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梅拉還是莎梅拉

2017-05-22 16:27尚詩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理查森

尚詩

摘要:《帕梅拉》是英國小說開端的代表作之一,但在讀者的閱讀的過程中卻可能感受到小說中建構起來的兩種帕梅拉的形象,一種是理查森在小說中建構起來的作為道德楷模的帕梅拉形象,另一種則是帕梅拉在信件中所建構起來的有著微妙心理的自我形象。本文將根據小說中的文本來對這本小說進行剖析,分析帕梅拉形象的復雜矛盾性的原因。

關鍵詞:《帕梅拉》;理查森;矛盾解讀

《帕梅拉》(pamela)出版于1740年,是塞繆爾·理查森(Samuel Richardson)的成名作和代表作。理查森在書中塑造了帕梅拉這一貞潔的女性形象,她出身貧寒,卻天資聰慧,頗受太太偏愛,因而她有機會接觸當時大家閨秀所受的教育。太太過世之后,帕梅拉開始服侍少東家B先生。B先生意欲占其為情婦百般威逼利誘,但帕梅拉潔身自好不為所動,終憑對貞潔的堅守感化并教育了B先生,促使他拋棄門第偏見,誠心求婚。。理查森雖然說是在社會上有地位的人,但終究是手工業出身,靠勞動發家致富,只是躋身于中產階級的行列,所以在思想上并不反對上流社會,甚至向往著上流社會,并且有著任何付出都有所報償的思想,故而,在他對帕梅拉的人物的塑造中,一方面要求帕梅拉堅守其道德標準,即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失去貞潔,在另一方面,由于自己通過勤奮工作,嚴于律己得到社會的回饋,所以在帕梅拉身上,他自然地安排其最終由于道德貞潔的堅守而獲得了B先生的愛情。

由此可見,理查森創作的意圖非常單純,即寓教于樂,希望讀者在享受閱讀樂趣的過程的同時,也能得到教化的目的。但是在小說的流傳中,卻總是被矛盾地復雜化地解讀,對女主人公帕梅拉也存在著褒貶不一的現象,甚至分為“帕梅拉派”和“反帕梅拉派”,有一些讀者懷疑帕梅拉并非真正想要保持貞潔,而是以此作為一種詭詐的手段來達到與男主人公結婚的目的。亨利·費爾丁也不同意對帕梅拉的普遍贊美,發表了《莎梅拉》(shamela,1741)這本書的書名就表明了費爾丁的批判意識,他認為帕梅拉其實是一個心機叵測,通過捍衛自己的唯一籌碼而達到一場豪賭而勝利的女孩。讀者們各執己見的關鍵點在于帕梅拉社會地位的戲劇性變化,這種戲劇性變化對當時的社會秩序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上層社會對此尤其難以接受。帕梅拉的謙遜也不再被看作是她貞潔的外在防護,或者她的內心誠實正直的外在標志,而是被視為一種自我宣傳和性吸引。

帕梅拉又是為何會引發如此截然相反的矛盾的解讀?本文根據文本的具體分析,從社會歷史因素、作者自身因素和問題因素三個方面來分析復雜矛盾解讀的來源。

一、社會層面

18世紀階層分明的社會現實和嚴酷的女性原則對理查森創作《帕梅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就使得帕梅拉不僅在她所受到的上層的社會教育與她所屬的下層的社會身份間存在這矛盾。

(一)上層社會教育與所屬的下層社會身份的矛盾

18世紀,大多數下層社會女性都寄希望于婚姻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然而這是非常困難的。她在一封信中這樣說道”我眼看就要回家,跟貧窮的父母住在一起了,可是我沒有和我今后的身份相稱的衣服。你們可 憐的女兒現在用的是綢子的睡衣、綢子的襯裙、麻紗的纏頭、荷蘭細紡的內衣和繡花鞋,這些都是老夫留下的,還有細紗的襪子,這看起來 成什么樣子!用不了太久,這些穿戴就都會顯得破舊,就像是人家換下來不要的衣服?!边@段話顯示了帕梅拉不似女仆、勝似女仆的自我認知。她一方面想要擺脫下層社會的束縛向上層社會靠攏,另一方面又不想被上層社會所俘獲。這中微妙的自我認知使得帕梅拉對自己回家時該穿什么樣的服侍再三的思考,總相傳的的題有尊嚴,由不想稍顯闊綽而招致別人的閑話。這種微妙的心理使得帕梅拉建構起一種既不屬于傭人階級也不屬于貴族階級的社會地位和道德準則。

