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海上夫人》中的愛與死亡

2017-05-22 20:32張小敏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易卜生格斯希爾

張小敏

摘要:《海上夫人》是易卜生后期名劇之一,在這部劇作中易卜生由對現實的社會問題劇的思考轉向更高層面的哲學的、人性的、宗教的層面進行思考。的愛情與死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正是一個頗具哲學意義問題。本文擬對《海上夫人》一劇中愛情與死亡這一問題進行探討,為我們揭示出愛情與死亡之間的三重關系即死亡讓愛情獲得新生,死亡讓愛情擺脫束縛,死亡帶給愛情激動感,從更加深入的哲學層面為展示出死亡對于愛情的意義。

關鍵詞:《海上夫人》;愛;死亡

《海上夫人》是易卜生后期名劇之一,在這部劇作中易卜生由對現實的社會問題劇的思考轉向更高層面的哲學的、人性的、宗教的層面進行思考,這“是易卜生極富詩意和哲理的一部劇作”(李兵202)。愛情和死亡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在文學作品中也多有探討。在《海上夫人》一劇中,易卜生對愛情與死亡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為我們揭示出愛情與死亡之間的三重關系,從更加深入的哲學層面為展示出死亡對于愛情的意義。

一、死亡讓愛情獲得新生

在《海上夫人》中,房格爾的前妻是作為一個已經死亡的形象而出現的,關于她的點點滴滴都是通過房格爾大夫和她的兩個女兒博列得與希爾達展現出來的,正是她的死亡讓房格爾大夫有機會獲得他與艾梨達的愛情,讓他的愛情獲得了新生。

通過劇中的敘述我們可以發現,房格爾的前妻與艾梨達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相較于艾梨達而言,她是一個更為合格的妻子與母親,她能夠妥善的安置家人的生活,“從前媽媽很會安排的事情繼母都不會安排”①,她能夠為房格爾大夫和他們的女兒帶來一種真正的家的溫暖,“當年我跟前妻在此地,日子過得非??旎睢保?39)。以至于在她去世之后,博列得與希爾達還要每年避過繼母去裝飾屋子為她們自己的母親慶祝生日,而房格爾也同樣無法忘懷,“一個人懷舊的情念是無法消滅的——至少在我心里沒法消滅”(261)。然而,正是她的死亡,讓房格爾獲得了愛情的新生,在艾梨達身上體會到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愛情。

艾梨達在房格爾的家庭中絕不是一個合格的妻子與母親,她與這個家庭與自己的生活都存在一種精神上的隔離感。作為一個妻子,她“心里老甩不掉懷念海洋的相思病”(261),讓自己處于一種著魔迷亂的狀態,并最終陷入這種迷亂之中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她每天都要去海峽洗澡,而無心也不遠去料理家務,履行作為一個妻子的職責。作為一個母親,她無心也不愿去改善自己與兩個繼女之間的關系,博列得被迫代替她處理瑣碎的家務事,希爾達一直力圖與她親近卻始終未被她意識到,她們之間的關系就像艾梨達常處的涼亭和博列得與希爾達常用來消磨時光的長廊,相互可見卻又相互隔離。

但是,艾梨達的出現卻為房格爾帶來了愛情的新生。相較于房格爾的前妻帶給他的平實溫暖的愛情生活,艾梨達更像是一股燃燒的火焰,帶給他精神上的震顫。在艾梨達的心中始終背負著一個沉重的十字架,她對于自己奇特的?;楹湍吧饲f士頓始終不能釋懷,陷入一種“狂熱的誠實”(高中甫389)之中不可自拔。在與艾梨達的愛情與婚姻中,房格爾感受到的再不是一種被照顧的無波瀾的生活,而是一種患得患失,需要他去拯救的愛情生活。作為一個丈夫,房格爾對艾梨達體貼備至,一直在努力的做一個稱職的丈夫。當他發現艾梨無法擺脫對海洋的思念,無法適應這個環繞著高山的陸地城市時,他決定放棄這個承載著自己終身事業的地方,“到靠近大海的地方找個住處”,以使艾梨達的精神安定下來,“把她的心拴住,彼此間不再隔離”(劉明厚87)。他在家中為艾梨達建造了避暑涼亭,以滿足她要求獨處的需要,而他自己則在涼亭與女兒們所處的走廊之間來回跑,去陪伴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在與艾梨達的愛情與婚姻中,他把自己置于父親和導師的地位,“我應該又像父親又像導師那么對待她”,“我應該盡我的力量啟發、提煉她的智慧”(298),他為自己未能將艾梨達拯救出精神的怪圈而深深懊惱。由此可見,正是房格爾前妻的死亡和他與艾梨達的結合,讓他從一種愛情婚姻的模式中進入到另一種全新的愛情婚姻模式中,實現了他的愛情的新生。

二、死亡讓愛情擺脫束縛

在《海上夫人》中,神秘莫測的陌生人莊士頓對女主人公艾梨達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他與艾梨達的?;閮x式成為他們之間的愛情束縛,他的離去讓這種束縛得以漸漸解脫,他的歸來又重新讓艾梨達陷入一種惴惴不安之中,然而經過艾梨達的自由選擇,他再次并永遠的離開,這種類似與死亡的離開最終讓艾梨達擺脫了來自陌生人莊士頓的愛情束縛。

