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迦格言》及注疏中的“羅摩”故事分析

2017-05-22 11:35仁欠卓瑪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薩迦羅剎妙音

仁欠卓瑪

摘要:十三世紀藏族著名學者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撰寫的《薩迦格言》中,使用了古印度吠陀故事和神話等作為喻體。同時代學者尊巴.仁青貝對49首格言和典故作疏,其中有較詳細的羅摩故事。本文對《薩迦格言》及注疏中的羅摩故事的文獻特征、故事本源、及故事情節作了闡述。

關鍵詞:《薩迦格言》;羅摩故事

公元9世紀后期,吐蕃王朝在內外交困中迅速崩潰,藏族社會從此進入長期的分崩離析狀態。吐蕃末代贊普的兩大子嗣為爭奪王位挑起爭戰,遂后群雄奮起,山頭林立,長期攻伐不已戰亂不斷,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爆發了席卷整個青藏高原的平民大暴動。暴動中吐蕃時期建立的文化體系基本坍塌,文獻資料多數被毀,除了藏匿于敦煌莫高窟中的藏文手卷外,目前尚未出現寫于紙質的吐蕃文獻。加之這一時期的藏族社會在政治上處于分散割據狀態,出現了宗教集團與地方勢力相結合而成的寺院集團,并形成了各種佛教宗派。各大宗派為擴充統治勢力,宣揚宗派教義,對原有的文獻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訂和篡改。因此近四百年的割據時期的文獻中有關“羅摩衍那”的記載目前已無法考證,甚至敦煌古藏文本《羅摩衍那》對薩迦以后的“羅摩”題材的創作是否產生過影響,學術界也尚未得出公允之答。

一、薩班與《薩迦格言》

羅摩故事在藏族文學題材本土化演進過程中,除了題材本身的普適性外,與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1182--1251)對藏文化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十二世紀末出生于薩迦昆氏的貢噶堅贊先后師從叔父扎巴堅贊,印度那爛陀寺主持、著名佛學大師釋迦室利陀羅(1127-1225)及其弟子僧伽室利等名師學習大小五明,以其淵博的學識和雄辯的口才為薩迦派在元代的興盛奠定了決定性的基礎。他的主要著作有《分律三義論》和《正理藏論》,后者主要講述了他對因明學的理解和論述。這兩本書不僅是薩迦派僧人必讀典籍之一,也是宗喀巴之前藏傳佛教其他教派僧侶必讀的主要因明學教材,是當今研究藏傳佛教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料。他在吐蕃時代和封建割據時代的以佛教文化為主的譯品和著作的基礎上,根據印度十明學科體系第一次提出了藏族十明文化的概念和學科分類,及其學位名稱。在其《智者入門》 中節譯了印度著名修辭理論《詩鏡》,填補了藏族文學理論的空白。同時,其文學作品《薩迦格言》開創了一代格言詩體,作者在觀察評論各種社會現象的同時,提出處世、治學、識人、待物的一系列主張。注重強調知識、智慧的作用,宣揚“仁慈”“愛民”“忍讓”“施舍”“利他”“正直”“誠實”“精進”等佛教基本教義。內容涉及區分賢愚﹑揚善貶惡﹑皈依佛法等各個方面,全部格言以每首七言四句的詩歌形式寫成,從中除了可以窺見藏族格言的寫作藝術以外,還可以考察西藏傳統社會的社會思潮﹑道德標準﹑宗教意識﹑風土人情等?!端_迦格言》對后世藏族格言詩的創作起了推動作用,如16世紀的《格丹格言》,18世紀的《水樹格言》,19世紀的《國王修身論》以及《火的格言》、《天空格言》、《寶貝格言》等,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風格、寫作方法諸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薩迦格言》的影響。

