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與時間

2017-05-22 16:28任利娜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白先勇

任利娜

摘要:《永遠的尹雪艷》是白先勇短篇小說集《臺北人》中的代表作之一。尹雪艷既是在歷史中實存的,又是漂浮在記憶中的那個揮之不去的“鬼影”的辯證人物形象。本文從時間和空間意識的向度重新辯證地分析尹雪艷,并從歷史文化表征中探析在上個世紀特定年代的那個男性空間中,尹雪艷作為男性文化載體的象征。并通過與斯皮瓦克對《簡·愛》的理性顛覆閱讀進行比較,更加清晰地認識女人在不變的歷史屬性中的男性文化載體身份。

關鍵詞: 白先勇; 尹雪艷; 女人; 時間意識; 空間意識

白先勇的《臺北人》在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的評選中排在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他在《臺北人》中塑造了許多經典的女性人物形象,尹雪艷便是其中經典形象中比較特殊的一位,結合當下,需要從辯證的角度重新對尹雪艷這個經典的女性形象進行深層次地剖析,更深入到男性空間對當時的感官文化與尹雪艷形象的關系進行解讀。并通過運用斯皮瓦克的后殖民主義視角重新審視尹雪艷,并結合她對《簡愛》的那種理性顛覆的閱讀觀點,使所謂的“女性主義”符號文本與男性文化氣質表征即男性文化載體的關系更加清晰地展現出來。

一、從歷史向度辯證論

從歷史向度來看尹雪艷這個人物,需要一分為二地進行分析。她既是寫實生活中的鮮明代表人物,是歷史的實存;又是在異鄉客心中的原鄉記憶的象征,似“鬼影”一般存在,是人們記憶的漂浮。拉開讀者與文本的距離,從歷史向度看待人物,尹雪艷則是人們對輝煌時光的記憶佐證,是人們的記憶載體。

(一)歷史的實存

《臺北人》是白先勇先生以寫實的手法描寫了一群大陸客到臺灣后的生活面貌,就滄桑歷史巨變下人物命運悲歌連亙這個主題對這群大陸客進行接近生活的原樣描寫。其中尹雪艷是放在第一篇的重要人物,也是在文學史中的經典形象。在文中,采用了現代文學技巧將自己的“預言”道出,這個“預言”無疑和《紅樓夢》里的開篇《好了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開篇的第一句“尹雪艷總也不老”和作品名字中的“永遠”相呼應,但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這就奠下了白先勇的“象征”用意,尹雪艷實則便是歷史實存下的經典代表人物。

看似“永遠”的尹雪艷卻是大陸客在臺北生活的實記中的代表人物。在臺北,去尹雪艷的新公館的無論是新知,還是故友,都是異鄉客,都是來新公館尋原來在大陸的那份感覺。文中,無論在歷史記憶方面,還是在人物命運方面,都是以歷史的紀實手法續寫人物生活,而尹雪艷則是這一群異鄉客中的一個代表人物。

(二) 記憶的漂浮

在人們的眼里,無論人事如何變遷,尹雪艷已然是臺北人心中那揮之不去的“鬼影”,是人們漂浮在記憶中的“大陸人”。故友新知時常來到她的新公館,談得都是老話,把自己心里懷揣的那份思鄉懷古的情感統統訴說一番,這便像極了他們還是在京滬繁華之地一般。在這份漂浮的記憶中,尹雪艷扮演的是時代的永恒象征,是他們記憶中的繁華景象的佐證。

但是,尹雪艷絕不等于是單純的象征符號,而是一份文化記憶的表征。在歷史的實存之中,哪個人能不老去?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年齡增長的跡象不僅體現在人的外表上,心理的變化與之也是息息相關的。就如大家進了尹公館,聽著尹雪艷軟軟地喊著十幾年前就作廢的“光榮稱號”,自己這十幾年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凈轉化為些許優越感,滿足,甚至是沉醉在記憶中的輝煌時光。在文中運用那飄逸的文字來描寫原鄉記憶,是表明了人們對原鄉文化的心態,對輝煌的記憶,而尹雪艷在其中則是記憶的載體。

