存本相,從公共化的敘事中回歸自身,從宏大的敘事回歸到日常生活的瑣屑與愁苦。除外,大部分戰后的新生代女作家雖沒有像前一代那樣經歷戰爭,但是她們生活在一個處于恢復和重建時期的國家,因此有豐富的題材及內容可以供她們選擇。她們的作品既記載著她們對戰爭的認識,顯示出她們的視角下的戰爭形態,也蘊含著從戰爭的陰影中走出并回到現實生活中的女性憂慮,比如武氏好的《笑林剩余者》、賢芳的《森林的聲音》和黎明奎的《小悲劇》等。這些作品中還詳細刻畫出改革開放之后的社會轉型期的陣痛:家庭關系、朋友關系等問題,比如范氏懷的《天使》、阮氏秋慧的《后天堂》。除此之外,作品還體現了當代女性怎樣才能顯示個人的獨立價值:如伊班的《Iam女人》、范氏黃英《人年輕時》等。女性世界的視角帶來了一種新的社會認識,也給她們提供了平等的舞臺。女性作家筆下的作品始終描寫了一個私密的、富有神秘感的世界,它吸引著女性讀者去發現去理解,同時也傳遞了作家作為女性的生活經驗。這就是越南新時代女性寫作的潮流——以自覺的意識來書寫自己的聲音和對生活的渴望,從日常生活提取經驗、以自然舒坦的狀態觸及性別差異最深處的問題??梢哉f,女性敘事更徹底地回到女性內在體驗本身,帶給讀者新鮮的閱讀體驗,以現代女性的視角探索了當代人生活所需要的深度。

從古至今,無論西方還是方,每個時代的社會文化中都有女性創作的印記??墒怯捎诜N種原因,尤其是時代和社會條件的限制,在漫長的歷史中,女性意識和女性創作一直處于幾近失語的狀態?,F代社會的巨大變革促使女性意識再度復蘇,尤其是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從而接受專業的培養。教育使她們建立起自我意識,認識到寫作是她們事業和生命的連接體。她們需要從不同的側面來建構女性自己的新歷史。透過她們的作品可以看到,作品中代表的女主角已經成為故事的掌控者,而非男性作家筆下被塑造的客體。女性在歷史的浪潮中逐漸強大起來,她們從只知傾訴,到尋找出路,再到建立自主意識,實現存在的意義。重視自己、思考幸福、關注家庭、重審愛情與責任、自由與道德的辯證關系等,這是當今越南女作家時刻關注的命題。

“不是任何時候我們也能改變得了環境,但我們總可以改變自己對環境的行為”。⑨不僅僅只有越南婦女,還有世界上曾經或現在正處于邊緣地帶的女性正前赴后繼地踏上尋找女性的存在價值和意義的征途。雖然路途艱險,周圍仍有帶著男權思想下自卑虛弱的女性形影的陰云,但東方的女性寫作者緊緊抓住時代所給予的自由和機遇,結合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女性意志的本色投入歷史與時間的潮流之中,通過截取生動的社會生活畫面將女性意識鮮活呈現在自己的創作中,讀者也將通過她們的作品,深刻地認識社會性別差異的問題。

因此,越南的女性寫作所發出的聲音不是一個僅自己的需求表明心跡的聲音,也不局限于凸顯女性遭受壓迫與不公的事實,喚起人類思考女性主體性的聲音,而是成為一種綜合個人意識和社會意識于一體,承載著建設兩性和諧共處社會的聲音。

注釋:

①吳德勝:《越南母神教》,河內:宗教出版社,2010年,第174頁。

②阮伯成:《通過文學交流的本色越南》,河內:河內國家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218頁。

③吳德勝:《越南母神教》,河內:宗教出版社,2010年,第386頁。

④越南歌謠,筆者譯。

⑤“以戰爭給婦女命運造成的悲劇為題材,塑造了一個苦苦等待夫君的‘征婦形象”。它從描寫婦女悲慘命運和刻畫女性細膩心態兩方面開創了批判現實的越南古典文學之先河,是17、18世紀越南社會戰亂及其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真實寫照——參見林明華《越南古典名著〈征婦吟曲〉評語——兼談漢文化對〈征婦吟曲〉的影響》,《東南亞研究》1988年版,第1 期。

⑥喃字是一種在漢字基礎上,運用形聲、會意、假借等方式形成的越南民族語言的文字。

⑦段氏點(1705-1748)是越南著名女詩人,號: 紅霞女士, 代表作品:《傳奇新譜》。

⑧桑德拉· 吉爾伯特 蘇珊·古芭著:《閣樓上的瘋女人》(上冊),楊莉馨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第26頁。

⑨Feminism and Autobiography,Ed.Tess Cosslett,Celia Lury,Penny Summerfield,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P.232.

參考文獻:

[1][越]吳德勝.越南母神教[M].河內:宗教出版社,2010.

[2][越]阮伯成.通過文學交流的本色越南[M].河內:河內國家大學出版社,2006.

[3][中]林明華.越南古典名著〈征婦吟曲〉評語——兼談漢文化對〈征婦吟曲〉的影響》,引起《東南亞研究》,1988,1.

[4][美]桑德拉· 吉爾伯特 蘇珊·古芭著.閣樓上的瘋女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5][英] Feminism and Autobiography,Ed. Tess Cosslett,Celia Lury,Penny Summerfield,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猜你喜歡
女性意識越南
讀圖
越南Vedana餐廳
越南YAM餐廳
越南Chicland酒店
越南百里“銀灘”
《紅樓夢》寶黛詩詞與女性意識研究
“凱薩娜”侵襲越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