莊士頓與艾梨達之間有一種類似婚約的?;閮x式,這對于艾梨達而言是一種愛情的束縛,他在艾梨達身上“有一股強大的控制力(268)”,這種控制力甚至讓艾梨達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他在我旁邊的時候,我沒有主見。事后,我也覺得莫名其妙”(265)。然而,當陌生人莊士頓離開之后,艾梨達漸漸從他的精神控制之中解脫出來,并接受了房格爾的求婚。陌生人的乘船逃逸在這里可以看做是另一種形式的死亡,雖然他給艾梨達寄回了三封信,但是卻在極長的一段時間內杳無音訊,與死亡無異,也正是這次等同于死亡的離開將他通過?;閮x式強加于艾梨達身上的愛情束縛暫時解開,讓艾梨達獲得愛情的自由,并最終嫁給了房格爾獲得了新的愛情。

然而,正如艾梨達無法忘卻海洋一樣,“那個陌生人對艾梨達精神上的控制,始終像影子一樣緊緊追隨著她”(劉明厚88)。她不時的看到陌生人莊士頓,并清楚的記得他領帶別針上鑲著的那顆淡青色的大珍珠,她可以在自己孩子的眼中看到與陌生人一模一樣的潮汐的變換,這種種的似真似幻的情形充分的體現出艾梨達內心所背負的沉重的束縛,以致讓她惴惴不安,緊張萬分。在陌生人出現之后,艾梨達又重新陷入一種束縛之中,這種束縛與之前的作為一種約束的?;椴煌?,這是一種力圖抵抗陌生人帶給她的巨大的吸引力而又徒勞無功的束縛,是一種追求自由選擇的權力而又不得的束縛,這也正是艾梨達命運的一個轉折點。

艾梨達所極力爭取的“這種自由選擇的勇氣,來自她心靈深處對自由的渴望”(劉明厚92),也正是自由選擇讓艾梨達走向成熟,從而擺脫了陌生人對于自己的束縛。在艾梨達最終實現了自己的自由選擇之后,陌生人選擇了永遠的離開,“從今以后,想起你的事情,我只當是在生活里翻過一次船罷了?!保?28)陌生人的這樣一次永遠的離開,與艾梨達再不相見,對艾梨達而言是一種死亡的形式,也是這樣的一種死亡的形式讓艾梨達最終擺脫了陌生人的束縛,獲得了全新的、自由的生活與愛情。

三、死亡帶給愛情的激動感

《海上夫人》一劇中,希爾達還只是一個別扭的孩子,對她來說,愛情就是一種激動人心的感覺,而能帶來這種激動人心的感覺的莫過于死亡了。因此,凌格斯川這個將死未死的形象被希爾達視為戀愛的對象,事實上,她只是在即將死亡的凌格斯川的身上尋找被她視為愛情的激動人心的感覺。

希爾達作為《海上夫人》中的三個女性形象之一,是一個尚未成熟的,略帶偏執的小女孩的形象。她對自己的繼母艾梨達似乎抱有極大的敵意。她一直不愿意用母親來稱呼艾梨達,只是用“她”來代替;她將艾梨達的大度看做裝腔作勢,認為“她裝那一套只是為了討爸爸的歡喜”。但同時,她在內心中極度渴望著艾梨達對她的關注。希爾達是一個敏感而別扭的孩子,她不懂得愛但卻渴望著愛,她渴望愛卻又因為怕受傷害而不肯去主動尋求愛,所以,只好用種種看似叛逆的行動來引起他人的注意。

同樣,對于希爾達而言,愛情也并非如艾梨達和博列得所經歷的一樣,希爾達所尋求的只是一種激動感,而死亡莫過于為愛情帶來激動感的最好方式。相較于艾梨達對凌格斯川的鼓勵,以及博列得充滿憐憫的態度,希爾達對凌格斯川的態度更為殘忍也更為真實,她清楚的明白他活不長,但是卻并未因此對他報以同情的態度,而是感到興奮,這種來源于死亡的興奮正是艾梨達所追求的愛情。希爾達非但沒有對凌格斯川的即將死亡感到同情,反而表現出一種期待。她對穿黑色的衣服有著異常的渴望,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給未婚夫服喪的女孩子”的形象,“從脖子到腳都是黑顏色——衣服上鑲著黑褶邊,手上帶著黑手套,后頭拖著一幅長黑紗”(324)。這正是她所認為的那種很激動人的形象,也是由凌格斯川的死亡所帶來的激動感,是她所尋求的一種愛情的形式。

愛情與死亡是文學作品中兩個永恒的話題。在《海上夫人》中,易卜生一共為我們呈現了三種愛情與死亡之間的關系:死亡可以讓愛情獲得新生,如房格爾大夫前妻的死亡讓他獲得了與艾梨達的新的愛情;死亡也可以讓愛情擺脫沉重的束縛,如陌生人莊士頓類似死亡的永遠離開讓艾梨達從沉重的愛情十字架中解脫了出來;死亡同樣也可以滿足愛情所需要的激動感,如將死未死之人凌格斯川即將到來的死亡讓希爾達滿足了自己所要求的帶有激動感的愛情。

注解:

①以下引文均出自:易卜生:《易卜生文集第八卷》,潘家洵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277。以下僅標注頁碼,不再一一作注。

參考文獻:

[1]高中甫主編.易卜生評論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2.

[2]李兵.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心理現實主義劇作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

[3]劉明厚.真實與虛幻的選擇:易卜生后期象征主義戲劇[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4.

猜你喜歡
易卜生格斯希爾
紀念希格斯玻色子發現10周年
捕捉希格斯玻色子之手
一棵活了200 歲的樹(二)
一顆活了200歲的樹(一)
閣樓上的光
倫理困境與易卜生晚期戲劇的經典性
易卜生長詩《在高原》的自然意象
尋找被忽視的那個易卜生——評《易卜生詩劇研究》
希格斯理論獲獎姍姍來遲
希格斯子闖入了死胡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