(二)帕梅拉嚴守道德規范與遵從內心傾訴之間的矛盾

伊恩·瓦特(Ian Watt)在《小說的興起》中指出,有關《帕梅拉》的矛盾解讀不一定來來自與帕梅拉這一角色有意識的兩重性,而是帕梅拉據以行動的那種女性原則所固有的。在女性的二重原則的影響之下,帕梅拉的心里變得極其微妙,一方面,帕梅拉竭力捍衛自己的貞潔,并對于B先生輕率的行為表示不滿,她常常說“我寧可萬劫不復,也不愿意恥辱的活著?!绷硪环矫媾撩防俨桓?、情竇初開,潛意識里又渴望憑借自己的美貌和品德打動B先生,這一點在帕梅拉為B先生縫制繡花背心那封信彰顯的尤為突出。帕梅拉這一隱秘而又急于顯示的微妙的冬季是一種她自己都沒有明確意識到的深層心理活動,理查森以書信體的藝術形式將之鮮活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有些讀者將理查森的這種呈現與帕梅拉有意識的心理活動相混淆,因而覺得帕梅拉并不純潔,而是工于心計,以貞潔為手段以博取上位。

二、作者原因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過小說的創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德有報”的教化目的,因而當他創作的這個目的過于明顯之后,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復雜矛盾性解讀。

(一)美德的本質與教化的手段之間的張力

理查森試圖為年輕女性樹立一個道德楷模,但理查遜有些急功近利,他總認為美德有報,但理查遜的這一獎勵卻頗受人詬病。因為無論理查遜將帕梅拉描繪得多么純真誠實,一旦這些美德與豐厚的物質回報聯系在一起就不禁令人懷疑其所提倡的美德的可靠性 。女性在以帕梅拉為道德楷模的同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索取回報。如此以來,與阿笨傳真善良的道德楷模在一些讀者的心中變成了攀附高枝的榜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帕梅拉》所體現的是一個 “把美德同私利混作一談的清教徒中產階級神話”。

(二)神化的形象與人化的心理之間的復雜矛盾

通讀小說的全部內容可以發現,理查森在創作帕梅拉的過程中雖然賦予了她天使一般的品質,但是卻在她的敘述心理活動中書寫了過多的自我心里透射。理查森雖然被公認為是中產階級的代表,但他出身于勞動階層,其父為木匠。理查森在十五六歲的時候開始在倫敦給印刷商做學徒。后來理查森創辦了自己的印刷廠,成為了實業商人,但他仍然深刻地意識到商人和有身份的人之間的差距。因此,他一方面為自己在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功而感到驕傲,另一方面又因為自己的出身而感到自卑。這種自卑和自負的交織不僅是理查森的心結,也在帕梅拉身上有著突出表現。越是出風頭,越是要謙卑,這仿佛是帕梅拉的處事原則,也是理查森的處事原則,而這種謙卑往往被解讀為虛偽。

(三)小說內的隱含讀者和小說外的隱含讀者之間的復雜矛盾

《帕梅拉》是書信體小說,這種敘述方式有利于對人物的心理和情感進行描繪,但是通過帕梅拉的書信,讀者卻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解讀,這在某種程度上和理查森創作小說時內心上位兩種預設的隱含讀者有莫大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說中帕梅拉信件雖然是寫給父母的,但是后來的主要讀者卻是B先生。而理查森他實際上面對的讀者群體是十八世紀有閑暇閱讀的女性,這里理查森作為創作者,需要面對B先生和他所想要啟迪的女性兩種隱含讀者。他既要寫得能夠使B先生對這些信件從反感到感動,又要將這一意圖寫得不著痕跡。