在閱讀文本時,尹雪艷在其中確是歷史中的實存,拉開與之的距離,她無疑就成為了那一群大陸客中的鮮明代表人物,但是其又“鬼影”似得漂浮在人們的心里。這份文化記憶,無論是在歷史,還是在上流社會空間中,都是對歷史的一種警示和文化諭旨,我們當又從文化的記憶表征中去探析。

二、從文化記憶表征辯證論

運用隱喻的手法寫“永遠”的尹雪艷,則是寫時間不在,表現出人的普遍的無現實積極進取的狀態,遺老遺少都在“百樂門”、“蘇州小菜”、家具擺設等方面興趣十足,這種感官文化表現也展現出了對男性的無限吸引力。在精致的頹廢之下是人們的無現實追求狀態,也是人們對原鄉記憶的懷念和向往,是從文化記憶表征角度來看待過往與當下的生活。

(一) 精致的頹廢

十幾年前,從大陸至臺灣,人們雖為異鄉客,卻在吃食、裝修、打牌等感官文化的追求中表現出一種追求精致的態度。

無論是在上海還是臺北,尹雪艷對吃食、裝修、打牌等的要求始終保持著一定的氣派。洪處長落難后帶走了從上海跟來的一個名廚,兩個蘇州廚娘。在臺北,“京滬小吃”、“桂花湯圓”等成了尹雪艷和太太們的強大情感聯系紐帶。在尹公館打牌時,更是精細。在這些吃食上的講究,無疑體現了人們在臺北生活中追求的一種精致的頹廢。裝修上的氣派更是不降低于上海時的風度。桃花心紅木桌椅、老式沙發、湘繡靠枕、暖爐等,都讓來到尹公館的新知故友對這個新地方有著無限的熟悉感和認同感。他們到了這兒,就是不停的打牌,是無追求現實生活的具體表現,將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追求這些精致的頹廢生活,注重追求與大上海一般的感官文化。

(二)原鄉記憶表征

時空變換,人們在追求精致頹廢之時,內心更趨向于自己內心中的原鄉記憶。這里的原鄉更多地指向與臺北相對的大陸,既不確定為自己的出生地或是故鄉,而是最能代表自己輝煌歲月的記憶之地。

人們在追求精致的頹廢的時候,更多地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空虛和現實生活的不如意,在感官文化的體驗中,沉淪自我。是這種文化葬送了原來的時光,但人們還在不停地延續和追求,當人們淪至臺北再拾起時,誘惑和沉淪的一體化便體現在每一位異鄉客身上。

大陸客們不斷地追求感官文化的享樂,在這種精致的頹廢之中,從時間和空間意識辯證地看,不難看出他們在追求原鄉記憶的途中不曾停歇,但是誘惑和沉淪的一體化又使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即使是從文化記憶表征方面探析,也是對歷史的一種警示和文化諭旨,我們需要從更深層次——歷史屬性方面來辯證地重析文本。

三、從歷史屬性辯證論

從歷史屬性看待尹雪艷,則凸顯出尹雪艷實為男性文化的載體。這個不老、不變的歷史屬性,更清晰地顯現出尹雪艷并非女性主義符號,而是作為男性頹廢文化載體存在。如人們將《簡·愛》一貫看作是女性自我成長獨立奮斗史一般,對“永遠的尹雪艷”也存在誤識。

(一) 非女性主義符號

尹雪艷總也不老,是“飄”在上空的“女祭司”,是“自然有人會來幫襯”的“百日紅花”。十幾年前,一班五陵年少為她大肆揮霍金錢,更甚者不惜拋妻棄子。來到臺灣之后,尹雪艷裝扮出來的這個“世外桃源”無論對故友還是新知都具有強烈的吸引力,這些客人總會慷慨擲下錢來。

