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托邦到反烏托邦文學嬗變下的現代性意義

2017-05-22 20:28董婉瓊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烏托邦現代性

董婉瓊

摘要:反烏托邦文學自從烏托邦文學分流出來后,就與烏托邦文學形成互為“矛”和“盾”般的存在,反烏托邦以烏托邦為根基對其進行解構,烏托邦因反烏托邦的否定而辯證發展。以“反烏托邦三部曲”為代表的反烏托邦文學對世界中產生的現代性問題進行批判,對人們反思當前社會追求物質文明所帶來的眾多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烏托邦;反烏托邦;現代性;思想意蘊

烏托邦(utopia)最早由托馬斯·莫爾據希臘文所創,該詞產生自他1516年創作的《烏托邦》。烏托邦本意是一個不存在的地方、烏有之鄉。美好的地方是不存在的,是因如此,才使得烏托邦自產生之日起就有一種神秘的魅力,促使人們不自覺地向它靠近。而反烏托邦(Anti-Utopia)并不是對烏托邦的反抗,而是作為依附于烏托邦文學的一個分支而產生。

烏托邦文學帶有對現實的憂患和對未來的希冀,所以烏托邦文學作品既包括對現狀的批判,又懷有對理想生活的向往。烏托邦式的幻想并不是天馬行空而產生的,對它展開的想像之所以能被大眾接受應當是以當下不合理、不理想的社會現狀為基礎,這樣才能獲得讀者的認同進而具有探討的價值。

一、研究現狀綜述

西方對烏托邦較系統的研究可追溯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哈貝馬斯稱之為“烏托邦力量的窮竭”的時代,涌現了一批研究烏托邦的作品,如卡爾·曼海姆《意識形態與烏托邦》,(1926)從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的角度來分析烏托邦,如麥爾文·J·拉斯基《烏托邦與革命》(1976),專門建立了烏托邦研究會,發行期刊《烏托邦研究》(Utopia Studies)。幾乎同時期,“烏托邦”一詞派生出了“反烏托邦”(anti-utopia)文學,因此,學術界認為反烏托邦是依附于烏托邦而產生的,早期的反烏托邦文學作品單純地批判和諷刺現實社會,代表有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1726)等,這些小說大都通過描繪出一個不存在的世界來否定現實。二十世紀的烏托邦文學褪去了對未來藍圖的勾畫,保留了批判因子,以理性、科學的現代性觀念為根基,切入了質疑、解構等思想,這個時期的反烏托邦文學是以“反烏托邦三部曲”為標志走向成熟——扎米亞京的《我們》(1920)、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1932)、喬治奧威爾的《1984》(1948)與其它反烏托邦文學一起構成了二十世紀反烏托邦文學的潮流。

漢語“烏托邦”一詞最早在嚴復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中出現,五四時期,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和倡導“三民主義”革命派思想里,都包含著濃厚 “大同理想為中心的各種烏托邦主義”觀念。中國烏托邦研究與西方相比晚了近五六十年,由于近現代時期受蘇聯影響較大,國內學術界都傾向于將烏托邦與空想社會主義相混淆,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有了西方理論的譯介,重要的譯介如Gerge Kateb編寫的《現代人論烏托邦》、拉塞爾·雅各比《不完美的圖像:反烏托邦時代的烏托邦思想》等等一系列著作和論文,至此,國內才有意識地把烏托邦和空想社會主義區分開來,同時涌現了一批研究反烏托邦的著作,如劉向愚《反面烏托邦小說簡論》(1993),著重分析了烏托邦與反烏托邦的異同,并將“反烏托邦三部曲”并列進行了一次評論,這是中國較早的研究烏托邦文學的作品。研究烏托邦文學的還有姚建斌《烏托邦文學論綱》(2004)、周黎燕《中國近代烏托邦小說的書寫》(2007)等碩博論文幾十篇。