三、文體因素

如前文所述,《帕梅拉》采用的是書信體敘述方式,這種敘事方式使得讀者不僅能夠感受到信件的情感特性和物理特性的矛盾,而且也感受到了理查森在小說中構建起來的帕梅拉形象與帕梅拉在信件中構建起來的自我形象之間的矛盾。

(一)信件的情感特性與物理特性之間的矛盾

在理查森的生活妙筆之下,帕梅拉寫給父母的書信不再是抒發情感、展現思緒的載體和媒介,還是帕梅拉身處險境之時的護身符、危急時刻的替身,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她的身體,避免其貞潔被玷污。讀者在通過帕梅拉的信件理解感受其內心情感變化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書信的物理特征,即一種有重量、真實,并且占據實際物理空間的物體。.B先生對帕梅拉的身體的欲望逐漸被信件取代,信件與身體的界限逐漸消失。在那一刻,對B先生來說,擁有信件和擁有她的第一次同樣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女主人公帕梅拉被用語言建構成的帕梅拉所取代了?!蓖ㄟ^信件,B先生從關注美貌轉變為開始關注內心,逐漸看到了帕梅拉的美德,也看到了帕梅拉對其微妙的情感。

(二)小說中的帕梅拉和信件中的帕梅拉之間的矛盾

當帕梅拉逐漸意識到B先生的欲望對象已經又她的身體轉移到了她的信件上時,她變得更能抵制誘惑,也更有信心與B先生進行平等談判。于是她把信件從身體里去除交給了B先生,并由此獲得了自由。信件在這里與身體分開,并作為其代替品開始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當帕梅拉交出信件的那一刻,兩種帕梅拉的形象就出現了分離,一種是理查森在小說中構建的帕梅拉形象,另一個是帕梅拉在信件中建構起來的帕梅拉的自我形象。換言之,理查森賦予帕梅拉一種類似作家所擁有的話語權力。起初B先生不得不強行拆看這些信件,并認為看到的信件越多就越能夠掌控帕梅拉。然而,結果并非如此,B先生非但沒有更加的掌握帕梅拉,反而被她的文字所吸引。逐漸地沉浸于帕梅拉的敘事模式中,由一個潛在的施暴者轉變為一個情人。對此,B先生還這樣說道:“我看過你的信件,比你想象的還要多,你的寫作方式和超越你年齡的許多感想使我非常著迷;正是這些原因讓我無法控制對你的愛?!?/p>

實際上,這些原因并非涇渭分明,小說《帕梅拉》富含多重的矛盾張力,其中既有社會歷史方面的矛盾張力,還有作者創作過程中產生的矛盾,還有小說作為書信體帶來的矛盾。在多重張力的共同作用下,也使得這本小說更加的富有魅力。

參考文獻:

[1]Erickson A L.Women and Prope~y in Early Modem England[M].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3:184.

[2]Flynn C H.Richardson:A Man of Letters[M].New Jersey:Pir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2:269.

[3]Gainesvitle: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1998:5.

[4]劉戈.理查遜與菲爾丁之爭——《帕梅拉》和《約瑟夫·安德魯斯》的對比分析[J].外國文學評論,2004(3):129—136.

[5]呂大年.理查遜和帕梅拉的隱私[J].外國文學評論,2003(1):88—99.

[6]Richardson S.Pamela,or Virtue Rewarded[M].New York:Penguin Books Ltd.1980.

猜你喜歡
理查森
釉彩
布萊恩·理查森敘事理論研究綜論
美國佛州神秘連環殺手落網
路易斯·理查森:牛津大學或現700多年首位女副校長
谷歌代表團今日介紹訪朝成果
“谷歌訪問團”抵達平壤
谷歌訪問團抵達平壤
奧巴馬沒上臺先折大將
夢游殺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