二、《薩迦格言》中的“羅摩”故事

《薩迦格言》中有“圣賢斷了游戲、舒適、美食的貪欲;因貪戀享樂之故,羅剎楞伽被誅殺”[1]之言, 作者以羅剎達夏支瓦貪圖悉多的美色而被羅摩誅殺的故事作為典故,指出智者要有無欲斷念的大智慧,提出處事、識人的主張。同時期學者尊巴仁青貝撰寫《薩迦格言》注釋,書寫了較完整的羅摩故事,與敦煌本相較,細微處略有差異。故事大意如下:‘羅剎王長期供養大黑天而無果,于是將十首逐一割斷作為祭品進行供養。大黑天聽聞后,遣妃子鄔巴岱布施成就。鄔巴岱前去問羅剎“需何種成就”,羅剎曰“需大黑天之成就”,鄔巴岱曰“我是黑天所派”,但是羅剎王拒絕女人賜予的成就,于是鄔巴岱大怒,詛咒羅剎國將被女人毀滅。大黑天又遣兒子布施成就,同樣被觸怒后詛咒羅剎國將被猴子毀滅。黑天親臨,問羅剎需何種成就,羅剎欲長生不死之成就。于是妙音天女化作黑天的舌頭,將此話變為馬首未斷之前不死之成就,羅剎得此成就,并坐擁王位。某日羅剎之妻生得一女,婆羅門預言此女有兇相,于國政不利,不可留。羅剎王聽聞將女嬰裝入銅盒,棄于河水中,被水流漂至南瞻部洲,春季農民灌溉田地時發現渠中有口銅盒,打開看見一個女嬰,取名為“水渠中所得”。此女驚艷動人,農民商議將此女獻給國王羅摩,取名悉多。國王心悅,將王位禪讓給有著世俗智慧的弟弟羅什曼那,弟弟曰若你不想要王位,我又何德何能當上國王,我欲同你去修行。于是把王位托付于幼弟,弟兄倆攜悉多前往苦修林中。此時,羅剎王達夏支瓦問眾人天下比其妻子俊美之人有否,眾人曰:有,是悉多。羅剎貪婪美色,來到南瞻部洲苦修林中,在眾人前化身奇獸,悉多央求羅摩捕獸,羅摩無愿殘害生命,悉多稱其無能,羅摩惱怒,追獸而去。羅剎又化身羅摩,喊道:“悉多、羅什曼那”。悉多以為國王遇到麻煩,遣羅什曼那去探看,羅什曼那稱國王無人能敵,臨走吩咐我守住此地。悉多曰:“你是否想國王死后與我廝混”。羅什曼那回道,“我連王位都不要,要你何用?!庇终f:“你留在此處不要移步?!辈⒗@著悉多畫圈后尋羅摩而去。此刻,達夏支瓦化身婆羅門前來化緣,悉多因無法走出圈,讓婆羅門自己取食物,婆羅門無法越過圓圈,于是將悉多所在的地皮一起帶去。羅摩兄弟發現奇獸是羅剎所變,回來看到悉多連地不知去向。兄弟二人尋找悉多,走到一條瀑布畔,看到兩只猴子在激斗。問何故,其中一只猴子曰:“為王位而斗,已三日,對方可能會贏”。羅摩允諾助他。次日激斗,羅摩被激斗奇景吸引,忘記協助。猴子稱他撒謊,羅摩說二者太相似無法辨認之故。第二天猴子額頂掛鏡子,羅摩認出便射箭將對方射殺,臨死說道:“巴里妙音激斗,為何殺死巴里助妙音?!庇谑前屠锏钠拮诱f:“我是母猴噶婕木,狗尸要這樣背,說完把巴里的尸體背到雪山上?!泵钜魵g喜,答應完成羅摩的任何請求,羅摩提起悉多丟失之事,妙音帶羅摩去尋找神猴哈努曼達,向他告之來意。哈努曼達上到天界,下鉆龍界,到處尋找悉多的蹤跡,最后在楞伽城中看到悉多被關押在果樹園內。神猴前去告知是羅摩所派,悉多懷疑,便拿指環與悉多,悉多曰:“我是羅剎所劫,倘若你能劫我便劫走,不然我不想逃跑?!贝丝?,眾羅剎發現果樹園中來了一位面目猙獰的猴子,羅剎大軍圍攻而去,最終被擄,準備就地斬殺。于是哈努曼達問:“你楞伽城有國法,我也有兩種死法?!北粏柲膬煞N,答道:“父系和母系兩種死法,若按母系將我關在庫房中,給各種美食,最后被噎死;若按父系的死法將在我的尾巴上纏布,涂上酥油后點燃?!绷_剎便用布纏上神猴的尾巴,涂上酥油后點燃,神猴四處跳竄點燃了楞伽城各處宮殿,最后猴尾伸到大海滅火,不了龍界也被火燒,神猴用哈氣吹滅大火。神猴縱身來到羅摩面前,向羅摩訴說悉多的事情,羅摩率領大軍前往楞伽城,哈努曼達為大海之上架橋之事, 詢問蟻垤仙人大海中有何種生物,仙人告知:“從海岸到楞伽城約有百個逾繕那[2],大海之中有無數大鯨魚,可以用此架橋?!绷_摩率眾軍到楞伽城,羅剎部眾前來迎戰,羅摩斬斷達夏支瓦的馬首。余部羅剎用沸騰的鐵水澆灌了已入定的達夏支瓦的弟弟阿巴噶那的耳朵,他醒來詢問緣由,眾羅剎告訴他兄弟被殺之事,于是阿巴噶那在風中吹鼻氣,除羅摩和哈努曼達余眾人變成骷髏,繼而又入定。羅摩派哈努曼達到崗底斯雪山尋藥,神猴不識藥物便將雪山懷抱而來,用神藥復活眾人后,將雪山拋至原處,因此相傳雪山頂部稍有傾斜。羅摩救回悉多,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3]