研究烏托邦的專著日益增加、研究的角度日益多樣化與近代以來社會運動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希望和變革的時代……我們生存于難以置信的富裕和令人震驚的貧窮之中”,“我們變成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狹隘的功利主義者,專注于此時此刻的調整,而不是重新去創造”。烏托邦思想淡出大眾的視野,人們沉浸在物質的消費和享樂中,拋棄自我的理智和洞見,而社會的悲觀情緒加劇,雅各布指出“烏托邦精神,即相信未來能夠超越現在的這種概念,已經消失了”。雖然近年來國內對烏托邦文學的研究漸漸升溫,但我國烏托邦研究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是存在差距。因此,本文試圖以烏托邦思想理論為基礎,以《美麗新世界》為例來探討反烏托邦思想的現代性意義。

二、從烏托邦到反烏托邦

烏托邦可追溯至古希臘時期,赫西俄德在《工作與時日》中提出了“黃金時代”,黃金時代即人人歡樂幸福的時代;柏拉圖的《理想國》是早期烏托邦理念的代表,在“理想國”里描繪了一幅未來理想國家的圖畫;公元1世紀基督教依托《圣經》誕生,《圣經》中伊甸園則向眾生展示了一個完美的天國?!妒ソ洝纷鳛闅W洲重要的文學典籍,對后世文化產生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烏托邦思想在《圣經》描繪的未來理想樂園的詮釋下也流傳下來,成為文學母題。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提倡科學和理性促使了文學領域內烏托邦觀念的生長,繼托馬斯·莫爾1516年發表《烏托邦》后,以培根為代表的實驗性科學主義興起帶動了對烏托邦積極意義的書寫,培根的《新大西洋島》(1622)和康帕內拉的《太陽城》(1623),還有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老實人》(1759)描述的遍地黃金的王國都能窺探到烏托邦的影子。

正面烏托邦書寫至二十世紀初開始向反烏托邦文學轉變, “反烏托邦三部曲”構成了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反烏托邦文學。工業化生產重塑歷史文明,隨著工業化、科技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運轉模式而來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世界大戰及戰后的恢復都給人們帶來精神及物質上的巨大創傷,阿倫特在《極權主義的起源》中提到“大約三十年時間里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被征服者未得到任何和平條約,勝利者也未得到休養生息”,“一切文明的本質結構已經到了崩潰的臨界點”。痛苦、迷茫等消極悲觀的情緒籠罩著人們,他們不再相信上帝的力量,“拒絕描繪上帝逐漸變成了拒絕描繪烏托邦,這樣一來,就只能用否定性的術語來描繪烏托邦了”,于是反烏托邦就應運而生了。

反烏托邦(Anti-Utopia)批判遙不可及的“理想王國”實質上也就是對現實世界的變相的肯定。作為烏托邦的分支,在烏托邦這個大的主體框架下,“如果說烏托邦小說是通過刻畫一個自由、完美、富足,不受現代文明玷污的社會來表達對現存制度和社會的質疑與批判的話,那么反烏托邦小說就是通過將現代社會中的種種弊病、文明弊病予以放大、夸張、變形之后達到諷刺、批判的目的”。反烏托邦筆尖更為犀利,它通過對現實的夸張、變形、扭曲建立起一個人間地獄,反烏托邦主義者認為“烏托邦的生活是一種騙局,另有一些人認為烏托邦是行尸走肉?!币虼?,這個比當下世界還要糟糕幾百萬倍的社會就是未來的“美麗新世界”,當人們意識到工業化社會并不能造就他們所期待的烏托邦,平靜被打破,噩夢就產生了。

