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

2017-05-22 15:59趙瑾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東盟合作國際化

趙瑾

摘要: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召開、以及“一帶一路”區域合作新機制的推進等,為中國與東盟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廣闊的前景。[1]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貴州就與東南亞國家泰國、菲律賓、老撾等國家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師互派、學生交流、合作辦學和科學研究合作。2008年以來,在貴州省連續舉辦了九屆由中國外交部、教育部和貴州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已逐漸成為貴州省特有的品牌項目。歷經十幾年的摸索和發展,貴州與東盟高等教育合作的規模已初成氣候,合作模式也獨具特色。但是相比起西南沿線省份云南和廣西而言,由于經濟發展的相對滯后和地理位置的影響制約,貴州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程度還較低,大力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提升貴州高等教育質量,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重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貴州;教育;國際化;東盟;合作

貴州省作為西部大開發重要地區,近些年積極拓展國際教育市場,特別是東盟國家教育市場,對貴州高校與東盟高等教育的合作與發展進行研究和探討,更是推動貴州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的重要步驟,也是高校發揮科研職能的重要體現。貴州的高等教育國際化如何站在歷史新的起點、新的高度,謀劃與東盟各國培養商貿合作、政治互信的各級各類人才,以期獲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突破,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外交戰略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是政府和高校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本文將從貴州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角度出發,結合貴州省與東盟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展開探析,主要內容如下:

一、以高等教育國際化為推手,加強與東盟各國的合作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人才成為了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一元,在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等方面,都需要與之相適應、相配套的人才資源。人才資源是區域國際化發展的橋梁。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國際化成為了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全球經濟國際化發展推波助瀾的力量,高校教育如何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和順應國際局勢進程的各類國際型人才,成為了各國高校所面臨和必須解決的問題。[2]

關于高等教育國際化,汪永銓先生主編的《教育大辭典:高等教育卷》的界定是:“各國高等教育在面向國內的基礎上面向世界的一種發展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學聯合會(IAU)(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提出:“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把跨國和跨文化的觀點和氛圍與大學的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和社會服務等主要功能相結合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變化過程,既有學校內部的變化,又有學校外部的變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還有學校自身的政策導向?!睆倪@兩個解釋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國際化對一所學校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其所起的推動作用也是整體的而非局部的。

國內許多高校在學校定位上都提出了國際化的訴求,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以及國家戰略和政策的大力支持,推動了很多高校的教育國際化進程。中國和東盟高等教育合作與發展在規模、政策戰略、合作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中國、東盟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專業人才。[3]但高校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理解存在差異,也是各高校在國家化進程中展現了各具特點的發展理念與模式。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扶持,“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貴州的順利舉辦,為貴州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注入了強大的推動力。

二、以幫助培養各類人才為基準,推進與東盟各國的教育合作

近年來,國內各高校積極推進教育國際化發展,加強與國外各高校的合作辦學、項目互通、互派教師等教育合作。中國貴州也在近幾年大力發展了國際教育,尤其是與東盟國家例如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等開展了高等教育合作,為東盟各國培養了不少人才,如公派對外漢語教師,招收短期、長期語言、文化、法律等專業等進修班學生、招收來華攻讀本、碩、博學位的學歷留學生等。據統計,隨著中國和東盟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2017年貴州各高校有東盟國家的留學生超過三千人次,招收院校包括貴州大學、貴州醫科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師范大學以及部分地州院校等省內高校,招生層次包含短期進修生、校際交換生、學歷生。

從貴州省招收外國留學生的人數層次來看,在招收東盟留學生的過程中,從量上看,民間交流的留學生數量大,政府主導的留學項目數量較少。這幾年,貴州政府陸續給省內部分高校提供了資金指標,招收東盟較為貧困國家的公費留學生,貴州省內部分高校例如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大學等也陸續被確定為“中國政府獎學金招生資格院?!闭惺諄碜詵|盟國家的留學生到貴州接受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為實現互換學生流動數量的增加,近十年來中國政府將向東盟國家提供一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

貴州省通過搭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這樣一個交流平臺,可以與東盟各國之間實現教育的互補互通,協作并進,資源共享,獲得雙贏,不斷提升中國-東盟高等教育水平。中國與東盟的教育機構、高校之間累計簽署了500余份合作交流協議,針對東盟國家經濟相對落后,技術人才匱乏,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等特點,計劃對這些國家開展科技人才的培養與培訓。為中國-東盟的建設培養旅游、加工制造、輕工、機械、建材、食品加工、醫藥、畜牧技術人員,培養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人才,培養國際經濟貿易人才,培養國際漢語教師等各種符合各國發展、建設需求的人才。

三、以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為核心,形成于東盟各國高等教育互補共贏的局面

首先,在科學研究方面,貴州高校與東盟各國高校的科研合作自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存在,近十幾年來,東盟各個國家的學者、教師、科研人員到中國,中國各領域相關學者走訪東盟各個國家,雙方之間進行學術交流的人數不斷攀升,層次不斷提高,研究的領域越來越廣,問題越來越深入。但隨著交流和拓展的深推進入,可以看出,貴州與東盟各國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習俗等方面的研究還很不透徹,很多方面僅知之皮毛,深層次的、社會的、歷史的諸多因素尚未研究清楚。

其次,在學科建設領域,東盟各國的高等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水平比中國稍差,但其中也不乏水平較高的高校,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家的部分高校。在公布的亞洲大學200強中,中國有41所高校進入,貴州沒有一所;在前一百強中,東南亞有16所高校進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別排在2名和5名,國內很多高等學府均排在以上16所東南亞高校之后;除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五國外,東盟其余五國文萊、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的高校在200強中榜上無名。因此,與東盟高校進行學科建設方面的合作是可以形成共贏局面的。

貴州高??梢宰プ≈袊?東盟合作共贏的發展機遇,積極投入科研經費與精力,發展學科建設,讓有特色有質量的學科走出國門,也可以與東盟國家高校實行人才交流、課程互換、學分互認、合作科研等,以此來做強做優我們的相關學科,擴大影響,增強貴州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實力,為國際區域經濟、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合作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同時,也能提升貴州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4]

四、結論

貴州在近年來加強了與東盟地區的合作對接,積極拓展國際教育市場,通過政策扶持、經濟支持、渠道多樣化等途徑,為東盟國家培養了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和懂得國際合作的人才,積極推動了兩地的雞毛、教育、文化合作與發展。在將來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合作與發展問題上,貴州-東盟雙方還有望進一步開設有關東盟語言、文化、政治與經濟等相關的專業課程,加強區域國別研究和區域政策解讀,制定有效的雙邊合作政策、目標和措施,深化貴州與東盟各國高等院校之間和學者之間的學術合作,切實推動中國和東盟各國之間的人文交流。貴州與東盟各國高等教育的合作基礎扎實、前景廣闊、作用巨大,在政府與高??茖W發展觀的指導、統領、規劃、協調下,我堅信,貴州的高等教育國際化將和貴州的經濟社會發展一樣,步入正軌,迎來美麗豐收的季節。

參考文獻:

[1]盧鐵城.經濟全球化與高等教育國際化[J].中國高教研究,200(11).

[2]操太圣.人才培養的本土國際化――尋求“中外合作辦學”政策的理論基礎[C].公共管理高層論壇,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12.

[3]壽玉琴.簡論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國際化[J].中國成人教育,2006,10.

[4] 張成霞,王小華,揚曉椿.貴州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現狀和策略[J].職業與教育,2014.

猜你喜歡
東盟合作國際化
聚焦港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中國—東盟背景下廣西地區大學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