這樣的尹雪艷絕不是女性主義代表。她生活在男性空間里,是男性文化氣質的表征,在她經營的“過往”文化氛圍中,這種“過往”文化記憶是男性文化記憶,而自己只是男性頹廢文化的要素之一。就如同《簡·愛》,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來看,其中的女性也不失為是男性文化的附屬,是在帝國主義男性視角下,進行的女性“自主”。斯皮瓦克作為當代后殖民主義的先鋒人物,對《簡·愛》形成的顛覆性的觀點,富有理性,直言它不是一部女性主義代表作。她在自己的閱讀過程中,善于考察世界和作者的關系,并將作者、文本、世界的話語統統歸納于自己的平等對話中,再去做不一樣的考察和反視,再對作品做出自己的解讀。

(二)男性頹廢文化載體

尹雪艷的公館是異鄉客的體驗場所,在這里,時間被空間凝聚成靜止狀態,讓人們肆意地回憶過往,體驗原有的生活。這座“體驗場所”在這動態文化的背后象征著的是非墳墓的墳墓存在。

“不老”一詞本身不是描繪女性的優佳詞語,自帶貶義詞。薩特說:“人畢生與時間斗爭,時間像酸一樣腐蝕人,把他與自己割裂開,使他不能實現他作為人的屬性。一切都是荒唐,‘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雹佟安焕稀币馕吨鴮δ行源嬗形?,而白先勇描寫的尹雪艷是總也不老,便是以象征的手法,更加明了地寫出她是男性頹廢文化的載體,是為男性而存在。如《簡·愛》其實然為一部帝國主義男性文本,其中“愛情”、“婚姻”等詞是當時的帝國主義詞匯,是當下的男性主義文化體現。勃朗特力主白人女性有發言權,但在作品中卻將羅切斯特的前妻貼上瘋癲的標簽,視為動物一般的存在,當羅切斯特談到忍受前妻時,自己便煩躁不堪。對于小說的歷史背景,可以清晰知道是19世紀,而19世紀正是大英帝國向外擴張自己領土的殖民時期,他們全面、瘋狂的斂財,與此同時,殖民意識也隨著這番大型的殖民運動完全進入到了人們的內心意識之中。如羅切斯特為了斂財而娶了貝莎,將“婚姻”這個帝國詞匯很好地實踐于現實之中,很順其自然地獲得“意外之財”,卻將貝莎關在頂樓,如對待動物、獸一般,進行圈養。這個掌握著話語權的男人,自然有權利給非利己的它物貼上令人排斥的標簽。

女性在不老、不變的歷史屬性之中,始終居于低下的地位,在男性空間之中,作為男性文化氣質的表征,是男性文化的載體。我們應該清晰認識到尹雪艷亦或簡、貝莎都是作為男性文化要素之一而存在的,在女人與時間之中,歷史屬性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這是不變的。

在上個世紀特定年代的男性空間中,即從時間和空間意識的向度看待尹雪艷,她的存在是男性空間使然,也是歷史時間使然。女人與時間這個主題,必將逃不過時間和空間意識這兩個交織的向度,當然,這種辯證的探析對女性的研究也是影響深刻的。

注釋:

①薩特: 《??思{小說的時間》, 《薩特文論選》,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51 頁

參考文獻:

[1]歐陽子.王謝堂前的燕子[M].臺灣:爾雅出版社,1978.

[2]余秋雨.世紀性的文化鄉愁——《臺北人》出版二十年重新評價.臺北人序[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

[3][法]薩特.??思{小說中的時間.薩特文論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4][美]斯皮瓦克著,楊乃喬等譯.三位女性的文本以及對帝國主義的批判[A].[英]巴特·穆爾 - 吉爾伯特.后殖民批評[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5][英]夏洛蒂·勃朗特,祝慶英譯.簡·愛[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

猜你喜歡
白先勇
白先勇與《紅樓夢》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國情懷
白先勇:我有一顆天真的老靈魂
高級修養
高級修養
白先勇稱《紅樓夢》是天下第一書
白先勇筆下女性形象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