三、《美麗新世界》的現代性批判

《美麗新世界》虛構了一個福特紀元623年,即公元2532年的世界:人被批量化生產,兒童階段就開始用催眠教學校正人們的思維,使所他們形成“守法的良好公民”,所有的人都被嚴格劃分成五個等級:伽馬、德爾塔、愛撲塞隆……各個等級的人本分地在自己所處的階級工作,從小受到的教育讓他們接受本職工作帶來的痛苦并視之為幸福。除此之外還有國家發行的“嗦麻”(soma)——公民可隨意使用的合法化致幻劑,任何人感到痛苦就可以來一顆嗦麻,讓他在夢中度假,“只需吞下一小片,多少煩惱都不見”,“有了嗦麻,我們就不需要什么安慰了”。因為有藥物消除每個人的不滿和怨念,整個世界按秩序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展示了這個世界全球性的格言“社會,本分,穩定”。這個時候野蠻人約翰闖進了“文明世界”,他的羞恥心、道德感、親緣血系的認同感、愛情觀與文明發生激烈的碰撞,最后不可避免地被所謂的“文明”異化,在孤獨、絕望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這個美麗的新世界里,個人的情感、激情被磨平,而更為可怕的是人們都喪失了思考的能力、失去了創新的思維能力。赫胥黎以當時汽車生產商“福特”,即工業化的美國為原型,在批判機械文明的同時,也直接把矛頭指向了二十世紀的英國。野蠻人約翰實際上就是今天人類的化身,赫胥黎以約翰的處境和最后的結局向人們預示著高度科技化烏托邦的最終走向。

表面上看,小說描繪的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社會極端穩定、科技高端頂尖、人人永恒幸福的人間天堂,實則刻畫了一個專制極權、人人喪失自由、失去思想的人間夢魘。反烏托邦小說采用扭曲變形的手法把過去、現在乃至未來會可能出現的弊端表現出來,以戲謔的方式將烏托邦社會設想的生活具體化,把人們日常工作的細節剖析撕裂開來,結果得出一個冷冰冰的牢籠,人如困獸一般而又不自知地挨著時間。在嗦麻創造的伊甸園里,“‘單一國家取消了他的自由,恢復了他的幸?!?。思想自由是最難以實現的烏托邦,“真正的問題是精神的問題”。

赫胥黎用烏托邦工程創造了一個人人幸福的樂園,在這樂園里,烏托邦主義者相信,基于對人性的終極認知,他們已經為個人安排了最好的幸福。更“幸運地”是新世界中的烏托邦工程在當代世界真實地推進著,這無不給盲目標榜“科技就是生產力”的格言敲響了警鐘。

四、結語

《烏托邦》問世距今已有半個世紀,烏托邦文學派生出來的烏托邦思想以及由此生發出來的反烏托邦、惡托邦等思想仍然具有現代性的意義?!盀跬邪钏枷胧苤环N‘秩序狂的控制……改變就是不完美的象征”,因此我們要對烏托邦持一種嚴肅的態度,于是反烏托邦的存在就顯得更為必要了。反烏托邦文學往往蘊藉著對當下社會深沉的優思,關注著人類的生存境遇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它真正反對的是絕對理性、烏托邦實體中的荒謬的原則,最終的指向與烏托邦一致,即對人類存在積極意義的追問和探索。

參考文獻:

[1](英)喬治·奧威爾:我為什么要寫作[M].董樂山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01.

[2] Gerge Kateb:現代人論烏托邦[M].孟祥森譯,臺灣: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

[3](美)拉塞爾·雅各比:不完美圖像:反烏托邦時代的烏托邦思想[M].姚建斌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4](美)阿倫特:極權主義的起源[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11.

[5](英)喬治·奧威爾:英國式謀殺的衰落——評扎米亞京的《我們》[M].董樂山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6](英)安道爾·赫胥黎.美麗新世界[M].上海:譯林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烏托邦現代性
建筑設計中的現代性觀念
復雜現代性與中國發展之道
藝術烏托邦的締造者
淺空間的現代性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網絡空間并非“烏托邦”
由現代性與未來性再思考博物館的定義
農產品電商圈的“烏托邦”
《格列佛游記》:讓人笑讓人哭的烏托邦之旅
淺談夢窗詞之現代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