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洪堡的禮物》看索爾貝婁的人文觀

2017-05-22 15:15熊麗婷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文學價值價值觀

熊麗婷

摘要:《洪堡的禮物》是索爾貝婁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有其重要的文學鑒賞價值。在這部作品中也深刻體現了作者的人文觀、道德觀以及價值觀。本文基于其文學價值,探討了索爾貝婁人文觀的體現,以期能實現這部作品的深層解析。

關鍵詞:《洪堡的禮物》;文學價值;人文觀;價值觀

《洪堡的禮物》是索爾貝婁的杰出作品之一,給現代文學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這是索爾貝婁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同時也是在思想內容、情感表達以及藝術形式層面都極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在這部作品中,作者索爾貝婁的人文觀通過兩代作家的人生際遇得以充分的表達。洪堡的“禮物”是一個雙關之語,既表示洪堡給希特林所留下的劇本提綱,更表示希特林在洪堡那里傳承的人文精神。對這部作品所傳達的人文觀念進行解讀有其重要文學價值意義。

一、《洪堡的禮物》文學價值

索爾貝婁是二十世紀以來的偉大作家之一,其作品是二戰后美國文學的重要代表?!逗楸さ亩Y物》是索爾貝婁的第六部小說作品,于1975年出版,成為當時美國文學界的杰出作品。該部作品獲得了1976年的普利策文學獎,自出版以來聲望不減,索爾貝婁本人也于同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深受文學受眾的廣泛喜愛。

《洪堡的禮物》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傳文學,同時主要人物也并不是敘述者這一單一個體,但實際上在這部小說作品中也體現了索爾貝婁自身的現實經歷,虛構小說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虛實結合讓這部作品更具備文學鑒賞的魅力。這部小說描寫了兩代作家的命運變遷,曾獲得兩屆普利策獎同時還獲封法國勛章的希特林是一名中年作家,婚姻和情感生活均不如意,同時文學生涯也開始走下坡路,創作遇到了極大的瓶頸,失去了創作靈感和突破的動力。希特林對于其前輩導師洪堡一直充滿了歉疚之情,洪堡給予了希特林文學上的啟蒙,但希特林卻在洪堡窮途末路之際未施予援手,洪堡最后潦倒去世。而如今希特林也面臨著極為類似的人生遭遇,他借助于洪堡給他留下的一個劇本提綱成功擺脫了文學創作上的瓶頸時期,擺脫了物質上的困境,這也便稱之為是洪堡的禮物。但在希特林收獲了洪堡的禮物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洪堡當年所承受的精神困境和情感苦楚,而這同樣也是洪堡的禮物的一個重要部分。在這部小說中關于人文觀念有著極為豐富的描寫,因此也能成為感受索爾貝婁的人文觀的重要線索。

二、《洪堡的禮物》人文觀的體現

在西方世界,人文觀及人文主義傳統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期,隨著文藝復興、啟蒙理性時代得到了更為深遠的發展,但隨著近代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文觀念和人文主義的本質精神卻并沒有得到意想之中的發展,反而面臨喪失的危險。人們生活方式不斷進步的同時,對于現實的依賴程度也在日益加深,人類的理想、道德、情操、信仰這些重要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價值正處于逐漸湮沒之中。這便是索爾貝婁一直在嘗試反思的重要問題,他基于猶太母文化和美國文化的多重文化背景之下,對人文精神進行精妙的刻畫和闡釋,正如諾貝爾授獎詞所言,“對當代文化賦予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