三、總結分析

《薩迦格言》及疏文寫于十三世紀初,從藏文文獻發展的歷史來看,這一時期一部分吐蕃文獻藏匿于敦煌石窟中,其中包括敦煌古藏文本《羅摩衍那》,余部被吐蕃豪族私家藏有,或被各教派寺廟所收藏。同時根據米旁.格列南杰的《詩鏡檀頂意飾》中記載,詳細的羅摩故事可見于圣者西繞郭恰所著的《勝天贊和殊勝贊》。據此可以判斷,《薩迦格言》及疏文中的羅摩故事,沒有受到敦煌本《羅摩衍那》的影響。

另外,從故事情節來看,《薩迦格言》疏文故事是分裂割據時期西藏本土學者撰寫的較為完整的羅摩故事,被印度教徒譽為史詩作者的蟻垤仙人是故事人物之一,這一情節在敦煌本中是不存在的。在敦煌本中投靠羅摩的阿噶巴那卻成了入定禪修者,眾羅剎用鐵水澆灌其耳朵才能喚醒,而敦煌本中有位名叫香木那的羅剎,過去修煉成能吞食所有眾生的成就,于是大梵天讓妙音天女化作其頭,使他說“務必讓我死去”,于是便長睡不起,達夏支瓦在他的耳朵中澆灌了一萬兩鐵水將他喚醒后求他助戰。就文本而言,敦煌本是依據某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梵文原本進行翻譯,譯者必須做到忠實原文,即使有再創作的痕跡,基本情節不會被篡改;而格言疏文是西藏本土作家所寫,除了參考相關故事資料外,運用口傳資料的可能性也大可存在。流傳變異性是口傳文學的基本特征之一,兩種文本存在情節上的差異也是流傳變異性所致。

參考文獻:

[1]“chen po rnms kyi rtsed mo dng,bde dng zs la chgs pa spng, vdod lachgs ps le ln gyis,vbod grogs lng kr bsd ces s.” 《薩迦格言及注釋》,西藏人民出版社,1979,第174頁。

[2]古印度長度單位名。

[3]引自《薩迦格言及注釋》,西藏人民出版社,1979,第174-179頁。

猜你喜歡
薩迦羅剎妙音
蒲松齡的《羅剎海市》到底在講啥?
贊烏蘭牧騎
行者借扇
姜永滿
薩迦桑林寺出土擦擦考略①
年營收4970萬元,妙音動漫擬在創業板上市
《薩迦格言》英譯本比較研究——傳播學視閥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薩迦班智達與蒙古闊端王相關文獻探析
羅剎海市,無法喚醒
話劇《羅剎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