(一)人文精神的傳承感

在《洪堡的禮物》這部作品中描寫了兩代作家的人生際遇及其思想共鳴的經歷。洪堡在給希特林的臨終遺言中提及到“我們不是自然的生物,而是超自然的生物”,這實際上是洪堡從自身極具悲劇色彩的人生中所感悟到的生活本質。洪堡因一部作品一鳴驚人,自此一直試圖以文學和藝術的魅力來喚醒耽于享樂的現代人對于生命本質的思索。但這樣的執著遭受了現實的打擊,直至精神崩潰流落瘋人院,直至流浪街頭,最后因心臟病突發而死。洪堡的自身命運是悲劇的,但他的人文精神卻被作為一份獨特的禮物被希特林所傳承,這不僅僅指洪堡所遺留下來的劇本帶來了普世意義上的成功,而是指洪堡關于生命本質的感悟在更深層面上被希特林所傳承,正如文中所寫“想象力絕不會枯竭”,關于人文關懷的生命啟示才是最為動人的禮物被希特林所傳承,希特林在心靈層面上與洪堡的人文精神產生了共鳴,同時也激發了自身對于生活和人生的獨特感悟,從而幡然醒悟開始想要“過另外一種生活”。這樣的人文精神傳承之感也體現了索爾貝婁的樸素人文觀,世事多變幻,但人類依然要勇于和善于堅持尋求內心的本質信念,“生活究竟是什么,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通過這樣的自我價值和社會認同感的不斷反思和感悟來回歸那片心靈的凈土,即洪堡遺言中“超自然的存在”,這實質上是人文精神的詩意存在。

(二)人文精神的歷史感

通過《洪堡的禮物》可以看出索爾貝婁的人文觀也極具歷史感的厚重意義。人類處于到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維度之中,受到實踐性和空間性的特殊限制,因此在人類發展歷史中,過去、現在和未來缺一不可,不可割裂。在這部小說中,洪堡想通過詩歌文學的藝術魅力喚醒更為清新的自我價值,但這一設想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因此遭遇了失敗。但究其本質,這樣的失敗是由于洪堡并未將人文精神的歷史感融入到自我價值構建過程之中,僅僅沉浸在“我需要回到一種能夠寫詩的狀態”,想在當下的現實之中找過去必然是不現實的,同時也是極為悲劇的。但洪堡在臨終前感受到這樣的不現實,最后時候的清醒和勇敢促使他正視過去和當下,也因此才能為希特林留下那一份極具人文精神的寶貴禮物。希特林作為這份禮物的收獲者,同時也是傳承者,他基于洪堡的禮物之上反省了自己所處的歷史、當下以及未來,因此也實現了自我價值的再次升華,“現在就要靠我做一點事情,最后把車輪向有利的方向一轉,把從人世獲得的道德觀傳達后世。人世是你能夠獲得道德觀的地方,而后世則是需要它的地方”,這是希特林作為知識分子的責任,本質上也是索爾貝婁人文觀的充分體現,這是屬于歷史長河的一部分,并不是割裂存在的。

(三)人文精神的現實感

人文精神并不是飄浮在空中,它是來源于生活并且需要應用至生活的重要價值觀念。在索爾貝婁看來,平凡的個體或事物或許隱藏著奇跡的啟示,但在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則需要依賴于藝術的想象力。洪堡僅僅依賴詩歌來歡迎人們的想象力,看起來失敗了,但這作為禮物傳承給了希特林。希特林通過對于生活的自省看到了藝術仍然存在的自然魅力和力量,他開始發現關于人文觀、道德觀、價值觀的自省有助于超越自身所處的社會危機,并在不斷自省中實現新的平衡,通過新的精神支柱的構建,重新恢復積極生活的理念,再次介入塵世中的世俗生活。最終,身無分文的希特林回到了歐洲,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人文精神并不是空中樓閣,只有回歸了生活,才能迸發最為迷人的靈魂之光。

三、結束語

《洪堡的禮物》以兩代作家的人生際遇作為描述主題,以濃厚的人文觀念作為重要理念貫穿文章的始終。在索爾貝婁看來,現代文明給人類精神帶來了痛苦,但與此同時人性之光也表現在人類面對物質和精神苦楚的時候所表現的人性尊嚴和勇氣,而這正是人文理念中最富魅力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司文會,潘利鋒.循規蹈矩的“天使”或離經判道的“妖婦”——從《洪堡的禮物》看貝婁的性別政治無意識[J].宜賓學院學報,2010,09:55-58.

[2]王鳳,劉勇.析《洪堡的禮物》中索爾·貝婁的人文精神[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171-175.

[3]姜楊.從《洪堡的禮物》看貝婁的知識分子情懷[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25-26.

[4]吳晶.生存本質與詩人之死——從《晃來晃去的人》到《洪堡的禮物》看貝婁思想的積淀與突破[J].名作欣賞,2011,29:79-81.

猜你喜歡
文學價值價值觀
圖說我們的價值觀(三德)
《圣經》文學價值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影響
《圣經》文學價值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影響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